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成功经验之《右手倒影论考研》(人大考研有多难)
chapter2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考研
前言
那些年,我们朝朝暮暮,形单影只话凄凉;
那些年,我们寻寻匿匿,夕阳西下增哀愁;
那些年,我们书山苦海,金戈铁马战考场;
那些年,我们把酒言欢,金榜题名笑人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考研——人大法学院。
一曲终有奏尽时,当一切尘埃落定,一切似乎重新回归宁静时,回首走过的这一年,回首奋战人大法学院的这一年,回首过去发生的点点滴滴,往事如烟,却又历历在目。这是一段终生难忘的岁月,我们放弃了玩乐,甚至牺牲了爱情,只为追求梦寐的人大,只为有朝一日能在人大明德楼前自豪的说:“我是人大法律人。”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人大情节不断的在内心最深处影响着我,或许对于大多数考人大法学院的朋友们,都有着这种莫名的情节吧,权且归之为膜拜向往全国法学最高 人大法学院的“人大情节”吧。
一路走来,有太多需要记忆的地方,太多需要感谢的人,那个我自始至终的座位-五楼75号位,那些陪伴我一起考研的兄弟们,考试通泽忍学长兄长般的教诲和 助,我心目中女神的激励等等。而今,我只是在这里记下心路中的历程,奋斗的轨迹,以及些许考研经验,只望对后来的你,引起情感的共鸣,起到微薄的指引,以此足矣。
篇之一,人大情节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人大情节,在开篇,我想再谈谈我的人大情节。其实对于真正备战人大法学院的研友们,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选择人大,必须要承认的是我们内心都会有这种人大情节,即使最本初的时候,不是那么明显,随着复习和了解的不断深入,总会萌发滋长这种情节的。也许,从最开始决定报考人大时,就有这种情绪,会起到更好的作用吧。
其实与笔者在上篇写司考的文章提到的心理篇有很大关系,这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心理作用,能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人大法律人。笔者从大三上学期确定要考研,后半学期确定要考人大法学院,至此再无改过。大二学期接触民商类,拜读了些人大名师的著作,很是仰慕那些知识渊博的老师,于是想有朝一日能够拜入其门下。再到大三开始迷恋意识形态方面的书籍,对西方法理萌生了莫大的兴趣,虽然有很长时间在纠结选择民商还是法理的问题,但最终选择了法理,这点稍后再议。
司考之后,开始正式备战考研,此时笔者将手机屏幕换成人大明德楼的照片,每天激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人大。其实,曾一度想要把照片打印出来,挂在墙上,写上“人大必胜”,可惜脸皮薄,不好意思在宿舍这样搞,不过事后想一下,如果真的这样做,或许更能激励自己吧,有条件的人可以尝试一下。总归,一定要在心理上让自己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能让自己为人大付出半年甚至更久的青春。
若是真的真的没有人大情节,只是随便考研而言。在这里,奉劝这样的人,既然决定考人大,最好让自己爱上人大,只有爱上了它,你才能更努力的追求它,所以,报考人大,首先爱上人大吧。
篇之二,漫漫征途
首先,介绍下自己,我不是大神,没有400+的高分,本科一所985学校的法学院,应届生,报考法学理论,初试368,专业第六,英语75,政治78,专一116,专二99(专业课太低,尤其应用法学,汗颜)。之所以厚颜无耻的在这里谈经验,只是觉得或许自己的经历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点什么吧,至少自己的教训可以使之引以为戒吧。
至于人大法学院的一些情况,考试通空间上介绍的很清楚,笔者就不妄言了。但还是想谈谈司考和考研的选择。笔者确定考人大是大三上学期的事情,于是也在那时买了大部分(除了诉讼法)的课本,在涉及司考与考研时,最本初的想法就是一起考,虽然有很多人不支持,甚至持怀疑态度,但结果证明完全可以。有时候当我们面临八方质疑的时候,只需相信自己,按计划行事,最终让事实说话,或许这份自信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功的必备吧。笔者当初就下定决心,用事实堵住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的嘴,虽然结果如自己所愿,但经历了那么多,现在想来,当时的想法太天真幼稚,自己的事情,干嘛总是想着给别人看,所以相信自己,别去在意别人的看法。
