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考研呈现出的“六大特点”分析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2月25日至27日举行。
今年,全国共设置3600余个考点、17万个考场,其中包括1.3万个备用隔离考场。
当下,考研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的首选项之一,也是公众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为了使大家对考研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通过对近年来我国考研情况的整理,本文分析总结出考研呈现出的“六大特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01 报名热度持续高涨
今年,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
实际上,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
2015-2022年的7年间,考研人数平均增长15.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0年达到110.6万人,2021年则达到了约120万,录取与报名比例基本维持在1:3左右。
为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热衷于考研?
据12月25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压力仍是考研热持续升温的主要因素。
40年前,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中提出了“文凭通胀”现象——获得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的学历贬值,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目前,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者比例稳步上升。
2007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为0.2%,之后占比不断上升。
到2019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到1.1%。也就是说每100名就业者中就有1名拥有研究生学历,用人单位对从业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根据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近60%的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超过40%的考生认为就业有一定难度,对找到理想工作信心不足。
33%的考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信心找到理想的工作。
22%的考生则表示担忧,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找不到工作。
02 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
我国考研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
从2011年的15.8万增长到2020年的60.2万,专硕招生人数增长近4倍,专硕占比也由2010年的32.05%,上升至2020年60.83%。
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指出,支持学位授予单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
可以预见,未来专业硕士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此外,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
因此,这些相关学科的专硕数量同样也会有所增长。
03 人文社科专业竞争激烈
从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来看,应用心理、心理学、新闻与传播成为网报人数排前三的专业,均突破千人。而智能制造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等理工科专业报考不足百人,差异较大。
而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所工科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工商管理专业报考1147人位居第一,会计与法律(非法学)报考人数也均超过了400人,高居第五与第六位。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电子信息专业报考2723人位居第一,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及工程管理专业报考人数也均超过了1000人。
也就是说,即使在偏理工科的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专业的考研竞争仍然激烈,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4个方面:
一是人文社科类考研没有数学科目,复习难度相比于理工科要小一些;
二是很多地级市都有师范类文科学科,报考人数基数大。
三是跨考门槛相对较低,还是归因于不考数学,靠记忆背诵内容多,跨考难度相对较小。
四是人文社科类就业面较宽。
04 医学、农学、理学占据前三
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全国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由2016届的13.4%逐年增至2020届的16.4%,上升了3个百分点。
其中,“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 (32.5%)远超地方本科院校(13.2%)。并且2020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读研比例增长尤为明显,相较2019届的30%增加了2.5个百分点。
从各学科门类读研比例来看,医学、农学、理学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前三甲。
具体来看,医学、农学、理学读研比例连续三届均超20%,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其中,医学读研比例连续三届位居榜首,这与该专业相关领域的培养特性及就业市场的要求相关。
此外,工学2020届读研比例(18.8%)增长最多,相较于2018届(16.1%),上升了2.7个百分点;
其次是农学(24.7%),相较于2018届(22.2%),上升了2.5个百分点。
05 读研转换专业人数增加
数据显示,202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为26%。
地方本科院校转换专业比例更高,为27%,“双一流”院校读研转换专业比例为23%。
从不同学科看,经管类跨专业读研比例较高,医学最低。
2020届管理学、经济学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分别为44%、40%;
医学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为12%,其他较低的学科还包括历史学(13%)和法学(14%)。
医学读研比例高但转换专业比例最低,这与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要求高等特性相关。
符合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是跨专业读研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2020届本科读研转换专业群体中,40%的学生表示选择新专业是兴趣使然,31%的学生认为新专业更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因为“就业前景好”和“容易考上”选择转换专业的比例分别为15%和14%。
对专业转换比例较高的学科门类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学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中有35%因为新专业更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该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6 受疫情影响组织难度加大
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无论是对于考生,还是对于有关部门来说,难度相较于前些年都相对较大。
有人称,2022年研考,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次。
今年全国共有457万考生,单是考前核酸检测,工作量之巨大就可想而知。
挑战更大的,是疫情形势复杂地区的组考工作。
研究生考试的试卷分为公共课试卷和自命题试卷。
公共课试卷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可以随时加印,就近配送;自命题试卷则是每个高校自行命题和印制,需要提前通过机要通信渠道快递到全国各地的考点。
由于大部分考生都有1-2门自命题科目,几百万份自命题卷都要被装进信封,在祖国大地上“雪花纷飞”,需要众多省份接力完成试卷的移交、分发、回收与评阅工作。
叠加上疫情带来的考生滞留借考等情况,组考工作任务更为繁重艰巨。
以江苏省为例,此次考试全省共使用24种全国统考试卷、15000余种自命题试卷。而浙江全省有15.8万研考学子,研招考试共有12000多种考卷。
同时,部分疫区考研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比如:四川2022年硕士研究生有效报名人数25.43万人,较2021年增加4.54万人,增幅达到21.73%。
经梳理排查,四川本次研招考试中省内借考的异常考生共118名,滞留省外疫情管控区内的考生共81名,外省在四川省借考的考生共18名,必须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考生顺利参考。
最后,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排除外在因素干扰,在考场上超常发挥,争取“一战成硕”,成功上岸,加油!
欢迎关注【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坚持每日更新,与一位不“误”正业博士后,共同探讨多彩的研究生学习、科研与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