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85研究生毕业,秋招+春招,一份offer都没有.txt(985研究生毕业人数)
“我也不是很差劲吧,985研究生,成绩前5%,发过论文,拿过国奖,怎么找工作就比不上别人?”
“我看不到未来。”
这是2019年3月,我向刚参加工作的冯师兄询问“最近工作怎么样”时,他给我的答复。2018年秋招,冯师兄的“三方”签在了深圳富士康,每月工资超过1万2。不曾想,试用期还没过,他竟说出如此丧气的话,这让即将开始找工作的我产生
了深深的忧虑。
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找一份高工资、有发展的工作。”
我以为自己作为一名985大学的硕士毕业生,这个目标应该不难实现,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1
打醒我的第一个巴掌,来自“华星光电”。
就在冯师兄回复我没多久后,我在学校就业信息网看到华星光电将在1号教学楼的302教室举办一场宣讲会,时间是晚上6点半。对于这家公司,我了解不多,粗略浏览了一下官网的招聘岗位后,我没有什么应聘意愿,但出于为后续秋招做准备的考量,我还是报名参加了。
可等我提前半小时到达教室时,发现已经没有空座位了,就连讲台四周也站满了人。我挤进人群,寻摸了个角落站好。投影上循环播放着华星光电的宣传短片,尽管视频音量很大,可并没有几个同学真的去看。大家都在私下交流,我静静听了会儿:斜前方的3个人是考研失败的大四师弟,右手边的是去年秋招没有找到工作的研三师兄,当然,也有和我一样,提前了解情况的研二学生。
我和那几个研三的师兄客气了几句,好奇地问道:“怎么去年秋招没把工作的事定下来?”
“要是有合适的,谁愿意来公司少、岗位少的春招挤来挤去。”一位看起来有些烦躁的师兄抱怨道,说话时,手里的简历袋来回扇着,没有停过。
我诺诺地静了声,内心告诫自己:“不能落得像他们一样,都快毕业离校了,却连个工作都没有。”
宣讲会持续了1个半小时,过半的时间,都是hr在介绍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福利待遇,临近结束时,hr在投影上展示了一个二维码:“同学们,本场招聘不收纸质简历,有意向的同学请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或登陆官网,在线投递。”
“不可以现场投递吗?”我小声嘀咕了一句。
“现在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在线网申,简历筛选,测评、笔试,然后面试的——你不知道?”我左手边一位叫马燕的师妹说道。进门时,我们有过交谈,她说是大四本科生,一心准备考研,去年秋招只是简单找了个工作保底,可惜报考浙大失败,只得今年春招再尝试下能否找到更满意的。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宣讲会。”我老实回答。
“怪不得,我之前还以为你和他们一样,也是去年没有找到工作的师兄。”说到这里,马燕露出懊悔的表情,“我去年就是准备得太晚了,前期一直备考,直到9月底才意识到也该找一份工作。我要是能像你一样提前准备,去年秋招也不至于跟个小白似的,一直被拒。”
回到宿舍后,我在网上填写好个人信息、教育经历、项目经历、校园经历、实习经历、荣誉奖励等信息,提交申请后,已将近9点。我靠在椅子上,双手揉着后背——找工作的第一步就如此费劲。
我更好奇hr怎么能有精力把上千份的简历全部评估完毕。后来听同学说才知道,人家公司招聘系统后台可以设置关键词筛选,比如只招聘研究生、本科需要211及以上、要求四六级、要求名企实习经历等等,不符合条件的,系统会自动过滤。
我守着手机,终于在晚上11点42分收到了面试邀约短信:亲爱的xx同学,你好!感谢你对华星光电的关注,现诚邀你参加工程技术类职位的第一轮面试。
坐着床上,念着短信,我不自觉地笑出了声,仿佛收到的不是面试邀约,而是份录用通知。
2
第二天,穿着正装,带着证件,我早早赶到了指定的酒店大厅。签到、浏览名单后,发现前来面试不仅有同校的同学,还有本市其他211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和这些应聘者聊了聊,才知道第一轮是“群面”,后面至少还有两轮“单面”。
一位系着红领带的男生在确认我真的是首次参加应聘后,略带同情地解释道:“群面又被称作‘无领导小组讨论’,起初只有公务员招聘会采用这种方式筛选应聘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群面来考察候选人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关键的一点是,70%以上的同学都会在这一关被淘汰。”
“红领带”话声刚落,同组面试的同学们都窃窃私语起来,我心里也不禁暗暗担心:“怎么刷人比例这么高?”
