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要多努力才行”_经验.txt
原标题:考研人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要多努力才行”
前言
对于每一个认真的考研人来说最大的困惑和考验可能就是“不知道要多努力才行”,在我考研过程中这句话曾多次浮现在我的脑海,确实不能再深刻,因为考研没有一个准入的标准,你必须超过别人才有机会。
这就像悬崖边上往上爬,但又只能上那么多个,所以不是我死就是你活。在高中一直没有机会体会、实现的励志鸡汤名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在考 中却多次差点“死掉”,那种感觉,体会过才深刻……
中学、大学我们很多人学习都是可能只有努力(可能努力也比不上考研)+一些方法。每次考试可能考场发挥会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运气,因此我们中招、高考会有发挥失常,大学也会努力不够低分(其实就是实力不够)。
但是为了考上名校,我们应该下定决在各个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方法、严格作息、努力程度、意志力、心态、学习方式等等),将自己所有方面学习方式都标准化+努力最大化。
我们要在各个方面严格化标准化,避免一起临场发挥,从前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从而获得足够被录取的实力,这样到时在考场其实就是走个过场,完全不会存在现场再临时发挥的事情。
事实上,我考试那几天每天都是2-3瓶红牛,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考数学前闹钟没有听到直接睡到8点被隔壁室友叫醒,没洗漱直接,路上吃了早餐,还没睡醒就直接进考场了),每一门考试都是模模糊糊考过去的。
确实我觉得我当时每门考试就是在用记忆力、用自己大脑这10个月存储的知识在答题,根本不用现场发挥,我觉得这就是考研最大的道理,我们只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实力甚至一部分就行(答题、心态等都属于考前练出来的实力),这种牛逼不是现场发挥而是
厚积薄发!
高考没有去到理想的大学,而大学又没有去到最好的专业,出国也未能达到要求……从高考到大学我对自己失望太多次、妥协太多次了,我甚至开始看不起自己,而考研是我学习生涯中可以证明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
所以这一次我不想再妥协,不想再看不起自己,我想要放下一切把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对自己的不满一次性全部迸发出来,去闯一次、努力一把,我就想看看自己如果真的拼尽一切是否能让自己满意!
还好,上天眷顾我,我做到了,我证明了自己不差。可以说,从高考到大学考研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让我满意的事情,我达到了对自己的期许,而我相信看到“这封”经验贴的大家也大都和我类似,我也相信“这封”迟来的经验贴不会辜负大家:
1、自己初试及复试浏览经验贴不下百篇(北大/非北大)获益匪浅,继续传承这种行为,同时记录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回忆(已筛选整理成合集见资料汇总);
2、虽然各种经验贴多如牛毛,但是考研过程中自己几乎每个星期就要私信各种学长学姐。
这是因为这些经验贴几乎都是在如出一辙的模糊的记录自己的整个考研复习过程,虽然也会有需要自己挖掘的各种nb的方法论,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想用仅仅一篇文章来讲述自己花费多则一年多的整个考研复习过程并分享经验。
然而整个考研复习过程是一天一天过的,每天几乎都有新问题,这是所有这些经验帖所忽视的,这也是考研辅导机构存在的一个原因,他们可以每天给你进行辅导;
3、在自己的整个考研备考过程中自己确实发现考研的坑、套路太多太多,所以各种眼花缭乱的辅导机构、学长学姐遍地都是,免费的经验贴弥足珍贵;
4、自己在3-5月系统的寻找阅读各种经验贴过程中就首先记下说要写这样仅一篇的经验贴,但是随着深入的复习,我发现经验贴很多,但好的几乎还是自己最亲的学长学姐那微信发来的信息。这就让我坚定要写出我认为的理想的经验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非常熟悉的学长学姐;
5、得益于自己有意识的、电子化的、完整地记录了自己的整个考研过程,分为全程篇、规划篇、心态篇、每日任务篇)。
自己对整个考研复习过程记忆不仅有自己主观的感受还有写在pad上的文字,同时自己有意思的汇总了今年报考汇丰同学初试复试的信息(考上/未考上的),这些都是我能写经验贴准确的信息源。
大家也都知道考研完全也是一场信息战,谁掌握的信息多,谁上岸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些;
以上是便是自己下定决心要要开始写自己经验贴的原因。
下面我谈谈我所认为的理想的(也是我所采用的)经验贴的模样:
1、总体上“这篇”经验贴是一个“毛坯房”,或者是一个“安卓系统”。这样不同的人可以基于此进行属于自己的定制化,而且它可以被持续优化,是有自己的生命力和成长性的,(比如针对不同科目如数学,你应该去搜索数学150分经验贴);
