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目录
第1章 导 论
1.1 考点难点精讲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商品与货币
2.1 考点难点精讲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视频讲解]
3.1 考点难点精讲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4章 资本积累
4.1 考点难点精讲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 资本的运动[视频讲解]
5.1 考点难点精讲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6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视频讲解]
6.1 考点难点精讲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7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7.1 考点难点精讲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 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
8.1 考点难点精讲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视频讲解]
9.1 考点难点精讲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0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频讲解]
10.1 考点难点精讲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1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1.1 考点难点精讲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视频讲解]
12.1 考点难点精讲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3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视频讲解]
13.1 考点难点精讲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4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视频讲解]
14.1 考点难点精讲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5章 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
15.1 考点难点精讲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6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
16.1 考点难点精讲
1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内容简介
高校考研专业课的历年试题一般不对外公布且不提供答案,虽然各大高校一般不指定参考书目或所指定的参考教材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很多考题也是大同小异。
为了帮助参加经济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含复试)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政治经济学经典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归类精心编写了辅导资料。
作为一本详解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的复习资料,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难点归纳,简明扼要。每章前面均对本章的考点难点进行了整理。综合众多参考教材,归纳了本章几乎所有的考点,便于读者复习。
2.题量较大,来源广泛。主要选自80余所高校的历年考研真题、名校题库以及众多教材和相关资料编写而成,特别收集了部分名校(如北大、人大、中央财大等)最近年份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3.解答详尽,条理清晰。本书所选部分考研真题有相当的难度,对每道题(包括概念题)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便于引导考生养成良好的应试技巧和作答思路。北大、人大、中央财大和西南财大等名校最近年份部分考研真题,附有高清视频讲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纸质书,方便对照复习。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第1章 导 论
1.1 考点难点精讲
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重商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4世纪至15世纪,随着贸易特别是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重商主义思想。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 de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管理的范围,涉及到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
2古典政治经济学
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并接触到了剩余价值问题。但古典政治经济学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有庸俗的成分。
3庸俗经济学
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产生了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庸俗经济学,并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终结和庸俗政治经济学开始形成的同时,代表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因为它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它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越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也就越高,从而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就越丰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劳动者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状况、生产工具的完善程度以及自然物质的优劣有关。因此,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
①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②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相当于人的器官的延长和扩大。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除了生产工具以外,劳动资料还包括除了劳动对象以外的一切物质条件。
③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称为生产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物的因素,它们又称为生产资料。生产力中的这三个实体性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就愈高。科学技术愈发展,生产工具就愈先进,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就会提升。
(2)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与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称为生产关系。由于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而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一般总是先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的发展,使旧的生产关系与它不相适应,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历史上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因此,还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说明生产关系内在的一般关系。
(1)生产与消费
生产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消费分为生产性消费和个人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
a.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如果没有生产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资料,就不会有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用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方式;
c.生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不同于社会主义生产,因而资本主义消费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消费。
②消费决定于生产并不完全是被动的、消极的,它会反作用于生产。首先,消费使生产得到最终实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进入消费,它就不是现实的产品。其次,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如果没有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人们就不会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2)生产与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首先,被分配的产品是生产的成果,因而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可分配产品的数量;其次,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如资本主义生产就决定了有利于资本家阶级的分配形式。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与生产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与交换
生产决定交换。在生产过程中,社会劳动分工的程度,决定了交换的范围和规模。分工愈细,交换范围愈广,交换规模愈大。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交换的发展又会推动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6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应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揭示生产关系本质时,结合对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和阐述,就可以从比较具体的经济运动过程和趋势中更准确、更好地把握一定经济制度的运动和发展规律。
考点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1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及其特点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①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②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③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3经济规律的分类
经济规律按形成的条件和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消费需求上升的规律等等。这类经济规律,表现人类所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它们作为不同社会经济形态规律系统的构成部分,在作用和形式上,将受到不同规律系统的制约而表现出差别。
(2)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这是在具有某种相同经济条件的几种社会形态中共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这类经济规律,表现几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行过程中共同的内在联系,但其具体效应的发挥,还是会出现差异的。
(3)某一特定社会形态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这是只在一个特定社会形态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规律。这类经济规律,表现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殊的本质联系。
考点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决定的。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或阶级世界里,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利益必然表现为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差别。揭示生产关系的本质、矛盾和运动规律,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切身利益。所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他们为自己的阶级创立的经济理论,是各个不同阶级的经济利益在理论上的表现。由于政治经济学所研究材料存在特殊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从不存在超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迄今历史上出现过的,都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如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即认为理论依赖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又由实践检验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这种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的。实践性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性。
考点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唯物辩证法
(1)质量互变规律
运用量变和质变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就是研究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现象有些什么量变,以及这些量变的产生原因、影响,对整个经济现象所引起的状况是否达到了引起质变的阶段;如果还没有达到质变的阶段,怎样为质变创造条件;如果已经达到了质变的阶段,又怎样使这种质变得以实现,使人们的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到更高阶段。
(2)对立统一规律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就是研究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经济现象时,应研究这种经济现象当中所包含的矛盾和矛盾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
(3)否定之否定规律
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是要揭示出社会经济现象绝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上,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2抽象法
运用抽象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要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经过分析,抽象掉它们的表象,揭示出经济现象的本质。
3归纳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指从研究个别经济现象中得出一般的结论。演绎法是指运用一般原理去研究个别的经济现象。
(1)运用归纳法来研究某种经济现象,并从研究中得出一般结论时,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对于其他经济现象,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表现出其他经济现象的性质。
(2)运用演绎法,把一般原理运用于研究个别经济现象时,所研究的个别经济现象和一般原理所由以概括出的经济现象,其性质也必须是相同的。
4分析和综合法
(1)分析法是在研究某种经济现象时,分析它所表现的一些形式,从而揭示出它的实质。
(2)综合法是在分析出经济现象的本质后,对经济现象的一些形式加以综合,研究出它之所以采取那些表现形式的原因。
5数学方法
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关系变化的科学。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不仅要研究经济现象质的变化,同时还要研究经济现象量的变化。数学只适用于研究经济的数量变化,它对于研究经济现象的质变是不适用的。
6逻辑和历史方法
逻辑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所采用的思维推理法。历史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1)在运用逻辑方法时,从根本上说,思维进程要符合经济现象历史的发展过程,脱离开历史发展过程的思维推论,就要导致唯心主义。
(2)运用历史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必须排除对历史起干扰作用的偶然因素,排除经济发展历史中的曲折过程,按照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来研究经济现象的发展。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