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人数(考研人数历年数据) – 爱思考研.txt

考研 人数,考研人数历年数据

12月24日,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正式发布《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报告》从报考情况、招录情况、人才培养三个维度展开。

全文如下:

摘要

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继续缓慢增长,达到474万人,仅比2022年增长17万人,和2022年增长21%的增幅相比,增长率大幅下滑,报考日趋理性。

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 2021年则达到了近120万。十年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翻倍。不过招考录取比保持了相对的平稳,但专业之间差距悬殊,人文社科招录比远远高于理工科专业,竞争激烈。

在“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下,考研俨然已成为“二次高考”,双非学校成为报考热门,报名人数快速增长,“逆向考研”成为不少考生的务实选择。

研究生教育关系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自主人才培养能力与质量的关键。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工作会提级召开,对于基于国内内循环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国家的战略需求,近年来,延长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仅仅是众多提高教育质量的举措之一。教育部持续推进“学位挤水”行动,2014-2021年撤销103个学位授权点,196个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以确保在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的同时,能够在整体上保障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考研报名人数增幅显著下降

01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增幅显著下挫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小幅攀升,达到474万人,比上一年仅增长17万人,和去年21%的增长比例相比,增长率将出现大幅下挫,远远低于民间预估,显示考生报考日趋理性。

从近二十年数据看,考研报名人数在经历缓慢增长甚至一度下降之后,自2016年起,进入了高增长阶段。从2015至2022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2022年则在高位上实现高增长,增长比例超过21%。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1 各省考研报名人数增长趋缓

高教大省(市)报名人数增长明显趋缓,如四川、陕西等地,东北地区则普遍出现下跌,高教相对薄弱省份则出现较大增长,如广西等地,显然与“逆向”考研相关。

安徽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32080人,比上年增加1.53万人,同比增长7.06%。

数据来源:安徽教育考试院网站

广西自治区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突破9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13.9%。

数据来源: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

陕西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17.19万人,比上年增加近4123人,增幅2.46%。

数据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2023年湖南省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18.09万,较上年增加1.32万,增幅7.87%。

数据来源: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四川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考试报名人数25.8万人,较去年增加0.4万人,增幅1.57%。

数据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2018年辽宁省考研报名人数首次超过10万人,其后四年,年均增幅10%左右,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突破15万,达到了150033人。2023年辽宁考研报名人数接近15万人,同比上年略有减少。

数据来源:辽宁教育考试院网站

2023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125071人,较上一年减少2170人。

1.2 名校报名增长停滞,“双非”高校显著增长

伴随着考研热,高校报名人数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同高校表现不一。总体上看,一流大学增长乏力,而“双非”院校异军突起。

2023年报考云南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人数为9486人,比2022年的报考人数增加了3385人。

数据来源:云南民族大学网站

2023年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5000人大关,达到5087人。比2022年增加1441人,增长39.52%。

近几年,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迅猛,报考人数从2018年的1029人增长至2023年的5087人,年均增长近65%。

数据来源:江西农业大学网站

2023年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考生1万余人,同比增幅约32.3%。

数据来源:重庆理工大学网站

双非高校报名人数增幅显著,另一方面一流大学趋向平稳,部分高校甚至出现下降。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9699人,相比2022年的9719人,略有减少。

数据来源:北京林业大学网站

2023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17263人,相比2022年的18154人,减少了891人。2019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其后几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南开大学网站

02学硕招生收窄,专硕成报考主流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未来考研报考主流。

在专硕扩大的同时,一些高校正在缩减学硕。此前,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宣布部分专业学硕停招。2022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发布公告,宣布自2023年开始停招法学学术学位、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的硕士研究生。

从部分高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情况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报考占比均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报人数。

2023年延安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8248人。其中,学术学位报考人数占比28%,专业学位报考人数占比72%。

数据来源:媒体公开报道

截至网上确认前,西北政法大学2023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5037人。其中,专业学位报考人数11155人,占74.2%;学术学位3882人,占25.8%。

数据来源:媒体公开报道

03理工类报考缺口大,人文社科类“扎堆”

不同专业考生报考热度差异大,根据南昌航空大学截至10月20日对报名人数较少的专业统计,在41个报名较少的专业中,理工类专业有32个,占比接近八成。而报名(较)少的专业,学校根据往年情况推测,上线人数将低于或者接近预录取人数。

数据来源:南昌航空大学网站

一方面大量理工类专业报考人数较少,另一方面,人文社科类专业,竞争激烈。即便是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也成为报考热门。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截至10月20日考生报考情况统计,报考人数最多的前五大专业分别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工程管理、法律(非法学)。报考人数均在600人以上,其 共管理超过2000人。

