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法-详细版_内容

原标题:暑期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法-详细版

0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八字箴言在专业课的具体复习就是:

第一、在你确定了报考学校和专业之后,去这个学校和专业的官网或论坛,将参考书目和考试范围,总结在一张纸上,贴在你平时最能看到的地方,督促自己复习,了解复习情况,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要将该校该专业近十年的真题总结出来,暂时没有答案没有关系。然后将真题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在相关书籍的目录上划出来。因为具体一张试卷,不可能平均地涵盖一本书所有内容,它一定会根据该校和专业的学术传统和教师擅长的领域进行出题。所以,你划出了十年真题的出题内容之后,你就清楚了该专业的出题范围,而这些出题范围就是你复习的重点。

同时通过划真题,你也能了解出题学校的风格,有的学校注重基础的考查,有些像期末考试;有的学校注重对考生学术潜力和文采的了解,有些像写毕业论文,这些都要在进行了真题收集之后,我们自己去了解。认识到学校专业的考试风格之后,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有不同的侧重。

第三、将真题与期末考试内容和复习范围做比较。无论你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继续深造,我们在复习之初,收集完历年专业课真题之后,将专业课真题与期末考试内容和复习范围作对比,你会发现有的学校的考研真题与期末考试还是有很多重合的地方。这也就再次证明了,考研确实考得是基础,基础很重要。这也能让复习的小伙伴更重视基础的夯实,同时也能不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以上只是从宏观上掌握了专业考试的范围和大致内容,相当于你建立起了你复习的框架,你对该专业的复习内容有了大致的认识。然后就是复习专业课的内容了。

02

学无止境,不厌其烦

了解了专业课的参考书目和考查范围之后,我们就需要认认真真看书了。我以前的高中语文老师说,要想记住什么,你最好记上七次。我刚开始听到这句话之后还不以为然,但是通过考研之后才发现,从决定考研开始看专业课书籍,一直到最后考前冲刺,专业课书籍基本都看了将近七遍,最后我上考场的时候,可以说是胸有成竹;答题时,我也非常自信从容;最后,我的成绩也非常出彩。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看专业课书籍,从头到尾地认真看,翻来覆去的看。这里还涉及到所报考院校专业的部分中我们没学过的课程,这个时候看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总结起来就是从头到尾看一遍,总结出来笔记;总结每一章每一节的问题,将它们列成表;将该院校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教师研究领域所涉及问题标注出来。

这样复习下来,你既掌握了专业课的内容,也重点了解了该院校专业的特色内容。

03

区分重难点,善于总结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大忌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区分重难点。我们在复习考研专业的时候应该理解,有的知识点只适合做名词解释,有的知识点可以做简答题、论述题。题型不一样,分值也就不一样。根据以上我们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应该清楚不同知识点的不同分值特点,应该做到在复习过程中学会区分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去复习。

如果只是记忆知识点,而不将知识点总结起来,我们的考研专业课复习也就没有用了!因为大多数考研专业课里,占总分比重很大的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是在一道题中,对多个知识点进行考查,出题者一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了解考生是否对知识点有一个融会贯通的掌握。所以总结知识点,对于我们回答简答题、论述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件事,专业书籍不可少。我们了解的很多专业知识都是从教材中得来的,如果仅仅是准备期末考试,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你要参加考研的话,教材中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读几本专业课的理论书籍,既能直接了解专业知识,又能直接感受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对我们未来的治学有很大好处。

对于这类专业类书籍的挑选,要注重从基础、浅显等几个方面来挑选。这类书籍也不用读太多,两三本即可,重要的是夯实基础,扩充视野。

第三件事,教师论文需要了解。很多同学考研时往往是“慕名而来”,就是因教师的学术能力和地位而去的,同时这些教师也往往是命题组成员。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适量读几篇相关教师论文,了解他们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法,这对我们了解考试出题范围也十分有帮助。

考研专业课复习其实并不难,只要认真复习,善于总结,我们总能考到自己的理想院校和专业。

*同学们,关于考研的问题~

欢迎留言给芝士小编~

看到会及时回复并进行解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0.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