2、其次这篇并不是一篇,因为整个考研的过程是个多阶段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式周期型的过程,首先,处于第一阶段/第一轮/首个周期的人并不能清晰理解或认识到次轮(因而对整体有误判或者过于乐观)。
其次,大家寻找浏览经验贴大都是就某阶段某个点某个问题某个科目去寻找答案,而对所有的经验贴并没有一个定点的搜索功能,每次打开几乎都是一篇完整的记叙文,自己要像阅读小说一样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的读;
3、“这篇”经验贴要像一个n战的学长学姐一样根据考研的阶段性周期性阶段性定期给予你提醒 助,我写经验贴的过程也将基于此分期分篇的发布(这篇仅仅覆盖考研1/12的已1.6万字)。
因此我认为它至少11(月)+4(科)+15(其他)>30篇,这样你处于哪个阶段需要哪个就点开哪个,需要针对哪个科目就选择哪个科目,需要什么针对什么问题就选什么问题。
这样的优点还在于你不用再花时间去碎片化无目的的寻找,无需再花时间去适应去建立信任(基于可靠的信息记录和采集而不是主观感受)
4、正像我所说的我希望给予的是一个底层系统,这是从我的考研过程抽象出来的,你能优化成什么样(或许比我好更多)但是现在我认为确实缺少一个这样的底层系统
一、 自我介绍
理科生,西南财经大学本,今年7月毕业,大二从法律转专业到统计,gpa3.2,英语大一上考英语4级461,大一下考六级465,高数(上81/下91)、概率论(上76/下81)、线代(上61/下90),专业课大三下主动选修了公司理财(83)和投资学(67),政治,理科生零基础。
报考北大汇丰金融硕士金融管理方向,初试政治68+英语一72+数学三136+金融专业课116=392分,在报考金融硕士项目的622个人中,总分第59。我复试是76分,一共85个人参加汇丰金融硕士的复试,我的复试成绩是76并列第15名(86两人、82三人、78九人、76四人),总成绩第26名被录取。
2018年,西财开学是在正月初八(2.25号)开学,我正月初七(2.22号)到校开始准备考研(到考试一直在学校备考),其中英语从3.5号开始,数学从4月1号开始。
汇丰专业课从4.7号开始、政治从9.3号开始,其中大三下学期也就是暑假前(6.30号前)一直有课也有各种事情每周复习3-5天,暑假及以后在校开始全力复习。
初试时间12.22/23号,初试成绩2019.2.15号公布,3.5号北大公布复试校线(之前都是院线),3.8号收到复试通知邮件,复试时间2019年3.14/15号,3.22号下午电话通知复试没过的同学(死亡电话),4.4号复试收到邮件,终于这一年多可以画个句号了…
二、 择校/业篇
2018年,西财开学是在正月初八(2.25号)开学,我正月初七(2.22号)到校开始准备考研。确定考研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确定考研学校、专业。自己的择校过程是复旦金砖—清华五道口金砖—汇丰金砖,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过程是非常纠结痛苦的。
金融专业在各个的学校统考录取分数线上基本都是前1、2的高分,这就意味着非常难考,为什么这么高分,我认为是价值也很大。选择专业我是考虑了自身兴趣+学科实力(数学、专业课、英语)+综合实力(决心、努力、毅力、热情)+专业前景。
在大三我就决定要考金融,因为我学过法律(大一专业)、统计+金融(实验班双方向)后发现自己对金融最敢兴趣也最擅长,也就是金融的专业课以及金融问题,这就意味着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金融上也学的更好同时也更有热情,再者金融是“万金油”之后可以转的方向也更多。
同时自己是理科生虽然对数学不排斥但是对于统计学对数学的非常高的要求是达不到的也不喜欢纯数学,而金融对数学的要求我觉得很适合我。
选完专业后听过看过很多视频说什么同一个专业很多学校对专业课的要求几乎一样可以根据后期复习情况再选择学校,以及专业课不难可以先不看暑假再开始也不急(考研最大的误区之一)。
开始我也以为如此,因此我整个三月份都只是在学英语看经验贴做各种规划直到我三月中下旬看到一个一战清华五道口高分的经验分享,说准备了一年半每天12个小时以上我这才缓过神自己想的也太简单了。
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考研这件事,开始重新收集信息,开始自己主动去检索信息(但其实看到的和最后自己亲自经历后所理解的差别很大),因此我在4月份就立刻进入了每天12h+的标准考研复习节奏,并开始了数学、专业课的学习。
大家在考虑考研前应该心里都有几个自己理想的院校或者保底的学校,我也是。我考虑的有西财(保底)、复旦、清华五道口、北大汇丰。
寒假我给家里人说过汇丰和复旦,但是在各种经验贴、视频中了解到汇丰对英语要求又是英语一,又是纯英文面试,总之英语门槛很高,你英语不行就拜拜(最大误区之一),而五道口又被各种神话(又是误区),我成功上当了。
就说那就复旦吧,因此在回学校前我都是决定复旦金砖,但是在看到复旦、清华五道口录取分居然差别不大,甚至西财的录取分都非常高,我就果断定了清华五道口,当时就想为什么不选清华,我又“不傻”。
于是自己4.1号前买齐了五道口专业课需要的所有书籍,并看了整整一个星期,4.7号我从五道口转向汇丰,原因是我分析了了五道口和汇丰18的成绩分布(各科目平均分、公共课平均分、专业课平均分、前60后60平均分)后发现:
五道口数据看起来是比汇丰难考一点,再加上五道口的复习透明化很强,似乎不报班就考不上,而传言汇丰专业课很简单(大误区)(当时也不清楚英语一和英语二是确实可以差10分,对我来说),再加上五道口生源不稳定有可能缩招涨分(当时我想五道口没有那么多宿舍肯定会缩招);
