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考研真题(回忆版)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大国,地面广,人口多,历史长,分布全国各
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又不一样,所以一年四季就有许多种节日,使用不同方式,分别在山上、水边、乡村、城镇举行。属于个人的且家家有分。这些节日影响到衣食住行各方面,丰富人民生活的内容,扩大历史文化的面貌,也加深了民族团结的感情。一般吃的如年糕、粽子、月饼、腊八粥,玩的如花炮、焰火、秋千、风筝、灯彩、陀螺、兔儿爷、胖阿福,穿戴的如虎头帽、猫猫鞋、作闹龙舟和百子观灯图的衣裙、坎肩、涎围和围裙……就无一不和节令密切相关。较古节日已延长了二三千年,后起的也有千把年历史,经史等古籍中曾提起它种种来历和举行的仪式。大多数节日常和农事生产相关,小部分则由名人故事或神话传说而来,因此有的虽具有全国性,依旧会留下些区域特征。比如为纪念屈原的五月端阳,包粽子,悬蒲艾,戴石榴花,虽然已成全国习惯,但南方的龙舟竞渡,给青年、妇女及小孩子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就决不是生长在北方平原的人所能想象!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存在地域的差异,与区域文化有关。比如端午这相同的节
日,南北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就互不相通。
人们在节日交流上更多只是注重形式的表层交流,对文化内涵不愿意去深入理解。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唐人街上过春节时,会放鞭炮、舞狮,外国人也会参与,发脸书,但只是图个热闹罢了,无法理解中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内容。
中国人过外国节日也是如此。外国的情人节、万圣节等传入中国,很多中国人也参与其中,也会发朋友圈、抖音,但也只是图个热闹。西方节日离开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扎根的土壤,对于中国人而言不具备相应理解的基础,更多的只注重形式。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种文化交流依然有其意义。各国人民在过节的快乐氛围中,感受着世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世界各国的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文化中,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对生活的感悟,在文化体验中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近年来也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思潮。这种背景下,节日文化交流所呈现出来的精彩局面是否还能继续呢?亦或是,逆全球化只是个意外,无法形成长久之势?
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自拟题目,完成一篇论说文;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30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个;
(4)正文∶2000-3000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5)对材料中的观点如果有不同看法,请在文后一段列举说明(200 字以内)。
【883人文社科基础】
一、选择题(2分*15)
【答案仅作参考】
1. 《离骚》多用比兴,但与《诗经》中比兴不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离骚》多见江蓠、辟芷、秋兰、芰荷、芙蓉等幽花香草,不只是作为比兴的物象。
B.诸多香草美木兴象的使用,营造出了一个奇丽浪漫的幻想之境。
C.诗人笔下大量涌现的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在想象中构筑起了一个波谲云诡的虚幻世界,在这样一个虚幻世界中的神游,则表达了诗人上下求索的理想与追求。
D.《楚辞》 中较多触景生情的写实之物,展现了中原风物之美,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象征体系。
2. 《史记》在叙事方面最为后世称道的,是它所开创的“互见法”。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主要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B.同一事件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 在别处就略而不叙, 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 标出。
C.这种“互见”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重要性格也有作用。
D.《史记》的“互见法”体现了司马迁崇儒抑道、贬抑商侠的鲜明立场。
3.关于陶渊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A.陶渊明在其所处时代的诗坛已极负盛名。
B.陶渊明以归隐著名,由此,他既经历了诸多生活艰辛,也享受到了隐逸的自由,但他并非与世隔绝。
C.陶渊明以至善、至真的生命态度,最直白的家常语来表达干净的思想,千百年来,被视作诗歌艺术中最超脱、最自然的代表。
D.南朝时期的萧统,对陶渊明文集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也是《陶渊明集》形成定本的开始。
4.明人胡应麟“读其语言,晋人恶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谈、真致不穷”(《少室山房笔丛》)的言论最为符合对下列哪部书的评价(D)
A.《搜神记》
B.《晋书》
C.《幽明录》
D.《世说新语》
5.苏轼对词的革新,被后人概括为“以诗为词”(《诗后山诗话跋》),对词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举凡怀古、感旧、记游、悼亡、送别、咏史、说理等向来诗家惯用的题材被苏轼纳入词中。