由于大三的课非常少,笔者买过课本时,想的就是在下学期准备司考前把课本过两遍,甚至自己总结笔记(当时没想过买考试通的资料,不过后来证明多走了很多弯路),于是那两个月,下午看课本,晚上做家教,忙的不亦乐乎。寒假时,为了总结笔记,选择了留校,于是我牺牲了一个寒假(虽然只学了两周)总结了三科理论法学的笔记,大三下又在四月份前总结了两科。现在想起,都佩服自己的毅力,差不多有三四十万字吧,记得当时自己完成时激动的不得了,甚至暗自钦佩。后来告知几个研友,于是“大神”称号由此而来,不过最后专业课考那点分,实在愧当。
大三下学期,基本上是专业课,英语,司考三部曲,专业课继续总结,看没看完的诉讼、环境和知产;英语开始正式复习,以真题为主;司考开始听12年的民法和刑法音频,司考篇有过介绍;这样一直持续到五月底,接着开始准备期末考试,顺带着把三国法,知产复习了下;期末考试完,玩了几天,去爬泰山许愿,一直到6月27日,开始司考,而为了司考,完全放下考研,事后证明,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稍后谈论;司考完之后,从九月底又开始备战考研,一直到考研结束,共100天,自己的那个百日计划本记录了每天的安排。这基本上就是笔者从12年11月份确定考研,到14年一月的过程,下面分科介绍经验时,会详细叙说。
虽然正式准备考研只有100天,但我知道加上前期的准备,差不多也有半年时间了,在这里我想说明几点,引以为戒:
1、关于要不要自己总结笔记的事情,笔者的确自己总结了五科笔记,但总结完之后一个字都没有看,当然不可否认在总结的过程中确实可以加强记忆,但从四月到十月,历经半年,再加上司考,基本上作用不大,笔者九月底咨询了泽忍师兄,买了考试通的资料,才得知考试通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作用的讲义,若一开始就用考试通的资料,那要省多少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哎,悔之晚矣。
2、关于司考与考研,司考是一定要考的,若是前些年,则不太建议两者兼考,时间上来不及,因为人大的出题模式与司考有很大差异,但14年的考题则令小伙伴们大吃一惊,人大这难道是转换风格的迹象?题目的灵活程度令人咋舌,如“刑法简答题的简述相约自杀的处理情况”,课本上基本没有提到,但复习司考的话会涉及到,用司考的知识回答至少能得基本分,笔者就庆幸复习了司考,用零碎的记忆答了一些。所以,能考司考的孩子们,尽量考吧,关于司考的复习经验,上文有叙述。
3.司考备战下的考研,若是确定要考司考的孩子,尽可能的在司考前把专业课本过一遍,心中有个印象,也可以拿着考试通的重点讲义,过一下考点,当然,基础阶段以课本为主。其实,人大课本与司考并不是绝对的冲突,比如,你复习民法,诉讼法的时候也是在间接复习司考的,毕竟基本概念是差不多的。到六月底七月初正式进入司考时,就不能完全按照我上篇说的那种方法来复习司考了,此时专业课可以稍微放一放,但英语绝对不可以放下,笔者当时近五个月英语一点没沾,虽然五月份已经可以达到阅读全对的境界,但司考完之后,再看英语,才猛然发现几乎全忘了,陌生的不能在陌生了,做题的感觉完全没有了,这样十月份花了很长时间才稍有恢复,但十一月又得搞翻译,作文,时间上很少很紧张,虽然笔者英语考分还算可以,但不可否认作文简单了些,运气有一定成分。最好的方案便是,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左右,读读单词,做篇阅读,保持一定的手感。
4.最后,虽然对人大考研相关基本问题,考试通分析的很透彻,笔者还想从自身经历谈下有关人大的难度。任何再难的事情,只要去做了,其实到最后便会发现并没有这么难,从复试时,笔者得知好多本科是一般二本学校的学生,也能进复试,而往往初试分还很高,从这点,再次证明人大没有本科学校歧视,而往往本科学校不好的学生,反而有更好的复习环境,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最终更可能取得成功,不像我们学校连个复习的教室都没有,整天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图书馆的夸张选座,哎。所以本科学校不是很好的孩子们,你们决不能自卑,只需全力的投入,更别在意身边人的不屑,更多的付出会带来更多的收获。虽然起点或许不一样,但当你明年站在明德楼前,你们在另一个阶段的起点是一样的,而研究生的世界,由你来主宰,精彩生活也由你来创造。
此部分主要介绍了笔者的复习历程及一些看法,下文将简述笔者的各科复习经验,与君共勉之。
篇之三,前车之鉴
