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简答题 每题15分。
1.简述古代佛教的产生及其影响。
(一)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原名为悉达多,姓乔达摩,他是伽眦罗卫城的统治者净饭王之子,属刹帝利种姓。释迦牟尼是他得道后所获的称号,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同时又被门人奉为佛陀,意为觉悟者。佛教从公元前6世纪创立到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将其定位国教为早期佛教,或称为原始佛教。
(二)佛陀所传的最基本的教义是“四谛”,即四条神圣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1)苦谛是佛陀讲道的起点。主要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2)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3)灭谛就是指消灭痛苦、消灭苦因、消灭欲望的真理,佛教乘这种境界为涅槃。(4)道谛是指为实现佛教理论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要达到消灭痛苦的方法,就要学习教义,遵守戒律和八正道。
(三)佛陀所传的教义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尤其是刹帝利和富有的吠舍)反对婆罗门种姓特权的要求。佛教反对苦行,并有比较易懂的通俗语言传教。因此,佛教得到了摩揭陀等国君主的支持,受到了富人的大量布施,也从各种姓中获得了大批的信徒,很快就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宗教。
2.简述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443?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15年任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在此期间雅典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史称“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民大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公民大会的成员,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其次,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且以抽签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成员由10个地区部落各选50人组成,各个等级的公民均可当选。五百人会议是城邦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公民大会通过的有关决议以及城邦的日常事务。
再次,实行公职津贴制和观剧津贴制。为了使更多的公民能够参政,城邦对各种官员(十将军除外)发 放公职津贴。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确实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其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广大奴隶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是被剥削压迫的对象,其实质是公民民主或大大小小奴隶主的民主。其次,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政治,因为外邦人无雅典公民权。第三,雅典自由民中的广大妇女也不能参政,当时重男轻女严重,她们没有公民权。第四,雅典对内虽然民主,但对盟邦(提洛同盟)却是很专横,毫无民主可言。最后,当时雅典最重要的官员十将军不是抽签选举产生的,而是举手选举产生的,而且是连选连任,也不给薪俸,所以一般公民很难当选,即使当选也无法担任。
3.简述地理大发现时期葡萄牙人的主要活动
(一)葡萄牙人在非洲的殖民扩张。葡萄牙人从15世纪起就在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刚果、安哥拉等地设立了许多据点。16世纪初,葡萄牙又占领了东非海岸的莫桑比克、索法拉、基尔瓦等地,并把这些据点作为从西欧到达东方这条航线上的补给站。为了控制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葡萄牙夺取了作为红海和波斯湾的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
(二)葡萄牙人在亚洲的殖民扩张。1509年,葡萄牙人在印度西北的第乌港打败阿拉伯、土耳其和印度的联合舰队,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主地位。1510年,攻占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在那里建立了印度总督府,成为葡萄牙在远东殖民统治的中心。1511年占领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接着进入苏门答腊、爪哇、摩鹿加等东印度群岛。印度洋成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葡萄牙殖民者在1543年到达日本,1553年窃据中国领土澳门。
(三)葡萄牙人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在美洲新大陆,葡萄牙人于1500年到达巴西,巴西成为葡萄牙的领地。
4.简述光荣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一)经过。1687年,詹姆斯二世颁布《容忍宣言》,公开宣布废除一切反对非国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法律。在反对恢复天主教问题上走到一起来的各派代表,包 括辉格党和托利党的代表在内,终于在1688年共同作出决定,废黜詹姆斯二世,迎立他新教徒的女儿玛丽和其夫荷兰执政威廉为英国女王和国王。根据同荷兰商定的协议,威廉率军队于1688年11月在英国登陆。12月,詹姆斯二世仓皇出逃法国。1689年2月,威廉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这就是1688年政变,历史上也称之为“光荣革命”,因为它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1689年3月,也就是威廉即王位后一个月,国会就通过了《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今后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国王要尊重国会的意志,只有得到下院的同意,政府才能够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
