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学生一次考上中国政法大学,我明白了考研其实与智商无关

本文作者是华南地区双非一本在读生,具有理科生背景,一战法大刑法,GPA:3.85/5(排名142/288),六级裸考436,考研初试分数:政治71、英语79、法学综合123、刑事法律综合二122、总分395,初试排名第27名,未参加法考。

从双非院校考研上岸中国政法大学,我走过了很多弯路,也收货了很多硕果,最大的感受其实很多,但最让我感慨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研其实和智商没多大关系,尤其是文科类考研,靠的就是拼命程度。

双非一战上岸中国政法大学,靠实力也靠运气

如上,笔者初试分数并不出色,斗胆发表一二见解,主要是为了回馈前人对自己的帮助,也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

笔者自视各方面背景——政治、英语

、专业课基础,基本都处于法科生中下游水平,秉着四两拨千斤的宗旨,文中部分技巧也许与主流观点不同,对基础较弱的同学可能更为适用,并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可以从中吸取错误经验,结合高分大神经验,冲击更高的分数。

2022被称为是“卷王”的一年,就法学而言,无论法硕还是学硕,无论热门还是小众,都有不小的增幅,“千禧宝贝”们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人潮汹涌。如若分数线稳步上升,是伴随国家综合实力进步后的正常现象,而今年这样的爆炸式增长,笔者更倾向于“疫情全责论”的看法,即,疫情停滞了很多人的脚步,出于无奈、迷茫选择了考研。详言之:国内硕士保不到、国外offer去不得、圈内岗位进不去、圈外生意做不了,“退而求其次”选择考研稳一手,先行观望再做打算。

至此,考研大军中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其一是“纯正的考研人”,即视考研为唯一出路,其二是“不纯正的考研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即便考不上,也有退路。常有人问,为什么有人会选择三战四战,甚至在职再战?我想,无论是因为名校情结、还是未来发展、抑或是学术抱负,他们大都属于第一类人。

国家划线之后,“上岸堪比登天”的气氛充斥着网络,法大民、刑、诉讼追至390后,更是有媒体发出了“政法大学,还能考吗”的感叹。这时,有些人慌了,而有些人仍然坚定。常联系的师弟师妹们丝毫没有受到这些谈论的影响,我说:“390线,400稳,意味着北京地区公共课150,专业课250,意味着英语阅读最多错两个,意味着政治选择40分已经算低分、意味着专业课基本不能存在盲点。”

他们何尝不知难度,但只能加快脚步,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显然,我们都属于第一类人。

考研考的是心态,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在法学考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罗翔教授说,不要以所谓法律人的身份自居,我们只是比大众多读了些法条而已。法律自然需要技术主义,但这种技术不能是大家都看不懂,高深莫测的技术。

考研其实与智商无太

大关系,大多靠背诵

同理,法学考研与智商的关系实在不大,通俗来讲就是背诵主义,所谓能力差异也基本体现在心态和耐力上。一年前,我问师兄师姐,我有能力考法大吗?一年后,师弟师妹将同样的问题抛给了我,而我的答案就是:如果是第一类人,你一定能考上,如果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那我建议不要冲击名校。考研说,我身边那些想考研的人,现在都是研究生。选择考研,冲击名校,首先要有信念。

得知22年报名人数后,我也曾有过动摇。父亲对我说:总人数再多,能考上的还是那些人,压力是会变大,但大部分还是泡沫,一触即破。真正视考研为刚需的人,人再多也得考。在考研的过程中,心态爆炸是常有的事,如有一语激励自己至今,我想应该是:你没有退路。有很多人,明明可以调剂到不错的学校,明明能够拿到QS前50的offer,明明已经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却选择继续考研。

按理说,这些都是他们的退路,但在他们的心中,这些似是而非的退路,反而是其一心考研的顾虑。要想解决“我要不要考研”这一世纪难题,就问问自己,如果不是研究生,或者不是某个名校的研究生,我会不会快乐,我有没有别的出路。如果信念不坚定,选择考研便是徒劳,注定成为分母,沦为炮灰,最终给整个考研界的天空蒙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阴影。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0.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