本文笔者重点介绍英语的复习方法,相信大部分考友都比较头疼英语,至于专业课,笔者简单谈谈,毕竟分那么低,再大谈经验,有些班门弄斧,不自量力。
第一, 英语篇
英语在考研中的位置,不再细说,多少兄台为此而折腰,可爱又可恨的英语。
笔者英语四六级均飘过,没办法,只谈我大河南的孩子们不训练听力,所以听力九十分的孩子,你们懂的。虽然高考时英语一百四十多,我们院英语第一,但大学基本没怎么学英语,全在吃老本,到大三下时,只剩下那可怜的一点语感存在,单词量估计连高中都不如,其他所有的全送还给英语老师,而且应该是高中的英语老师,因为大学老师实在没有教点什么知识。
三月底开始备考英语,每天大概三小时左右,一直持续到五月中旬,两个多月的前期准备时间;司考期间放下英语,十月份再开始复习,又历经一百天的复习。这便是英语的全部复习过程,上文有谈到司考中的惋惜,此处不再赘述。这样看来,其实笔者所用时间并不是很多,最终取得75分,已是万幸。
也许你也和我当初一样,迷茫的面对英语,黯然伤悲,不知从何下手。从六级考试到英语,笔者复习阅读的方法基本一样,又从六级的阅读满分到考研的34分左右,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记得当时是在网上搜刮那种英语经验贴,突然有一次发现一个八十多分的大神的大作,拜读完之后,很是兴奋,于是结合自身情况稍加改良,便形成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和我一样,单词量少的可怜,而又不想拿着单词书背那些反复背依然记不住最终让我们抓狂的单词【昨晚一学妹问我英语方法,竟然被英语单词折磨的。。。】;如果你阅读基础还算可以,语感还算可以,而又不想去漫天做题;如果你时间上不是很充足,而又想取得不错的分数;如果你不想或不屑报英语辅导班;那么恭喜你,你和当初的我一样,那么如果你愿意,可以看下我下文的叙述。
首先说下英语复习整体上的三大阶段,从四月初到六月,七月到九月的司考期间,十月到考研的正式备考期;下面将从三大阶段分而述之。
第一阶段,四月到六月;此期间所需资料:96年到09年的历年真题中的阅读理解,建议网上打印。【真题手头至少要有三份,打印版历年真题,张剑主编的黄宝书(试卷版即可),再有一份试卷版的真题】英语考研得阅读者得天下,40分的阅读,加上10分的新题型,甚至十分的完型,再甚至翻译,作 可以与阅读挂上钩,因此,做明白那些阅读,就基本上战胜了英语。此阶段当然以练阅读为主,96年到99年的可以拿来先练练手,不必细究,这几年的题比较容易,也是从某种程度上给你增加自信,如果一上来就挑着2010年的题做,估计对不了几道,那岂不是打击死你。一天做一年,稍微分析下,这样一周可以搞定,接下来进入正题,2000年到2009年的真题,共十年的真题,这十年的阅读怎么做是决胜之关键,有些人抱怨真题做了好几遍,但还是考很低,那只能证明他不会利用真题。
总体时间上差不多一年的题要用一周时间,可以采用两种方案:第一种按年来做【下午做,与考研保持一致】,做完一年详细分析理解每篇文章,但不能立即对答案,也就是说今天你做完一年的【严格按照考场形式做,可以稍微延长,比如每篇20分钟】,但不查字典,可以把有疑问的地方或者做题卡壳的地方画下来,而且不要在题上写答案,把答案写在另一张纸上,这样第二天再去做一遍,还是采用这种方法,第三天再做第三遍,这时可以把答案写下来了。这样循环三次,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时候可以稍微查几个你认为决定你做题的单词【比如你第一次做标记的几个单词】,但不可多查,否则效果就不好了。这种做法,在你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连续做三次,并在第二次可以查阅些许单词,最后再去对答案,看你每次的正误,如果你第三次能基本上做到满分,那恭喜你,水平可以了,不过做前几年的时候暂时不要抱这种幻想了。前三天就这样来三遍,第四天到第七天,每天一篇文章,详细查阅每一个你不懂的单词,并把这些单词,尤其影响你做题的单词记录下来,这便是你需要背的单词了;同时理解文章,力求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这时你也可以做两件事,翻译并摘抄长难句,把握出题思路【这点练多了,自然明白】,但不要盲目的去翻译整篇文章,第一是时间不允许,第二是没必要,翻译几个句子,就会把你累死的,而且也足够锻炼翻译能力了。重点单词记下来,积累成单词本,那便是你需要时不时翻翻的重点单词了【其实并不多,重复率很高】。第二种做法是交叉进行,也许你会有种不习惯连续做三遍的方法,那可以以三年或四年为单位,即连续做三四年,回过头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最后整理,也可以做题和整理交叉着进行,这种方法所用时间也就是3周或四周了,大体做题策略和第一种一样,不再赘述。第二种的好处就是有一个遗忘周期,可以在你差不多记不得你做的什么的时候再做第二遍,又是一种全新的感觉,相对可以更好的提高效果,笔者前期是采用第一种,后来发现这个问题,便用第二种,效果不错。