而汇丰起码很稳定的招生,我觉得考研不应该承担太大不确定和风险,再者汇丰不会给人一种像五道口那样感觉可以走捷径的感觉,考虑到这些自己理所当然的因素自己当时还很“庆幸”的觉得还好自己选择了汇丰。
这样虽然会让自己坚定的考汇丰,但是到招生简章出来及考研后期和录取结果出来自己发现自己当时也还是想的不对,完全多想(朋友圈五道口拟录取通知时我还是有点酸)。
但是汇总成一句话:基础不太差,用尽全力哪个学校都是有可能的。
再说一下自己对汇丰今年报考难度的分析。我觉得19年是汇丰真正的考研第一年。这样说是因为,通过对16、17、18年报考汇丰金融的人数、初试成绩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
这三年分数断档很严重分数线很容易就定下来16断在380(378到384中间一个人没有)、17断在385(380-383只有7个人而且没有384)、18则没有多少高分。
但是今年分数非常连续,(380及以上107人)其实19的汇丰金单的初试线(按照录取人数50*复试差额比1.2=60人)应该至少定在390,我认为再加上英语一和今年总体较难的专业课,这个391的分数线说汇丰是最难考院校第一档也不为过。
好在汇丰较为人性化的定在385,从而使得今年进复试人数85是过去三年史无前例的两倍多(39、39、40)。
以下的部分都将是一个大体的简要的有针对现阶段的概括的版本,因为下面的部分都是阶段性周期性的,需要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进行调整发布。
因此我将仅仅说一些我所认为现阶段对大家有 助的内容,就像我所说的现在发布12月的内容或者复试的完整内容对你不仅没有 助还会让你焦虑,增加无效的阅读时间。
三、 方法篇
刚开始决定考研并开始投入复习所有人的热情和斗志是最大的,总是想一次性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但是这就又是我上面所说的考研复试是阶段性的,你在第一阶段对之后阶段的假设和预期一般都是不准确的,以下有几个例子我可以简要讲一下:
第一个:一开始大家几乎都会做一个全程规划,很多学长学姐、考研机构也都是这么推荐的。
但是几乎所有人做的全程规划(尤其是较为细致的)到中后期就会完全滞后或者完成不了,这是因为你对后期任务的难度和复杂度是无法衡量的,只能根据别人的经验贴和自己的主观。
但是别人的经验贴又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实力以及效率下的,因此很大概率不适合自己,这里并不是劝大家不要有全程规划,只是说大家一开始并不要为做一个详细美观的全程规划而花费过多时间,但是做一个简要的全程规划,对整个近一年的安排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还是有必要的。
这样会让自己有一些紧迫感,上面讲到的对阶段周期的认识不到位其实可以用下面第二个准确的描述,下图是我当时做的全程规划,但是除了3月份做的时候自己再也没有打开过,因为我对后期的规划都是主观的,并不知道每个月每个星期可以完成什么。
第二个:大家在做考研任务时间规划时(各科目必须都三轮及以上),比如数学,计划数学课本多久完成,然后视频、数学全书多久完成、然后各种讲义多久完成、然后练习题、模拟题、然后真题各多久完成,这些都是时间上层层递进的一直延续到考前,但是由于一开始大家对这一切并没有概念不知道每一项任务多久可以完成,所以做的全程规划自然时间上不能对上。下面附上我各科目各任务花费时间:
4-6月一星期有2天课,还有课程展示期末考试(几乎没有复习),但是4-5月每周几乎都可以学习4-5天,6月只学习了半个月
7-12月所有时间全部用在考研
>>>数学
三大课本(标配版本): 4月一整个月【建议:不超过20天的上午(后边有方法)】
数学全书(粉红书皮李范)(不推荐)+基础视频:5.1号—7.14号(几乎2个半月)
数学全书( 红色)(推荐,后有原因):不到2个月(室友使用反馈)
以上三个(第一轮)都是在每周有两天课以及附加其他事情的情况,且数学每天5小时左右
18讲+强化视频:7.15—8.23号(近40天)(自己同时做了一本方法汇总笔记,见后文)
曹显兵概率讲义+强化视频:8.24—9.9号(实际15天)(自己同时做了一本方法汇总笔记)
线代讲义+强化视频:9.10—10.02(23天)
660题:10.2—10.22(20天)
数学真题一天一套(写+对答案)
模拟题一天一套(写+对答案)
以上几个都是数学每天5小时左右,一周5-6天
>>>专业课
微观课本第一遍+笔记+课后题:4.7—5.20号(一个半月)
宏观课本第一遍:6.23—7.15号(实际用时半个月)
公司理财课本第一遍(看到了期货,实际不用)+投资学课本第一遍(看到期货):5.21—6.22、7.16—7.29(一个半月)
以上仅仅是第一轮专业课教材花费时总计近4个月
>>>英语
建议真题从暑假就开始
作文预留1个半月
>>>政治
建议8月中下旬开始
(其他详细精确内容见资料补充)
有了以上参考大家就可以制定基于自己基础实力的一份相对准确合理的全程规划、科目规划等了(以上仅仅是我的数据,基于我的基础实力加效率)
还有就是时间导向到任务导向,这个意识在各种大牛的经验贴中反复提及,开始我不以为然,觉得每天12个小时到16个小时还说什么其他的,直到暑假挣扎的两个月过去,我到9月分才认识到这个的重要性。
这里的时间导向就是几乎所有人一开始所做的,就是比拼一天你到底学了多少小时,似乎每天谁学的长谁就上岸可能性更大。任务导向我自己也是9月中旬才真正理解,因为当时自己1、2轮几乎完成.
