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及辅导班
政治
复习时间8月-9月做精讲精练,9月-10月,石磊,考研和考研的题库,11-12月,各家模拟卷反复做,以及回顾错题。
用书为《考研1000题》《精讲精练》《考研优题库》《石磊1000题》《肖4》《肖8》以及其他几乎所有老师的模拟卷。我的备考结果是比较正常的发挥,本人文科生对政治也不反感,选择题备考的思路就是博采众长,我不会只盯住某个老师迷信某家的押题卷,我的思路是初期以考研的资料为主,因为他比较全面,通览厚厚的那本书两遍并勾勾画画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后来仍然会忘掉百分之八九十),中期是将各种市面上的一千题,八百题之类的习题集,such as石磊、考研、考研、万磊、任燕翔、任汝芬等等市面上能看到的习题集都做过,当然我也不是盲目的做,而是按着口碑先做了考研石磊和考研三人的,其他人的资料在做的时候就会有个辨别,如果质量不好或者感觉不对胃口就会果断放弃。总而言之,刷很多题。
基本上是会重复做错题很多遍的,后期做模拟卷也是这个思路。十二月份的时候微信上有人做了小程序题库的生意,9.9元可以把市面上主流的模拟题都收录到线上,然后我就开始在路上、睡前或者其他什么不兴奋(做数学做到头昏脑胀)的时候做做政治题消遣一下。基本上所有的错题都刷了超过五遍,后期基本上做各种模拟题只要认真一点都能在40分以上(20年的选择题难度要低一些,比19年至少简单了6分)。我不会刻意的整理错题,那样比较浪费时间。书上的题目先用铅笔做,后用黑笔做再用彩笔做。电子题库就比较可爱,可以反复的做。
至于主观题我觉得自己做的也不太好,只是背了肖四再略略看看别人的资料,分数30平均分,也不高。不过背题确实也没花太多时间,建议就是稍微早点背,背完了拿一些其他的题目运用一下你背的语料,至少要模拟两套题,我身边模拟了的人主观题成绩平均比我高3分。
英语:
复习时间4-6月记忆重点单词,尝试了10年以前的真题,同时做了张剑的《阅读理解80题》(黄皮书配套,大概是这个名字)。
英语我高考140,四六级是大一考过的,后来5年就没怎么学,备考初期完形填空常常错一半以上。本次考试分数是80分,完型扣两分,阅读扣了6分,作文扣12分(分数偏低,身边人一般在20分左右,我是18分)
一、关于单词
其实应试准备都是花时间有效率的刷题,英语其实关键的难点就在于单词积累,我的方法论是——多元化记忆模式:通过新鲜感、具体化、联系化来记忆单词
举个例子:你在去食堂的路上每天遇见的那个垃圾桶,你一定不会注意到它,但是倘若一个奇怪的事情发生——你食堂路上的垃圾桶,出现在你回出租屋的路上,出现在你周末去看电影的路上,甚至出现在你看的电影画面里。想象一下,这个诡异的画面绝对会让你对这个特别的垃圾桶终生难忘。
很多人拿着一个单词本反复的背了30个单词,一周后还是忘了一半。
我记单词的方式五花八门,比如写在当天做的数学卷子白边上两个,比如写在专业课的笔记页边上,比如写在香蕉皮上,比如enjoy研友考问各种单词。我喜欢做不同的题册,为同样的单词创造不同的场景下邂逅的机会(爱情大概就这样培养的吧),我常常有这种感觉,这个词我在某处见过,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会让我对单词产生许多特别的印象和感觉。这也是我的生活哲学:很多看似随性而为,毫无章法的做法,其背后是有着一种的整体和长远的世界观作为支撑的。那些无心插的柳,背后也有一个绿树成荫的梦。
记忆的本质无非是让某个陌生的东西和你已知的东西建立连结,建立的连结越丰富越多维,你对该事物的记忆就越牢固,越清晰,这种过程就像描述或这定义某个事物。我们定位一个空间中的点,一个维度很难确定它的位置,但是三个维度就可以准确地描述空间中的点。我们在记忆事物的时候不能仅仅采用一种方式,比如说用单词本,这种单一的方式,会很枯燥,结合上做题,和朋友交流,处处写写画画,联想,编段子就会很简单。其实整个考研周期,那些很难记忆的比较重要的单词,应该不会超过一千个,通过这种多元的方式各个击破,几个月下来,你就跟他们熟的不行了。
二、关于完型和阅读
我自己复习的比较简单粗暴,我基本上是每隔两个月做一遍,前后做了四五遍吧,其实进步不太大。我看到有其他人的做法可以借鉴,比如刚开始的时候,独立做一遍所有真题,然后可以逐字逐句翻译真题文章,结合张剑黄皮书真题解析的资料积累单词、词组搭配和句型语法知识。这个过程虽然比较慢但是提升很快,尤其是一开始读文章比较费劲的同学。我做了黄皮书的模拟题两遍,后期黄皮书的模拟五套卷很好,和真题的感觉很接近。何凯文和朱伟的模拟卷很多人做,但我做过19和20版的,觉得质量不是很高,何优于朱。
三、作文
个人作文写的不太好原因有二:
1、 字迹太差,本人写字还行,就是有点潦草,习惯性连在一起不抬笔,另外有四处涂抹,十分影响观感。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方法就是从备考初期就认真写好每个字母