再做一些说明,第一,上述方法,看似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很难,你要忍受不能对答案不知正误的那种心情,要坚持分析文章,并整理单词、句子,任务量很大,每天差不多得三个多小时。而且这样一年又一年真题的坚持下去,谈何容易?笔者去年一直到五月底,期间多次想要放弃,但当做了三四年,阅读水平和正确率明显提高的时候,做题带来的那种快感和喜悦,是你想象不到的,记得好像是做到05年的时候,连续两年竟然都全做对,文章基本读懂,从最开始的至少错一半,到基本全对,那种落差,地狱到天堂,有木有?第二,坚持做笔记,记一些句型,翻译一定句子,等到正式备考,你练翻译时会惊叹的;并且坚持把记过的单词背一背,
没有必要会拼,做到看到单词,知道主要意思就行了,那些单词书上所谓的什么多意词,旧词新意什么的,某种意义上是忽悠人的,的确会有些题涉及很偏的意思,但这些东西你要是去专门背,那得累死,有时做题做得多了,即使不知道什么意思,一样做对,不过也可以拿来那些总结的单词,没事翻一翻,权当娱乐罢了。等一路走来,你再翻看自己的笔记本时,那种感觉,感动和满足;第三,再强调坚持,真心的,司考及考研的过程就是个积累的过程,坚持再坚持,某一天突然就顿悟了,中途决不能放弃,不管用任何办法,都要让自己保持斗志;尤其是这个阶段,如果此时你放弃了,那基本上你就失败了;第四,温馨贴士,此处要推荐下 手机词典了,很方便,也可以把那些生词放在 单词本上,上厕所排队打饭啥的可以拿来看看,里面的一些小文章,偶尔读读,还挺陶冶情操的。再者,考研真题录音,分析完每篇阅读后,可以听一听,最好在网上找些发音准的,虽然不考听力,但听一听,从听觉上刺激自己,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另外,推荐“大家论坛【大家网】”,这是个神奇的论坛,里面会有各种资料,更新还挺快。
第二阶段,七月到九月;此阶段所需资料:第一阶段总结的单词、句子。这个阶段是全力备战司考的阶段,笔者去年是完全放弃英语,可惜悔之晚矣。笔者研友此时每天都保持复习英语,同考人大,他最后78分,证明保持英语手感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基础不是很好的孩子们。所以即使司考再累,也要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哪怕只有半小时,看看单词,读读文章,也可以适当的做些高质量模拟,只是适当,不可多做。其实,整天的埋头复习司考,效果并不是很好,看看英语,调解下,说不定可以事半功倍的。到八月底冲刺阶段,则可以暂时放下英语,全力备战司考,总之此阶段因人而异,基础足够好,也可以不看英语,想凭运气,也可以不看,但血的教训,还是看看吧。
第三阶段,九月底到一月初,此阶段所需材料:历年真题两套【近十年】,王江涛王道长的满分作文,近二十年翻译真题等。这个阶段是考研的最后阶段,司考调整后,进入全天候备考期,此时应以专业课为主,其实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英语基本上已经可以了,现在要做的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第一阶段只做到09年的题,此阶段刚开始可以拿10到12年三年的题按照那种方法做一下,不过可以简化,其中道义,自会明白。这是在十月份要完成的。而且十月底要开始新题型的训练了,其实有阅读的训练基础,新题型会超级容易的,只是把历年的真题做做,再分析下,足矣拿满分的,这个要在十一月初完成。十一月份的时候,再开始第二轮真题模拟,此时就要把完型,阅读,新题型都做了,届时会做的很快,因为基本上答案都记住了,但对于错的题要仔细分析,不会的单词要重点准备,背了多次的还不会背,那这个单词就是你的重中之重的单词了,此时还需要把握出题思路和答案套路了,其实这件事在冥冥中是一直在做着的,只是现在有一定基础上可以专门去试着分析下;完型适当做做真题,不必专门练习,个中缘由,不说也罢,你懂的;十一月初也要开始训练翻译了,虽然翻译很难,但做做历年真题,至少可以得一半分,你的阅读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翻译也可以拉分的,每天练一年,总会有收获的,而且翻译很有规律,推荐 唐静,可以网上下载他的视频,看看方法,书就没必要买了;最晚十二月初,该复习作文了,三十分的作文,尤其在北京这种旱区,压分压的那么厉害。作文可以十一月就开始,基础好的可以12月初开始,推荐王江涛王道长的满分作文,背背经典范文,经典句型,但不要套模板,千万不要,笔者只是背了几篇,还没有记住,记忆力实在太差,考试时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就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没有套任何模板。而且要积累些热点词汇,万一某些重要单词不会写,那么就不好了。十二月还需要做的是继续做真题,记着此时做题只是找找整体做题感觉,不是让你提高实力的,所以可以完全只做,不去分析什么,只是模拟感觉,可以适当模拟两三篇作文。
