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研特刊丨您有一份考研秘籍,请查收_复习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考研这条路,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传统意义中的江湖险恶,但是实际上大家你追我赶,狭路相逢勇者胜,何尝不也是江湖?今天小研有幸请到了一位武林盟主为大家传授考研秘籍,助力大家在考研路上披荆斩棘,问鼎中原!

盟主介绍

姓名:张星星

本科: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

考研: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

专业课真题获取渠道:学校研招办购买(研究生院官网会有出售通知)

备考方式:前期独立备考,中后期与一位舍友成为研友共同备考,政治和英语部分结合网课

备考前学科基础:高考数学122左右、英语六级裸考不过

初试成绩:一战,总分389=政治64+英语一79+数学三142+专业课104,初试成绩第四名

复试情况:复试线364分(单科线和国家线一致),总成绩(总分600)=初试成绩(总分500)x0.6+复试成绩(总分100)x3。拟录取情况如下,可以自行分析。

前言

有时候你第一步往哪个方向走就决定了你抵达的地方,我觉得考研复习就是这样。不要急着低头拉车,不要忘了抬头看路。

复习备考的时间很长,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我们所能控制的因素只有自己,首先需要从思想上下手,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我侧重叙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情况自主决策。

(一)想不想考研

即为什么考研?我接触过这几种想法。

第一种是因为迷茫。到了大三下,课程压力变小,毕业想要直接工作的同学一般会开始实习,想要出国的同学逐渐准备出国事项。有了大致方向的同学都会忙碌于自己的事情,这也会侧面让一些还不太明确自己今后方向的同学感到焦虑,这时考研就成了他们的选择。因为复习考研的生活状态相对来讲比较熟悉,考上了还可以延续已经习惯了的校园生活,逃避工作带来的生活状态改变的不安全感;另外考研可以填补自己大三下开始闲下来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抵抗迷茫而无所事事带来的不适感。

我觉得产生这种动机很自然,这也是我的部分动机,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因为它可能不足以支撑你全力以赴进行备考。

第二种是家庭要求。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的话大家可能各不相同,我觉得应该考虑家人的意见,但同时更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毕竟首先自己对于自己的信息掌握是最充分的,我们作为成年人也应该有能力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做出决策;其次,受这个决定影响最大的还是自己。我家人建议我不考研,但是我个人更喜欢将命运放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被安排。

第三种是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比较明朗的思考与规划,考研只是计划中的一环,势在必行于是全力以赴。这背后的具体考量各不相同,但是我觉得这种状态是考研顺利的必要条件。其实我一开始也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就像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往东北还是东南走,但是我知道我应该先让自己先朝着东面出发。

在我决定了自己一定要考研也必须一战考上之后,就从未想过放弃。

(二)想考什么学校与专业

这是决定考研后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复习了好几个月之后才真正有了答案。

我想考经管类,上网搜索信息汇总后发现优质院校经管类考试的科目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政治、英语一、数学三,只有专业课差异显著。因为是第一次考研,虽然看了很多经验贴、咨询了很多学长学姐,但是我心里其实还是比较没底;另外,由于对自己数学没有信心(高考122左右,平时课程考试比较机械难以说明问题),最后谨慎的决定先主要进行数学的复习,一段时间后再结合复习状态做决定。

(三)能不能考上

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主要取决于自身实力与院校竞争情况,但是我觉得从操作层面上来讲,这个问题只取决于自己。

宏观的来谈报录比之类的指标意义不大。10%放在所有考生里面是10%,但是放在个人身上只能是0或者100%。能够管理的才是有意义的,而我们能够管理的只有自己。我在备考过程中,想的不是报录比有多高,有多少人和我竞争,录取线是多少,我所在意的只是自己有没有全力以赴,应该掌握的所有知识点有没有完全搞懂。备考是一件应该不遗余力的事情,并不是说录取线是360你付出了390的努力就会吃亏。我想,如果全力以赴的学了,该掌握的知识都学透了,最后还是没考上的话,那也无怨无悔。

