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就考研和工作后再考研,存在4个很大差别,考研党要了解…

研究生考试已经开始报名,报名截止日期是2020年10月31日,考生可以期限时间内的每天上午9:00——22:00进行网上报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据了解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74万人。

同时今年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紧张,面对这样的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都选择了考研深造,就是为了提升自己今后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

但其实不管是今年这样的形式还是以往的毕业季,都会有很多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犹豫一个问题,那就是毕业后先考研还是先参加工作再考研呢?

大四考研和工作后考研,存在4点很大的差别

第1点:备考时间和精力不同

上面我们为什么会说到大三、大四期间会有这样的烦恼呢?实际上如果真的想要考研的话,在大二下学期或者是大三就要开始准备了。

这样是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备考的,而且在校期间不会面对过多的社会压力,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备考。

但是如果你是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再去考研,那么是必要的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进行复习备考,在整理家务、处理生活琐碎小事的同时复习知识。

这对于可以给予备考的时间其实是很少的,而且面对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很容易让自己分散注意力,研究生考试的难度并不小,如果不能充分的进行备考,成功上岸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第2点:面对考研的压力不同

如果是选择在大四毕业后就考研,其实备考的整个阶段几乎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你可以在图书馆、自习室,身边很多人都是努力为考研准备的同学,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还可以寻求身边人的帮助。

而且很多应届生参加考研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因为考研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除了考研还可以考公务员、考编制,甚至是直接参加工作。

但是参加工作后进行考研的话,可能周围参加考研的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分享备考经验,而且很多工作后选择考研都是出于工作晋升中受到阻碍不得不考研,这样大的压力之下,其实也会对考研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3点:成功上岸的几率不同

在初试阶段也就是笔试的环节,其实应届毕业生是占有很大优势的,尤其是在英语和政治这样的学科上。

毕竟应届生对于在校阶段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积累的,而参加工作后的考生,大多数知识都忘了,往往需要从头开始。

要知道在研究生考试中,对于英语和政治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不仅仅是国家线有一定的要求,就连部分院校对于这两门学科也是有更高要求的。

所以说在职考研和应届生考研相比,成功上岸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不过在通过初试之后,进入复试环节的话,在职考研的考生是比应届生的成功率高一些的。

因为很多研究生导师都喜欢招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因为在科研工作方面他们是更加具有优势的。

第4点:目标和职业规划不同

大多数迎接毕业生考研都是为了在求职的时候占据更大的优势,或者是为了学术研究;而在职考研大多都是为了升职、加薪。

所以说很多应届毕业生在考研的时候可能就是盲目的跟随,对于是否成功并没有太多的关心,而在职考研是非常重视自己能否成功上岸的,因为他们更加知道高学历的重要性。

对于即将面临毕业,不知道如何选择的学生,有2点建议:

第一:不要盲目跟风,遵从自己的意愿

不管是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跟风”,大学毕业的你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在做一件事情之间应该清楚自己的意愿,考研这件事如果自己本身没有太大的想法,那最好还是不要参加考研了,毕竟成功上岸的几率也是很低的。

与其浪费时间考研,还不如尽早参加工作,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这相对于考研来说更加实际,也对今后的发展更有帮助一些。

第二: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形势

相信你在整个大学期间已经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充分的了解,如果说本本科专业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且社会需求量很小的话,考研是可以很不错的选择,毕竟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是可以大大提升自己就业几率的。

最后:

其实我觉得虽然现在大学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在不断的上涨,但是只要你的专业发展不错,在毕业之后都是可以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

考研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参加不可的考试,除非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或者是本科学历在就业时的难度比较大,那么考研是很有必要的。

今日话题:你觉得在职考研和应届生考研还有哪些区别呢?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0.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