经历了上述过程,到考前一周,其实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不到最后一刻不可松懈,还是要保持做题手感的,于是剩下的两套真题就是拿来保持感觉的,正确率与否不要去关注,不要因为做了前一年的题,得分很低,就自暴自弃,实在愚蠢之极,假如心态实在不太好,不做也罢,就拿着做过的再做吧。另外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笔者是比较崇拜何凯文的,所以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何凯文讲阅读和作文的视频,其他就算了,但最好在前期听,如果自己已经形成了做题方法,按照自己的来。那些辅导机构的做题方法有时真的很抓狂,很无语。另外,不必报班,绝对的浪费时间,误人子弟。
如果你不参加司考,那么你可以在暑假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了,可以适当参照第一轮的方法再去做题,也可以尝试翻译整篇文章,也可以去网上下载些辅导班的视频,看一看,让你觉得他们的方法简直弱爆了,自己的强爆了。
其实,总的来说,笔者的这种方法,需要很强的毅力,重在第一阶段。而且是找寻整体上的做题方法,甚至在不怎么懂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做对题目,当然,辅导书上的解析可以在整理文章时参照。另外推荐几点做题思路:第一,把握文章主旨,尤其是遇到不怎么确定的题时,往往与主旨有关的是正确答案,凯文的“主题为王”便是如此;第二,先画题干重点词,然后快速通读文章,再基本上按照一段对应一道题的模式去做题,当然找寻答案时,找题干中的重点词在文章中的位置;第三,不要轻易改答案,今年的题,笔者第二篇有关法律那篇,本是读的最懂的,却错了两个【总共才错三个】,都是改错的;第四,关于做题顺序,建议先做阅读,再做作文,然后翻译,最后完型;第五,作文字体一定要写公正,不求多么优美,但一定要公正,其他各科也是;第六,把握好时间,准备好指针式手表,有些考场不让带电子表,笔者就悲催了,完全不知时间的情况下做的,导致以外时间马上到了,翻译乱写一通,本来可以得个六七分的,估计也就两三分,血的教训啊,望各位谨记。
第二, 政治篇
对于政治,说实话,这个真的没什么可写的,要是连政治都恐惧,那真的不知道说些什么了,但对于一些理科生来说,或许比较担心这个,担心没有高中的基础,发愁政治怎么复习,甚至有些人很早就开始复习政治,拿着大纲在背【笔者暑期复习司考时就看到有人在背】,虽然我是文科生,高中有一定基础,但我想说的是,政治其实并不难,方法到位,从十月份开始,每天一个多小时的复习时间,足够拿到七十多分,不过想要拿到八十多分,在北京这个地方,就要看一定运气成分了,什么字好不好,阅卷顺序啥的。笔者今年政治考完感觉非常容易,最后在选择题47分的情况下,只考了78分,可怜我的主观题刚及格啊,哎,字写得不好,认了。
对于理科生,从十月初,便开始着手准备政治吧,前期政治必备资料,《大纲解析》,《肖1000题》【其实是一千好多】 ,大纲解析大概四百页左右吧,最后一部分国际时事政治可以不看,思修那部分甚至也可以不看,主要是看马哲,毛概,近代史,而重中之重又是马哲,这是唯一需要理解的,尤其是价值论,政治经济学等,需要仔细阅读,慢慢理解。毛概、近代史就当历史上读吧,不必去背。自己可以把这几部分按一个月的时间划分为小单元,然后结合《 1000题》看完大纲然后做题,每天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这样持续一个月,基本上对政治就有了基本的了解了。对于那些不太理解马哲的孩子,可以反复多看几遍,也可以找点视频讲解的看看。如果进度快的话,可以再把大纲过一遍。
进入十一月份,就是大纲第二遍阅读时期了,可以拿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此时可以把一千题做错的知识点标记在大纲上,便于了解自己的不足。到十一月底,会有肖的其他什么类似重点考点的书,可以买来看看。
