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考研改革引争议,复试材料评议让“双非”考生机会变小
微博@北京五道口校园 出品
聚焦北京和五道口高校校园新鲜事
8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宣布,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衡量和综合评价,切实提高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从2021年招生年度开始,该校将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进行全面改革,主要改革内容包括初试自命题科目设置、复试选拔流程、复试考核办法等。
// 变动一:初试专业课考察内容有变化
改革方案指出,2021年中传考研初试的自命题科目有所变动。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人才培养特点,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
,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
在初试中设置主题写作,考察考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也足以看出中传十分重视考生的基础功力,往年复试考察的写作今年直接放在初试中考,就是为了在第一环节选拔最合适的人。
专硕和学硕初试自命题科目
// 变动二:过国家线就能进入复试选拔流程
中国传媒大学2021考研复试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与往年划校线不同,2021年考生的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中传考研复试选拔流程,复试增加材料评议环节。
// 变动三:增加复试材料评议环节
据悉,复试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因而,本科的成绩在复试中也将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也提醒未来跨考的同学,不要为了考研放弃了平时的专业课学习。
最终,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
// 吐槽一:考纲改得太突然,考生措手不及
初试考核方式的变化,让不少跨考准备了几个月的考生措手不及。备考中传的考生表示:“只要考纲改得好,年年都是一战”。新考纲部分专业更换专业课考试的内容,要求闭卷写论文,这让一部分考生苦不堪言。
// 吐槽二:材料评议争议大,双非考生机会变窄?
不过,更多的担心来自于“材料评议”环节,材料审核的公平性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质疑。不少双非同学担心靠考研改变命运的机会变小,在材料评议环节会不会因为是“双非”的学生就会被歧视呢?
对于此环节,有网友给出建议:希望材料审核直接放在初试进行,觉得合适就发考试通知,不合适就直接拒绝。既过滤了自己的生源,也不妨碍考生早早另寻出路。如果等到初试过了,再告诉人家背景不行,那时候再调剂,相对而言机会就少多了。
那么具体材料评议会占多大的比重,具体怎么评选,目前还是未知数。6日晚,#中传考研改革#的话题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被热议,甚至登上了热搜榜。这样的热度之下,大家的吐槽也好,建议也罢,校方也能够关注到。
// 吐槽三:担心”扎堆”转报其他学校
除此之外,今年考研报考非中传的同学同样担心,“想考中传的考生转而报别的学校,相关高校的替代专业今年可能出现扎堆报名的现象”。除此之外,他们还担心别的学校跟着改考纲。这里也要提醒大家,距离今年报考还有一段时间,考研择校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慎重选择,不要被网络上的声音所裹挟。
//尾声
中传的考研改革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次改革整体的方向是好的,是为了培养更有能力的人才,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选拔制度,选拔出一批真正对学术有研究兴趣、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考生。从入门环节增加难度,这或许是未来考研改革的一大趋势,留下坐得住砧板、愿意在学术研究下苦功夫的学生,筛下去一批混学分、水学历的考生,
对于考生而言,考研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突然公布考研改革方案,让考生们感到一下子知识储备全报废,一下子打回起跑线。但这对于所有考生来说,目前都是零起点,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
现在距离考研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大可不必对考研改革过于悲伤。“适者生存”这一丛林生存法则在考研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适用。此刻,考研党要做的就是要调整好心态,比别人更好更快更细致地了解游戏规则,根据改革方案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备考当中去。
加油!
▌
▌本公众号对应微博@北京五道口校园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