壹·战术tips

(一)时间安排

总的时间跨度:初试时间2019年12月22、23日,我是从2019年3月初开始进行正式复习的。我觉得这么长的时间是足够了的,再长没必要,其实再短点也没关系,但是我前期进度比较慢,想着先适应一下,也让自己可以更加从容,所以这么长还是挺合适的。

每天的时间安排方面,我有一条始终秉持的原则:保持复习的节奏,即要保持稳定的学习生活时间安排。每天我的时间安排都是很固定的:八点起床洗漱吃早餐,九点出头到图书馆开始学英语,接近十二点错峰吃午饭,午睡到两点起床,两点半多去图书馆学数学,近五点半错峰吃晚饭,吃完休息会回图书馆学习到八点去跑步半小时然后洗澡,再回图书馆学到闭馆。回到宿舍除了请教舍友数学题之外,完全不思考任何复习内容,十二点睡觉,其中在沙河的时候是闭馆了再去跑步洗澡。时间并不是卡的很准很死,但是大致的节奏很清晰,这节省了我很多时间去思考,也避免了犹豫与退缩。

如果中间实在有事会耽误,我也会至少保证两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至少把英语阅读和该日份单词背了。在这一小段时间里面,真正学到的东西可能比较有限,更多的是产生一种象征性的意义,但是它带给我自己的激励是很大的,是自己决心的一个信号。而且实际情况也表明,如果有一天完全没有学习,不管是纯粹因为想休息了还是有事耽误,接下来的两三天都难以恢复学习状态,这会极大的影响心态。心态乱了,是大忌。

(二)复习场所选择

我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少数闭馆或者其他情况会去教室,反正不会待在宿舍,因为经验早就告诉我宿舍是时间的坟墓,而且坟头很容易就会长满杂草。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学习,就应该抛弃一切貌似合理的借口远离宿舍,不信可以先试试,你就会痛的领悟。

(三)独立备考or研友or辅导机构

我们学院在19年7月初搬迁到了南路,我的初试备考也被分成了前后期两部分。在前期,我都是一个人独立备考,后期则是与我一位舍友成为了研友。

对于要不要报辅导班这个问题,自然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我个人觉得对于中财的同学来说,至少在公共课的学习上面是有能力自学好的。报辅导班可以让辅导机构 你进行信息与资料收集、给出择校建议、进度把控、课程辅导等,但是这些其实都是自己不难完成的事情,自己做成本并不高,也并不一定比他们做得差,更不存在会很耽误时间的说法,考研人的时间并没有紧张到只能埋头猛学的地步。另外,报辅导班可能会让你更安心一点,但同时可能会让你把学习的动机转移到外部,变成为了完成班上布置的任务才进行学习。总之,问题的关键不是报不报班,而是自己努不努力。

我觉得有必要找一位研友一起学习。我的研友是我的一位室友,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应用统计,备考期间对我的 助很大。我觉得研友的作用有三:第一,可以相互监督,保持学习节奏,比如我室友早上起床困难,都是我叫他起来的;第二,可以相互鼓励,调整心态;第三,可以讨论交流题目,比如我晚上一回到宿舍就会和他讨论数学题,高人指点极大的加深了我对数学的理解。

另外,我们宿舍全都考研于是大家达成了一个很好的共识:十二点宿舍熄灯所有人上床。这个共识很宝贵,它很好的保证了晚上的休息,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休息不足带来的焦虑与烦躁。感谢他们,也祝福他们。

贰·初试备考

(一)数学三【142】

参考书的选择:指定的各科课本、 复习全书、 分阶习题(今年没有了可以将其换成660题)、 真题解析、 高数十八讲、 1000题、李林4套卷,没有看网课。

数学三的地位:最重要的科目,应该没有之一。这首先取决于150分的绝对分值;其次,数学是出差距的科目,录取结果出来,进复试的人中政治与英语基本都相差无几,但是数学绝对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我的数学复习情况:我数学基础差,但是数三难度并不大,起点低不影响最后的应试水平。基础差的我就从基础开始学,每天我都会把整个下午的时间给数学,前期晚上的时间也都是属于数学的,到了后期的晚上则给了专业课与政治。