因此对整个自己的状态效率以及学习的方向内容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所以做任务规划都是每个月甚至半个月总体规划一次,然后每个星期一总结一计划,每天也是要任务打卡,我甚至将每一门科目每一个课本进行一个总体拆分,每一块要多久甚至精确到2.5天,而且我也确实真正做到了。
但是这个并不是说简简单单的每天写下任务,而是建立在自己已经对时间导向完全掌握、不敏感后开始使用的,也就是你任务导向后不必再为每天需要学习的时长有负罪感.
而且其实你每天给自己规划的任务完成后都是要比之前时间只长不短的,但是效率完全不是一个水平了,因此到后期很多人还问我每天学多少小时状态怎么样时,我多少不知道,而且也确实不知道精确多少,心里想只知道肯定超过13小时,而且是效率高到吓人。
但是我觉得很多经验贴一上来就强调任务导向也是不对的,就像我上面所讲的,刚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如果自己全部载荷的话,一个上午可以完成什么任务,一个星期可以完成什么任务,一个月可以完成什么任务。
因此任务导向基本无法着手,而且没有经历时间导向的训练一开始很难任务导向每天坚持那么久。这一个转变真的是谁用谁知道,简直不要再nb!(任务导向后的每日任务规划后文资料汇总篇)
其他方法见后续方法篇。
草稿纸的使用方法(尤其数学需要大量的草稿纸,我自己考研用了近1000张a4的草稿纸):正如我一开始讲的我们要在各个方面严格化标准化,避免一起临场发挥,从前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而草稿纸的使用也是日常联系重要的一环(其他还有很多),我们不应该到了考场觉得今天考试很重要才开始想怎么打草稿或者想着这次草稿要认真打,而是提前把这一切想好设计好,这样考试时心态就是:
无需多想开始今天的模拟吧。而且草稿纸会降低错误率(粗心)、便于检查纠错、自己打笔记也会很开心,还节约纸张(考研有的地区只有一张纸)。
我自己搜索了很多数学草稿纸的使用方法并最终总结如下:
1、将a4纸两次对折,分为正反面各4个区域(便于书写,不然太大)
2、书写工整、排列整齐
3、用笔划分区域、并写上编号(而不是4个大区域一个一题)
四、 作息篇
我自己关于作息调整的详细规划不少于十次,这里简要给大家讲三个我认为值得讲的点:
第一个(调整上课时间):很多一战考生决定考研时,也就是大三下乃至大四上很多人是有课的,但是我认为大三下的备考也很关键,暑假及以后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建议将大四上所有课都调到大三下去上,大三下的课建议集中到两天到三天,这样一周中的其他4-5天就是完整的考研时间,你就可以按照考研通常作息上午、下午、晚上三个完整的时间段来学习了。
第二个(逐步增加复习强度):也是我自己觉得自己一开始做的好的地方,就是将考研的强度慢慢加强然后到后期趋向于稳定,这样的好处是整个考研过程感觉上是慢慢紧绷起来,而不是全程紧张后程断电,而且慢慢增加强度,到后期别人没力气而你开始冲刺的感觉是要好到爆炸的。
第三个(每周休息一天):暑假后也就是9月份我才体会到的,大三下考研我觉得自己真的很轻松,每次全天学习的那几天我都觉得自己精力十足,效率也是高的飞起,4月份时一天10h+根本不在话下,而且全程不带玩手机不带分心十分高效的。
当时就觉得这要是到了暑假自己还得了(很多经验贴说数据是最重要的),而真正到了暑假我就觉得只有两个月,又这么重要那我就不休息了呗,每天马力全开。
然而现实是暑假两个月是我整个考研备考过程中最挣扎的两个月,人比不上机器就算机器也要定期冷却修理,而且当时自己进入了极端病态的时间记录也就成了极端的时间导向信仰者了(11月第身体崩溃我现在回想也是因为这段时间病态的学习节奏),我会每天要求自己学习多少小时,记录自己学了多少小时。
事实上我发现我很少会每天学习13个小时以上,而且经常心不在焉各种不适应,一心埋怨自己怎么回不到暑假前的自己,于是自己就和自己这样反复的斗争,直到暑假完了,我才意识到每周休息一天的爽了,我才明白自己暑假前为什么一周学习那么5天那么高效。
事实上9月以后我一直保持着一周休息大半天(下午和晚上)的节奏(12月份除外),每次拼尽全力的学习6天然后在周日休息大半天,一般我选择蒙头大睡,
每次周日午休几个小时一起来就觉得恍如隔世,之前做的什么好像都忘记了,疲惫也忘记了,最重要的是周一一开始立马一个全新的自己回来了,效率高到自己都不敢相信,而且我大概估计了一下自己好像每天学习时间几乎都是13h-16h。
后来我发现这就是卡耐基书上所讲的人适当的休息效率更高的道理,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举的例子是人的心脏为什么每分钟只跳动几十次而不是成千上万次却能够每天迸出的血量是人体积的多少倍,以及一个连续奔跑的部队和一个每跑一段时间休息一次的部队一定时间的行进距离,发现后者远远超过前者)。
这也是我认为我为什么暑假前每周都很高效率又很开心的原因,就是那时我每次上课的那两天我都是相当于完全休息放松的。
上面三个注意其实是贯通的,也是我一个一个感受体会到的,这也将指导我之后的学习生活。
