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影像别说考研难,看看清朝人是怎样参加科举考试的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相对较为公平的渠道,这种制度打破了门阀世袭的弊端。在清朝读书人如果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得童生的身份。县试多在二月举行,而府试则在八月。取得了童生的身份就成了秀才,不过弄个秀才也不容易,看看范进就知道了,在秀才上徘徊多年弄了个举人,然后疯掉了。
科举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的考场就是贡院。
贡院一般在省城,这是北京的贡院,里面被分成一个个小的房间,一个房间只能坐一个人。科举是选拔优良治国人才的唯一正规渠道,能否选拔到具有真才实学的考生关心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清代的科举制度非常严格。如果说现在高考或研究生考试只是各一个座位做一个,清代的科举是每一个考生一个小房间。
这就是考生的小房间,如果是乡试,他们一共要考三场,每一场的考试时间是一天,第一天进场,第二天再出来。
现代人在模拟当时考试的情况。
这是南京贡院的考场,这应该是考试结束了,考试纷纷走出考场,这就是所谓的乡试。如果考中,考生们基本就有前途了,他们会成为举人,举人就可以授予官职了。当时范进为中举努力了一辈子,最后成
功的那一刻,欣喜若狂疯掉了,由此可见中举难度非常大。
和现在一样,有考试就有作弊的现象,在清朝,考官一旦发现抄袭者就会现场处理,这位考生被当场判罚枷号30日,不过这是比较轻微的,有人也可能被当场廷丈,就是打屁股,大屁股远比罚枷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光靠八股文的科举显示无法解决国家宣布人才的问题。1840年后,清朝曾多次对科举制度进行过改革,曾多次在科举考试中增加其他内容。光绪十三年,科举考试要考算学。光绪二十五年,科举考试还要考经济专科。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贡院变得杂草丛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