第一轮首先是从头开始学课本与做课后习题,这是十分清楚我数学不好、最后考上北大数院的研友建议我做的。课本的价值非常高,精简的外表很容易让大家忽视它的作用,但是它是数学的根基,尤其是里面会详细的告诉你一些概念的定义来由,可以让你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知识。有的人可能复习了很久连连续与极限的定义都写不出来。考试自然不会考这些,但是对其中的数学思想的理解是贯穿后续所有内容的。课后习题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拓展,尤其是拓展性的题里面会蕴含着一些很宝贵的数学思想,能够增加你的知识储备,也有可能成为出题人的灵感来源。

学完一章高数就做一章的课后习题,学完高数课本的所有内容就做全书的高数部分,然后做高数的分阶习题,再进行下一门的学习,方法如前。我复习的各科顺序是高数、概率论、线代,建议先复习高数,因为高数和高中数学有所衔接并且最为重要,概率和线代可以自己调整。第一轮复习中,个人认为最难的是线代,因为首先线代只是一个工具,不是具体的内容,太过抽象很费脑子;其次,线代计算不难但是计算量大,很磨人心态,一直到二轮结束后我才将线代的知识体系完整的构建起来,复习才顺畅了许多。第一轮的复习一直持续到七月中旬左右才基本结束。

第二轮我加入了 的高数十八讲。个人认为 的36讲中,含金量最高的还是高数18讲, 助我理解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线代与概率论的部分则稍微有点偏。18讲偏重解题技巧,稍有难度,放在一轮刚结束的时候学习比较合适。18讲做完后,我把全书又做了一遍,这一遍对以前很多机械性记下来的知识有了新的理解。这一轮从七月中旬开始一直到九月中下旬,在这期间我的数学提升很快,二刷全书的时候对于某些问题的思考深度加深,开始能够能透过题目看到本质的知识点与注意事项,知识基础逐渐巩固,下一步需要大量练习见识各类题型。

第三轮就开始刷题了。数学无疑是需要大量的题进行练习的,我选用了 的1000题,题目是分难度组别的,a、b组的题比较精髓,c组的题比较难,甚至有点偏,c组中的题我感觉偏、怪的就直接没做,做c组只为拓展一下思路与眼界,而且整本书我只做了高数部分。二轮二刷全书之后,我觉得概率论与线代的题型比较有限,考试考察比较灵活重在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再加上我觉得1000题的概率论与线代题目质量不是很高,于是再次回头将整本全书学了一遍,1000题的部分就没有做。这一轮持续了多久记不清了,但是进度比我想象的要慢,一直到做完这部分任务才开始第四轮。

第四轮我才开始做整套的题。首先是历年真题,进行全真模拟然后对答案分析总结,有问题的知识点再次回到全书甚至是课本进行回炉。即使是到了这个时候我的分数依然不是很稳定,方差较大,但是我知道唯一重要的只有考场上那张卷子的分数,中间的模拟分数都是为了最后那个分数在查漏补缺。做完并总结完真题后,我做了李林6套卷中的5套,比较难但是也指出了我模糊的知识点。没有来得及做李林4套卷,考完发现4套卷里面有“疑似原题”,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做4套卷。这里建议大家不要太舍不得真题而把它放到太后面才做,原则是不能一做完真题还没来得及查漏补缺就上考场。

数学的复习我的经验教训有以下几点:

1.要极度重视基础。我就是从最基础的教材开始学习,即使学习到后期觉得自己还不太熟稔的知识点仍然会回归教材。另外, 的复习全书紧贴考点,编写科学,除了经常翻看回顾之外,我完整的从头到尾做的就有三遍,最后一定是确认每一句话都自己理解了才放过它。高数18讲我也仔细做了一遍,这主要还是打牢基础,略微拔高。