B.将诗歌表现 手法融入词中,比如在词中大量用典,始于苏轼。这种做法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C.苏轼的词中尽情挥酒, 展现自己的真怀抱,他的豪迈、疏狂、壮志、哲思、苦闷、浩汉,无不流泻在词中,极大地拓展了情感内涵和风格境界。
D.苏轼风格大体豪放,无婉约之艺。
6.亚述帝国在古代文明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地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依靠遍及全国的驿站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驿站也被称为“御道”。
B. 整个国家就是战争机器,建立了古代第一支用铁制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
C. 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这一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D. 亚述帝国具有高度文化成就,《梨俱吠陀》是其代表性成果。
7.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先于他人担任公职,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这段话是下面哪个人所说的(D)
A.居鲁士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伯里克利
8.唐宋时期是中华传统文明发展的高峰。以下关于这一一时期的表述,错误的是(A)
A.巨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唐宋两朝共有的最鲜明的文化特征。
B.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在当时世界非常先进。
C.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辉煌灿烂的时期,唐诗宋词成就空前绝后。
D.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这 时期有 很大发展,尤以宋代为高峰。
9.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它是西欧资产阶级对王权的第一次成功反抗。
B.它是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它缺乏对“平等”价值的关怀。
10. 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革命的序幕,并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海地的领袖人物是(C)
A. 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杜桑卢维杜尔
D.伊达尔哥
11. 以下关于“媒介全球化”不正确的是(C)
A. 媒介全球化是一种既能引 发社会变革,也能被全球变革影响的社会力量来研究。
B.没有国际媒介网络的全球化, 就不会有国际金融与全球制造这些形式的全球化。
C.媒介 全球化意味着物理距离的空间已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D.媒介全球化压缩 了时间、空间。
12.关于受众对媒介信息“阐释性抵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阐释性抵制”是受众在重新建构媒介信息的意义。
B.“阐释性抵制”是意义建构的正常受众行为。
C.跟帖、评论是“阐释性抵制”的表现。
D.“阐释性抵制”是一种对抗性意义建构。
13.关于媒介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媒介应该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信息生产。
B.其他社会机构对媒介而言都是被报道的对象。
C.媒介应该对其他社会机构干涉其信息生产的行为保持谨慎。
D.其他社会机构没必要干涉媒介的信息生产过程。
14. 关于“媒介即信息”的描述,理解不恰当的是(D)
A. 真正的信息不是媒介形式上的内容。
B.真正的信息是媒介延伸人的器官、改造人类社会的方式。
C.要重视媒介技术而不是媒介内容。
D.关注媒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媒介是如何打乱传统并重塑政治生活的。
15. 关于社会世界的媒介再现,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没有任何一一种对社会的媒介反映形式能做到完全真实。
B.媒介再现总是会把社会世界中的事件进行框架化。
C.媒介再现出来的社会世界不是真实的社会世界。
D.社会世界的媒介再现总是会有主观性介入。
二、简答题(15分*4)
1.中唐和北宋两时期的儒家知识分子相继开展的“古文运动”,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文学的又一个高峰。请比较这两个阶段的异同之处。
2.20世纪40年代长篇小说出现了井喷式发展,被称为中国新文学的一个“史诗时代”,对此做简要评述。
3.从根本上讲,自然物无心灵、无精神、无理解力,是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由此,人与自然和谐何以可能?
4.传统哲学重思维,在当代哲学中想象的重要性则日益凸显,如何理解想象的意义?
三、论述题(30 分*2)
1.科技进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如何评价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请评述这两种观点,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的认识。
2.请论述媒介生产的结构性约束因素。
2023中传动画考研【883人文社科】视频课(导学课+第一~五课)同步放送,敬请收看!
2023中传动画考研「883人文社科基础」导学
2023中传动画考研「883人文社科基础」第一节课
2023中传动画考研「883人文社科基础」第二节课
2023中传动画考研「883人文社科基础」第三节课
2023中传动画考研「883人文社科基础」第四节课
未完待续
动画考研|动漫考研|插画考研|游戏考研
专业课|公共课|理论|手绘|真题|择校|辅导
尽在糖心柯德动漫考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