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学考研人物周刊】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致良知”和儿童教育思想理论是教育学考研的重要考点。本篇 比邻整理2022教育学考研人物周刊: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速来围观。 私信【教育学】,获取2022教育学考研交流群~
一、教育学家人物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21岁中浙江乡试,28岁举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等。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疏援救戴铣等而得罪宦官刘瑾,被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诛后,王守仁先后任庐陵知县、南京刑部主事、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等职。正德十四年,他率兵平息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发动的叛乱。他概括他一生干了两件事:“破山中贼”、“破心中贼”,并深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十六年,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属闲职),受封“新建伯”,死后谥号“文成公”,从祀孔庙。
  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学派”、“王学”)。其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曾广为流行,并曾流传到日本,对明治维新产生过积极影响。王守仁从34岁起,开始从事讲学活动,直至去世,前后历时23年。其中除6年(1522—1527年)是专门从事讲学之外,其余均是一面从政,一面讲学。
  早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守仁就开始讲学授徒,倡言“身心之学”,叫人“先立必为圣人之志”。他与翰林庶吉士湛若水(1466—1560年)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之事”。在他被贬谪龙场后,开创“龙冈书院”,后在贵阳的书院任主讲。在北京、江西和南京做官期间,曾兴办社学,修建濂溪书院、阳明书院,又集门人于白鹿洞书院,还在浙江设立稽山书院,从事兴学、讲学共二十三年。尤其在他五十岁后从嘉靖元年到六年期间他曾专门在稽山书院、龙泉寺中天阁聚众讲学,从事著作。当时四方游学之士多集合于余姚一地,听讲者不断增多,“环坐而听者三百余人”。可谓盛极一时。
  正德七年,他与徐爱同舟返乡,在舟中与之讲论《礼记·大学》宗旨。诚然,王守仁如此热心设学、讲学,其目的一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二是为了对民众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教化,即所谓“破心中贼”。但在客观上,对于明中叶以后书院的发展,讲学之风的兴起,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沈德符在《野获编·畿辅》中所云王新建(即王守仁)以良知之学,行江浙两广间,而罗念庵、唐荆川诸公继之,于是东南景附,书院顿盛。”
  王守仁的学术和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影响很大,而且远播海外;弟子门人遍布各地。他的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主要教育著作有《答顾东桥书》、《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等。其中反映教育思想的主要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二、王守仁的教育学理论贡献
  1.论教育的作用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它是以“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的。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良知”的昏蔽。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王守仁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明其心”,即在王守仁看来,教育的作用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他认为用功求学受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王守仁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心学”基础上的。他认为,“良知”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圣愚的区别仅在于能不能“致良知”,教育是为了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因此他“不假外求”,而重在“内求”,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论儿童教育
  (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
  指出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写字,责备他们修身,但不知道用礼义来引导;想使他们聪明,但不知道用善德来培养。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特点。
  (2)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他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的长进,好比时雨春风滋润草木一样。
  (3)儿童的教育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
  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歌诗”,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而且能使其情感得到正当的宣泄,有助于消除他们的忧闷和烦恼。“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而且又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讽之读书”不但能增强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而且还能“存其心”,“宣其志”,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
  (4)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王守仁还认为,儿童教学“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因此教学应该留有余地,“量其资禀”。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其目的虽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他反对“小大人”似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得到发展,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早在十五、十六世纪就提出这一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3.儿童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把儿童当儿童看待,用儿童的标准去要求儿童;
  (2)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
  (3)教育儿童的时候以正面教育为主;
  (4)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5)因材施教,量力施教;
  (6)对儿童要慈爱、包容。
  三、 教育学考研热门考点
  教育学考研中关于王守仁的考试热点:
  教育学311(摘自2022《教育学阿范题:刷题宝典》试题册p68)
  教育硕士333(摘自2022《教育硕士333阿范题:刷题宝典》试题册p45)
以上即2022教育学考研人物周刊: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比邻教育学教研组定期更新2022教育学考研人物周刊及考点介绍, 助考研小白在基础阶段备考过程中,掌握教育学知识点,才能拿下专业课!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06.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