2.要注重总结。只顾埋头做题绝对是对效率的浪费,考研数学出题越来越活,如果只会程序性的刷题是不能考高分的,那只是在进行计算训练。我边做题会边总结,尤其是连续做了几个类似题目、做完一章、一科之后都会花时间总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了才能体会到总结的妙处。

3.不要看太多网课。个人觉得考研范围内的数三知识与题目,我们自己思考、讨论都能弄明白,不是很难很深。尤其不要被一些考研机构老师精彩有趣的讲课牵着走,数学是一门需要真刀真枪学的课程,花架子的营销意味往往大于教学效果。我试着看过数三网课,看时一时爽,看完做题还是费劲,于是再也没看,有问题了就和学数学的舍友交流。如果一定要看网课,建议找一些老教授的视频学习。

(二)英语一【79】

参考书:张剑英语150篇、张剑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历年真题纯试卷版(二刷套题用)、唐静考研英语翻译讲义、王江涛考研英语作文

英语学习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单词,另一个是考试内容。

单词是贯穿全程的。我是用的“墨墨背单词”手机app记单词的,这是在试用了很多种软件之后的结果,实际使用效果很棒,效率很高,越记越有成就感。我并不是利用空余时间记单词的,因为我想把所有有关学习的事情圈在特定的时间内,也缓解一下学习压力。每天上午刚到图书馆先背一部分,做完英语再背剩下的部分。

考试内容的复习需要和单词背诵结合进行,巩固背单词的效果,有时刚记完的单词转眼就在文章中出现了心里会很爽。我在前期用的是张剑阅读理解150篇,每天都做,最后只做完了一半就扔了。150篇太偏太难,可以提升英语能力但是高于备考要求,为了应试的话没啥必要,建议大家不做,后期我就完全只做真题,其他题再没有看过一眼。后期每天都会做一篇真题的阅读理解,仔细的去研究单词、长难句的句子结构、文章结构、各类型文章的行文特点、出题套路、干扰项特点等等,每篇文章我都会进行自主翻译,刚开始我甚至会手写翻译整篇文章和参考译文对照,这是为了让自己踏踏实实的将整篇文章完全读懂,习惯了后就口头翻译了。真题的阅读理解真题中最精髓的部分,好好利用了这部分那么单词、语法、翻译甚至作 可以得到锻炼,而且考试占分最多,一定得稳稳拿下。因为前期做的是150篇没做真题,真题的阅读一直到十月初才完成,在这之前的英语学习都是每天上午的单词和阅读。我舍友前期看了商志的阅读理解网课,他很推荐,大家可以试试。

到了九月底十月初开始准备翻译,我在b站看了 唐静的翻译课,如果大家找不到当年的网课,看前两三年的也是不影响的。尽管我只看了唐静的翻译课,但是个人感觉他讲课有点花里胡哨,有的地方有点强行解释的意味,大家可以广泛调查一下再决定听谁的。网课看完后我把历年真题的翻译题全做了一遍,发现出题的套路比较固定,自己做下来得分比较稳定提分空间也很有限就没再多花时间。

接着开始解决新题型。新题型还是需要有一定解题技巧的,我在b站上找了几家的视频课看了下,只看方法指导的就行,不用看历年全部的真题解析,自己结合真题进行运用。一个老师的视频就两三个小时,看个两三家其实大家讲的都大同小异,自己再一次性把真题按题型分类然后依次做完就行了。

放在最后的是完形填空,因为复习到这个阶段,语感已经比较好了,做完型基本就是边读就边把空填了,待定的空读完再回头分析补上。花了几天把历年真题的完型依次刷完收工。

对于作文的复习我是用的王江涛的考研英语作文,大概从十月底才开始复习,后来觉得有点晚了,可以提前一月。一开始看了一些他的视频,作用不大,课的意思说到底就是得自己背,于是我背了大小作文各十篇左右。考场上写起来自我感觉还可以,但是分数一般,一方面是王江涛作文用户太多,容易趋同,另一方面是单纯背诵考试做一做剪辑会导致文章比较机械。建议大家平时一边背一边自己真正动手写写完整的真题作文,我平时从来没动过笔,考场上真动笔和平时只想一想还是差距挺大的。

