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就业压力大而选择考研,真的有用吗_网易订阅
原创作者:丁龙昌、魏冉
时下正当毕业季,据澎湃新闻报道: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其中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
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大多处在迷茫与焦虑中,巨大的就业压力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今年又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工作真的难么难找吗?还有一部分毕业上把考研当成缓解就业压力的避难所,考研真的可以起到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吗?
一、工作其实没那么难找,因为部分毕业生中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对工作过于挑剔”的现象,而导致就业压力巨大;
打开求职app,企业招人的信息应接不暇,就目前就业市场来看,很多企业都存在缺人的问题,而大学生依然面临着就业难的窘境,这就是当今应届毕业生面临的现状。在企业拼命挖掘人才的时候,在中国“象牙塔”里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正在遭遇声势浩大的“就业难”问题。笔者认为其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学生对工作太挑剔,眼高手低,对工作期望过高。
据某大型招聘会负责人介绍:“现在的就业机会并不少,但相比前些年,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要求越来越多。生活条件好了,他们也不急于一时找份工作谋生,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想法也比以前多了,在找工作时考虑的因素也更多,他们对公司更挑剔,比如希望工作有国企的稳定、有跨国公司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有民营企业的核心岗位,同时有的还期望能满足在技能学习、才华发挥和物质回报上的要求,也要求被重视、关心和有足够的授权等等。”
二、残酷的现实是:部分学生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却发现有些岗位研究生找工作更难;
在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有关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70%的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高就业竞争力,近21%的学生因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因迷茫而选择考研。笔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考研不能成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必要因素,也不能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备胎“,因为研究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就业的压力,甚至可能还会面临找工作更难的问题。据媒体报道,有些岗位研究生就业形式还
不如本科乐观,出现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学历越高反而就业越难,这种”倒挂“现象近几年趋向严重。
某知名外企人力资源总监称:”如果一岗位低学历也能做,而求职者的能力相当的话,我们应该会倾向于学历稍低者,任何一个公司都会这样做,因为相同能力情况下,较低学历使用起来更实惠,人力成本更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同一个岗位,研究生要求的薪资高于本科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都会选择有职场经验、性价比更高的本科生。”
由此可见那些期望通过考研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同学可能会大失所望,很多企业更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是否有责任心、是否有团队精神等,学历不是企业用人的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像公务员、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国企单位对学历要求比较高,而企业里更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势必会让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水涨船高,这只是延续了就业压力而非缓解。
获得研究生学历的人越多,可能会导致学历膨胀的效果——为了更进一步遴选人才,用人单位的标准也只好提高,在招聘时不断填上更高的学历要求;而这必将反作用于学生,导致人们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研热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就业压力而非缓解,实质上是把竞争推迟到下一轮——本科学历的含金量已经不足,要竞争研究生的学历了。就像高校扩招之后,大部分企业对职位的门槛从以前的中专学历普遍上涨到本科,一来让学历没有达到门槛的学生望而却步,二来也让学生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学历的追逐中,导致了学制的延长,以及青少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然而企业中很多岗位其实并不需要很高学历的人才。毕业生对于是否考研需要理性对待,不应该让考研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工具,因为毕竟三年过后依然要面临就业压力,只是早晚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就业市场受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后遗症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存在用工荒的难题,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而导致就业压力大的本质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身期望与社会岗位不匹配,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工作要求过高的现象,而现在的就业市场却提供不了很多所谓“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
其次,如果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目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偏理论化,哪怕是研究生毕业,很多工作后也要从零开始学起,因此很多企业更希望招聘本科生来培养,因为这样人力成本更低、更划算。考研可能比较适合那些期望从事科研教育、计划进入国企单位和考公务员的学生,除此以外还有像人工智能、芯片研究、生物制药等要求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考研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这些工作的竞争程度也更加激烈,需要毕业生们慎重考虑是否读研之后就一定能进入这些行业。
因此,毕业生不要对工作以及薪资的期望值过高而盲目挑剔,社会很现实,如果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凭什么一毕业给你月薪过万的收入?除非你从事的工作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贡献。要知道,哪怕在沿海发达地区,不少几乎天天加班且“996”的蓝领工人,真正到手收入平均下来也就是五六千而已。而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不是简单的坐在办公室接接电话、写写材料等比较务虚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应当正确的评估自己的能力以及理性的面对考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