其次就是,建议按照考研真实考试顺序,上午数学、下午专业课、晚上英语政治,刚开始没有政治。(各阶段作息规划我会另行发布)
然后每周休息为什么周天早上不休息,首先数学要保持连贯性,手感极其重要(数学我几乎一天没有断)其次就是作息的连贯性,这样就可以一直早起,当然周日早上我一般都会学的很轻松,11点多就离开教室了
其他的关于作息的内容我也会在其他篇章之后再分阶段发布。
五、备考篇/心态篇
在展开讲解前,有必要推荐一下自己考研中后期为二主要参考的经验贴,第一篇是16级朱之光学长(应届三跨北大汇丰金专初试445分经验分享 – mr.z的文章 – 知乎),第二篇是(二战北大金融硕士失败经历,启发后人)。
看标题应该就知道第一篇是很成功的第二篇则是失败的。因为成功的经验贴都是如出一辙且多如牛毛,但是你去寻找失败的经验贴却是几乎没有。
可能成功的经验贴数量是失败的成千上万倍,然而现实却是每年考研成功上线的只是所有考研的几分之一,也就是失败的是成功的很多倍,这是值得反思的。
看了那么多成功的经验贴会让人陷入一个误区:考研也就不过如此,名校很容易上。实则不然,我们并没有看到经验贴后边学长学姐无法写出的环境、个人基础、努力、毅力、心态控制、效率甚至运气这些和考研密切相关的因素,因此这一篇失败的经验贴就显得弥足珍贵。
下面我将分别简要讲一下自己各科目的备考过程,为什么简要?因为我目前并没有找到一篇各个科目都可以直接照搬的经验贴,所以希望大家分阶段分科目的适合自己的去搜索政治90分经验贴、数学150分经验贴、英语90分经验贴。
这正是我一开始说的我写经验贴仅仅提供一个基层系统,优化适配要你自己来,那我为什么还要写自己(分数并不是很高),因为这里面坑真的很多,教师选择、视频选择、教材选择、时间安排这些我需要提供一个最真实的参考。
如何开始:花几天将各个科目(数学、英语、政治)以及他们的模块的介绍视频都看一遍(比如英语整体如何开始,英语中的各个模块词汇、阅读、语法、新题型、翻译、写作都有如何开始的第一个视频)。
建议所有科目所有模块都看一下,连政治也要有一个了解(这是我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以及英语新题型写作才发现当时一开始要是简单看了该多好)(此外这种网课越早买越好,虽然是全程班,但是后边还是会出冲刺班(就是有像李林最后3小时这种的)(会真的随着时间涨价)
英语:(单词+阅读+专项突破)
大家一上来都会选择单词书、模拟题、真题。坑很多,自己也进去几个,72分罪有应得。先列举基本信息:
单词书:红宝书(图片)(事实上涵盖所有考研词汇5500以上且词义完整即可)、张剑黄皮书真题后携带的真题词汇、张剑词汇真经
背单词方法:艾宾浩斯曲线法(小程序表格导出,exam4.us)
练习题:只做真题张剑黄皮书真题,不要模拟题
视频/老师:阅读(范猛绝版视频)、完型+新题型(王晟)、翻译+语法(唐静)、写作(王江涛必备20篇)
字帖:王江涛
自己一开始就在坑里花了一整个月,当时选择单词书因为刚开始很慎重就在问大家意见,我室友就推荐“恋恋有词”,我知乎一搜也都说 黑科技,就直接买了。
结果用艾宾浩斯曲线背了一个月,背的时候就觉得怎么都是基础词,但是还是深信不疑。知道最后两个单元才发现tmd这本书仅仅有2-3千的词(据说被吐槽太多20版把剩下都加入了)(此外词意也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说我花了一整月用了最开始的激情仅仅背了自己其实几乎70%都认识的一本单词。
当时数完我就崩溃了,也就是考研要求的5500左右的词其中我本来就认识2000词我花了一整个月“背了”一遍,后期别人又说这本书必须配视频,不想说太多,据我坚持了2个多月的室友说,如果坚持按照这本书的方法可能最后确实英语考的高,但是其它就不要学了,因此他后期果断放弃换成红宝书了。
我4月份就换成红宝书了,但是还是浪费了一整个月,后边我参照朱之光及其他很多学长学姐经验贴发现我都是落后一个月,而且他们都没有用这本“很火的”恋恋有词。
我买过的单词书包括、恋恋有词、红宝书+附册、词汇真经、托福核心词汇、牛津基础3000、刘一男词汇、张剑黄皮书配套词汇。
其次,自己又是沉醉于经验贴,深信大家所说的一开始做真题是浪费就那么多套,于是看各种经验贴推荐的模拟题、中外杂志,于是我做了模拟90篇,张剑模拟150篇(都没有做完)后期发现时间很赶试一下真题直接蒙蔽完全不一样。
果然很多学长说的上真题才是王道,这才后悔莫及,也因为此自己的真题急急忙忙只做了一遍(英语最后悔的事情),当然如果你开始的很早做模拟题来过单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和我一样英语基础一般且开始的不早,那么就直接真题吧。
>>>数学
三大教材1遍+记笔记(后期过课本笔记刷知识点n遍)
数学全书(粉红书皮李范)1遍
18讲1.5遍
线代讲义2遍
曹显兵概率讲义2遍
660题1遍
模拟题(李林4+6共十套卷)
《 真题大全解》
视频:
高数 基础1遍+强化2遍+思维导图
线代 (强推)基础1遍+强化2遍(大帝的讲义里有导图)
概率论方浩(强推)基础1遍+强化3遍(简单)
数学是我认为走弯路最少的也是复习最充分的最后考前信心最大的,唯一的弯路就是我数学全书的选择,再次由于迷信经验贴想着数学全书既然这么重要那就应该选择最好的,结果掉入18年数学很难的坑.