(三)政治【64】

跟着 大大一定是稳得一匹的,是复习考研政治最大的体会,先行写下。

参考书: 核心考案、 全家桶

我从八月底才第一次翻开政治资料,但是根本看不进脑子,于是开始在b站看 的基础班网课,随即发现基础班浪费时间后来直接看了强化班。看完后虽然没有记住多少知识点,但是已经提起了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开始一页页学习 精讲精练,过程很枯燥,但是学完收获不小,思想觉悟也得到了提高,明白了事物在曲折中前进的,也算是苦中作乐。这是第一轮。

精讲精练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1000题,做题的同时需要把题目解析全部看了,解析是高频考点的精华部分。精讲精练与1000题完成后,依次把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做了,超仔细的读解析并随时返回精讲精练。做完再把精讲精练看几遍,边看一边自己画各科的知识框

架,史纲需要自己画出完整的时间线。这是第二轮。

时事的资料临近考研才会出版发货,大家可以关注“ 教授”微信公众号到了时间都会发文通知,书出了自己看看就行,会有两道选择题,并且可能是大题的材料。

八套卷出来就踏踏实实做八套卷,大题部分看看题目与答案就行。这时可以把历年真题的大题题目与答案拿出来看看,总结一下答题框架。四套卷大题一字不差背下来,大题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在政治复习上我花的时间很少,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而且从十月份开始晚上也要学习专业课后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再去背一背风中劲草,资料质量很高,我没有用是觉得选择题会选就行没必要背,而大题有了最强的肖四其他也就没必要了。考研复习时间的性价比很重要,政治最后大家的差距很有限,复习到这个程度我觉得足够了。

(四)专业课【104】

专业课的考试内容以及参考书可能每年会有调整,但是研究生院官网上一定会写的很清楚,请大家自行查看今年的信息。19年考研专业课初试是管理学概论、战略、人力以及管理世界等杂志。

考试题型在逐年调整,19年是5道简答共25分,然后是各门的案例以及小论文。简答题完全可以从书上找到,案例的知识点是书上的但是均需要结合案例分析。小论文重在考察是否了解学术论文的框架,其实就是一篇开题报告,大家可以问问已经毕业的擅长写开题报告的学长学姐,拿几篇研究一下就懂了。

我专业课成绩很差,以下是我的教训:

第一,开始时间不要太晚。我是在九月中下旬数学第二轮结束后才开始复习专业课的,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考试课程本科学过,有一定学习基础,另外觉得答题主观性较强,背熟了后自由发挥即可。但是答题绝不是能随意发挥的,需要从知识点出发紧扣案例分析,辅之以清晰的逻辑结构,用连接词组织起整个答案,这才是合适的应试措施。

第二,选用指定的教材。因为本科学过考试的几门课,对比了上课用的教材,感觉差异不大,加上我觉得译本教材拗口啰嗦,于是战略和人力直接用了上课时的教材,但是后来发现内容大同小异的教材在一些说法还是有出入的,译文教材也更全,而且多出来的这部分甚至就考了。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要以指定教材为主,其他书只能是辅助。

第三,一定要背熟知识点。我自己是将三门课的书本内容转化成一个个的问题,整理出了一打自己的背诵资料。比如说学到“计划”,就要问计划的定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一般步骤是什么?等等,将一个点挖掘成许多线再形成面。三本教材结构都是很清晰的,要做到将书上的每一个要考的部分都转化成问题然后自己寻找出答案并浓缩成自己的语言背熟,考场上再将浓缩的点扩散。19年卷子就是五道知识型的简答题打头,共25分,问题与答案都在书中,这是必须拿下的死分数,做不出来会很影响后面的做题心态。

