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跨到中大第一专心、高效才是王道新传考研经验帖

这是瓦叔公众号今年的第 6 篇经验帖

基本情况

本科是双非普通一本英语专业,一战三跨考生,目前已被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拟录取。

初试成绩:政治73,英语一82,专业一123,专业二118,总分396,排名第一。复试第六,最后总分排名第一。

关于择校准备

从去年寒假开始一直到大三下学期,我也不停地在搜经验贴来看。其实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导致其经验贴也有着强烈的个人特色。我这篇也一样,比如,因为我的公共课成绩的确在让我成为初试第一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一点在复试时可能也是一个优势,最后总成绩的一二三名还仍然是初试的一二三名),所以我会建议大家,特别是跨考生,好好重视公共课。初试前我所定的一个保守目标是公共课拿到150-160分,这样我的专业课只要各拿到110,总分就能差不多达到370-380,这样按照中山往年分数线,就可以进复试走一遭了。

在搜集和阅读经验贴时,专业课方面会以中山大学的为主,政治和英语也看看别的院校的,然后从里面总结共性。比如政治就是跟紧肖大大,英语最重要的是刷真题,专业课可能会重复考察同一个知识点(有道题目近十年考了三次原题),以及老师的论文可以直接出成考题(2017年10月志安院长的一篇论文就是专业一论述最后一道大题)

在备考之前,至少需具备最基础的信息搜集能力。中山的考研信息非常透明:近三年的真题、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历年的院线校线、复试流程、复试名单及复试成绩,这些都可以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官网”上找到。甚至出初试成绩的时候,还会在备注中注明名次。除此之外,学会善用微信和微博的搜索功能,在qq中搜中山新传的考研群,以及在群里问某个问题前先搜搜聊天记录。

我一边看第一遍专业书一边搜集信息,然后一直到5月中旬才确定考中大。在没有最终确定院校前我看了几个备选院校的经验贴,发现《新闻理论十讲》《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这四本书是最常出现的,所以先看起来,然后慢慢做决定。确定完院校的第一步是建立了一个专属于中山新传考研信息的文件夹,其中包括真题、分数线、考录统计、考试范围和经验贴等部分。

复习经历

政治:

所用资料:考研系列(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知识点提要、时政小册子、肖四肖八、视频课)各机构的政治模拟卷

复习时间:每天2h-2.5h,后期背书每天3h

复习过程:三轮复习

第一轮:暑假开始看精讲精练,每天看一章,再做对应章节的1000题。我的速度是每页看5-10分钟,所以每章速度有些不同,毛概第八章我看了三天,但是后几章可以合在一天看完。做错的题在答题卡和1000题上做记号,并且每一章都计算并标记正确率用来激励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就看一下肖大大的视频课。

第二轮:刷完第一遍1000题时《知识点提要》也出版了,看一章再做一章1000题。在初试前完整过了两遍1000题。也有很多人第二轮选择用风中劲草,优点是重点突出,有考点的出现年次,缺点是颜色太多,比较花。这两本选择一本即可。刷完两遍后只看错题,特别是两次都做错的。

第三轮:12月时除了肖四肖八,还买了各种模拟题来刷,比如蒋中挺、任汝芬、考研…各机构的题侧重点不同,我的错误率也比较高,所以主要还是以肖四肖八的选择题来测水平。大题背肖四肖八,当时来不及只背了肖四。

一个小建议:暑假开始看书,结果第二轮时几乎全都忘记了。反思了一下是因为我暑假效率不高,所以第一遍花了很多时间,拖延到10月才看完第一轮,如果好好按照计划按时看书,开始的时间延后一点也可。

英语:

所用资料:墨墨背单词、单词红宝书小册子、张剑真题黄皮书、淘宝真题卷一份、《华研英语考研阅读理解B节100篇》、《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作文》

