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编、考公上岸后第一剑,为什么要先斩意中人(考编)
style=”position: absolute; width:0; height:0; overflow:hidden; left: -9999px; top: -9999px;”>考研、考编、考公上岸后第一剑,为什么要先斩意中人?舍予主力趋势工作室
么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教育同类婚的比例反而增加了 [3]。</h3></br><h3> <h3>从 1949 年到 2015 年,中国人的教育同类婚强度从 0.81 上升至 1.52 [3]。</h3></br><h3>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成本的增加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在此背景下,婚姻双方会更加看重未来配偶的社会经济地位潜力,由此教育在婚姻匹配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3]。</h3></br><h3>总体而言,从“2010-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来看,已婚的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婚姻都在学历上“门当户对”,占比和十年前基本一样 [4]。</h3></br><h3>其中,随着女性整体学历的不断提高,高学历女生匹配低学历男生的婚姻占比不断增加 [4]。</h3></br><h3> <h3>此外,在职业、收入上追求匹配的婚姻的比例比起十多年前有所降低,但还是都在 30% 以上。</h3></br><h3>2014 至 2018 年的调查中,有 42% 的婚姻,双方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当。相比起来,收入匹配的婚姻少一些,只占约三分之一。而超过一半的婚姻中,女性收入比男性要低 [4]。</h3></br><h3>一项研究调查了中国某个县城近 3000 名体制内(包括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的女性,发现她们普遍想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体制内男性结婚 [5]。</h3></br><h3>在一些小城市或县城里,甚至有体制内外不通婚的说法,男公务员和女老师在媒婆口中是站在“相亲鄙视链”云端的人。</h3></br><h3>如此看来,尽管学历、编制不会通过婚姻传播,但确实算得上相亲市场中的“硬通货”。</h3></br><h3>很多人的婚恋都是门当户对的,但这样的生活就一定更好吗?</h3></br><h3>北京大学有研究发现,门当户对或高攀的婚姻能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经济条件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6]。</h3></br><h3>对所有男性和城市女性而言,这样的婚姻并不会明显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h3></br><h3>而对于农村女性而言,能和一个家庭背景比自己好的人结婚,则可以显著改善生活。</h3></br><h3> <h3>具体到生活的各个面向,门当户对带来的结果其实有好有坏。</h3></br><h3>比如厦门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门当户对的婚姻可以让两个人更加满意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会被收入太低的对象“拖累” ,但不会因此更满意婚姻 [7]。</h3></br><h3>甚至,有基于“中国综合调查”的研究表明,职业、单位类型上的匹配会恶化人们婚后的幸福感,主要原因是基于功利主义的观念找匹配的对象,没有感受到亲密关系本身的美好 [8]。</h3></br><h3>还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是,那些上了岸就要换对象的人,最终也不一定就能“鲤鱼跃龙门”,找到和自己职业、教育相当或更好的伴侣。</h3></br><h3>一项复旦大学学者的研究显示,我们能找到什么条件的结婚对象,有时也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 [9]。</h3></br><h3> <h3>那些家庭出身一般的人,哪怕通过考编等方式向上流动到更好的职业,也比较难向上婚配 [9]。</h3></br><h3>而家庭出身好的人,哪怕自己工作不如意,也更容易在家庭的影响下向上婚配,弥补自身职业带来的弱势 [9]。</h3></br><h3>像有人上岸后,和条件不如自己的对象分手,去找所谓的条件更好的人。但他们还是容易在婚恋市场中被认为是凤凰男或捞女,相对较难实现婚姻上的向上流动。</h3></br><h3>所以,哪怕有人想上岸后“斩意中人”,也要想想自己恋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用利益交换爱情,可能最后会同时失去利益和爱情。</h3></br><h3>而对于被分手的人而言,“被斩”也是一件好事,总比进入社会、双方生活有了更多交集后,再被一脚踢开来得幸运得多。</h3></br> <a href 原文转载自ml.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ar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