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经验分享专业课126+121备考经验】(人大的法学硕士难考吗)
一、写在前面2021年人大法学学硕录取已经落下帷幕,2022年的考研已经提上日程,很多同学都已经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中。
我是一名二战的考生,而且又是报考的目前国内唯二的a+法学院,压力确实非常大。这条路走得太难太苦太漫长,好在现在天亮了。在今年的备考中,我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初试总分391,排名专业第六,其中专业课为126+121。复试总分329.5,排名专业第一,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四。感谢知行的师兄师姐一直以来在初试复试中的支持和 助,感谢研友的支持与鼓励。写下这篇回顾贴纪念下备考的心酸岁月,也算是与考研告别,继续踏上新征程。
想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更像是方法论,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切入,所以对于具体的知识点涉及不多,更多是一些我个人对于法学专业课备考的方法体验和总结。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本文的一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法硕和法考的主观题备考。
二、人大法学硕士初试专业课简单介绍人大法学硕士初试试卷是不分方向的,所有专业的考生都是一张试卷。但是考试内容可以自己选择。具体来说,专业课一是理论法学,为法理学、法制史和宪法学三门,这是固定的,大家都一样。专业课二是应用法学,可以7选3,就是在民法、刑法、知产、诉讼法、三国法、经济法、环境法这七门科目里面,任意选择三门作答,每门50分,一共150分。
总的来说,选择民刑知或者民刑诉讼的同学居多,因为大多数考生是应届毕业生,很多都是参加完法考后参加的考研,而民法、刑法又是法考中复习得非常充分的学科,所以
大多数人会选择民、刑。知产的体系非常明确,内容也不多,所以选择的人也很多。我连续两年都是选择的民刑知,虽然一战的时候就是倒在了知产上面,至于原因,后面我再说。
就我两年参加考试的体验来看,人大老师给分是比较和善的,我个人认为不存在严重的压分,只要你答得还不错,写的也够多,基本分肯定没问题,但是想拿高分还是比较难的,因为题目都比较开放,对法学综合素养的要求比较高。比如今年,在所有报考的近1500人里面专业课能够考上130+是屈指可数的。
我个人认为大家在规划分数的时候,可以将专业课目标定在双115,然后政治英语双75,这样总分是380。不过说实话,按照今年的趋势,380俨然没有优势了,今年分数线虽然是370分,但是最后录取的同学中,绝大多数都是380+。所以想带着优势进入复试,还是得往390冲,确实是难度比较大。而且英语的单科线在今年试卷这么难的情况下竟然划到了65分,让人不得不感慨,名校考研确实不容易。
三、人大专业课答题(一)答题思路
人大专业课命题的风格是:开放、宏大、考查综合素质。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本文不会讨论初试或者复试的真题,但可以根据我的理解举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
其实在考研的题型中,名词解释、简答题是相对容易的,如果说名词解释答不好,可能更多的是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而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则属于难度较大的题型,所以很多参加法考的同学更加惧怕主观题考试,因为主观题考试时有一种茶壶里倒饺子倒不出的感觉,往往大家的感觉都是:貌似能够说出结论,结论也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如何有逻辑、有层次得将推理过程有理有据的展现在试卷上,则需要一定的法学功底。
以水果为例,名词解释就是问你什么是西瓜,简答题就是问你西瓜有哪些特征,而人大的论述题往往问你西瓜在水果中处于什么地位。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是大家能够感受人大的论述题问的题目往往都比较大、比较空,一道题想得高分往往要写一两千字。
其实大家看到西瓜在水果中居于什么地位,往往能够想到西瓜是水果的一种、西瓜是夏季很热销的水果,是多多少少可以说一些的。但是如果这是一道25分,甚至30分的论述题呢?你该怎么答?可能很多同学就没有那么多话可说了,这就是人大试题的难处。题目非常大,就需要运用你的法学素养去答题,而不仅仅是法学知识。这个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这种标题非常大的题目,大家一定要应用好“前后左右”的技巧。具体来说,问你西瓜在水果中是什么地位,我们首先应该做名词解释,即什么是西瓜。如果上来就直接答西瓜在水果中的地位,那就把论述题答成了简答题,就可能会漏掉不少采分点。其次我们要答一下西瓜本身的特征、属性,接着再论述西瓜和其他水果的关系,他们都是水果,但是又有区别又有联系,最后再论述西瓜在整个水果中地位如何。虽然有些点貌似答得不符合题意或者多此一举,但是其实使得你的答题过程内涵和外延更加充分,让老师看起来也条分缕析,就容易得到高分。
再举一例,比如问你人民法院在中国司法系统居于什么地位,那你就要答什么是人民法院,他是什么样的一个机构,然后回答与检察院、监察委、人大、公民等之间的关系,最后回答它在整个司法体系中的地位。这就是我所说的“上下左右”,也是知行理论法师兄提到的答题思路,千万不能问什么就只答什么,不然25分或者30分就太容易拿了。