复习时间:3h-4h

复习过程:各部分突破

单词:用墨墨背单词从前往后背红宝书的单词,再用红宝书附赠的那个小册子从后往前背,以看英文说中文为主。前期用加速播放器看了一部分恋恋有词,后来时间不够没有看完。记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对于考研来说,最重要的是,在阅读的时候,我能知道它什么意思,所以还是以英译中为主。而写作用到的词汇不多,后期准备的时候再储备也可。

阅读和完型:这两部分都只做了真题,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具体做法是,无论做几篇都限时做,做完之后对答案,再把原文包括题目部分都翻译一遍。之前看经验贴的建议是把全文翻译写下来,但我写了两篇之后觉得时间有些不够,就开始视译,翻一段对一段,用荧光记号笔标记出不熟的单词,然后用红笔写上词意,如果一整句都翻错了就会认真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划出来待复习时重点翻译。第一遍做完之后,在淘宝买了一份真题卷用来二刷,这时,由于第一遍做得非常详细,第二遍对答案以及分析的速度会加快很多。

新题型:买了一本华研英语的《考研阅读理解B节100篇》,文章难度不一,五个全错或全对的情况皆有发生,同样是限时做。

翻译:在翻译阅读全文的时候有刻意训练这一方面,会在翻译时注意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的差距,是不是它的更加通顺,更符合中文语法。这一部分没有另外买资料,仍然是练习真题。

作文:在《王江涛满分作文》里各挑了几篇小作文和大作文背,11月中下旬开始背,每天一篇。之前读到一篇学姐经验贴说这本书的作文比较套路,建议再看一下黄皮书里的范文,所以也对比着看了几篇。

总的来说,真题是复习英语最好的材料。我是3月开始断断续续地从1994年的真题开始做,计划是每天一篇阅读,但是一直到暑假才做到2000年,所以最后也只刷了两遍。如果计划得当,执行力高,能多刷更好,但每一次都需踏踏实实保证质量。

专业课:

【关于参考书】

中大只设考试范围,可通过多个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总结共性。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以上四本基本每篇经验贴都会提到,暂且列为基础书目)

传播学引论》李彬(导论型书籍,适合跨考生看)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17》张志安

《解析新闻传播学2017》陈力丹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校真题解析》

很遗憾在备考期间自己真正阅读完的书只有上面这些,初试结束后读了《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以准备复试。大家可以再参考一下其他经验贴,还有很多书值得一看。

【关于笔记与背书】

初期看书时做的笔记基本就是抄书。看的第一本书是李彬老师的《传播学引论》,做了一整本笔记,但后期没有打开看过。暑假时开始做刘海龙老师《范式与流派》的笔记,为了不让自己抄书只写了一些小标题以提示自己,想着以后自己默写出后面的,但还是未能如愿。9月开始看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这个时候已经非常“功利”了,看的时候就思考哪里是考点,只做可以出题的部分的笔记。

由于没有自己总结出传播学的完整笔记,后期我主要的背诵资料是瓦叔暑假班的PPT以及上课笔记。暑假班的知识体系全面,在基础之上又有一些拓展,且按照几个模块将很多专业书中的传播学知识整合到一起,不仅让我在暑假期间对于传播学知识有了一个基本框架的认知,而且让只泛读过专业书的我对于传播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关于批判学派方面的知识,它属于中大初复试的考试范围,但作为跨考生会觉得有些知识晦涩难懂,而瓦叔深入浅出的讲解加深了我的理解。

背书我会给自己限时,比如5分钟背一页PPT。当时为了让自己白天不带手机去自习,在淘宝买了一个小小的电子时钟,除了显示时间还能计时,统计自己的学习时间。

研究真题非常重要。一是通过总结真题可以看出院校的出题风格。二是考察统一知识点甚至原题的几率也非常高。这些知识点需要完全熟知,每一题都认真准备答案,如果考到同一知识点会信心倍增。比如中大12-17年间有三年的专业一都考了“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这一考点;17年专业一的简答有三道都是在之前考过的题目上做了些许修改,考点仍然相同,专业二简答题“议程设置理论中是如何从研究方法层面确定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则完全是14年的原题。