9点,准时进入会议室,候选人按照编号坐好,面试官宣读群面规则:每位同学30秒自我介绍,3分钟浏览题目,30分钟无领导小组讨论后,推举一位发言人,作3分钟总结。
确认大家没有疑问后,面试官示意1号“红领带”开始。他显然不是第一次参加群面,有条不紊地介绍了自己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学习和实践经历。轮到我时,我莫名紧张起来,断断续续把来时路上临时拼凑的自我介绍背诵了一遍。
依次介绍完毕后,各自翻开眼前的试卷,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段材料和一个问题:“公司交通运输部经理半夜接到一个电话,告知运载化学品的车队在高速田野边发生车祸,假如你是该经理,会如何做?”
读完题目,我脑子一片空白,想到的只有:“拨打120,开始救人。”
3分钟一晃而过,面试官示意进入讨论阶段。她话音刚落,“红领带”立刻发言:“同学们,我先谈谈我的思路,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补充——既然发生了车祸,同事的安全肯定放在第一位,所以首先应该了解车队的受伤情况,并尽快拨打120;其次,运输是化学药品,发生车祸后,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作为运输部经理应该及时确认是否泄漏,并组织力量跟进;最后,车祸肯定给道路造成不便,应联系交通部门协助转移故障车辆。”
毫无经验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红领带”的这个发言,就是群面的必经环节“抢leader(领导者)”。
在众人还在低头思索时,一位短发女同学指着“红领带”打破沉默:“我认为这位同学的逻辑、框架非常清晰,不过,我有一点要补充,既然车祸发生田野边,对于受伤人员和化学品的处理,在后续的讨论中我们是否可以因地制宜?”
接着又有几名同学陆续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不过大都围绕“红领带”的框架,我为了不拾人牙慧,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到底该如何发言,才能让面试官注意到我?
“是否可以以此次事故为契机,健全公司的抢险机制,建立规范化、流程化的救助措施。”我陈述完毕后,明显感觉到面试官抬头几次打量了我。
另一位男同学想要二次发言,“短发”低头看了下手表,打断道:“已经过去了15钟,我们接下来还是围绕第一位同学的框架,完善下具体措施。”
讨论结束后,大家一致推举“红领带”作总结性发言。
群面结束,面试官告知:“下午两点之前,会以电话短信的形式通知面试结果。”
走出会议室,我脑海里复盘着群面的过程,感觉整场下来像是被人牵着走,说不出的郁闷。“红领带”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客气道:“发言挺有高度的。”
“和你差得远呢。”我有些沮丧地回道。
“群面,第一次参加都没经验,我也是,多锻炼几次就知道怎样做才能出彩了。leader能抢还是要抢,不过也要看自身能力。你没发现那女孩不也默默把timer(计时者)的角色占了。”
回到学校,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在下午1点收到了短信:“dearxx同学:你好!由于本次招聘职位有限,非常抱歉地通知你,不能安排你参加下一环节。我们已经将你纳入我们的人才库,期待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再次相逢。”
尽管已有预期,但我心里仍充满失落——毕竟,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面试。微信群里,结果断断续续出来了,只有“红领带”和“短发”通过了筛选。
华星光电失败后,我又陆续投了东风日产、海尔的研发岗,新华三的售前产品经理,海康的解决方案行销工程师等十几个岗位,前两者简历没有通过筛选,新华三群面被淘汰,海康没通过测评。
总之,没有收到一封offer。
时间很快到了4月下旬,春招将近尾声,我对自身的怀疑达到了顶峰。
3
5月上旬,春招已经结束,我开始忙于毕业实验和导师布置的项目。
一天,朋友给我发了一个链接:“今晚华晨宝马的hr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秋招助力会,一起参加?”