很多学长学姐说 红色数学全书里面没有二阶差分而李范粉红色的则有,再加上说粉红色更全更难更适合,于是我就又像捡到宝贝一样,觉得自己买了一本和所有人都不一样的全书而高兴了一整天,然而后面自己却苦了几个月。
事实上刚开始接触考研数学,也就是进入的是基础阶段,要求的是对各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复习了解认识,而不是急着忙着在短短2到3个月把数学拿下,因此一上来用这么难的全是几乎是做不动而且是带着抵触情绪的,再加上这本书足足500页比 那本足足多了100页而且字也更小。
做整个全书过程我简直不要再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并没有为我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进步,而且暑假自己学了什么几乎全部忘记了,唯一开心的可能只是让我觉得自己好nb这么难这么厚的书自己居然都写完了。
其实不管每年数学难不难开始是都应该从基础开始,只是针对每年难度中后期跟着老师进行侧重的调整:
数学还有几个事情要讲:
第一个:教材要不要看
这个是各家说法不一的,我是用了4月这一个月(一周5天的上午)将三本教材看完了并记了一整本笔记包括纸质版笔记(列举了所有的重要知识点难点重点)和思维导图(初级版也有问题),初期看完觉得自己贼高效,中期后期回想觉得浪费了时间,冲刺期轮着过知识点觉得不要再爽,想要几遍就几遍。
现在的建议是还是要看,不过不用再记笔记了(我的已经足够了,而且我一直觉得应该有这样一个参考书将所有知识点罗列在一起),后期我们班好几个人都是复印了我这一本教材笔记加上我无敌的数学所有题型对应的所有方法笔记而且反馈很好(我相当于是提前为大家做好了这一切).
总之,要看教材,而且教材上的例题也看,但是不用做课后题,不用再记笔记(看我的),这三本教材过完我估计应该是我时间的一般或者一般多一点(15天的上午左右)
第二个:全书要不要反复刷
我以及很多同学是不愿意反复只做一本书,单词我也是我背单词也是买了各种单词书,再一个我觉得全书在初期只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
而三大数学讲义(后附有)才是强化的重头戏(而且应该刷两遍起),三大讲义更全面更专业,我参考的朱之光学长也是只刷了全书一遍然后用三大讲义替代二刷。
我室友本科数学专业也是和我的方法一样,而且据我观察西财考研的很多人都是采用全书+三大讲义,而且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可以保证135+的(做的好)。
第三个:660题和1000题
推荐660题并二刷乃至三刷660高数部分(对我 助最大的学长林志哥,软微金服18级考研初试第一,当时推荐且只推荐我做了这一个题目,强调了高数部分),我的室友做了660和1000题后也是推荐660题。
660题的高数部分是很有难度的,啃下来并掌握数学选择填空满分基本没有问题,尤其建立在近几年偶数年题目相对较难的基础上,660更是要刷起来。
第四个:李林ok吗?
我很庆幸自己在考研前就听说过李林老师,我和大多数人也是对这个老师半信半疑,没有一本知名的参考书靠押题火起来可信吗?
直到我做完真题,并大概听了李老师的几节高数课,我才觉得他有点东西,才有依据(而不是很多人说的我很有运气)并决心模拟题跟着他走,在做了大概2套后发现这他妈不就是真题的风格吗(于是做了最后4、6套卷全写了,并推荐给了我身边所有人)。
我室友模拟卷跟着 、 回来给我说在考场看到真题后懵逼气晕了(今年计算量最大的那个19题李林上有原题是以填空题出,我和他就有没有多法探讨过),我当时考场上的感觉就是好像所有题都做过(高数李林似乎全中)(概率论方浩似乎全中),事后证明李林连高数最难的那道题考前3小时也讲过。
我还看过文字版(包括那道题),但是当时有点飘就一眼看过了,考场上自己懵逼了,当然和我当天以及数学考试出事故也有原因,我一直觉得今年我数学没有上145是种耻辱(但是我大学生涯数学唯一一次比我本科数学室友高就是考研,他134,笑)
考研数学没有压轴题,到真题以及模拟题阶段我每次做完题目几乎都是要求自己150分,但是好像从来没有150过,但是也几乎很少低于135。
所以大家数学目标就应该定在150,即使较难年份也是,因为我后期就发现就算想考难一点的东西就是往那几个难一点的方面上套,后期冲刺再把那几个方面反复研究练习也是几乎没有问题的。
我自己做真题做模拟题都会强迫自己做出每一道题,事实上我也做到了,唯一一道没有做完整做好的就是考研这一次,平常心吧。此外让我能够这样有信心的就是我关于数学的两本笔记(教材笔记+方法笔记)。
教材笔记就是冲刺期反复过知识点的,从慢到1天到快到半小时,方法笔记就是将我所看过的所有资料全部抽象出来针对每一类题型列出我看到、学到或者想到的所有方法(我认为包含了考研会遇到的几乎所有题型的所有方法),事实上后期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去复印了我的这两本笔记反馈都很好(当时我就夸下海口说这两本笔记值3000,然后考崩了…)
>>>专业课
花的时间最长,又有学科背景,往届的经验贴和学长学姐都是说汇丰专业课很简单,几乎偶是客观题很容易拿分,因此本来应该是自己最应该拿下高分的科目(初期目标从来都是135+)但是最后反而专业课成为自己最大的软肋了,考的最失败投入产出比最低。