(二)历史地位。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为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纷争了近一个世纪,期间有大规模的动荡,有战争,有革命;但最后解决问题的却是不流血的手段,这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光荣革命建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高权力从国王一个人手里转交到贵族一批人手里。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体,这就是光荣革命的意义。
5.简述英属北美殖民地大陆会议及其意义
英属北美殖民地13州的代表会议,独立战争期间的革命领导机构。
①第一届会议。1774年春英国议会通过的《强制法令》,激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7月间,马萨诸塞通讯委员会倡议召开13个殖民地代表会议,得到各殖民地的响应。9月5日~10月22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举行。除佐治亚外,12个殖民地的56名代表出席会议。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激进派代表亨利和亚当斯等人同温和派分子迪金森、杰伊等人展开了斗争。妥协派占据优势。大会向英王递送请愿书,要求英国取消对殖民地的高压政策。与此同时,会议支持马萨诸塞商人发动的抵制英货运动,通过了与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的决议案,制定《权利宣言》。但未提出独立要求。
②第二届会议。第一届大陆会议之后,英王变本加厉地对殖民地采取镇压措施,引起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武装冲突。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与会代表66人,新代表中有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波士顿富商汉考克被选为会议主席。在反英战争业已开始的情况下,大陆会议发展为国家政权组织,开始起着常设的中央政府的作用。会议于1775年6月15日通过组织大陆军和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决议。10月,大陆会议开始组织一支海军。11月建立海军陆战队。12月,在大陆海军阿尔弗雷德号舰艇上第一次升起一面用13条横道标志——13个殖民地联合的旗帜,这是美国国旗的雏形。1776年7月4日,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该宣言宣称“一切人生而平等”,宣布脱离英国,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77年11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1日获各州批准,开始生效。据此成立的邦联国会代替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立法机构。
6.日本明治政府确立了哪三项建国原则?方针?政策?
(一)殖产兴业。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 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大力扶植日本工业的成长。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针,转而实行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异常迅猛。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近代大工业便首先在这一部门占有了统治地位。
(二)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三)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提出军制改革的是山县有朋。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 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实行征兵制就是军制上的革命,即取消封建武士军队,剥夺武士垄断军队的特权,从民众中征兵,建立资产阶级军队。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提倡 “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
7.二十世纪初期哪些革命标志着“亚洲的觉醒”?
(一)伊朗的立宪革命(1905-1911年)。在1905年俄国革命的影响下,伊朗在1906年1月宣布召开议会。10月召开第一届议会并制定了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908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在德黑兰发动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者。1909年7月,北方革命部队联合反国王的诸汗的军队攻克德黑兰,推翻阿里的统治,召开第二届议会,建立了由自由派地主和资产阶级组成的新政权。1911年底,英俄军队分别镇压了南部和北部的革命运动,12月德黑兰发生反革命政变,革命失败,卡扎尔王朝又恢复了统治。
(二)印度的自主自产运动(1906-1907)。当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反对孟加拉分治运动展开时,提拉克在1906年国大党年会上提出了自主、自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等四大纲领,并获得通过。通过在孟加拉、孟买和旁遮普等地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形成了1906-1907年全国性的自主自产运动高潮。
(三)青年土耳其革命(1908-1909)。1908年6月28日青年土耳其党人在马其顿地区建立第一支游击队。从7月3日起,各地游击队相继出动,以恢复1876年宪法为号召向中心城市进军。7月23日革命军开进马其顿首府萨洛尼卡和其他一些大城市,迫使苏丹哈米德二世连夜签署诏书,宣布恢复宪法,重开国会。1909年4月反动分子发动叛乱,青年土耳其党人在率军平定叛乱后,废黜了哈米德二世,立穆罕默德五世为苏丹,同时组织新政府接管了全部政权。
(四)辛亥革命。1911年9月发生的保路风潮,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成为全国武装起义的导火线。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全国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在武昌发动起义。之后两个月内,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很快解体。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经17省推荐,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绵延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从此结束。