2、 平时准备时,没有重视审题,忘了落款,属于格式错误,至少扣2分。所以说大家复习要尽量系统,一板一眼。
关于平时准备我有个小方法,找来平时积累的比较满意的范文,然后对照汉语自己尝试翻译成英文,然后对照原文修改订正优化总结,有时候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写的比范文还棒。大概写三十篇左右,你的作文水平就能有明显的提升。个人觉得除了考研王江涛那本作文,黄皮书真题解析后面的范文还是不错的。
从我身边的经历看来,很多人最大的方法论上的困难不在于上述,主要还是投入的时间太少,我在备考初期的几个月,每天复习时间大约在14小时左右,后期也能保证10小时以上。
数学三:
建议复习周期:
3-6月:高数部分打基础,3月看视频,4月-6月做复习全书和习题强化,这阶段可以先搞定高数部分完全不管线代和概率论,因为早期复习如果周期太长会忘掉前面的知识;
7月-9月复习线代和概率论,完成一本题库(比如880题之类的)同时在9月完成2轮复习;
10月:真题月最迟十月份一定要接触真题了,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早点,这样十月开始就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弱点并专项强化。
11-12月:模拟月,合工大的模拟卷,各位名师的模拟卷可以纷纷登场,每天一套两套看你时间安排,数量不太关键,重要的是每套题要都搞懂。到12月你会发现,经常看到重复的题。
我是文科生,数三没什么基础,打基础几乎花了我小半年的时间,从春天一直做到了秋天,每天基本上要花40%的时间在数学上。数学备考大概有三家教材可以选择——考研、考研复习全书、和考研(此外,粉皮的李、范复习全书也很好,我是后期采用的,大家的普遍评价是有点难,不过目标定得比较高的可以一步到位,直接选择这个)。
我做过的书依次是
考研,王式安:《考研复习全书》(很多人以这个为主,做了八遍的都有,我只是略做了了一遍它)《考研线性代数》红色小册子
考研:《1800题》题挺多,不算太难,很考验计算能力,《八套卷》难度略高于李林
考研《660题》,《330题》,《冲刺6套卷》难度略高于考研,模拟价值较高
考研:《题源探析1000题》,《闭关修炼2020》,《考研三十六讲》(其实是三本书,我把它当工具书用,遇到那块知识点盲区或者搞不懂,就翻开全解相应的章节认真揣摩然后把相应的习题题搞一搞,基本上就没问题了),《真题大全解》,《八套卷》《四套卷》挺难的
李林:《复习全书》(三本8.8元,太便宜了买来练练手,比较鸡肋,目标不超过120分的可以全程做一下,容易长自信,他在有些地方小技巧还是有一些的,比如线性代数部分)、四套卷、六套卷
李正元、范培华:《复习全书》这本书用的人不算太多,但其实口碑一直很好,也有些难度,目标高的同学不可错过,《400题》《冲刺135》他们只出了这一套模拟卷,做过最近三年的,感觉上非常好,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具备模拟价值,个人非常推荐。
关于视频课,我在复习的时候听了1遍考研,3遍考研,2遍考研,2遍王式安。考研老师的视频课程内容全面,课程安排系统性强,一板一眼,全部消化吸收应该可以考到130+,但汤老师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或者对南京话过敏的同学(比如我)听起来可能会比较不舒服。汤老师注重方法的传授,但是在原理的讲解和思维的启发上做的要差一些,听他课听久了会有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他告诉你要这么做,但你想问的是为什么这么做。
这方面不得不说考研老师和汤老师真是很互补,他们在性格上和教学风格上都截然相反,考研老师风趣幽默,注重思维的启发和重难点的理解,同时也非常敬业,缺点就是题型不够全面,不过从20年开始也在努力做到更全面。考研的复习全书特点是:经典(创新不足)。汤和李都是打基础的好书,可以反复做。
想提高冲刺好学校的可以多做做考研和粉皮的复习全书(李、范)很多人都会低估数学需要花费的时间,在我看来,考经济学专业数学的复习时间要至少占40%,如果零基础甚至要占一半以上,否则很难拿到很高的分数,而且各种模拟考试必须要在十月份开始,也就是说十月底你至少要结束所谓的二轮三轮全面复习。我见过很多人十一月份模拟的时候一模拟就傻眼,以为自己复习的天衣无缝,结果连李林、考研的模拟卷都到不了100,考研的干脆就不及格(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不到60)。所以,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对自己的水平太乐观。我见过不少人,每次模拟都乐观,最后数学也只考了110甚至更低。