这里并不是说我学的不认真(而是很认真,各科教材笔记我不知道刷了多少遍),但是我的复习思路以及方法是错的,因此导致了最后的失败,这里也是给各位一个警醒,对于专业课千万不要大意心。
再给有经管背景的同学说一句微观,之前在对各个学校专业课分析时,我发现好像仅仅有汇丰是金融+宏观微观,而我认为考的广则难度低,其中又觉得自己宏微观学的很好也觉得这两名科目很简单尤其微观(都是接近90分),在看了经验贴后以及各种学长学姐的警告下也不以为然。
直到自己开始着手复习被打脸,事实上微观是这4门专业课里最难的没有之一,而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学到后期大家都发现其实这个微观就是数学课和经济学好像没有关系。
事实上汇丰专业课(金融)从16年开始改革到19年,每年都是在变化的(题型、题量),难度明显在不断的稳定的提升(虽然幅度不大)但是难度的提升肉眼还是可以看出来(统计专业课的平均分会发现是在逐渐下降的),应该不会再出现16、17那样只是简单课本知识点的罗列,几乎不用思考。
今年很多考生出来包括我是懵逼的,题量比过去几年加大了不少,最主要还是金融最后几道大题根本无法像过去几年简单算出(很多同学都是只列举公式没有计算结果),但是大题还是传承过去几年的思路,大题题型几乎和过去几年也是一样的,宏观大题是前几年题目换汤不换药,金融也有课后题原题。
复习方法上:(教材+习题(重要))
金融:一轮:理财投资教材+圣才讲义足够,二轮开始理财投资可以分模块合并学习(这两门难度不大)后期加入真题
微观(最难的科目):微观教材+圣才讲义+18讲+专项题型练习
宏观(最简单科目):宏观教材+圣才讲义+对应题型联系(完全足够)
金融真题联系和对答案,可以参照phbs小小班的真题讲解视频(近几年的都有,还是免费的)
其实专业课也应该像公共课那样如数学有系统的讲义练习题等辅助参考书,也应该有老师专业高效的视频带着大家学,只是在专业课这个细分领域市场不够大没有,因此现在还没有针对汇丰特别完整系统评价较高的配套视频、讲义、习题出现。
专业课其他几个要讲的点:
1、要不要报班:虽然自己在小小班报了个微观经济学(近2000),但是我几乎是没有看,因为跟着视频学不太适合我(但是报班送价值150的笔记,为了得到笔记买了个班)。
而且小小班的几个学长学姐当时都是自学没有报班(专业课的视频各个圣才讲义上都有免费送),但是phbs的群一定要加(应该是汇丰考研最大的群),且小小班的很多资料可以从公众号免费得到(导学课:三个都要看)(真题讲解必看)(真题资料等)。
2、教材的选取:建议选择官网公布的最新的(我当时用手上旧的发现公司理财比别人厚一倍),圣才讲义可以直接在淘宝上买,会送各科目对应视频。
3、要不要记笔记:我当时只自己记了微观的笔记,后期其他的笔记都是在黄茂智学长(一战复旦、二战汇丰上岸)的笔记的基础上补充的(小小班的也尝试用过不太适合我)。
我觉得用学长的笔记很适合我,高效,完整、他的字迹也很清晰。个人建议是自己可以尝试记录一本笔记,但是建议其他笔记还是用学长的然后自己再补充,我后期是后悔自己记了微观笔记而不是用的学长的。
政治:( 全套+ 视频+各种模拟题)
精讲精练 1遍
知识点提要 2遍
1000题 2遍(买了两本,不要一次性买第一本快写完后买第二本几乎是白菜价)
视频 马原部分 1.5遍时政 1遍
命题人考点预测
肖四 1遍
肖八 1遍
模拟题 等 1遍
真题(近5年)1遍
背诵 肖四、 (背熟为止)
由于政治一般都是8月中旬或者9月开始(建议8月中下旬开始),自己因为数学专业课进度推迟才被迫拖到9月,事实上自己确实应该8月中旬开始,因为后期自己政治很赶。上面只是简要的讲了自己做了哪些工作
这里要说两件事,第一就是政治上面讲的最迟8月中下旬开始(资料就是 全套,他的每一本书后边都会有系列出书时间)。
第二件事情是我认为马原还是要看视频,而且看 的(我看过学长学姐推荐的 几次,后边转到 时很后悔晚了),我自己身边的人几乎都是 ,看过就知道。当然一开始讲的最开始准备考研还是把政治总体及各个科目的规划视频看一下。
其他的注意事项及规划8月份见
六、工具篇
1、印象笔记:很多同学每天都有列举任务清单的习惯,但是大多数都是写在小本本上,我自己用印象笔记,完全电子化,好处很多,永久保存,不定期复盘,高效,云同步等等,而且我几乎所有的文字类信息(规划、全程记录、心态、任务)(不仅仅是考研)都是记录在印象笔记上。
2、思维导图:考研后期不仅专业课也包括数学我都建立了思维导图,拉通知识结构,这个软件很好用,可以一边记看视频一边建立导图很高效,同时还可以云同步。
3、百度网盘/oplayer:考研视频非常多也很长,几乎所有视频都是倍速观看,百度网盘在我考研后期推出了倍数功能,这样就不用再下载观看可以直接在线观看,但是只有最快2倍和整数倍(我后期淘宝30多3个月,而且下载视频速度也很快),而oplayer支持各种倍数,我后期看高数视频都是3倍多只听话不看画面,同时可以小窗口能边记笔记。
4、上面观看最好在ipad上(考研最好的辅助设备了),但是有的同学使用的ipad内存很小,我在淘宝上买了一个ios系统可以使用的优盘(闪迪128g)下载同步视频贼爽。
5、 /知乎/百度/微信搜索文章:这些是我搜索经验贴的途径,一般都是关键词搜索,比如我最多的就是“一战北大汇丰金融”。其中 初试完还能进行很方便的估分和排名。