8.简述凯末尔主义的六项原则
在1919—1931年的革命和改革过程中,凯末尔综合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实践和理论,系统完成了东方的“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1931年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纲中,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六项原则,后来还写进1937年宪法,从而成为土耳其民族国家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这六项原则是:
(1)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它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
(2)民族主义,它体现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的原则;
(3)平民主义,它体现公民主权,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国家主义,它体现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
(5)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它体现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
(6)改革主义,它体现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由命的思想,体现坚持不懈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
六项原则首先表现了凯末尔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坚持民族独立、建立和巩固一体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思想。其次,它表现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神权主义、坚持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突出特点。六项原则中,共和主义、平民主义和世俗主义,都属于民主主义的内容。最后,它坚持发展民族经济、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洋溢着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进取精神。
9.简述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煤钢联营的建议,即欧洲煤钢联营计划。主张将法国和西德的煤钢工业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之下,其他西欧国家都可以自愿加入。西欧各国首先使这两个基本工业部门实现一体化,然后其他部门也按照同样的原则处理,直到一切贸易障碍在整个经济领域消除。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根据这一计划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协定》,该协定规定在6国范围内成立煤钢共同市场等。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了法德和解,为实现西欧联合奠定了基础。
10.“欧佩克”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60年9月成立。现有成员国14个,即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突尼斯。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它的宗旨是: 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最高权力机构为成员国大会,由成员国代表团组成,负责制定总政策,执行机构为理事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处理。另设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以协助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该组织自成立以来,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坚持斗争,在提高石油价格和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问答题 每题50分。
1. 查士丁尼与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第三,罗马是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文化的人更容易堕落。所以,没有理想的罗马人民更喜欢骄奢淫逸的生活,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而罗马人引以为傲的英雄主义也在罗马帝国时落幕。原来助他们胜利的功利主义和荣誉思想堕落成一种狭隘自私和穷奢极欲的物欲主义,坦荡荡的情操被肉欲慵怠取代,罗马帝国成为私欲纵横的国家。没有思想,没有精神寄托的国家只好慢慢被打败。
第四,罗马那时的经济也在衰落。帝国整个社会框架开始改变,东西间的经济差距拉大,促进经济衰退。没有经济支持上层建筑,没有物质支持,无论是军队还是社会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五,人民内乱不止。参加者多为奴隶和暴民,罗马军队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还要镇压乱民,整个罗马帝国可以说是乱上加乱。
当然,除了自身原因,外界因素也不可忽视,外界因素是罗马帝国衰落的催化剂。
首先,外族入侵不断。而这里的外族入侵包括战争和精神入侵。
罗马人靠着以前的英勇善战征战四方,收拢了不少俘虏,同时也养着不同的雇佣军,其实,这些人就成为了定时炸弹。大批外族在罗马帝国的边缘或内部,这为他们的反入侵提供了机会,其中以日耳曼人最为突出。日耳曼人组成的罗马帝国的雇佣军不仅操纵皇帝傀儡控制罗马,而且联合国外的日耳曼人随时可以攻击罗马。而且,匈奴人也后期不断攻打罗马统治下的其他地区,罗马的版图在缩小,可是那时的罗马已经没有多大的力量对付外族侵略,能躲则躲,原来霸气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而那时的基督教的悄然盛行对罗马帝国又是一次重创。基督教由下层社会开始,向中层社会推进,教会成员成分不限,并且日益壮大,罗马帝国开始迫害基督教,可是基督教最后反抗成功,成为合法,这个宗教后来被国教化,后来更变成了阶层式和官僚式的团体,逐渐成为统治势力,这时的宗教性质与之前已经发生了改变,而心灵的侵略又是最为要命的。基督教在罗马的壮大,改变人们的思想,救赎思想等的唯灵主义让罗马人更看重彼岸世界。
于是,日耳曼人粗犷的野性和基督教阴郁的唯灵主义在罗马帝国末期进行最后的清算。内外夹击罗马帝国岌岌可危。
2.为什么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迟迟未能走上现代化道路?