十二月份,是政治冲刺的时刻,时政复习就要开始了,后半个月,《肖四》、《任四》是必备的,甚至可以说只需把这几套卷子弄懂,把主观题的知识点背背,基本就可以拿到七十多。有些人会偏爱《疾风劲草》系列,还有《20天20题》,个人认为,在大纲过两三遍的基础上,只需有四套卷就够了,基本可以压中大部分考点。
另外,说下政治真题,不作为重点,但可以做做,等你做了真题就会发现,政治选择题太容易了,但在考场上能得高分并不容易,主要是政治选择很多抠字眼,需要你的准确认知和仔细观察,所以平时做题要注意细节,认真审题。
对于要不要报班,如果担心的话,政治可以报个冲刺班,重点班什么的,就算了,到最后会有冲刺班,押题班什么的,择一报个就可以。政治是第一科考试,答题时间绝对够用,不要慌,尤其是主观题,字写工整,虽然多多益善,但不要太多,层次分明的列明主要观点就行了。
再啰嗦下,去年 有个主观题技巧班,网上可以免费下载视频,笔者听了下,很受益,所以在备考时,要注意关注网络动态,会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的。对于选择 还是任汝芬,还是其他老师,其实区别不是很大,但肖的四套一定要精研。网上会有不少写政治经验的,可以上网多看看别人的经验,笔者不在此多废话了。
第三,专业课篇
对于专业课,笔者本身分数不高,再加上泽忍师兄已经提供了很多方法,就不过多赘述,只是写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关于专业的选择,现在不好预测明年哪个竞争激烈,哪个竞争弱点,笔者报考前,最感兴趣的是民商,法理和环境法,考虑到环境法收人太少,直接放弃,就剩下民商和法理的选择了,虽然当时自认为复习的还不错,以前和研友讨论时,也说必报民商,但司考时发生的身体意外让我一度低沉,不敢去冒险,于是选择相对较稳的法理,不过结果呢?法理反而成了最热的,而对于明年怎样,无人知晓,既然任何一科都可能成为热门,那么不如别去管它,遵从自己的爱好吧。接下来谈下七选五的选择,我选的是民法、刑法、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对于七选五,如果不报国际法,慎选,但环境法和经济法怎么选择,环境法以前出题很简单,但今年的题极其变态,笔者就栽在这上面了。会不会明年环境法会走回正轨,抑或继续这种开放性的出题风格?这些都要时间去验证,看个人情况去选择吧。
其次,简单谈下笔者的复习历程。司考完之后,玩了几天,美其名曰调整状态。接着开始思考是自己继续总结剩下三科笔记,还是买考试通的资料,后来咨询了师姐,再考虑自身情况,可能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总结,而且自己总结的还很不完善,也有很多信息自己不能知道,综合考虑下便联系上泽仁师兄,于是结下了与考试通相伴的缘。由于此时的背诵版讲义已经快出了,笔者只有在差不多二十天左右的时间里,三天一门的速度过基础版和课本,后来强化版讲义寄过来之后,记得好像是环境法直接就按照强化版版的去复习了,总之时间显得很仓促。大概十一月初的时候终于把强化版讲义过了一遍,接着便是反复的背诵了,一直到考前,大概背了五六遍吧。对于具体怎么做主观题,怎么做简答论述,这些泽忍师兄已经说得很明确了。
最后,说下自己的一点看法吧。记得当时复习时基本上都是抛弃了课本,完全按照讲义上来背的,虽然以前过了两遍,正式复习又过了一遍,但书中有很多细节还是不甚明白,由于当时花大量的时间做了笔记,导致了教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反复温习,任何知识点只要不温习,遗忘率就会很高,记住的也就会很少。讲义虽然写的很好,重点明确,但万变不离课本,在基础阶段必须重视教材,理解透彻了遇到发散性的问题才有助于作答,也便于后期的直接背诵。在背讲义的时候,对于某些重大知识点,还是很有必要多看几遍课本,至少可以形成知识群的体系。也就是考试通所说的“知识树”。因此,笔者建议备战考研的学弟学妹,现在还处于备考的前期,一定要在讲义的指引下多去理解和吃透教材。如果前期没有吃透课本,在最后三个月备战时,以讲义背诵为重点,但也要适当的过下课本的重点知识,关注学界动态信息【这些泽忍师兄会短信提醒的】
具体到每个科目怎么复习,其实都基本上一样,掌握一种方法,便可以运用到整个专业课的复习过程。在这里,笔者建议一种记忆方法,可以在空闲时,把重要名词解释写在卡片纸上,随身携带,打饭时,或者走路时,可以拿出来加强记忆。另外,记忆时,建议心读加心记,绝不提倡大声背诵,有些人或许会建议在没有人的地方大声背书,但我觉得那样背的并不深刻,背书的过程,是用脑去理解记忆的过程,而不是声音的输出;另外,可以尝试着研究历年真题,并推测出题规律,预测考题,这并不是投机取巧,有时候复习累了,对比初试题,复试,保研等不同年份的差异,也会找到一点规律,万一命中几道,岂不快哉?
