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丝绸之路上的柯尔克孜族民间乐器(上)_库姆_日本_三弦(民族学考研出来干嘛)

丝绸之路上的柯尔克孜族民间乐器(上)

文/周菁葆

柯尔克孜的民间乐器有库姆孜、奥吾孜库姆孜、曲奥尔、吐图克、克雅克、杜吾勒巴斯等。

一、库姆孜

是一种用红柳或其他木材制成的弹拨乐器,前史上亦称火不思、浑不似、和必斯等。库姆孜音箱呈切开葫芦状,一侧置三轴,以琴杆为指板,无品,张三根弦。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拇指、食指弹拨,或用五指轮奏。一般用于自弹自唱,也用于独奏与独奏。清朝乾隆年间,柯尔克孜入朝进贡时的库木孜有两种形制,一种为三弦库姆孜,琴首扁平,长约63公分;另一种是四弦库木孜,蒙皮革,长约63.33公分。三弦库姆孜的定弦为g、a1、g1或g、a、d1,音域为g~c2(图1)。

图1 柯尔克孜男人集体演奏库姆孜

此外,柯尔克孜人把3支形制相同的库姆孜连缀为一体,这是改进的乐器。我们称其为调西库姆孜,因3个琴体巨细不一样,故演奏出的音乐作用大为增强。

(一)库姆孜在前史上的传达

一些材料标明,库姆孜前史悠长,最早撒播于叶尼塞河流域,跟着交游的扩展,逐步传如其他民族和区域。其既被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也被用来与称为“多兀勒巴斯”的战鼓一同演奏战争进行曲,以煽动战场上的兵士。据记载,库姆孜早在汉代早年就传入匈奴。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远嫁匈奴时,库姆孜被带回长安,其时我们问其称号时,昭君答复说:“浑不似”。在新疆吐鲁番的西边招和屯古高昌区域发现的一张9世纪初的古画中,一成人所弹乐器就是火不思(库姆孜)的前身。唐代,柯尔克孜族先民曾将这种乐器作为贡品献给唐王朝,唐王朝又将库姆孜作为大唐乐器赠送给日本。日自己林谦三氏认为,日语中标明弦乐器的“库托”一词,即源于唐代输入日本的“库姆孜”。库姆孜变成日本弦乐器的开山祖师,这种乐器至今尚可见于日本。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把这种乐器传到了巴达克山、克什米尔、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南征时,又进入了我国西南的云南等地。清朝乾隆平定回部暴动后,柯尔克孜族员朝贡给清廷的礼物中,有两种库姆孜,一种是三弦库姆孜,另一种是四弦库姆孜(见《大清会典图》)。故宫博物院藏画中,清乾隆年间的《塞宴四事图》之一的蒙古乐队演奏的《什榜》乐曲,其间就运用了柯尔克孜族四根弦的蒙革库姆孜。

从叶尼塞河到天山南北,从伊犁河谷到帕米尔高原,从唐王朝到日本,库姆孜琴跟着柯尔克孜人的脚步撒播于各民族和国家。库姆孜琴在不一样前史时期和不一样区域,因为不一样的方言或译音,有不一样的叫法,如“库吾孜”“火不思”“胡拔四”“和必斯”等等。清《津吕正义·皇朝礼乐图式》这部声威性的我国乐器大典中,称库姆孜琴为“火不思“,并把它列入“回部乐”(回部是清朝对居住在我国西北悠远当地的维吾尔、柯尔克孜等崇奉伊斯兰教民族的总称)中。它标明清人认为库姆孜琴(火不思)是柯尔克孜族乐器,而不是匈奴乐器。从库姆孜在前史上的传达可以看出,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对世界音乐宝库的一大奉献。

(二)库姆孜的外形特征及扮演方法

1.形制

库姆孜琴在长时刻的撒播中,不断地打开和变革。最早的库姆孜是蒙革的三弦琴,传闻,是用红松制造的,形状与如今的大体相同,即琴箱呈椭圆形,琴颈细而长。到今日已打开变满足木质三弦琴或变革的四弦高音库姆孜。另外撒播至今的还有一种铁制三弦弹拨乐器“吐木尔库姆孜”、口奏弹拨乐器“奥孜库姆孜”、两弦拉琴“克雅克”、竖琴“秋吾尔”等。库姆孜的琴型许多,达七8种。经过改进的有全木制的三弦弹拨琴“亚克其库姆孜”,木制铁三弦弹拨琴“帕米尔库姆孜”,以及各种质地的四弦琴等(图2)。

图2 柯尔克孜少女演奏库姆孜

库姆孜一般用整块杏木、柳木、槐木、榆木、柏木或松木挖制,全长90公分,琴头无饰,一侧置三轴,较长的琴颈即为指板,不设音品。音箱宽20公分,面板用松木,上部开直径1公分圆形音孔,下置梨木琴码。各地库姆孜形制略有差异。天山南部的库木孜音箱扁平,呈葫芦形;帕米尔山区的库姆孜音箱为长六方形,上宽下窄。正面胶以薄木制的共识板。琴头一侧安设3个琴轴,面板中心支有琴码。张3条琴弦,其定弦方法跟着曲意图改变而改变。一般按四度、五度或五度、四度联络定弦,还有五度、五度联络,四度、二度联络,四度、8度联络,三度、五度联络。腔调既调和又丰厚,在演奏时可以呈现三和音。