第四,怎么利用《管理世界》?小论文就是从近一年十二期的《管理世界》里挑一篇,让你根据摘要写开题报告。一般是实证性的,需要构建模型,特点很明显,押题也不是不可能,去年我按照历年的选文特点找了5篇觉得合适的,看了两篇就上考场了最后发现考的那篇在没看的三篇里面。不过可能老师关注的并不是你对于这篇文章对了解,而是你对于学术范式的熟悉程度。

成绩出来可以发现,专业课拉分还是很大的,所以不要觉得管理学主观性比较强差距就不会大。

叁·初试考试

下面分享一下我考试那两天的状态与感受。

考前一天晚上三点才睡着,但是并不影响第一天的状态。

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我考试当天完全不会再看书,也不会和别人讨论任何考试有关的事情,只要平时努力了现在只需要相信自己就行。政治大题值得一提的是只要你踏踏实实背了4套卷、看了8套卷、分析了历年真题答题思路,是会很稳的;我英语做题顺序是大小作文—阅读理解—翻译—新题型—完形填空,做完剩近五十分钟,比平时还快不少,所以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做细一点。第一天晚上继续做了一套真题原题,背了会专业课,正常入睡了。

第二天上午数学下午专业课。数学考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空位,叹息声、摔笔声此起彼伏,不用管,做自己的就行。我做完小题感觉难度不大速度较快,就再换换解题方法做了一遍,当然之后发现大题有难度当场就后悔了,所以建议大家先把整张卷子做完再一次性检查。大题的题型有新颖的,但是知识点还是一样的不用慌,因为大家都一样。遇到实在不会的我就跳了,最后做完一轮还有两个小问不会做,时间已经不多了,看了一眼还是很懵就检查了一下那些不难但是计算容易出错的几道大题,确保分数到手,最后剩一点时间将空着的题猜了个答案写了一两个步骤交卷了。数学分数出来是明显高于我备考之前的数学水平的,和平时做真题的情况基本持平,考场上有人提前交卷但是估计他们分数不高。老师收卷子的时候就安慰大家不用灰心,说考不上还可以调剂。下午的专业课需要注意控制时间,基本是一本书一个案例,做完一个看一眼时间,我最后写小论文的时间发现时间不够,是最后不到二十分钟写完的,很潦草得分应该很低。

肆·复试总结

(一)笔试

笔试给的参考书目很多,考试中间出现了的其实很有限,可以找出去年的卷子对照一下,针对性的复习那几本书就行。笔试题目很贴合现实热点,比如新零售、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等,需要平时的积累与思考。

(二)面试

面试分为专业面试与英语面试,提前准备自我介绍。

专业面试三位老师,先自我介绍,然后抽取三道题选两道回答,我抽到的是战略管理与跨文化管理的题,题目不难,专业课复习会涉及但是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回答完后老师会根据自我介绍与问题的回答进行追问。

英语面试两位老师,进去后先抽一道题然后自我介绍再答题,我抽到了共享单车,老师会根据回答进行追问。

结语

要坚持。

回头看考研觉得最难的还是坚持,很多人是中途放弃的,尤其是九月份开学后,周围的同学在准备秋招或者保研,心态可能会波动。但是你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坚持就会有希望,考上的人一定是坚持到最后的人。

我每复习一段时间就会进入几天很烦躁不行学习的状态,有时候遇到难学的部分会脊背发热,脖子却冒冷汗,根本坐不住。我有时会看部电影,或者去打打球,出去吃顿好吃的,和朋友聊聊天和家人打打电话。我自制力比较强,但是刚开始的两三个月学习效率很低,有时候一周就需要停半天,有的天甚至英语阅读都没做,后面学习状态逐渐变好,暑假中后期进步很明显,这一段时间很关键需要好好抓紧,暑假结束了大家的差距也就出来了。我觉得考研没有工作日与假期的分别,也没有法定节日之说,只有复习的大半年与考试的一两天。

最后愿大家付出终有收获,放榜后的朋友圈里是你最美的笑脸。

供稿: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张星星

编辑:文案类储备干部 龙光泽

图片: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张星星

审核:杨嘉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02.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