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8次考研41岁考中第一!卖菜攒学费天津励志哥的逆袭人生高….txt
最近,江西某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在网上公示。在拟录取名单中,来自天津的考生单良以326分的成绩名列第一。
照顾生病的父亲12年,同时历经14年8次考研,即将41岁的单良终于迎来一场胜利!
漫漫考研路上,单良当过学校员工,做过保安,当过门卫,送过快递,也卖过菜……在“打杂人生”中完成了亲情的坚守,自我的认同,这是一场以信念命名的人生马拉松。他说,无愧学业和亲情,单良这个“人”形立住了。
日前,新报记者前往单良位于本市大港区的家中,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
那些被媒体疯狂转载的“41岁菜贩考研成功”的标题背后,真实状况是什么?他考研14年的原动力是什么?“上岸”之后的打算又是什么?
单良一一作答。
现 场
见到单良时,他正在自家门口,打开小货车的后盖研究如何临时拆下后座,“一会儿要去上菜,老板说去掉后座能多装点儿。”坐到驾驶位上,看着显示失灵的油箱表,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刚加完油,但油表不显示了。我想修不还得花钱嘛,先凑合着吧。”
在这个有40多年历史的厂区社区中,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来津的职工。单良从小就和父母从辽宁来到天津,一直生活于此。家中的陈设相当简单,几件老旧的家具上,堆满了单良多年来的考研用书。
“书太多了!都考完了,我想着都处理掉,但他不愿意。”单良的母亲姜女士对记者说。单良却回答:“我念旧,像我爸生前的东西我都不主张扔,都是念想。”
“这些天早上和晚上我都去市场卖点菜,下午在老板的店里看店。”考研结束后,单良才开始卖菜,“想着要去外地上学了,这几个月攒点钱。但今天卖得不好,一个大姐拉了一车菜,竞争不过人家,剩了30捆菜,可见干啥都不容易。”单良笑着说。
在全网热议“天津41岁大龄考生8次考研终成功”之时,对于单家,这只是一个普通平静的下午——
妈妈在家里做缝纫机活,单良在店里搬货分菜,心里却想着读研之后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一名老师。
考 研
14年考8次终上岸,心情五味杂陈
在高考之前,单良的理想是学医。但高考的成绩并不理想,他进入天津工业大学读网络技术专科。2004年毕业,他遇到了一次机会,通过选拔进入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工作。
单良在天津工业大学教师公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单良说:“在图书馆,我开始接触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文献检索课程,总是觉得还要提升,于是从2006年起开始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但因为学习基础差,单良学起来非常吃力,还曾经报了个强化班,结果完全听不懂。
虽然很难,但单良用“踌躇满志”来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我在2006到2009年读了南开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人教育本科学历。”2009年,该专业拿到学士学位的只有4人,单良是其中之一。
“但说实话,这个本科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成就感。”单良只是将其看作考研的必经之路。因为要照顾重病的父亲,单良直到2009年才参加了第一次研究生考试,他至今清楚地记得考试分数:政治55分、英语60分、数学18分、专业课38分。
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你还没入门。”
单良用光的笔芯和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随后,单良又参加了2011年、2013年的研究生考试,因为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再次以失败告终。在此后的4年中,他一边照顾家里一边打工,同时思索学习的方式。
2017年,单良再次报考,总分178分,落榜;转年因为奶奶过世,虽然报名但未参加考试;第三年再考,因为自己的失误再次落榜;2019年12月参加2020年研究生考试,总分275分,但弱项数学47分,又一次失利;一年后再考,数学只有43分,不进反退……
这些年间,单良早已因为要照顾父亲而离开学校,并在家附近以打零工贴补家用。人生有了不小的变化,但考研却成了一个执念。
单良近三年的研究生考试准考证
也是这些年,周围的同学成家立业,事业提升,当年和他一起进入图书馆的同事,有的经过努力成了老师。还留在“原地”的单良,还背负了周围人的不理解甚至嘲讽,他说自己“腹背受敌”,考研逐渐变成一次为自己正名,对抗嘲讽的行动。
比别人更努力,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单良在家门口复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单良永远记得2013年考试结束,几位朋友和大学老师问他考得怎么样。“当时有虚荣心,‘没考上’三个字很难说出口,我就骗他们说考上了。”于是大家欢呼雀跃,还提议一起吃饭庆祝。一位老师特意买了一袋柑橘,一脸真诚地问单良:“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叫苦尽甘来。”
那是一顿最难以下咽的饭。单良说自己下了决心,“我一定会做到!”
单良将公式和要点写满墙壁和书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经过7次失利,2022年,单良第8次考研结果终于出炉:326分,第一!
这次尘埃落定,无异于一次报复性胜利。但单良说,好消息终于来了,自己的心情却很复杂,是那种五味杂陈。
这几天网上对单良的评价铺天盖地,一片赞美中也夹杂着疑问:14年考研,考上了人却已到中年。如果把这个劲头用在最初奋斗的岗位,有什么成绩做不出来呢?