附上瓦叔对中山大学2018真题的点

因为17年中大将新闻学与传播学合并为新闻传播学,所以12-16每年都有三套题目:新闻传播学基础、新闻实务、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12年之前的考试科目不同,参考价值不大。我打印了12-17年的全部真题,之后常常翻阅,看书看累了就翻出一道题想想怎么答,但还未动手开始做。直到10月开始一道一道做真题,并付费找学长学姐帮忙详细批改。

另外,说说做题。一方面,关于开始做真题的时间,最初我想等到一切都准备好再开始,但结果就是这个时间点不断延后。其实无论做论述题还是实务题,都是在练习中才能进步。如果之后自己可以闭卷完成一道题,回过头看看一个月前一道题只能写几行的自己会非常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关于做真题的技巧。在理解与背诵过理论知识之后,还需要一点技巧才能更好地输出答案。9月时我报了瓦叔的真题班,看到学姐们在做论述题时清晰的思路,在之后做真题的过程中会有意地去模仿学习。而瓦叔对于难题这一层次的讲解完全跳出既有的套路,从宏观

的角度去答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12月时报的瓦叔的冲刺班二期满满都是针对做题的干货,特别是关于热点的题目,其中提到的七大矛盾一直印象深刻,在做题时会不断回忆起。在准备复试笔试题时,我也是拿冲刺班二期和暑假班的PPT作为复习资料之一。

【关于论文】

论文主要看中山传设院老师以及学界大牛的论文。中大老师的名单可以在传设院官网上找到,然后在知网的高级搜索里按照老师名字,或者作者单位,找到传设院老师近三年的论文。最后我将张志安老师近一年的主要论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以方便查阅。其他老师的论文则按照刊载期刊或者研究话题来决定阅读程度。比如刊载在《国际新闻界》和《新闻与传播研究》上的论文一定会阅读,而关于探讨新闻传播教学或与设计艺术学有关的论文则可以忽略。后来还看到瓦叔开设的关于阅读论文的公开课,受益良多,立即按照瓦叔的建议阅读论文与做笔记。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操作步骤非常详细。

论文也是初试题的来源。2018年专业一的两道论述,一道来自于彭兰老师的《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一道来自院长张志安老师的《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技术驱动与价值反思》。2017年专业一的两道论述也是来自张志安院长的论文以及他开设的慕课。

其他:

1. 报班需以我为主

我在报班前会仔细分析自己的短板在哪,然后有针对性的报班。在听课时也有所取舍,加速播放,尽量让自己提高听课效率。

2. 焦虑正常,不要内耗

备考期间总会有或多或少的迷茫,不知道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也会非常焦虑,担心自己考不上。对我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继续学习。一方面告诉自己焦虑是正常的,人的情绪会像周期函数一样波动;一方面渐渐找回状态,从轻松点的开始学。一旦开始学习,这种状态会反过来安抚自己的情绪。不断地焦虑只能越来越焦虑,可以稍稍暂停一下,从侧面出击,以实际行动告诉内心深处的自己,你看,其实我也可以。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干货差不多就说完了。以上虽说是经历,但肯定有夸张的成分,我很多都没能做到。在8月进入全天备考之后,我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八小时的日子可能不到一半,能超过10小时甚至12小时的日子屈指可数。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应试型选手,到后期就完全以结果为导向,失了刚接触新闻传播学的那种乐趣。但是很幸运,以后我还有机会继续去发掘这种乐趣。

备考的时候我常常站在考研教室外的天井里望天,感叹着以后自己肯定会非常怀念这段日子,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心无旁骛地去努力,所有事情都为它让路,这样的日子其实非常幸福。对我来说,考研到此时已走入结尾,想想当初觉得特别难的事现在好像也能笑着说出来了。希望一年后,你也能笑着回忆起现在这段日子,加油!

可移步瓦叔的新浪微博

per aspera ad astra 尽吾之力 以达天际

我们致力于让你在新传考研路上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传播学的知识点还串不起来?不要怕!因为瓦叔的传播学框架图迭代啦~! | 以及内含进群福利

关注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07.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