拉丁美洲的社会经济按条件和资源应该高度发展。可是,在独立战争胜利后的一百多年里,其经济的发展反而远远落后于同处一个区域的近邻美国。为什么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在经济上没有像美国那样来个大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上的“考迪罗主义”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 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
(二)殖民时期的“大地产制”延缓了经济的发展1791~1826 年资产阶级性质的拉美独立战争,并没有改变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特别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克列奥(即土生白人)地主阶级在独立战争中掌握了领导权,取得胜利后又把持了国家政权,因此,殖民时期的大地产制没有被废除,反而更为发展。克列奥地主们凭借手中的权力,采取垄断水源、丈量土地、廉价收购、强迫迁移、非法没收等卑劣手段,最大限度地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占为已有,使土地高度集中。他们在19 世纪一个世纪中併入的土地,等于以前三个世纪併入大地产的土地总和。
(三)军事上的频繁战争破坏了经济的发展 拉丁美洲各国掌握政权的统治者为了扩充地盘,往往利用殖民时代各种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制造借口,挑起事端,发动对另一个国家的入侵。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战争连年不断,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825~1828年,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战争,称第一次乌拉圭战争;1836~1838年,智利、秘鲁、玻利维亚战争;1834~1851年,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战争,称第二次乌拉圭战争;1864~1870年,巴拉圭与阿根廷,巴西与乌拉圭战争,即巴拉圭战争;1879~1883年,智利与秘鲁、玻利维亚战争,称太平洋战争。
(四)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击了经济的发展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是拉丁美洲各族人民凶恶的敌人。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使拉美各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大量外流,极大地影响了拉美各国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拉美地区的发展。
3.评述苏联斯大林模式
(一)特点。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主要特点是:
(1)限制以致取消党内民主。(2)强化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绝对控制,以苏共中央取代中央政府职能。(3)总书记个人专权政治模式的建立。权力向苏共的最高领袖个人手中集中,使总书记变成全党的最高领袖和国家的首脑。
(二)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是:(1)管理方式上的中央绝对的集中统一管理。最高管理机构是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设各部门的总管理局,以下是各加盟共和国专业部门和各行业的企业。(2)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下达严格的指令性计划。中央部门事无巨细地规定企业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甚至月度计划,对于中央的计划,企业必须执行。与指令性计划的特点相关联和相适应,行政命令手段成为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管理方法。
(三)教训。斯大林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执行命令手段迅速 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集中于某一部门或某一重大项目。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并提前完成,苏联的工业化和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顺利完成,以及卫国战争前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军事和军备的全国总动员,都足以证明这个体制的高效率。但这一模式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要求。
历史学考研网
一.简答题 每题15分。
1.简述古代佛教的产生及其影响。
(一)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原名为悉达多,姓乔达摩,他是伽眦罗卫城的统治者净饭王之子,属刹帝利种姓。释迦牟尼是他得道后所获的称号,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同时又被门人奉为佛陀,意为觉悟者。佛教从公元前6世纪创立到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将其定位国教为早期佛教,或称为原始佛教。
(二)佛陀所传的最基本的教义是“四谛”,即四条神圣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1)苦谛是佛陀讲道的起点。主要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2)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3)灭谛就是指消灭痛苦、消灭苦因、消灭欲望的真理,佛教乘这种境界为涅槃。(4)道谛是指为实现佛教理论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要达到消灭痛苦的方法,就要学习教义,遵守戒律和八正道。
(三)佛陀所传的教义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尤其是刹帝利和富有的吠舍)反对婆罗门种姓特权的要求。佛教反对苦行,并有比较易懂的通俗语言传教。因此,佛教得到了摩揭陀等国君主的支持,受到了富人的大量布施,也从各种姓中获得了大批的信徒,很快就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宗教。
2.简述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443?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15年任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在此期间雅典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史称“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民大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公民大会的成员,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其次,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且以抽签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成员由10个地区部落各选50人组成,各个等级的公民均可当选。五百人会议是城邦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公民大会通过的有关决议以及城邦的日常事务。