单良对记者说:“他们说得对,但这就是属于我的奋斗。考研,一开始想法简单,提升学历,为了理想;再后来就是用来对抗流言蜚语;而最后是为了‘还’,给大家一个交代。”
亲 情
喜欢许三多的那句:不抛弃不放弃
单良的考研之路,和父亲12年的病情一路并行。
2007年,父亲突发重病,几经抢救后转危为安,但是从此躺在床上离不开人。姜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当时还在学校图书馆工作,要兼顾学业还要照顾病人,因此经常向单位请假。”
最终,单良为了照顾父亲选择了离校,他说:“现在想想挺可惜的,但当时也只能这么做。”
单良说自己最喜欢的电视剧是《士兵突击》,“看了很多遍,每次看都流泪。我喜欢许三多,喜欢那句‘不抛弃、不放弃’,我不光是感动,也是那么去做的,对学习是这样,对亲情更是这样。”
单良一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之后,父亲病重再次入院,一年就花去医药费30万,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债。单良说,说家里是“因病致贫”一点不为过。因为初期护理不当,父亲还长了褥疮,碗口大的伤口深可见骨。“医生含蓄地建议,就带回家吧……但我觉得不能这样。”
在日夜照顾父亲的日子里,单良掌握了多项技能:下胃管,打促红素;用咽喉镜和吸痰器给父亲清痰;给父亲几小时翻一次身,配合红外激光治疗,敷药。精心照顾半年之后,父亲的褥疮居然完全长好了!
单良和妈妈最难忘的,是父亲在昏迷两年后突然恢复了意识,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对儿子说:“你可别感冒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单良为手机定了好几个闹钟:熬夜学习后,凌晨4点半要起来为父亲翻身,6点为他洗脸,早上8点半的闹钟,则是自己最晚要起床的时间。
3年没参加考试,但单良没有一天忘了学习,他将公式贴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甚至贴在父亲的床头,方便喂药时也能看一眼。
单良和父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然而时间总是无情,父亲还是在2019年永远地离开了。虽然已经不用再护理,但时不时在凌晨醒来已经成了单良的习惯,他几次在凌晨3点给记者发来微信,问及此,他的回答颇有诗意:“这(习惯)是爸爸留给我的纪念吧!”
善 良
一个简单的“轴人”
多年的考研终成正果,憋着口气的单良给一家外地媒体爆料,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报道一出立刻火遍全网,但“41岁菜贩以复试第一名考研成功”的标题却让他有点不舒服。
“我目前是在卖菜,当然也不是歧视这个行业,但简单将我定义为‘菜贩’有点以偏概全了。说实话,我看了那个标题,一直没勇气再看文章。报道出来后,我的同学和多年前的朋友都给我发微信、短信,发来的都是哭笑不得的表情。”单良想了想又说:“但我也能理解,那样的标题,可能更有看点吧……”
十多年来,为了照顾父亲和有时间学习,单良选择离家近的单位做临时工,工作经历十分丰富。
他在公司做过平面设计,在离家500米的加油站做加油工,在自己家的社区做门卫,在地铁站当保安,做过宽带入户接线员,当过家教,也送过货……
单良曾做保安(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单良告诉记者,在医院护理父亲期间,自己认识了一位姓潘的大哥,“他算是我家的贵人,知道了我的事,送给我一台笔记本电脑,鼓励我继续学习,还 我爸在市里求医问药。”潘大哥甚至 单良在八里台附近找了一个办公室的工作,“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最后还是因为离家太远,舍不得我爸而放弃了。”单良说。
单良说自己和母亲很像,认准一件事都很“轴”,也从来不想靠别人。“虽然确实不富裕,但当时看病借的钱我们都还清了。还有一次,一个同学借了我3000块钱,还钱的时候我偷偷多塞了200块,我就是这样。”
姜女士告诉记者:单良上学期间,父亲需要输血液白蛋白,儿子为了省这笔钱,自己跑去输血,后来我偶然间翻到了他的献血证,发现他光是那一年就献了好几次血。”
从为了省点钱到主动献爱心,这些年,单良已经无偿献血超过40次,拿到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前一阵天津疫情,他还主动去做了两次志愿者。
“单良”成了“善良”最好的注解。
上图:无偿献血金奖证书;下图:志愿者单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姜女士说:“只要孩子做的事是对的,我都支持,邻居们也都夸他。但这么多年了他还是一个人,依旧没有成家立业。他的想法就是太简单了,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们把他的名字起错了……”
理 想
再回学校当老师
单良承认自己的简单,他总结道:“可能我太追求真实,才显得‘拒绝长大’吧。稍微圆滑一点,都不会以这种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在社会中,说‘生于少年,死于少年’有点幼稚,但我也许就是这样的人。”
单良在店里分拣蔬菜
一不小心在全网爆红,单良却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要求。他告诉新报记者:“要说的都和你们说完了。其实我的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借鉴意义不大,这个我还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单良笑着说,尽管学校已经公示了拟录取信息,但毕竟正式通知书要5月才下,“这段时间还是有些忐忑。我在攒生活费的同时,也已经在和导师沟通了,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十分期待!”
40岁都过了,还能不
能谈理想?
单良说,自己坚守了初心,也会继续朝梦想努力,“我一直想再回到学校做一名老师,或者去基层支教。我知道自己年龄不小了,但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有一天实现了呢?”
单良看着手中厚厚的草稿纸,一把把用尽的笔芯,满屋子书本的那头,一株红红火火的叶子花正向阳而生。
采写/ 拍摄/ 编辑 记者 易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