数据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站

04考研高考化现象应引起重视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学历贬值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叠加就业困难,用人单位,尤其是体制内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学历要求,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加竞争力。“考研热”持续升温,考研俨然成为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后的“二次高考”。

4.1 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剧了“考研热”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速度出现持续下降,尤其是受疫情影响,用人需求出现瓶颈。

研究生报名人数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据统计,当我国gdp增速放缓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会提高,两者呈现负相关。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我国gdp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并在2007年降至最低;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低增长率发展阶段,2015年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快速上升。

此外,考研热度不减也与严峻的就业形势关系密切。自2011年至2021年,十年间全国高校毕业生同比增长率基本维持在2%-5%的区间。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同比增长18.37%,规模和增量均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增长率为7.62%,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根据对考研动机调查分析,有超过一半的考生是因为当下就业困难而选择考研。此外,有超过四成的考生是因为对本专业兴趣浓厚,而继续深造。

4.2 “逆向考研”引起社会热议 “双非”高校成为报考热门

传统考研一般指向上考,即“双非”考“双一流”高校,但最近一年出现了明显的向下考的现象,被称为“逆向考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的学历贬值;二是社会对人才评价与筛选的门槛不断提高;三是考研竞争加剧,让一些人的核心关切变为解决考上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

在今年的报考中,部分“双一流”大学报考人数增长水平明显低于“双非”院校,南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双非”院校的报考增长率普遍较高,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延安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增长率均超过了30%。

数据来源:各学校网站

同样,根据对考研学生目标院校调查显示,今年参加考研的考生中,有近五成的考生目标院校为双非院校;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比超过三成;最后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占比两成多。

在具体的择校中,考生主要关注学校哪些方面?调查显示,有接近六成的考生关注学校好不好考,分数高低。其次是学校实力,占比为56.07%;另外,意向专业招生人数多少关注度也较高,占比为41.43%。

面对激烈的竞争,从近两年报考情况看,考研也正呈现出由以前的“上好学校”向“有学校上”转变的迹象。

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学科领域不断增长

01研究生招生数量连续增长

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 2021年则达到了近117.65万。十年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增长近一倍。尤其是2020年招生中,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缓解就业压力,当年研究生招生增长20.7%,创下近年增长新高。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全年研究生招生117.65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人,增长6.32%;其中,博士生招收12.58万人,硕士生共招收105.07万人,硕士研究生招生量约占总量的90%。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02在学研究生规模不断壮大,六成出自“双一流”

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对比2010的153.8万,增加了179.4万人,增幅超过一倍多。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从高校方面看,2021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研究生共195.4万人,占全国58.7%,接近六成。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03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3.1 “缩招”是假象,部分学校增长幅度较大

总体来看,多数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学校增长幅度较大。与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相比,2023年“双一流”高校招生计划均明显增长。其中,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500人,相比2022年增加招生计划500人。

数据来源:各高校网站

安徽大学五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持续增长。2019年计划招收2615人,2023年计划招收人数达到4586名,五年间增长1971人。

数据来源:安徽大学网站

河南大学近四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持续增长。由2019年的2800人,增长到2023年的5500人,五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长2700人。

数据来源:河南大学官网

3.2 著名高校减少学硕的同时博士招生增加

与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持续增加稍有不同,一部分著名高校越来越多地把硕士定位于应用人才培养,把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任务逐渐转向以博士为主,部分高校减少相关专业学硕招生计划的同时,博士招生计划不断增加,对于考生来说,变化无非是从硕士,变成了“直博”。

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总招生计划约2180人,较上一年减少约20人。博士研究生招生方面,2023年招生计划为374人,较上一年增加27人。

数据来源:北京林业大学网站

2023年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计划较上年减少600人,博士招生计划则增加了100人。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网站

04专硕持续增长 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不断优化

4.1 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继续增长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突破40万,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超过60万人,并与学硕招生人数之间差距逐渐拉大。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类型优化,重点体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面。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指出,支持学位授予单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随着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丰富、人才选拔考试方式的完善,专业学位的报考需求也正在不断增强。

长安大学近六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长。从2018年招收专硕1462人,到2023年招收专硕2049人,六年间扩招专业硕士587人。

数据来源:长安大学网站

安徽大学近六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加。从2018年招收专硕1328人,到2023年招收专硕2807人,六年间扩招专业硕士1479人。