第四,复试篇
初到帝都,并没有遇到传说中的雾霾,心情尚好,踏入人大的瞬间,激动之情油然而生,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啊,没有来到北京前,我就告诉自己,见到明德楼,定要默视一分钟,于是就像“二哥”那样傻傻的站在那里,看着明德楼,思绪万千。
简单谈谈今年的复试感受吧。考完研之后彻底放松,当时拿着两本波斯纳的巨著回家,心想寒假能拜读完就是胜利,可惜寒假各种聚会,各种琐事,两本书只有在那里躺着了。考试通编写有《复试宝典》,泽忍学长也告诫寒假要保持状态,可惜我都没有听下去,只是把复试宝典在学校看了下,在家一个多月,全部是玩。后来幡然悔悟,提前返校,殊不知最怕的又来了,回来就感冒,打点滴一直到25号成绩公布,才好起来。所以真正的复习时间只有2月26号到三月18,19号到北京,在北京期间,各种原因,书也没看,不过事后证明,18号之前的复习足够了,在北京复试期间没有必要看书的。
先谈谈报道吧,报道时才得知法理近复试22人,绝对一个惊天暴雷,虽说有预感法理高分会很多,但没想到这么多,然后师姐又告知我的成绩差不多中等,复试要努力。接着我都不知道下午怎么度过的,去北大逛了逛,也没心情,晚上回去,打了几个电话,总觉得自己没戏了。
接着,谈谈笔试吧,笔试确实很雷人,雷焦了我等学子,有木有?英语笔试简单到无语,考完感觉还可以。于是22号下午就沿着人大东门,绕着北理,一路总到了中青【我住的地方】,一路上还是很惆怅,报道那天的情绪还没走出来,然后下午睡了一下午,晚上和同宿的人聊了好久。
复试还算是比较high的吧,专面排到第七个,然后和研友各种聊天,和学妹各种砍,或许是想要以此掩盖自己的慌张吧。面试时,之前准备的自我介绍也忘得差不多,五分钟自我介绍只说了大概两分钟,不过当自我介绍完后的瞬间,所有紧张感全消失了,也许这是我唯一和我心目中的老师面对面交流了,于是接下来的谈话还是比较活跃的;英语面试时,我基本上是最后一组了,抽着山大那道题,身为山大人,本该很有优势的,可惜口语不好,单词记不起来,等等。
复试之后,便是十一天的漫长等待,直到4月3日才揭晓成绩,那一刻,竟显得很平静,也许是被折磨太久了吧。
谈几点复试注意事项吧,准备专业课时要写写,避免手生,笔者当时拿着笔都不会写字了,写的字也七上八下,不忍直视,最后专业课笔试极低;英语笔试可以拿着六级练练手,都很简单,不用担心;综合面试时,尽量不要紧张,说出你所知道的就够了,老师都很好,不会太为难你;英语面试前,小组三人有必要先熟悉下,面试时,尽量开口说几句,一般不会给不及格的。复试时不要管自己的初试成绩,只要进了面试,就有机会,也不要过多打听自己的名次什么的,反而会影响情绪,笔者便深受其害。另外,关于一些衣食住行等,定要安排妥当。
篇之四,重在细节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在司考篇里笔者就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在这里再次强调,只未引起诸位重视。
备考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1、身体为主,尽可能的每周抽时间出去走走,运动下,劳逸结合之余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心境;注意预防某些疾病,比如感冒什么的;2、平时在复习时,尽可能的安排好各科目的复习时间,比如上午和晚上专业课,下午英语等,要有计划的复习,可以买个百日计划本,写下自己每天的计划。另外复习用书各科要条理化的摆放,别弄得乱七八糟,影响心情还影响效率;3、注重效率,每个人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一定的,要想脱颖而出,最好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团队学习,如果有条件,几个人一起考研是很有必要的,即使考取不用的学校,大家在一起也可以相互鼓励、资源共享;5、如果有另一半的话,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更好,假如他或她反而起到阻碍的作用的话,这就看你如何选择了,尽可能少的谈情说爱,处理好这些事情,全身心的准备复习;6.信仰的力量,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物,也可以是一个人,笔者就庆幸有自己的女神作为我的一种“信仰”,不断鼓励鞭策着我。
考试期间注意的事项:1、考试用品一定准备好,涂卡笔,小刀,胶水,橡皮,签字笔等,还有身份证,准考证一定带着,笔者有研友就是因为忘带身份证而没能参加考试,所以这些看似小事,都要高度重视,否则一年的努力就无果而终了;2、提前看考点,如果考点离学校远的话,尽量在附近订宾馆,选择环境好点的宾馆,大冬天的,来回跑,也挺麻烦;3、考试时,准考证号一定一定要写对,涂卡要涂对题号,笔者当年高考就是答题卡涂错,惨遭失败;其他诸如中午要休息会,饮食上就不再说了。
总之,我们为之奋斗了一年甚至更久的人大,不能因为一些小小的细节而失败,所以从平时便注重细节吧。
篇之五,感悟考研
人们总是在经历中成大,在过程中品尝酸甜苦辣,人生百态。考研,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体验的一种生活,一种经历。不是去歌颂考研,也不是在支持考研,只是身为一个经历过考研过程的人对考研的一些感悟吧。
四月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尤其是海边小城,也是容易情绪化的时期,这段时间,夜深人静时,总是会想起这一年的过程,有时候会觉得这个过程真的好漫长,但有时又觉得仿佛昨天我还是那个刚刚决定考研的孩子,岁月催人老,却无法泯灭不朽的记忆。清明和哥们骑车环海游,这条路线在两年前和东哥骑过,但时隔两年,仍记得当时发生的情景,而今沿着这条路线再次走过,却多了点点伤感,道不明,说不清。