再次,实行公职津贴制和观剧津贴制。为了使更多的公民能够参政,城邦对各种官员(十将军除外)发 放公职津贴。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确实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其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广大奴隶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是被剥削压迫的对象,其实质是公民民主或大大小小奴隶主的民主。其次,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政治,因为外邦人无雅典公民权。第三,雅典自由民中的广大妇女也不能参政,当时重男轻女严重,她们没有公民权。第四,雅典对内虽然民主,但对盟邦(提洛同盟)却是很专横,毫无民主可言。最后,当时雅典最重要的官员十将军不是抽签选举产生的,而是举手选举产生的,而且是连选连任,也不给薪俸,所以一般公民很难当选,即使当选也无法担任。
3.简述地理大发现时期葡萄牙人的主要活动
(一)葡萄牙人在非洲的殖民扩张。葡萄牙人从15世纪起就在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刚果、安哥拉等地设立了许多据点。16世纪初,葡萄牙又占领了东非海岸的莫桑比克、索法拉、基尔瓦等地,并把这些据点作为从西欧到达东方这条航线上的补给站。为了控制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葡萄牙夺取了作为红海和波斯湾的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
(二)葡萄牙人在亚洲的殖民扩张。1509年,葡萄牙人在印度西北的第乌港打败阿拉伯、土耳其和印度的联合舰队,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主地位。1510年,攻占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在那里建立了印度总督府,成为葡萄牙在远东殖民统治的中心。1511年占领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接着进入苏门答腊、爪哇、摩鹿加等东印度群岛。印度洋成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葡萄牙殖民者在1543年到达日本,1553年窃据中国领土澳门。
(三)葡萄牙人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在美洲新大陆,葡萄牙人于1500年到达巴西,巴
西成为葡萄牙的领地。
4.简述光荣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一)经过。1687年,詹姆斯二世颁布《容忍宣言》,公开宣布废除一切反对非国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法律。在反对恢复天主教问题上走到一起来的各派代表,包 括辉格党和托利党的代表在内,终于在1688年共同作出决定,废黜詹姆斯二世,迎立他新教徒的女儿玛丽和其夫荷兰执政威廉为英国女王和国王。根据同荷兰商定的协议,威廉率军队于1688年11月在英国登陆。12月,詹姆斯二世仓皇出逃法国。1689年2月,威廉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这就是1688年政变,历史上也称之为“光荣革命”,因为它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1689年3月,也就是威廉即王位后一个月,国会就通过了《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今后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国王要尊重国会的意志,只有得到下院的同意,政府才能够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
(二)历史地位。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为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纷争了近一个世纪,期间有大规模的动荡,有战争,有革命;但最后解决问题的却是不流血的手段,这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光荣革命建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高权力从国王一个人手里转交到贵族一批人手里。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体,这就是光荣革命的意义。
5.简述英属北美殖民地大陆会议及其意义
英属北美殖民地13州的代表会议,独立战争期间的革命领导机构。
①第一届会议。1774年春英国议会通过的《强制法令》,激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7月间,马萨诸塞通讯委员会倡议召开13个殖民地代表会议,得到各殖民地的响应。9月5日~10月22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举行。除佐治亚外,12个殖民地的56名代表出席会议。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激进派代表亨利和亚当斯等人同温和派分子迪金森、杰伊等人展开了斗争。妥协派占据优势。大会向英王递送请愿书,要求英国取消对殖民地的高压政策。与此同时,会议支持马萨诸塞商人发动的抵制英货运动,通过了与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的决议案,制定《权利宣言》。但未提出独立要求。
②第二届会议。第一届大陆会议之后,英王变本加厉地对殖民地采取镇压措施,引起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武装冲突。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与会代表66人,新代表中有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波士顿富商汉考克被选为会议主席。在反英战争业已开始的情况下,大陆会议发展为国家政权组织,开始起着常设的中央政府的作用。会议于1775年6月15日通过组织大陆军和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决议。10月,大陆会议开始组织一支海军。11月建立海军陆战队。12月,在大陆海军阿尔弗雷德号舰艇上第一次升起一面用13条横道标志——13个殖民地联合的旗帜,这是美国国旗的雏形。1776年7月4日,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该宣言宣称“一切人生而平等”,宣布脱离英国,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77年11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1日获各州批准,开始生效。据此成立的邦联国会代替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立法机构。
6.日本明治政府确立了哪三项建国原则?方针?政策?
(一)殖产兴业。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 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大力扶植日本工业的成长。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针,转而实行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异常迅猛。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近代大工业便首先在这一部门占有了统治地位。
(二)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三)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提出军制改革的是山县有朋。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 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实行征兵制就是军制上的革命,即取消封建武士军队,剥夺武士垄断军队的特权,从民众中征兵,建立资产阶级军队。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提倡 “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
7.二十世纪初期哪些革命标志着“亚洲的觉醒”?