数据来源:安徽大学网站

内蒙古大学2020年招收专硕1305人,到2023年招收专硕1823人,四年间扩招专硕518人。

数据来源:内蒙古大学网站

4.2 2021年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48%

2022年7月,教育部官网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在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新增135多个硕士点,其中专硕占了65个,占比48%,接近五成。而在2020年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则超过七成。

综合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及动态调整增列学位授权点数据,2021年全国新增学位授权点(分省)中,北京市增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最多,增列学位授权点13个;其次是上海市,增列学位授权点9个。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05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需求能力提升

5.1 理工农医类不断增强

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紧密服务“四个面向”战略部署,持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重点学科领域不断加强。据教育部官方公布数据,理工农医类一级学科博士点从2012年的1944个新增至2575个;“双一流”建设中,理工农医类学科占比达78.5%。

从近年各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情况看,工学是招生人数最多的学科;其次是管理学;招生人数排名前五的学科依次还有医学、理学和教育学。

2020年研究生招生总量较上一年增长20.73%。从各学科增长率方面看,农学是增长率最高的学科,达到了31.85%。其次是医学,招生人数增长率达到了29%。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硕士研究生招生方面,从近三年的情况看,理工农医类招生总人数也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5.2 急需领域人才培养步伐加快

面向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国家急需领域主动布局,设立众多国家急需领域人才培养项目。2021年超常规布局了集成电路、公共卫生等人才培养专项;采取专门措施加强党的建设、中共党史、考古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急需学科建设;研究编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包括中华早期文明、国际传播、量子科学与技术、高端装备等数十个急需领域,以持续增强对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响应能力。力图通过持续部署相关专项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成建制地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

5.3 交叉学科设置高校不断增加

2021年1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下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为第十四个研究生学科门类,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2021年11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部署,规范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设置与管理,以推动交叉学科发展。

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披露,2022年全国200多个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双碳等共700多个交叉学科点。

近年来,我国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院校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自主设置交叉学科院校数量为207个,较上一年增加22个,3年共增长47个。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此外,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也在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为729个,同比增长18%。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06博士招生规模继续扩大

在研究生结构调整上,硕士更多以专硕为主,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型人才则把重点更多放在了博士阶段,并根据提高自主人才培养能力与质量的要求,博士招生进入适度扩张时期。

在博士招生方面,2019年博士招生10.5万人,这也是我国博士招生人数首次突破10万大关。2020年博士招生达到11.6万人,增长率超过10%。2021年博士生招生共计12.58万人,同比增长8%。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专业学位博士增势强劲。2015年我国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人数为1925人,占博士总招生人数的比重仅为2.59%。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人数首次突破一万人,占比提高到了9.88%。2020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继续增长,人数达到1.37万人,专业博士占比达到11.82%。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随着大力度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2021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比例已达到14.4%。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07部分高校专硕停招全日制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校根据培养规划,逐步停招部分专业全日制专硕,转为非全日制招生。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自2023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经济与金融心理学方向)研究生,暂停招收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南开大学商学院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暂停招收全日制工商管理、全日制会计、全日制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此外,山东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的会计专硕,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硕等同样已不再招收全日制,只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停招全日制、仅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专业大多为会计、工商管理、应用心理学、新闻与传播等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这一调整也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相契合。

着力提高自主人才培养质量

01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成科技创新主力军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对科研的贡献更加突出。嫦娥飞天、蛟龙入海、高铁飞驰、航母入列,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背后,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据统计,近年我国新增院士和国家科技三大奖第一完成人中,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均占三分之二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员中,超过50%为在读研究生,超过30%为在读博士生。

02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高质量的导师队伍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保证。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之后,教育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和举措不断完善,从制度方面提升了导师队伍建设水平。

2021年研究生导师规模超过55.7万人,对比2012年的29.8万人,增长了近26万人。从2012年到2021年,研究生导师规模的增幅达87%。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03保障质量,专硕学制延长成趋势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的规定,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3年,学校可依照实际需要作出调整;在2009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教育部对专硕培养提出了“学习年限一般2年,实行学分制”的教学要求。此后,专硕学制2至2.5年、学硕学制3年,成为惯例。

近年来,延长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的高校越来越多。总体来看,延长专硕学制,一方面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明确不同学科下学术硕士、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特色,实现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弥补学科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偏少,以及社会实践不足的问题。

04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

近年来,教育部持续推进“学位挤水”行动,2014-2021年撤销103个学位授权点,196个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确保在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的同时,能够在整体上保障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2021年,北京印发《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其中包括加大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力度,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造假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同年,广东、福建、上海、湖北等多省纷纷出台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或举措,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包括内部质量管理,外部质量监督等多个方面。(完)

考研 人数(考研人数历年数据)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01.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