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导师推荐参考书及热点预测_分析(2020年上海交大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原标题: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导师推荐参考书及热点预测

2020年4月15日星期三

北大、人大、北外、中财教授创办

【温馨提示】最近几年,对政府改革、行管前沿理论、经济社会热点越来越重视,这是考察的重点,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关注。此外,2020年行管考研前三名全部为 学员,而且分数都很高,在校教授一对一辅导,精准讲解,行管考研,首选 。

此外,建议如下:

第一, 五一前必须弄明白每本书的重点及命题趋势,这是第一轮复习,根据育明视频课程或者一对一辅导推进。很多考生想自己先看书,这样很容易走入歧途,浪费时间。

第二, 6-10月,第二轮复习,背诵重点,但是不建议撰写笔记,因为你不明白重点,整理笔记就是抄书,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 11-12月,第三轮复习,进行5次左右模拟考试,根据育明考前押题进行模拟,2020年押题命中率高达90%以上。

目录

一、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二、2004-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育明一对一学员回忆)

三、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导师预测考研热点

四、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第一名笔记

五、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热点专题20讲总结

六、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七、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一、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625公共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6;

《公共行政学》,戴维·罗森布鲁姆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847公共经济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斯蒂格利茨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杨志勇、 张馨著,清华大出版社,2008年;

《公共经济学》,魏陆、吕守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2004-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汇总

【温馨提示】真题非常重要,尤其是最近3年的真题,一定要重视,更多视频及一对一辅导,在校教授辅导,除了 ,任何机构都无法做到。

?简答 10 分*9

1. 公共产品,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含义,以及三者联系

2. 二部定价法的含义,以及实行二部定价的效率

3. 用 lm和 is曲线作图分析宏观财政政策的不同带来的不同挤出效应

4. 什么是配给制,请画图分析为什么对私人产品统一配给会造成效率损失

5. 什么是第三条福利道路,内涵是社么

6. 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他们的政策主张分别是什么7. 什么是专项转移支付,什么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请画图分析为什么专项转移支付容易造成效率损失

8. 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什么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

9. 什么是税收转嫁,什么是税收负担,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影响税收转嫁的因素有哪些二论述 15 分*4

1. 什么是最优商品税理论,满足最优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2. 阐述主要的公共规制理论,并说明公共规制与垄断企业之间的关系

3. 地方政府负债情况严重,请分析其原因,你认为的解决措施有哪些,你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发行债务。

4. 营业税改增值税,用两税的特点及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实行这次改革的必要性和原因,未来预期效应是什么

1.论述公共政策理性模型

2.拉斯维尔关于公共政策产生的理论

3.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4.农产品蛛网模型

5.自然垄断与效率损失

6.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7.信度与效度

8.信息失灵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9.规制工具及其利弊

10.政策评估类型

三、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热点提示

四、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笔记

公共政策与法——宁骚《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与法的相同点

(1)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经过合法化这一环节,从而使政策获得法的形态,这就是政策与法常常具有同一文本和共同的形式特征的基本原因。

(2)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是相同的,即都是公共权力机关。

(3)法和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

(4)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狭义的法即立法决策的制定都要有方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公布等必经的环节;这种程序大体上也适用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过程。

2.公共政策与法的不同点

(1)政策注重于按规则进行价值分配和资源配置;法则注重于纠察、校正价值分配和资源配置中有关各方违背既定规则的行为。

(2)法的执行过程除刑事诉讼和违宪审查外,司法机关一般不主动地加以干预,而且法庭的判决一般实行“判给的不多于原告所请求的”的原则;在法的执行过程中,政府主动地进行政策实施,政策对象是否要求或反对实施政策,政策对象是否请求给予以及请求多少,都不是影响政府行为的根本因素。

(3)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政策,就各项具体的政策而言,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不对称的。

(4)法的适用必须力求统一,在法律适用时,法律明文优于法律精神、不得偏离法律的明文;政策执行则强调精神优于条文、实质重于形式。

(5)虽然政策和法都具有强制性,但是政策执行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如果没有法律依据一般不直接动用强制力;法是由国家来保证其执行的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一旦越限国家就要依法惩处。

(6)政策和法都要求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二者相比较,政策更为灵活,能更快地应客观形势的变动。

(7)法和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干预,但是二者相比较,政策干预的范围更大、更深入。

3.公共政策与法的相互关系

(1)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并且对法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2)法为政策提供保障,定型化为法律的政策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名词解释题

1.公共政策(2019年首都经贸大学;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江苏大学;2013年、2016年、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广州大学;2012年、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西北政法大学;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武汉大学;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的行动计划和相关策略等。

公共政策的特征如下:

(1)政治性(2)多样性(3)层次性(4)阶段性(5)复杂性(6)合法性

(7)权威性(8)普遍性(9)稳定性

2.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提示:如果名词解释题在两者中考其一,考生一定要答全面,不仅答这个名词的含义,还要涉及到与其相对应的另一名词的含义。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实质性政策会直接给人们带来利益或产生不便,并分配相关受益和支付必要成本。如2008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启动的刺激内需计划,福利计划等。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怎样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程序性政策也可能会有重要的实质性结果。程序性政策包括一些法律,如组织法。

3.分配性政策(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再分配性政策(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

提示:如果名词解释题在两者中考其一,考生一定要答全面,不仅答这个名词的含义,还要涉及到与其相对应的另一名词的含义。

分配性政策涉及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人群——个人、团体等,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受益者,没有明确的受损者。

再分配性政策是政府有计划地积极行动,涉及在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财产和权力的转移性分配。再分配性政策的通常模式是资产从有产者流向无产者。

4.管制性政策/调节性政策(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对外经贸大学;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和自我管制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

提示:如果名词解释题在两者中考其一,考生一定要答全面,不仅答这个名词的含义,还要涉及到与其相对应的另一名词的含义。

管制性政策是对个人或团体的行动加以限制和约束的政策。管制性政策的主要形式有:

(1)某些管制性政策提出了行为的基本准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2)消费者保护政策能用来说明管制性政策存在的另一些差别;

(3)某些管制性政策通过将权力赋予一些人,拒绝另一些人来贯彻实施的。

自我管制性政策是对个人或团体的行动加以限制和约束的政策。自我管制性政策受到被管制团体更多的控制,而且他们把其用作保护和促进自身成员利益的手段。

5.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

提示:如果名词解释题在两者中考其一,考生一定要答全面,不仅答这个名词的含义,还要涉及到与其相对应的另一名词的含义。

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的权利给予受益人,或将真正的不利条件强加给受反向影响的人。如确立最低工资标准等。

象征性政策对人们几乎没有真正的物质性影响,它们并不交付表面上似乎要交付的东西,也不分配有行的利益。象征性政策多涉及人们所珍视的一些价值观,如爱国主义、和平理念等。

绝大多数政策既不是纯粹的象征性政策,也不是完全的物质性政策,大多数政策落在二者之间。

6.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提示:如果名词解释题在两者中考其一,考生一定要答全面,不仅答这个名词的含义,还要涉及到与其相对应的另一名词的含义。

涉公政策是指涉及公共物品提供的政策。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即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可以在向某些人提供公共物品时把其他人排除在外,也没有任何方法计算哪些人从公共物品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例如国防。

涉私政策是指涉及私人物品提供的政策。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

7.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又称全民投票或全民表决,是指全体公民通过投票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它起源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全民公决是一种直接民主民主形式,是民主国家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选民通过投票对相关议题表达同意、反对或弃权的明确态度,然后根据表决结果达成决策的一种制度。

优点:

(1)它是基于平等原则,使每个公民都有参与制定政策的权力,能够实现最大范围的民主;

(2)可以更明确了解人们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从选举出来的代表那里获得;

(3)防止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被少数人所操控;

(4)可以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缺点:

(1)投票者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利益,不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2)简单多数的通过办法使得少数人的权益得不到保证;

(3)成本过高,不可能频繁进行;

(4)耗时长,没有很强的实时性,不能用来解决需要尽快做出决策的问题;

(5)政府可以通过全民公决推卸责任。

8.直接民主

民主可分为两种,即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指公民直接参与决定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一般包括具体事务上的直接民主和国家体制上的直接民主。具体事务上的直接民主是指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采用全体投票的方式作出决定,但在整个国家的主导制度上任然可能是代议形式。国家体制上的直接民主是指整个国家在体制上的直接投票形式。直接选举、全民公决、公民参加听证会等都属于直接民主的不同表现形式。

9.间接民主(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

民主可分为两种,即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间接民主又称代议制民主,是指公民通过经由自己同意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政策和管理公共事务。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要求有一整套的监督机构来对人民所选的代表及由此产生的政府进行监督和防范,以避免这些代表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

10.公共物品/公共产品(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6年、2018年河北大学;2015年、2016年中央党校;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南京大学;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

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即如果把公共物品提供给任何一个人,那么也必须提供给所有人。对单一消费者而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其价值。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私人物品是指通过市场选择而被个人消费的物品,而且只有为之付费的人才有权对其进行支配。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

(1)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

(2)公共物品用税收和借贷的方式予以支付,价格体现在为支付其生产所要求的征税水平上;私人物品通过在市场条件下运行的价格体系予以支付。

11.公共职能

公共职能是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政治职能

政治职能,又称统治职能,即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2)经济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市场监管职能。

(3)文化职能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职能、发展教育职能、发展文化事业职能、发展卫生体育职能。