(二)如何应对:体系思维、注重过程、关注热点
1.学习时务必养成体系思维、框架思维。很多同学的学习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他谈谈一棵树,他说的头头是道,但是问他这棵树在森林里什么位置,他周围有哪些树,就一下子蒙了。人大的考试就是需要你能调动非常多的知识去答题,此时体系思维非常重要。这也是知行的师兄师姐在课程和讲义中反复强调的。
除了上述的两例以外,还可以法制史为例,按照人大的命题风格,很有可能就问你一个:监察制度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很多同学看到这样的题目头就麻了,这也太难写了。你问我什么是监察制度我知道,问我监察委是什么我也知道,但你问我几千年间监察制度如何发展,这个难度就都陡然提升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培养体系意识,这样才能够将知识串起来,而不是零散的记忆。零散的记忆只能应付名词解释,对于人大这种风格的大题就捉襟见肘了。
2.此外,大家平时做题时要注重思维逻辑的训练,按照我的体验,人大老师阅卷更看重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的过程。只要过程精彩,哪怕结论错误也能拿到高分。毕竟老师招收的是研究生,是要具备面对难题不畏惧,一步一步来分析的品质的。我不需要你的答案,告诉我你的思考过程。通过这个思考过程,老师能看出一个同学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今年的考试中我的民法题目答得就很不好,结论似乎也错了,但是我按照上面的方面,尽可能的多编多写,只要与题目有关,只要不是乱说话,我觉得都可以写上去,只有尽可能得多写,多向老师展示你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获得不错的分数。
所以平时的备考中,不要只专注于答案,一定要去完善过程,尽可能丰满地去论证。结合这个概念的上下左右、中外对比、古往今来去论述,往往会得到更高的分数。当然,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一定要多积累知识点,然后将知识点有意识、有逻辑地串联起来。
3.另外,大家在备考期间要关注修法动态和时事热点。上文提到我去年是倒在了知产上。去年知产的论述题考察“请你谈谈xx法修改有哪些亮点?”这道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在于,只要你关注了修法的动态,这道题根本就不算是法律题,而是一道数学题,你把一二三四点列举出来就可以获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如果你没有关注的话,这道题甚至可能得0分。我去年考前根本没怎么关注这一块,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我那道题估计就没怎么得分,去年距离复试线差7分,如果关注修法的动态的话,可能就不需要二战了……非常惨痛的教训供大家参考,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每当有新修或者新颁布的法律,大家总是能够第一时间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的,比如各期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当然也可以关注知行法学公众号获得更有针对性和应试性的相关修法动态更新。同时也要适当的关注时事热点。人大有时候的命题会受到时事热点或者重大法律事件的影响,所以不会直接考察案件本身,但是会从案件中提取出相关的法律知识点进行考察。
四、关于心态调整和背诵大家在备考中可能会烦躁、会崩溃、会想放弃,这都是正常的。文科类的考试需要记忆的实在是多,而且时时刻刻伴随着遗忘,这就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反复重复,反复记忆。心情烦躁的时候也可以找研友或者机构的师兄师姐聊天,来排解自己的情绪。无论是理论法学还是应用法学。重复、反思、总结都是非常重要。重读重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理论法学就是要一直记忆,反复记忆,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松。背多分的学科意味着没有白走的路,你背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可能关键时候救你一命。
我在备考中就有这种感觉,有些知识点尽管看了很多遍了,但是在某一遍的时候突然觉得,唉?!原来是这个意思!这种感觉真的是茅塞顿开,也会增加你的信心。所以很多同学问我专业课应该看几遍,我只能告诉你:一直看。没有固定的遍数,在考前的最后一秒之前,反复看,反复背、反复理解。就像黑暗中洗衣服,别问洗干净了没有,因为你也不知道,你就反复洗,灯亮的那一刻,惊喜会降临的。
以上就是我这两年备考中的一些主要感受,不是事无巨细,但是都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点。我第一年就是没有做到以上几点才投入到二战,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无论几战,早点上岸。
欢迎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