6、无印良品u型枕和眼罩:考研过程很多同学为了节约时间会在教室里休息,我也在教室里休息了几个月,用过各种u型枕和眼罩,最推荐无印良品的,后来发现我们那层楼很多买的都是这个。
7、耳塞:试过很多耳塞,后边是我用过最好的,而且现在还在用。主要考研作息很标准不想被打扰,而且中间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教室,所以耳塞很必要。链接:(德国ohropax soft隔音耳塞防噪音睡眠降噪学生睡觉神器防打呼噜器)
8、买书的qq群:在这种群里买书是没有问题的
9、qq直接关键词搜索你想加入的群:如20汇丰考研,phbs小小班群很活跃,很值得加
10、艾宾浩斯背单词程序:输入后边链接就可定制自己的了:exam4.us
11、公众号推荐:鹏哥金融学考研,phbs考研、phbs考研小助手, 微信/微博公众号
12、答题卡:后期模拟真题全部上答题卡(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不用)
七、复试篇
这又是一块庞大复杂的工程,但是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想要报考汇丰完全不用因为自己英语基础薄弱而担心复试,因为汇丰复试几乎都是老师文问题你来回答。
因此你几乎可以根据自己的简历和个人陈述全覆盖老师的问题(我个人准备的单单复试准备问题问答字数就有12000多字)(复试准备的文件数超过100个),再加上后期每天的模拟,参加汇丰面试时口语将不再是问题,到时需要考虑的则是回答问题的深度广度,以及聊天互动性。
说上面的问题主要是想让大家打消汇丰复试对英语要求过高的错误观念,因为现在很多人犹豫纠结是否要报考汇丰主要是担心英语这一关,大家在上面也看到我的英语纸面实力很差(真实也很差)。
在我准备复试过程和各位小伙伴模拟时我可以说自己是口语最差的,在西财进入汇丰金单复试的5个人之中,我的英语也是最差的,大家当时还各种安慰我替我想办法陪我练习,但是最后的复试结果我是五个人之中复试成绩最好,综排也是最好的。
我希望我上面所讲的内容可以让大家现在能够静下心来好好选择学习任何备考,然后关于复试的准备我也有非常多的心得以及硬核的材料(我自己为主,也有他人的)。
不过这里我就只讲一点,也是一直被外界误解的一点,关于复试内容资料将会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发布,希望大家也是初试成绩公布后再全力准备复试,而且根据参加复试的许多小伙伴的经验来说,成绩公布后再准备完全来得及。
我这里要讲的就是汇丰每年的统招录取人数问题,一个被外界误解误传很久的问题。这也是困扰着今年395分以下乃至400分以下包括我很多同学的问题。
因为考研前考研过程中不断被经验帖学长学姐告诉说汇丰是宁缺毋滥的,因此每年都是招不满(数据好像确实是每年统招生拟招生70然而实际都是30多一点),进复试人数近几年都在40上下。
因此拿到考研成绩392,虽然分数还可以,但是排名59(去掉两个单科不过线排名57),始终觉得今年凉了,但是大家总是传今年“扩招”,再加上汇丰17年那么简单复试线也才385,又觉得不会这么坑吧今年。
但是真正静下心来好好准备复试还是在自己在考研成绩公布后的周一主动给研招办打电话问是不是按照计划招生以及汇丰复试线公布。事实上我们这后面40多个人真的惨今年,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活学习着
事实上根据我们很多人的统计,汇丰近几年来都是按照计划招生的,其中近三年是严格按照计划招生的,也就是:统招生人数=拟招生人数—实际推免(而不是拟推免)(实际推免名单一般在10月份后公布)。
比如汇丰金融今年拟招生180,拟推免113,实际推免130,最终剩余50人,而且汇丰近几年复试差额比几乎都是1:1.2(招生简章要求不低于1:1.2,并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今年可能是因为生源质量很好于是调整到1:1.7。
因此20年及以后的考生在知道初试成绩及排名后不用再为自己是否可以进复试而担心,就按照上面的规章数清楚当年统招实际认识即可(今年400分以上的考生完全没有这个顾虑,开开心心从成绩出来后就准备复试),但是一句话还是考的高才是王道,根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其他关于复试的问题将在今年初试考完后以及初试成绩公布后详细发布。
八、后续
内容虽然写的这么简略,到这里都已经一万七千字,这足以说明考研确实是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也确实没法用仅仅一篇经验贴来概括所有,阶段性、周期性使然,此刻我多想与你们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把我所知道的所记录的花上几天几夜全部说给你们听,让你们不再踏下我曾经踩下的坑,但是我知道这是不合理的…
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道阻且长,行之将至…
常怀感恩,多谢!
本文来自 (有删改)
作者:初弎
在看点这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