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准确地认知自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李林、考研、考研、考研的资料我都做过。对大部分人来说,数学应该少谈战略多做题,不论选谁,做哪本,重要的是先多做,做到一定程度才有资格挑题目。如果基础比较差,可以不做考研的题源1000题,其他人的资料都可以,逮住一个人,莽它三四遍。我认识一个备考南开的小姑娘,夸张到把复习全书做了八遍,那个时候是十月份!视频只能听考研和考研,其他人我也听过,不够系统全面,要知道他们之所以这么受认可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个非常强大且专业的团队在支持,他们两个几乎瓜分了整个考研数学的市场,可想而知他们背后的资源还是很强大的(考研和考研),不要盲目迷信那种网红直播风格的老师也不要迷信什么学历背景,广大考研学子的口碑才是最好的证明。
专业课:
参考书
《金融学》,李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公司理财》,罗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货币金融学》,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复旦大学出版社
《金融硕士习题集》,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投资学》,博迪,机械工业出版社
专业课个人基础不好,我是报了辅导班,我比较推荐新祥旭的专业课一对一的辅导,我也是朋友推荐的,个人感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直系的学长学姐带,需要的同学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7月-9月
专业课书过两遍。第一遍重点在于理解,一定要仔细看。
第二遍看书,查漏补缺,加深印象。
9月-12月
背书开始,学会方法,反复记忆,穿插真题练习。
关键
1.反复看书,理解核心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培养题感,通过真题、专业课资料或者自己给自己出题来训练题感。
3.反复记忆,形成脑中浮现知识点、知识面、知识群的效果。
笔记
可以整理自己的知识框架,可以买专业课笔记资料。不要花过多的时间来做笔记,没时间。
计划
确定目标后,制定好自己的计划,包括长期阶段性规划和每日计划。
准备一个计划本,写下自己每日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完成后划掉每一项,提升自己的成就感,也可以给自己适当的奖励,同时方便及时复核自己的学习状况。
效率
学习时间长短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时刻关注学习质量。
心态
不妄自菲薄,坚定方向,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退缩,时刻保持乐观!
自我
适当休息,保持自己的节奏!任何方法都是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调整心态
其实我时间规划做的特别差,十二月才结束。而且总是完不成每周的计划。但我心态调整的比较快,很少让自己陷入焦虑。主要有三个法宝,首先,“清零”。没完成的计划会成为很沉重的负担,这种负担天天压着心态会很容易崩溃。其实用沉默成本的思想去解决这个问题,没当我觉得事情可能无法按原来的计划完成了的时候,我就重新制定计划,把优先级低的任务放弃。比如之前暑假我每天看一篇英语杂志文章打算坚持到考前,后来九月发现计划完不成了,我就果断放弃了这一安排。这或许就是“逃避可耻但有用”吧。第二,安排放松时间,放松一方面是解压,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激励。小放松,比如看完这部分就去泡杯咖啡、打局王者,做做运动,就相当于课间休息了。大放松,比如出去吃饭看电影,也是可以以周为单位安排的,也可以在某次模拟考之后。注意休息,学累了就趴会儿,不要强挺着,要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时刻提醒自己考研结果是个概率问题,努力学习的目的是增加概率。而不是说真有那么个点,跨过去了就一定能考上。再厉害的高手也会失手,考研是场综合比赛,最后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只要付出的努力能够增加成功概率,并且这个增加的额度的期望效用高于备考的所有成本,那么努力就是值得的。不要患得患失,沉着冷静的面对。
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