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研究生学术交流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活动指南(第八届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拓宽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2023年6月我校将开展第八届“研究生学术交流月”(以下简称“交流月”)活动。我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及

本校教师,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1门、高水平企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1门、学术前沿专题讲座4场。
2023年“交流月”活动要求:
课程学习:
所有2022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mba除外)均须选择两门课程,若未在本届“交流月”期间完成,则应在来年的“交流月”重新选课。
学术讲座:
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参加交流月讲座两次以上,以举办活动单位的公章为依据,计入学术活动。

一、人文交流月课程
1、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名称:科学研究范式与科研趣味
授课专家:沈百荣
授课时间:6月12日-6月16日(5-8节)
授课地点:沙河校区(二教304)
学时/学分:20个学时/0.5个学分
课程介绍:
以生物医学信息学为例,讨论1、科学研究范式;2、如何提出科学问题;3、如何设计解决问题方法;4、如何解释科学数据;5、如何继承并且超越五个维度,用具体的研究例子解析科学研究的设计、乐趣和价值。
专家介绍:
四川大学华西系统遗传研究院院长、教授、医学信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8年回国以来主持国家项目10多项、在国际上多学科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英文著作和规划教材等10部。2012年以来在国际上倡导转化信息学,研究兴趣包括标记物发现、数据共享与安全、智能健康管理和转化信息学等。在化学、生物医学信息学等交叉学科领域30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兼任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家基金委和科技部专家、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数字健康”专家组组长等。
研究方向:生物标志物发现、数据共享安全、智能健康管理

2、高水平企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
课程名称: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授课专家:罗德伦/肖文丹
授课时间:7月3日-7月7日(5-8节)
授课地点:清水河校区(品学楼b107)
学时/学分:20个学时/0.5个学分
专家介绍:
罗德伦,景泽生物医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成都景润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超过20年创新生物药研究开发经验,先后参与和负责10多个创新药的研究开发,其中2个一类新药生物制品已获准上市,深度参与从分子构建、临床前、临床、注册申报到产品上市的全过程。罗教授主持及参与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20余项课题,受邀在《东方科技论坛》、《国际眼科药理学与治疗学研讨会》和《抗体药物及新药研发高峰会》等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报告。
肖文丹,景泽生物医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副总监,十余年的研发管理经验,熟悉新药开发的全流程及关键点,负责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主持申报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及创新荣誉,包括多项国家重大新药创新课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课程介绍:
创新药物是目前生物医药领域最热门的投资领域,目前生物医药主要围绕抗体、核酸和基因治疗药物开展。讲者从2000年开始负责了多个抗体、核酸和基因治疗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获得过多个临床研究批文,其中2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药物已经上市销售,其中朗沐上市后累计销售额超过70亿元的业绩。课程将以围绕创新药品开发的流程,以具体的产品为案例,从产品立项与分子设计、体外与临床前研究、工艺开发和临床研究四个方面全面介绍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以促进同学们对创新药物的开发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研究方向:创新药物的开发

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1、讲座主题:人脑连接网络:从单模到跨模、静态到动态、灰质到白质
讲座专家:廖伟
讲座时间:6月14日(周三)下午14:30
讲座地点:清水河校区(品学楼b104)
专家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人才,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2年),中国区神经科学领域全球2%顶尖科学家(2020年)。长期致力于“抑郁症跨模态脑影像诊疗”的科学问题,在抑郁症脑白质功能表征、脑影像异常的分子机制、个体识别及预测三个方面开展了医工深度交叉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同)共发表sci论文58篇,sci他引2515次;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communications biology,brain,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
讲座内容:
针对“抑郁症跨模态脑影像表征和辅助诊疗”的科学问题,如何利用无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抑郁症脑白质功能表征、脑影像异常的分子机制、个体识别及预测三个方面开展了医工深度交叉研究,并从影像学和遗传学角度揭示了抑郁症脑网络异常的分子机制,加速了脑影像智能化个体诊疗模式进程。
研究方向:脑功能成像

2、讲座主题:荧光显微图像恢复和分辨率提升
讲座专家:郭敏
讲座时间:6月16日(周五)上午9:00
讲座地点:清水河校区(品学楼b103)
专家介绍: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光学成像研究,致力于研发新型活体成像系统以及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截至目前,在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optica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授权中国或美国专利5项;并获得2020年度显微技术创新奖、美国国立生物医学影像与生物工程研究所xiuwen wang纪念奖;任《中国激光》青年编委,为领域内包括nature methods的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讲座内容: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可以对生命活动进行细胞、亚细胞水平的观测,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成像工具。然而,由于成像系统自身的局限和生物组织引起的干扰,显微成像是一个信息退化的过程,导致图像的实际分辨率和对比度下降。在本报告中,将利用图像后处理对荧光显微图像进行复原,探讨传统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对不同成像系统以及不同生物应用场景下的图像处理效果和效率提升,并采用图像处理的手段对图像的分辨率进行提升。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光子学

3、讲座主题:纳米孔测序技术进展以及应用
讲座专家:谢丹
讲座时间:6月20日(周二)下午14:30
讲座地点:沙河校区(二教306)
专家介绍: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四川大学疾病分子网络科学中心组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研究室/主任;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论文24篇。获评了国家高层次人才,并主持了自然科学基金5项。
讲座内容:
纳米孔测序技术以其超长读长、实时检测以及可直接检测核酸序列表观修饰信息,成为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代表。该项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医学、法医学、动植物、细菌以及病毒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实际应用。本讲座将从科学研究进展与实际场景应用两方面对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介绍。
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

4、讲座主题:发育生物学中的肌球蛋白振动
讲座专家:秦翔
讲座时间:6月21日(周三)上午9:00
讲座地点:沙河校区(二教306)
专家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长期致力于细胞骨架动力学及肌球蛋白振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迄今共发表高质量收录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基金等10余项。
讲座内容:
组织形态发生在发育和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肌球蛋白介导的生物力产生和细胞黏附因子复合体介导的生物力传递是形态发生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尽管肌球蛋白收缩介导生物力产生的研究十分清晰,但肌球蛋白振动的起源以及上游信号调控机制还很模糊。该讲座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发育生物学中的肌球蛋白振动为例,详细介绍肌球蛋白振动的机制及其调控,有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细胞骨架动力学。
研究方向:细胞力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3年6月12日

文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排版 | 青春生命网络文化工作室 任泠楠
审核 | 曾昀聪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5.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