一个司考加上考研,比自己大学三年所学的知识要多的多,有时会假设一下,如果当初自己投入更多的经历读书,学习,实践,是不是会更优秀,生活是不是会更好。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所谓的毕业情节吧。这也是我当初考研的一点原因,自己大学似乎什么都没学到,有时不是自己不愿意,而是环境使然,于是我便想来到一个更好更高的 ,有着更好的资源和氛围,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然在那里,我将会更加渺小,但这更激励我明悟“学无止境”,看了四年却很少践行的山大校训。
昨天泽忍师兄发短信通知,问是否继续接受飞信。2014的征途真的落幕了,虽然总是不肯相信,但这是事实。其实,我很想说继续接收信息,这半年来的提醒似乎让我习惯了别人的引导,而当有一天突然失去时,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只是这两天有感而发,写下自己的一些经历,那么以后呢,论文写完后呢,以后做什么呢?这些让我很迷茫,未来也很迷茫,而我开始怀念考研,什么都不用想,只需一心考研就好。
当一个人总是回忆过去时,那说明这个人开始变老,也许真的是老了吧。明天,后天,未来,这些都在等着我,而考研只是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许多的许多都等着我去做,去选择,而这时,不再有人指引,我需要独立决定,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篇之六,终结篇
不管怎样,我是庆幸的,庆幸自己在司考,考研路上都有兄弟聪聪的陪伴,虽然他考研一时失误,但相信明年我定会在人大接待他;庆幸自己遇到泽忍学长,作为我唯一可以咨询的师兄,总是热情的 我答疑,给我指导,而师兄的短信提醒又是我不可或缺的考研财富;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曾让我为之而终身努力的女神,司考有你我才能克服病魔的折磨,考研路上有对你的倾诉,虽然最终我们不能相遇人大,但也祝你一切安好;庆幸自己有个好兄弟老刘,在北京复试期间像兄长一样陪伴着我;庆幸自己面试前能遇到玥君学妹, 我缓解压力;庆幸遇到了知己般投情并信任我的洋洋,虽然暂时你与北大失之交臂,但我坚信你终将属于北大,加油。
写到这里,又一天过去了,也该结束了。夜有落幕,篇有终结,而人生无止境。此时,身边的人都在忙各自的事情,有在准备复试的,有在考公务员的,有找工作的,每个人选择不同的路,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回到学校,有人恭喜有人道贺,其实想来,这没有什么,我只是在考研这条路上成功,而你们也都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功,总之,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将来的理想。
想起11年自己写的那篇文章里的最后一句: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你蓦然回首,留下的记忆:回首处,陌上花开……
剧终
花飞舞
2014/4/9
考试通评语:很难理解本文作者粗狂的外表下有一颗这么认真、细腻的心,又是如此的文采斐然。这一篇“左手年华谈司考,右手倒影论考研”三万多字,比毕业论文的字数还多,以至于我都不敢妄自点评,生怕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狗尾续貂。
举办征文活动的初衷,就是因为当年高中最爱的一本书:在北大等你;大学最爱的一本书:考研风雨路。每个人都有名校情结,每个人都想在考研中成长,这些成功经验无疑是我们考研路上的启明灯,更是正能量。很多人都说,天天和成功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成功。这话是非常 理的,因为成功者的认真、努力、正能量、正思维时刻影响着我们。如果我们天天品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也会不知不觉的变得认真、努力,正能量!从而在遇见困难的时候,也会克服,在后期撑不住的时候,也不会放弃。期待更多优秀的成功经验,因为,这些都是考生们的精神食粮和财富,你们的一篇文章,也许就能照亮一个考生的成功之路。。
这样一篇认真的征文,是对考生的指点,也是对自己备考之路的总结,青春的纪念。在一两年后,拿着出版的文字,再次品读的时候,应该会别有一番滋味吧。
另外,说一下备考的技术性方面的一个问题。现在处于备考的前期,很多考生都会千篇一律的去看教材,做笔记,但是实际上,在你还比较迷茫,甚至并不完全了解人大的时候,你做笔记,几乎就等于抄书。而抄书的时间,是看书的数倍。如果你用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去反复的看五六遍教材,对于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会大大提高!就像作者文中提到的,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做笔记,不仅耽误了看书的遍数,做的笔记也没有回顾,所以效果自然大大降低。考试通会员不需要做笔记,在前期,以教材为基础,讲义为导向,反复的多看几遍教材,这样不仅可以多重复教材的遍数,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明晰重点,更可以加深理解。加上后期强化背诵模拟练习,可以很好的弥补你的书写能力。所以,考生一定要记住:任何一个知识点,绝对不是复习一遍就可以的,这个之前反复强调过:一个知识点复习一个小时,就再也不复习了,最后也会忘记。但是如果同一个知识点,每次复习十分钟,你在抗遗忘规律的曲线下,你重复了六次!同样的时间,后者的效果一定是前者的数倍!祝考生都能够在复习的前期不走弯路,尽快进入复习的快车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