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方法·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动性核心课程建设…

??12月3日,“理论·方法·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动性核心课程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会议邀请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专业的学术研讨,探讨“理论-方法-实践”相联动的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助力艺术设计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

第一单元分享会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程雪松教授主持,原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美术设计分委会召集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洁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宋慧文副研究员、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冯信群教授、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教授分别作主题发言。

程雪松教授主持演讲

何洁教授就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明确培养目标,把握办学方向;第二,提出建设要求,配合制度建设;第三,坚持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第四,要契合时代的需求,倡导创新发展;第五,坚持宏观指导,建立评价机制。何洁指出,在核心课程建设中,应该坚持和本着务实求真、因地制宜、分类培养、守正创新的基本宗旨。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创造知识,支持与时代相契合的创造性的做法;既要倡导创新,又要鼓励专业,积极探讨新的生存业态;既要提升体论,又要坚持实践,始终保证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和设置的初衷。同时,要树立艺科融合、求变创新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以大设计观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管理机制上勇于突破现状,全力营造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成才的育人氛围,将我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何洁教授演讲分享

宋慧文秘书长首先简要介绍了艺术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的编写过程,强调了设计实践、设计方法、设计史论并非是简单的三门课程,而是三个课程门类。接着他指出,每一个领域的核心课程都包括实践类课程与理论类课程,实践课主要是训练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理论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以及理论分析和文字阐述的能力。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创造性转化,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随后宋慧文从全国教指委的角度对核心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1.核心课程建设要适用于全日制和非全职日两类研究生;2.课程建设应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注重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3.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建设应与《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相衔接。4.核心课程建设要体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点,既考虑课程的前沿性,又考虑课程的实践性;5.专业硕士核心课程建设要统筹考虑本科课程、硕士课程与博士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宋慧文副研究员演讲分享

冯信群教授首先对学科目录的调整做了三点解读:第一,目录与清单并行,着力强化了高尖端紧缺领域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的支撑了国家的需求;第二,强调了专业与学科并重,着力夯实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持续回应并引领市场的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发展与规范并进,切实提升学术共同体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性跟自律性,充分尊重院校需求并鼓励各自办学特色。其次,他对东华大学连续做了四年以竞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我为乡村种风景》进行了分享,突出强调了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与实践性,讲述了该课程从对接“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服务于地方乡村现实需求入手,最终形成了以任务驱动、实地调研、小组协同、专家指导、政府肯定、群众投票、项目落地的实践路径。最后,冯信群总结到,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设计做在城乡中,课程建设应该符合当下、适合时代,为人民服务,为我们各种社会的需求服务,为各个层面的需求服务,即要瞄准重大事件,又要解决老百姓确实想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大事要做,老百姓具体的需求也要去解决。

冯信群教授演讲分享

陈青教授基于自身十余年的一线设计方法教学实践,对《艺术设计方法研究》课程建设进行了详实的介绍。首先她把课程大纲对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从价值导向、课程内容、考核要求、学分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她提到《艺术设计方法研究》课程考核不仅只是过程+成果的考核,同时也是理论+实践的考核,该课程内容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理论体系全面完整;第二,关联上下游课程内容;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第四,注重问题意识与方法运用意识的培养;第五,实践课程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随后她对2022年课程成果“抗疫一米线”进行了分享,该课程成果紧跟社会热点,展现出学生们从面对社会问题,到思考社会问题,再到通过设计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过程。最后陈青总结道,《艺术设计方法研究》课程建设对标指南仍有不足,课程建设难点体现在缺乏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教材,并期望未来能尽快在教材建设上产出成果。

陈青教授演讲分享

评议环节由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姚蓉教授作为代表进行点评。首先她对四位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肯定,并结合自身的工作指出,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重视正在加强,已经提出了“消灭水课、建设精课”的目标。她提到,目前研究生院依托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的经费,正在进行一流研究生教育核心课程试点,并为此出台了核心课程改革方案,希望各个学科、各个学位点的课程,都能百分之百对标国家核心课程建设指南。她补充到,上海大学研究生院正在着力于打造四位一体的研究生课程评价机制,建立了一个专门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考评的督导团队,覆盖包括开题在内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对广大学生开展教学质量调查,通过对学生评价进行整理,区分出学生眼中的金课与水课,辅助于学校课程建设与评价机制。从学生层面到管理层面,再到教学督导层面,上海大学研究生院正在全面加强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姚蓉说道:在教师、学院与学校对核心课程建设的共同重视下,上海大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提升指日可待,一流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能尽早实现。

姚蓉教授评议

研讨会同步,研究生记者就他们关心的问题对线下参会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并且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回应。节选部分以回馈读者。

姚蓉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Q:相较于占比较少的学硕,如何更好地解决大量专业硕士的就业问题?

A:当下研究生教育培养学硕与专硕区别并不明显,存在一定的混同性。要明确专硕人才培养是面向社会需求的,要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院与学校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设计好通畅的、切实的、到位的、以及使学生有获得感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学校要出力,学校牵头与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对接,建立起大量校级实践基地,完善校企之间实习实践培养合作机制,在相互监督与考核中不断相互促进,使实践基地成为学生正式踏入工作前的一块有力的跳板;另一方面,学生要努力,上海大学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学习平台,学生自己也要擅用学校优质平台资源,主动去寻找团队的支持和交叉的机会,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综合的能力和广阔的视野,逐渐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陈青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大学闳约书院院长,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Q:如何在艺术设计专硕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擎上海美术学院“新海派”旗帜?

A:一是,海派文化的特色是融中西、贯古今。“新海派”文化首先要继承这样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性的设计文化挖掘并展现出来,讲好中国自己的设计以及设计教育故事,以此完成面向未来的时代使命;

二是,在艺术设计专硕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以及上海近现代设计文化的研究,探寻中国设计的“都市坐标”;

三是,通过重大展览及学术活动,搭建设计学科平台,为学生展现全球设计趋势,拓展艺术设计视野,培育参与全球设计竞争的意识。

Q:当下客观的就业环境较为艰难,艺术设计专硕学生该如何培养自身的竞争力?

A:第一,在学习期间,打牢专业审美与技能基础,完成好美术学院学生的特质塑造,积极参与专业以及行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级;

第二,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理性选择职业岗位,要具有先就业后择业的长远意识,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培育自身竞争力,从而逐步达成个人事业理想。

感谢师生们的关注和反馈,其他单元内容将按顺序陆续推送。

主视觉设计:谢赛特

撰稿:卢俊辉

访谈:卢俊辉 张珂欣

排版:吴懿凡 陈曦睿

审核:程雪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7.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