2.扮演方法

柯尔克孜人的终身都有歌曲相伴。恭喜婴儿诞生有“祝诞歌”,青年人用“恋爱歌”来表达豪情,举办婚礼有“哭嫁歌”“劝嫁歌”等一系列歌曲,老人去世用“哭歌”来抚慰亡灵。不管婚、葬、嫁、娶、节日集会、亲友集会或平日牧归后的自个消遗文娱,都离不开库姆孜乐声的伴随。正是这种喜爱歌唱的习性,构成了柯尔克孜族以库姆孜弹唱为主的民间艺术方法。库姆孜是几乎每个“阿克维依”(即白毡房)中不可以短少的必备品之一。由此可知库姆孜在克族公民日子中所占的方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库姆孜被视为柯尔克孜族的一个标志。演奏时,我们将琴置于胸前,左手持琴颈按弦,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弹拨琴弦,或用五指轮奏。库姆孜除了作歌舞的伴吹打器,还有独奏、对奏、二重奏、独奏、配乐等多种演奏方法。民间演员常常用它自弹自唱。一般由男性演奏;与之相和的是铁质的口簧类乐器“吾胡孜库木孜”,一般由妇女演奏。

独奏:一人演奏,演奏者一般为晚年人,以柯尔克孜族古典乐曲为主,如闻名的古典库姆孜名曲《康巴尔汗》。也可以弹一些新乐曲和即兴演奏。演奏者在演奏时正襟端坐,庄重严厉;体现方法严厉、严厉。

对奏:二人或多人分红两组演奏,扮演者多为青年男人。一般以即兴演奏为主,无必定的曲谱,似一问一答,遥相呼应,有呼有应。时如二人对话,互诉衷曲;时如二人员角,针锋相对。旋律急速变幻,动作快如闪电。个性以热心豪宕见长,而且千变万化。

二重奏:以高、低声库姆孜琴各为一组,亲近协作,演奏出如同男女声二重唱的音响作用。

独奏:多把库姆孜琴一起演奏,除舞台表演外,一般呈如今盛大的节日、婚礼等喜庆活动中,以增强火热、盛大的气氛。

弹唱:是库姆孜琴最首要的演奏方法,可以一人也可以多人边弹边唱。可以弹唱固定曲目,也可以多人即兴弹唱。扮演场所可以在舞台上,一般在民间(草地上或毡房里),需求琴手有熟练的演唱技巧和超卓的即兴赋歌才干,既可以弹唱民歌、史诗、叙事诗,又可以随时改编和创造曲谱和唱词。歌唱起来坐而论道,滔滔舶,火热豪宕。

弹舞:边弹、边唱、边舞,是库姆孜乐器演奏的一个特别方法。扮演者多为年青男性,现也多见女人表演,可一人,也可多人。库姆孜琴在他们手里既是乐器,又是道具。男性弹舞方法多样,生动诙谐,引人发笑。女人则柔美瑰丽,轻盈大方,婀娜多姿,独具美感。

库姆孜演奏的乐曲首要有《康巴尔汗》《夜莺曲》《库尔满别克的远征曲》《苏勒

交勒》《凯尔别孜》《布托依》《沁格拉马》《喀奇肯》等。“阿里木沙巴克”(即两人对唱竞赛)最受等待。这种方法为随场应景,即兴编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一问一答、一来一往,在剧烈的竞赛中体现自个的聪明与才智。气氛诙谐、诙谐、欢愉、严峻,充分体现了柯尔克孜族员在一起的日子中构成的那种既旷达旷达,又争强要强的民族性格。柯尔克孜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喜爱参加这种竞赛,几无破例。甚至连平日碰头,也选用一问一答的对歌方法来互致问好。

二、克雅克

是一种陈旧的弓弦乐器,形制与哈萨克族的霍布孜近似。形似短把汤匙,琴体用整块木头挖成,音箱上部露出,下部蒙骆驼皮或羊皮。琴杆较短,上窄下宽,琴头支配各置一轴,张两束马尾琴弦。演奏时,左手持琴运指按弦,右手执马尾弓拉(图3)。

图3 柯尔克孜的可亚克

三、奥吾孜库姆孜

一种小型吹吹打器,我们亦称口弦,类似古代的簧。其形如钳,由一根夹在铁环中的薄铁簧片制成,随口吹并用手拨动簧片发音,盛行于妇女儿童之中。奥吾孜库木孜是一种一起的弹拨吹吹打器,演奏时需要一起用嘴吹和手弹,汉语多译作口琴或口弦,它具有弹拨乐器和吹吹打器的两层特征。这种乐器由器身和簧片两有些构成。器身用铁或黄铜铸造,钢簧片紧紧卡固于器身中部,在头部曲折成直角,簧柄端是圆形小勾,用于音准的微调:夹角大,簧音可调低;夹角小,簧音可调高。发音原理是用手指拨动簧柄小勾,或许将簧片倒置于口中,用舌尖拨动,经过簧片的颤动与口腔内的空气发生共识而发声。乐器的长度有5~6公分,一头为弧形,一头为直形,能置于手掌。声响微小悠扬,首要用于独奏(图4)。

图4 柯尔克孜的口弦与手风琴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09.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