(一)伊朗的立宪革命(1905-1911年)。在1905年俄国革命的影响下,伊朗在1906年1月宣布召开议会。10月召开第一届议会并制定了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908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在德黑兰发动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者。1909年7月,北方革命部队联合反国王的诸汗的军队攻克德黑兰,推翻阿里的统治,召开第二届议会,建立了由自由派地主和资产阶级组成的新政权。1911年底,英俄军队分别镇压了南部和北部的革命运动,12月德黑兰发生反革命政变,革命失败,卡扎尔王朝又恢复了统治。
(二)印度的自主自产运动(1906-1907)。当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反对孟加拉分治运动展开时,提拉克在1906年国大党年会上提出了自主、自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等四大纲领,并获得通过。通过在孟加拉、孟买和旁遮普等地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形成了1906-1907年全国性的自主自产运动高潮。
(三)青年土耳其革命(1908-1909)。1908年6月28日青年土耳其党人在马其顿地区建立第一支游击队。从7月3日起,各地游击队相继出动,以恢复1876年宪法为号召向中心城市进军。7月23日革命军开进马其顿首府萨洛尼卡和其他一些大城市,迫使苏丹哈米德二世连夜签署诏书,宣布恢复宪法,重开国会。1909年4月反动分子发动叛乱,青年土耳其党人在率军平定叛乱后,废黜了哈米德二世,立穆罕默德五世为苏丹,同时组织新政府接管了全部政权。
(四)辛亥革命。1911年9月发生的保路风潮,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成为全国武装起义的导火线。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全国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在武昌发动起义。之后两个月内,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很快解体。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经17省推荐,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绵延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从此结束。
8.简述凯末尔主义的六项原则
在1919—1931年的革命和改革过程中,凯末尔综合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实践和理论,系统完成了东方的“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1931年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纲中,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六项原则,后来还写进1937年宪法,从而成为土耳其民族国家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这六项原则是:
(1)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它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
(2)民族主义,它体现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的原则;
(3)平民主义,它体现公民主权,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国家主义,它体现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
(5)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它体现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
(6)改革主义,它体现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由命的思想,体现坚持不懈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
六项原则首先表现了凯末尔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坚持民族独立、建立和巩固一体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思想。其次,它表现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神权主义、坚持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突出特点。六项原则中,共和主义、平民主义和世俗主义,都属于民主主义的内容。最后,它坚持发展民族经济、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洋溢着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进取精神。
9.简述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煤钢联营的建议,即欧洲煤钢联营计划。主张将法国和西德的煤钢工业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之下,其他西欧国家都可以自愿加入。西欧各国首先使这两个基本工业部门实现一体化,然后其他部门也按照同样的原则处理,直到一切贸易障碍在整个经济领域消除。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根据这一计划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协定》,该协定规定在6国范围内成立煤钢共同市场等。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了法德和解,为实现西欧联合奠定了基础。
10.“欧佩克”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60年9月成立。现有成员国14个,即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突尼斯。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它的宗旨是: 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最高权力机构为成员国大会,由成员国代表团组成,负责制定总政策,执行机构为理事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处理。另设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以协助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该组织自成立以来,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坚持斗争,在提高石油价格和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问答题 每题50分。
