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研—考研队伍中的敢死队
近年来,跨专业考研队伍日益壮大,很多考生选择了报考自己喜欢却与和本科不同的专业,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简直就是考研队伍中的敢死队。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呢?
之所以选择跨专业考研,无非是因为这几种原因:第一种,对本科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想通过考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继续深造的;第二种,觉得现在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怎么好,担心找不到好工作,所以想换一个好就业的专业;第三种,很晚才下定决心考研或者在备考期间发现专业课太难,想挑一些专业课简单一点的专业来考,于是就选择了跨考。说到底,就是不想安于现状,而是想抓住跨考这一个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那么,跨专业考研难吗?
跨考分为三大类:跨地区、跨学校和跨专业。其中,跨学校指报考本科所在学校以外的院校;跨地区是指报考本科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其他地区的学校,跨专业是指报考非本科所学专业。这三类难度有多难呢?先给大家分享一个考研难度等级表:
等级一:本学校、本地区、本专业
对于这类研考生来说,考研上岸率还是很高的。备考信息资源基本上能快速获取,毕竟是本科所学专业,对该专业的课程有比较深的了解,关于专业课的出题方式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是好过外校考生的,而且复试的时候要是遇到认识的导师,那就很容易过关了。所以,只要充分利用好了这些有效信息,然后积极备考,那成功上岸就问题不大了。我有两个本科同学就是报考的本学校,结果都成功录取了,后来跟着他们认识的导师一起搞科研了。
等级二:跨学校、本地区、本专业
相比于等级一,难度稍微要大一点。这时候难点就在于要提前获取目标院校的一些招生信息、专业课的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等,做好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不过还好是本地区,复试的时候就不用跑特别远。
等级三:跨学校、跨地区、本专业
等级三的难度等级居中,选择跨学校、跨地区和本专业的报考生比较多,因为很多人考研的初衷就是想去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或者是比本科学校好的院校。难度在于跨学校和跨地区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上。
说白了,考研其实是一个信息收集和整合的过程,有些人掌握了有效的信息,那复习起来就会轻松许多,而未掌握有效信息的人,就跟无头苍蝇似的,在考研过程中很容易就会走弯路,花了大把的时间却做了无用功,这是得不偿失的。收集目标院校招生情况,专业课考试范围及参考书目,考研的相关动态等这些信息都是考研的一些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你的考研结果。
等级四:本学校、本地区、跨专业
与前面几个等级相比,等级四难在跨专业,不过好在是本科学校,收集信息资料难度不是那么大,这类跨考生要与学校该专业下的老师或者同学多沟通,多收集一些有效信息,还得比别人早一点复习,因为你得先把另外一门专业打好基础。相比于跨地区和跨学校,跨专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决定跨专业考研时,一定要尽早开始复习。
等级五:跨学校、跨地区
、跨专业
难度最大的当属于等级五:跨地区、跨学校和跨专业,这就是所谓的“三跨”。三跨之所以难,主要是因为你得重新进入到一个相近或者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以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信息,还得了解和掌握另外一个专业的内容。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要跨考,那你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还得要无所畏惧。
关于学校和地区的困难,我们努力一下还是可以克服的,但跨专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它主要难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跨专业的话,你得再学另外一门有点相关或完全不相关的专业,你的竞争对手,大学本科就是该专业,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而你从别的专业跨过来,难度可想而知,相当于鸡蛋碰石头。有句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相比于选择本专业的研考生,跨专业考研虽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但却是一次勇敢的选择。
其次,你的信心难免会有所动摇。毕竟是跨专业,最大的阻挠可能是专业课的复习,你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多,这就会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比如急躁、颓废、丧气、焦虑和恐惧等。我有一个研友,他就是从土木工程跨到化学工程,他吃下的苦,我都是看在眼里的,还好他坚持下去了,最后也成功上岸了。有些跨考生甚至严重要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所以,很多跨考生都很难坚持下去,半路打退堂鼓的不少。
那么,跨专业考研那么难,需要怎么克服?