(4)社会职能

社会职能是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职能、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职能、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职能、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

12.公共利益(2018年北京大学简答题:评析“公共利益是千百个集团利益的混合物”;2017年中南大学;2017年暨南大学;2016年山东大学;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的标准。

(1)公共性。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共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著特点。

(2)合理性。由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实现经常是以其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减损为代价,因此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就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要对局部公共利益与整体公共利益、短期公共利益与长期公共利益加以权衡,对可能减损的私人利益与可能增长的公共利益加以权衡,对实现公共利益的不同方式加以权衡。

(3)正当性。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共利益,政府机关应当广泛听取、充分尊重公众意见,保证公共利益界定基于广泛的民意之上。

(4)公平性。公共利益是一种公共利益,如果以减损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却又不给予必要补偿的方式来增进公共利益,就会有违公共政策的正义和公平原则。

13.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是指由立法、行政、司法、执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组织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相对于非公共领域的团体或个人而言,公共权力往往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由于公共权力不可避免地要交由具体的机构或个人去行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扩展权力的冲动和角色表现的悖论。因此,为了有效抑制这种非理性的冲动和角色的错位,就应该为公共权力划定法律界限。

14.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又称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法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遵守公共秩序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5.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又称治理式行政,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公共行政,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面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特征。

首先,就治理主体而言,该模式主张不仅包括国家,还包括其他公权力主体如行业协会、自治团体等,各种治理主体在公域之治中应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其次,就治理依据而言,该模式主张不仅包括国家立法,还包括社会共同体形成的规则,甚至不同主体之间达成的协议等。

再次,在治理方式上,该模式主张依照公域之治的实际需要,在进行综合性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能使用非强制方式的就不使用强制方式,能用双方协商解决的方式就不用单方强制的方式,能使用自治的方式就不使用他治的方式,遵照先市场后社会再政府的选择标准,实现治理方式的多元化、民主化和市场化。

最后,这种模式主张,在宪政框架下,所有公共治理主体都应当权责一致,确保没有权力不受监督、没有权力不受救济,所有公共治理主体都要依法承担违法责任,尤其是确保过罚相当、罚当其责。

16.政府收入

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总和,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是国家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广义的政府收入是指各级政府所支配的全部资金,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狭义的政府收入仅指国家预算内收入。

政府收入的形式:

(1)税收收入

(2)债务收入

(3)国有企业运营收入

(4)国有财产收入

(5)行政司法收入

(6)其他收入

17.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各级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成本,包括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支出、以及为实现收入分配等进行的转移支出。政府支出要遵循的原则:量入为出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政府支出规模增长受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18.政府失灵(2016年、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中央党校;2013年、2014年苏州大学;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

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的本质缺失,从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政府失灵的类型及原因如下:

(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

(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政策

(3)内部性问题

(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

(5)另一种分配不公平

(6)寻租

(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

(8)所有制残缺

19.市场失灵(2014年、2018年中山大学;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武汉大学;2012年山西财经大学)

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市场失灵有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市场失灵的清单:

(1)公共产品的提供

(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4)市场的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20.契约失灵

契约失灵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汉斯曼提出的,契约失灵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仅仅依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生产者所拥有的信息远远多于消费者,这使得消费者缺少足够的信息来评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此时达成的契约不是最优的,生产者完全有能力通过劣质商品来获取额外收益,甚至出现所谓的“逆向选择”,即劣质商品把优质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契约失灵无法靠市场自行解决,需要依靠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来解决。

21.志愿失灵(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

志愿失灵是指非政府组织有其内在局限性,在以筹款志愿为基础而建立的非政府组织内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志愿失灵理论指出了非政府组织的缺陷:

(1)慈善不足

(2)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

(3)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

(4)非政府组织对象的局限性

(5)非政府组织存在被环境同化的可能

22.社会失灵

社会失灵是指由于盲目性行为和情绪化冲动所导致的群体非理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有三大富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即哈定的公地悲剧、塔克的囚徒困境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这三大模型都揭示了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个人的理性选择往往导致群体的非理性。群体的非理性还包括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等。

五、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热点专题20讲总结

府信息公开的障碍

政务公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政务公开,能有效发挥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行使。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政务公开方面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存在政务公开意识淡薄,法律保障不明,知识体制不统一完善,行政主体选择性公开等实际阻碍。这些障碍的存在使得政务公开制度建设难以进行,甚至沦为某些官员作秀或掩盖不法事实的工具。认识这些阻碍能避免某些政府盲目的跟风,并在相关制定和执行规章时提供信息,认识和研究政务公开所面临的障碍十分必要。