1. 查士丁尼与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第三,罗马是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文化的人更容易堕落。所以,没有理想的罗马人民更喜欢骄奢淫逸的生活,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而罗马人引以为傲的英雄主义也在罗马帝国时落幕。原来助他们胜利的功利主义和荣誉思想堕落成一种狭隘自私和穷奢极欲的物欲主义,坦荡荡的情操被肉欲慵怠取代,罗马帝国成为私欲纵横的国家。没有思想,没有精神寄托的国家只好慢慢被打败。
第四,罗马那时的经济也在衰落。帝国整个社会框架开始改变,东西间的经济差距拉大,促进经济衰退。没有经济支持上层建筑,没有物质支持,无论是军队还是社会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五,人民内乱不止。参加者多为奴隶和暴民,罗马军队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还要镇压乱民,整个罗马帝国可以说是乱上加乱。
当然,除了自身原因,外界因素也不可忽视,外界因素是罗马帝国衰落的催化剂。
首先,外族入侵不断。而这里的外族入侵包括战争和精神入侵。
罗马人靠着以前的英勇善战征战四方,收拢了不少俘虏,同时也养着不同的雇佣军,其实,这些人就成为了定时炸弹。大批外族在罗马帝国的边缘或内部,这为他们的反入侵提供了机会,其中以日耳曼人最为突出。日耳曼人组成的罗马帝国的雇佣军不仅操纵皇帝傀儡控制罗马,而且联合国外的日耳曼人随时可以攻击罗马。而且,匈奴人也后期不断攻打罗马统治下的其他地区,罗马的版图在缩小,可是那时的罗马已经没有多大的力量对付外族侵略,能躲则躲,原来霸气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而那时的基督教的悄然盛行对罗马帝国又是一次重创。基督教由下层社会开始,向中层社会推进,教会成员成分不限,并且日益壮大,罗马帝国开始迫害基督教,可是基督教最后反抗成功,成为合法,这个宗教后来被国教化,后来更变成了阶层式和官僚式的团体,逐渐成为统治势力,这时的宗教性质与之前已经发生了改变,而心灵的侵略又是最为要命的。基督教在罗马的壮大,改变人们的思想,救赎思想等的唯灵主义让罗马人更看重彼岸世界。
于是,日耳曼人粗犷的野性和基督教阴郁的唯灵主义在罗马帝国末期进行最后的清算。内外夹击罗马帝国岌岌可危。
2.为什么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迟迟未能走上现代化道路?
拉丁美洲的社会经济按条件和资源应该高度发展。可是,在独立战争胜利后的一百多年里,其经济的发展反而远远落后于同处一个区域的近邻美国。为什么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在经济上没有像美国那样来个大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上的“考迪罗主义”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 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
(二)殖民时期的“大地产制”延缓了经济的发展1791~1826 年资产阶级性质的拉美独立战争,并没有改变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特别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克列奥(即土生白人)地主阶级在独立战争中掌握了领导权,取得胜利后又把持了国家政权,因此,殖民时期的大地产制没有被废除,反而更为发展。克列奥地主们凭借手中的权力,采取垄断水源、丈量土地、廉价收购、强迫迁移、非法没收等卑劣手段,最大限度地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占为已有,使土地高度集中。他们在19 世纪一个世纪中併入的土地,等于以前三个世纪併入大地产的土地总和。
(三)军事上的频繁战争破坏了经济的发展 拉丁美洲各国掌握政权的统治者为了扩充地盘,往往利用殖民时代各种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制造借口,挑起事端,发动对另一个国家的入侵。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战争连年不断,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825~1828年,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战争,称第一次乌拉圭战争;1836~1838年,智利、秘鲁、玻利维亚战争;1834~1851年,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战争,称第二次乌拉圭战争;1864~1870年,巴拉圭与阿根廷,巴西与乌拉圭战争,即巴拉圭战争;1879~1883年,智利与秘鲁、玻利维亚战争,称太平洋战争。
(四)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击了经济的发展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是拉丁美洲各族人民凶恶的敌人。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使拉美各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大量外流,极大地影响了拉美各国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拉美地区的发展。
3.评述苏联斯大林模式
(一)特点。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主要特点是:
(1)限制以致取消党内民主。(2)强化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绝对控制,以苏共中央取代中央政府职能。(3)总书记个人专权政治模式的建立。权力向苏共的最高领袖个人手中集中,使总书记变成全党的最高领袖和国家的首脑。
(二)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是:(1)管理方式上的中央绝对的集中统一管理。最高管理机构是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设各部门的总管理局,以下是各加盟共和国专业部门和各行业的企业。(2)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下达严格的指令性计划。中央部门事无巨细地规定企业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甚至月度计划,对于中央的计划,企业必须执行。与指令性计划的特点相关联和相适应,行政命令手段成为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管理方法。
(三)教训。斯大林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执行命令手段迅速 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集中于某一部门或某一重大项目。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并提前完成,苏联的工业化和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顺利完成,以及卫国战争前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军事和军备的全国总动员,都足以证明这个体制的高效率。但这一模式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要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