1. 面对全新的专业知识,跨考生得改变之前的固有的思维方式,搜集一些新专业的行业动态,拓展新专业的知识领域。要想把另外一门专业课学好,建议要比别人早点复习,别人大三下学期开始复习,那你大三上学期就得开始复习,这段时间可以重点学习所选择跨考的专业,先把基础打好,后期备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吃力。在这里,我建议各位跨考生不要和选择本专业考研的考生进行比较,你们的复习计划和进度都是不一样的,不要看到别人复习专业课顺风顺水,自己却如履薄冰而影响了你的心态,管好自己就好了,不要想着一下就能把一门全心的专业课学好,那是很难的。
2.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你要做的,就是要充分了解目标院校该专业的招生简章、拟招生人数、历年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报录比、推免人数、复试分数线、复录比和参考书目等情况,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或专业,重点是要多接触你考的专业的信息,整理相关的核心知识点,清楚了上述情况之后,你才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准备,而不会因为信息收集不全而感到迷茫或者走弯路。
3. 觉得累了,不要担心,你正在走上坡路。建议大家在心情烦躁,学不下去的时候就放下课本,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好好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跨考这条路,选择了这条路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帮助,进行深刻的反省。对于跨考的考生而言,虽然跨考是一次很艰难的挑战,但也是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你想啊,假如在大学期间,你发现学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那跨考就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可以通过考研跨专业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插一嘴:跨专业考研等于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吗?
一说到跨专业考研,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就会觉得,你考本专业不好吗,为啥去趟那浑水,你这大学四年不就相当于白读了吗,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生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学科背景也将会在日后的就业求职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很多领域都是有所关联的,也就是所谓的“交叉学科”,我们可以主动发现本专业和跨考专业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结合这些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路径出来,还可以扬长避短,把本科所学的精髓用到跨考专业上,那就成为了你的独特长处。还可能有这种情况:本科所学的专业不好就业,而跨考的专业反而就业前景非常可观。
既然决定了要跨考,那么需要先了解哪些内容?
1. 了解目标院校该专业是否限制
跨考生需要提前知道的是,有不少学校与专业是不接受跨专业的或者是有条件限制的,以比较火爆的会计硕士专业为例,就有些院校就有报考要求,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报考条件为只接受本科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三个专业的考生,或实际工作为会计、财务、审计类岗位的考生;还有长沙理工大学,限招经济与管理类考生,非经济管理大类考生需具有管理学第二学位;另外还有南华大学,报考条件为:跨专业考生需要有一定的财务、会计、审计、金融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或工作背景。
2. 了解目标院校该专业是否需要加试
这一点要清楚:根据国家规定,对于同等学历资格(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不含MBA和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一律都要加试。而对于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是不需要加试的,可以正常参加初试和复试的,初试科目见目标院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另外,有些学校会有这样的要求:跨专业考生考上了之后,读研期间必须弥补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学校为了能考验学生的真实水平,不排除会有加试的可能,所以,跨专业考生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目标院校在考研复试的时候是否有加试,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轻松应对。
3. 该专业是否需要一定的基础
有一些这样的专业,它们虽然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否则很难考上,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还是会困难重重的,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我有一研友从机械工程跨考到化学工程,读研期间苦不堪言,差点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因为他读研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可是他搞不懂那些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以至于他在做实验的时候经常出错,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也不会写,后来在导师、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才能顺利毕业,所以,跨专业可以,但是不要乱跨,有一些需要基础的专业尽量不要去跨,风险很大。
关于跨考的几点说明:
1. 近年来,考研队伍中有不少的理科生跨考文科类专业,比如会计学、金融学和行政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就业前景不错,而且不需要考数学,很多都是需要理解和背的知识点,所以跨考难度不大。
2. 一般医学专业是不接受跨考的,由于本科一般是五年制,专业基础比较深,需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其他专业的考生一般是不能跨到医学相关专业的。
3. 不要因为自己的任性而跨考一些跨度大的专业,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度比较大的学科专业一般是不允许报考的。
4. 很多跨考生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跨专业考研和考本专业分数线一样吗?不管你是否跨考,分数线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是跨考生而另眼相待。
5. 建议文科不要跨考理科,难度系数非常大,理科不像文科一样背一下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即使你初试侥幸过了,那复试的时候也是难度重重的。
最后,希望各位跨考生能找对学习方法,转换思维方式,再多给自己一点信心,悄悄告诉你们一个消息,其实很多导师挺看好跨考生的。不管是考本专业的跨考的,我都希望大家能成功上岸,加油!
后续我会给大家推荐一些跨考容易上岸的专业,敬请期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