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思想观念转变阻碍

中国政府的职能方式处于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政府的官员和人民群众始终存在官本位思想、拜权思想,长期以来长期任职的官员所运用的政府管理理论也是基于管制型政府思想。服务型政府的思想观念在政府官员的头脑中很难一时转变,人民群众由于长期服从意识和缺乏专业知识从而对自己权利的争取意识也很弱。其结果也是政府对政务公开制度敷衍了事,人民群众对政府政务公开参与度不足,要求和监督得不到体现,基层政府的应用前景更加堪忧。

2.权、利与推责产生的阻碍

政务公开使政府信息公开透明,人民参与率提高,监督权能有效行驶,对提高政府行政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认识到,政务公开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客体是政务信息,这些措施的执行都将一定程度限制和防止政府机关的公权力的滥用,但是我们注意到,政务公开的执行主体也是政府机关,也就是说政府机关扮演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在具体实践中,政府机关中的工作人员谁又心甘情愿的做约束自己行使权力的事?在政务不公开的情况下违法公职人员可以更方便的滥用权力和获利,发生责任事件也存在推责的机会。政府机关拥有的公权力在现有情况下不能完全有效地被监督,因此经常发生公权力滥用的事实。所以我们可以推断,目前政府机关存在滥用职权的工作人员,在存在这样一个事实的前提下推行政府公开显然难度是很大的。

3.法律体系的保障不到位

政务公开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各地区政府制定实施的制度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更没有一部有强制力的法律来保障政务公开的发展,只有一些指导性的行政规章,这显然无法保证政务公开能正常开展工作。政务公开的原则、内容、程序步骤、结果反馈即使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没有法文条例来对违反相关内容的行政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所以在政府上行下达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预计不到的问题。所以,出台一部相关的正式法律来保障政府公开制度的建设是很必要的,但显然现在还没有这样一部我们所期待的法律。

4.政府公开的专业体系障碍

政务公开制度在2000年开始推广以来,至今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来统一政务公开的含义,都是各地自己制定的相关行政规章。不否认其积极意义,但这些规章必然存在一定的漏洞或局限性,对于政务公开的考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所以做好政务公开还有一定的现实约束。高层政府在推行政府公开多年来一定收集到了足够多的信息,有必要规范完善一套政府公开制度专业的体系,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真正做好、做实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制度的良好建设对国家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要持谨慎地乐观态度,只有在实际中解决隐形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建设发展政府体制,让政府为人民做的更多更好。

六、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作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2.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查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总结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3.论述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查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查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题型,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七、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其实,考研专业课和考研英语作文一样,都是有模板可循的。

一、有关政府改革考题的答题模板

比如“大部制改革”的措施、如何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无缝隙政府”。如果考题涉及政府及其官员存在的一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套用此模板。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2.下放权力,转变管理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共同治理。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择、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4.增加专家学者以及群众的参与决策渠道,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5.利用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答题“三段论”

对某句话的“评析”,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建议考生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第一,是什么,即以上材料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文章中反映了哪些行政管理的现象和理论。

第二,为什么,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行政问题出现的原因。考研提供的材料,一定是要说明某一个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怎么样,即针对以上的原因,今后应该怎么做。至于怎么做这个方面,可以套用上面的模板。

1.4 公共行政学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 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 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 订购!

七、行政管理考研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 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

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 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 订购!

考研经验:

1.关于复习方法

这个东西各有各的方法,大家不必强求与他人一致,并不一定最高分的人学习方法就适合你。当然,也不能打着坚持自己的方法而一顿胡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主动反思自己方法有何不足才是正道。有的人适合每天八小时高效复习,有的人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消化理解,这个因人而异。还有,我建议复习时不要带电子设备,考研期间一些社交活动大家还是适当放弃,毕竟交大竞争也很激烈,有舍才有得。

2.关于复习资料

刚开始复习的同学总爱找学长学姐要资料,我当时也花了几百买资料,但是到最后会发现没用上。所以我建议大家早些开始,自己整理总结,毕竟最重要的在总结的过程而不是最后出来的结果,自己总结能够理清书本的框架就能对书本结构了然于心,对于重点的掌握会更游刃有余,背诵时也更能有所侧重。至于专业课的参考书目,这个学校有公布,怎么弄到是你们自己的事情,网上买或者下载电子版都行。

3.关于研友

我刚开始有一位考同一专业的舍友,但他由于出了些变故未能如愿。前期我跟他交流较多,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复习安排上,也算是抱了他的大腿。后期我在自习室跟我班上两个女生算是研友,我们平时也不一起走也不一起吃饭,只是每天座位靠的近,会交流交流进度、经验以及分享资料。整个考研期间能够遇到这些研友实在幸运,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确定是不是需要一两位研友,我本人可能以前比较浮躁,有研友的话能对我进行变相地监督,而且交流经验也很有 助。如果有同学大学期间就是学霸大神那也不必强求,合适就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09.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