相约到了学生活动中心,屏幕已经落下,工作人员正在分发宣传册,话筒边站着一位白领打扮、30岁出头的女性,她低头看了眼手表,清声讲道:“我是来自华晨宝马人力资源部的林xx,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进行讲解和答疑。”
ppt打开,上面显示着应届生找工作时常犯的错误,“现在我逐条进行说明”。
林姐用翻页笔指着屏幕上的“第一条:忽略找工作前的准备工作”,说道:“第一份工作对应届生来说是人生大事,但几乎没有人给予对等的准备,想保研的从大一就开始刷绩点,想考研的从大三就有意识地开始复习,可想求职的呢?往往是等到秋招的时候,今晚做份简历,明天就直接拿着去应聘。”
“其次,就是一味地追求高级感。比如某公司在招聘时,在岗位面前加上‘分析’两个字,往往能多收一倍的简历,加上‘战略’,能让简历的质量上升一个档次,而如果一个岗位叫‘战略分析管培生’,那效果不敢想象。可事实上,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个岗位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讲到这里,林姐加重了腔调。
“过分理想化更是应届生常犯的一个毛病。他们完全不顾及自身情况,心里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我要进bat,我要进世界500强’,可找工作本来就是一个困难并且有一定偶然性的事情,每加入一个限定条件,都会几何倍地提升难度。因此,除非你有绝对出众的条件,否则不要加太多的限定条件。”
……
林姐的话一字一句扎在我的心里——春招时,她所说的这些错误,我挨个犯了个遍。
林姐最后总结道:“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招聘的本质都是在考察你的能力和特质跟岗位的匹配程度。”这句话像是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在春招时屡战屡败的积郁。我这时才明白:为什么我海投的几十份简历全都石沉大海;为什么自我介绍时,面试官对我获奖经历和荣誉丝毫不感兴趣;为什么面试结束后,自我感觉良好的我收到的往往却是被刷掉的短信——一切都源于我表现出来的能力与公司需求不匹配。
弄清问题的症结,我对接下来的秋招充满期待,我仿佛看到了bat、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的offer在向我招手。
4
调整求职策略后,我终于收到了第一个offer,来自“深信服”的售前产品经理,年薪超过20万。
5月下旬,了解到深信服“星云计划”开始招聘后,我内心有了冲动。其实,我对深信服和售前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并不了解,主要是被文案宣传的“高薪”和“不限专业”吸引。
这次我没有一份简历投万家,而是先登录官网,详细浏览了售前产品经理的岗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理工科专业;
2.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表达和培训演讲能力;
4.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及分析能力、资料撰写能力。”
据此,我绘制了与之匹配的应聘者画像:大学理工男、成绩优异、思维活跃、分析写作能力强、学生干部优先。接下来,就是用我的学习实践经历去“匹配”这个画像,进而有针对性地写出一份简历。
打开电脑,我把以往简历中和钢厂、其他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全部删去,替换为:我在大学担任外联部部长,组织学院活动、拉活动经费的实践经历;考研成绩400+,研究生成绩班级前5……
下午4点网申完毕,不到5点半,我收到了简历通过筛选的邮件:周六下午前去xx酒店面试。
毫不意外,又是群面。
春招时,我经历了3次群面,尽管都失败了,但我也通过复盘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群面的角色可以分为领导者(leader)、计时者(timer)、总结者(summarizer)、建议者(advisor)几种,leader需要搭建出小组讨论的框架,指明方向,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角色;timer把控讨论的进度并推进;summarizer对组员的观点进行总结陈述;advisor需要具备逆向思维,当讨论难以进行时,贡献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行破局。这些角色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作用,但共通的是,要让面试官看到自身对团队的贡献,只有如此,才可以脱颖而出。
出于对自身的了解,我认为自己适合leader和advisor,一直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对于这次群面,我信心满满。
周六下午2点,酒店会议室里,群面规则照旧,自我介绍轮到我时,我学习“红领巾”的方法,用自身的经历去匹配岗位的需求。讨论阶段,打开题目,是关于“是否赞成互联网行业996”的辩论,先小组讨论,再双方辩论,我属于反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