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录取”和“已录取”完全不同,考研生要分清楚区别,不要踩坑_考生(拟录取和已录取一样吗)

原标题:“拟录取”和“已录取”完全不同,考研生要分清楚区别,不要踩坑

考研是一条全凭自觉的苦难求学之路,有无数人还未能等到考试来临就已经放弃,也有无数人在考研浪潮中被冲刷下岸,唯有少数的人能够考上自己心心念念的研究生。

有的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录取界面会出现“拟录取”三个字,这时候他们会以为自己被学校录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
“拟录取”和“已录取”完全不同,考研生要分清楚区别,不要踩坑
多数学生分不清“拟录取”和“已录取”,他们认为只要看到“录取”两次就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其实不然,“拟录取”并不代表学生最后一定能被录取。

在2020年时,重庆大学研究生录取中采用的分数显示模式为“小数点取整”,于是重庆大学的研究生报考名单中就出现了大片分数相同的学生。

但就是因为这小小的一点变动,导致在那一年重庆大学拟录取的人数超过了原本计划的招生名额,虽然庆大在第一时间调整了分数显示模式,但是有很多学生“掉档”。

而这些“掉档生”的录取进度上面标注的就是“拟录取”三个字。

不只是重庆大学出现过这种情况,兰州大学也有过“拟录学生”大批掉档的情况。

当时兰州大学的核学院误将两门专业课成绩的比重搞混,导致录取标准出现错误,在后续调整后,兰大发现已经拟录取的研究生中有部分人成绩不合格,于是这部分显示拟录取的学生也未能上岸。

虽说上面两校发生的意外属于个别特例,但这也告诉学生们一件事,就是“拟录取”并不能代表“已录取”,如果将来考研生们的录取进度显示拟录取,考生也不要放松警惕。

从招生角度来说,拟录取三个字仅代表学校有录取该生的意愿,但录取结果未知,还需经过相关教育部门的审批才能通过,拟录取名单也只是一个初步的招生名单。

一般高校有意向录取学生之前,会向学生学籍所在省的招生办提报档案提取,经过招生办的一系列审核并同意过后,学生才算是“已录取”,在招生办未给明确同意答复之前,学生都是“拟录取”的状态。

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已经处于“拟录取”状态的考生才会与院校无缘呢?
考生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并且是在考试后被监控查出来或被人举报

若考生在拟录取阶段被人举报作弊或被查出作弊等不符合考试及院校规定的行为,且经过查证情况属实,则学校会将该生从拟录取名单中除名。

但有过考生是被冤枉的事件,但最后的结果依旧无法挽回。

考生的档案在提档过程中有过被私自打开或丢失的情况

前文中说到,在拟录取状态中,学校会向招生办申请提档,如果学生的档案出现私自打开或丢失的情况,学校自然不会再录取该生。

原则上是避免有人冒充学生报考学校,如果学生没有档案或因为档案被打开而“调包”,造成有人顶替入学的话,学校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学校算分机制出现问题,在复核分数后学生未达院校标准

这种情况兰州大学的实例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因为学生的成绩本就未达标准,有了被标注拟录取后又“掉档”的经历,学生也不要觉得太委屈。

结语:

总的来说就是看见“拟录取”三个字,考生最好不要高兴太早,只有“已录取”才是你研究生之路的“保证金牌”。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

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5.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