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考前狂背核心考点(1)(2018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考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心史观的缺陷)①没有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②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定义)①社会存在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 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②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5.(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6.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考点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定义)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特点)客观现实性、社会历史性。
3.(基本要素)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4.(定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包括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②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③产品分配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
5.(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考点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定义)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内涵)①经济基础的实质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②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 制: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
理形式。
3.(定义)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4.(结构)上层建筑可分为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 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5.(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考点 4:社会形态更替
1.(构成)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 会的“血肉系统”。
2.(特点)具体的、历史的。
3.(类型)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4.(必然性)①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②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
5.(历史选择性)①客观必然性造成社会基本发展趋势;②社会形态更替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 的;③历史选择性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考点 1:社会基本矛盾
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作用)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③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 化和发展。
考点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1.(产生)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2.(本质)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3.(意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
4.(定义)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5.(实质)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6.(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考点 3:改革
1.(内涵)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3(意义)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考点 4:科学技术(分析题)
1.(作用)①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②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③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其中,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二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三是改变 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了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2.(正确把握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人类。但是,科学 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 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分水岭)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
2.(现实的人)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 的人。人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定义)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 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5.(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 变革的决定力量;④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6.(群众观点)①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③一切向人民群 众负责的观点,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7.(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考点 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定义)历史人物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物。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2.(作用)①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②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③历 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其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 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3.(评价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