北交大田宝伟 研究生极端心理行为高于本科生

??我国目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得怎样?本科生和研究生出现诸如自杀等极端现象有哪些心理原因?应该如何开展心理辅导?近日,就上述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副主任田宝伟。

《中国科学报》: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有何差异?

田宝伟:根据此前的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的总体心理素质要好于本科生。研究生中心理存在隐患的学生比例在8%左右,本科生则在11%到12%之间。但是,单纯从发生极端行为(自杀、自残等)的人数来看,就北京地区而言,出现问题的研究生人数要高于本科生。

《中国科学报》: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注意什么?

田宝伟:就大学生而言,本科阶段,从入学到毕业,是年轻人心理状况变化最剧烈的一段时间,人生观、价值观和知识发展也处在最激烈的时期。研究生

相对来说就比较成熟一些。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与本科生有很大差别,他们一般是个体教育,主要是以实验室学习为主。所以虽然心理存在隐患的研究生比例比本科生少,但是研究生出现极端行为的绝对人数要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大多留在宿舍里面,就人际交往面和社会活动来说反而比本科生要少一些。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要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科学报》:前几天一名研究生坠楼身亡事件,家属和朋友反映未发现坠亡人生前有任何轻生的迹象。针对这一案例,你怎么看?

田宝伟:抛开这一具体事件,个人觉得,有一种类型的学生可能平日里自己内在的冲突没有表现出来,或者外在的掩饰能力特别强。他们善于用外在的规则约束自我,用内心超我的力量掩盖内在的冲突。这样的人内心防御比较强,(如果有心理问题的话)很有掩饰性和迷惑性。但其实可能恰恰他内心没有处理好,一旦爆发可能会出现更极端的行为。

而且这种情况可能平时很难发现。所以校方应该加强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能够更早发现自我,让他们实现自我内心的调整,同时尽早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科学报》:现在大学生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田宝伟: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学习、学业方面的压力;一个是情感因素。尤其是理科生,他们的学习比较紧张,课程也比较难,压力会更大。另外,很多研究生也会有一些经济压力,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

《中国科学报》:目前高校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情况怎样?

田宝伟:应该说,学校和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但是各地区各高校差别较大,有的学校开展得很好,有的学校就不行。即便是北京地区也有差别。应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2005年开始较快发展,目前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国外也有这样的教育,但是模式不太一样。对外交流也有。比如北京地区,每年有一两次。但总体来说并不算多。

目前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工作定位,一个是工作的内容。目前教育部在这方面有一个评估标准,各个地方也有一些指导意见,但都属于指导性的规划。至于教材、课程内容等,全国并没有一个完全

统一的规定或者标准。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06.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