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都考研,考前培训辅导,院校全程规划,专业选择技巧_因为_硕士…

原标题:深圳科都考研,考前培训辅导,院校全程规划,专业选择技巧

哈喽,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科都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考研择校方面

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大家应该知道,在这个互联网上有着这么一句话,”考得好,不如选的好考”,有的人考的很好,选的一般落榜了,但是有的人,考的一般,选的很好,结果上岸了,对吧?

未来的考研,院校选择将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大家知道,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474万,同比2022年的时候增长比例达到了10%以上,增长人数达到了17万人的人数。考研越来越卷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像我们24考研的话,可能会突破500万。如何在500万人当中我们脱颖而出,院校选择一定要去重视,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其实考研并不难,但考研是蛮复杂的一件事情,它就像迷宫一样,如果我们知道了迷宫的路径就会让我们变得很轻松,不知道的话可能会浪费我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那考研究竟有多复杂呢?

考研其实不是一个点,考研是一个面,点叫做考试,面才叫做考研。之所以我们在备战考研过程中,很多同学会迷茫和困惑的根本原因在什么?第一,方法不对,第二,选择不得当,第三,信息储备度不高。

今天,我会通过信息方法以及选择标准跟大家去聊一聊考研的专业和院校该如何取得选择?给大家一些在选择专业过程的相关建议。

第一,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下你是想考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研究生,大家应该知道学术性研究生偏于我们的理论研究,那专业性硕士偏向于就业。在2020年的9月30日,教育部公布了一个方案,就有关专业性硕士的发展方案,里面提及到专硕招生人数会扩大,预计在2025年的时候,专硕的总招生人数的比例将达到招生人数的2/3,而且他的学习年限会增长,以前是两年,现在录取开始变成三年了,所以选择专硕和学硕,这是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你是想考全日制硕士还是非全日制硕士?所以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目标院校是招全还是招非全,因为有的学校只招全日制,有的学校只招非全,有的学校全非都招。在2021年时,中央财经大学这一所学校,它的会计学院发表了这样的一个公告,审计专硕自2022年开始将不再

招收全日制硕士,只招非全,所以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目标院校。你这个专业是否招收全日制硕士,因为有很多同学们是想考全日制的。

第三,想要了解跨专业考研,很多人说,老师,我是选择本专业还是选择跨专业?其实办法很简单,如果你对自己本身专业比较感兴趣,而且还想要从事本专业研究的话,那选择本专业呗。

那尤其是24考研的同学,如果你对自己本专业不太感兴趣,但是发现也没有那么不感兴趣,那我建议还选择本专业。为什么?因为你现在时间有限,跨专业的话成本太大了。即使你想跨专业,也要了解两点;

第一,你有没有能力去学好跨专业所有的知识。

第二,有没有能力去搜集到一些相关的跨专业的资料信息,如果你的搜集能力不好,你的学习能力不好的话,那还建议选择本专业,对吧?所以要合理的去选择跨还是不跨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一个学习经济的,跨考一个法律是可以的;本身是学机械的,跨考一个企业管理是可以的;如果你本身学汉语言的,跨考一个车辆工程,那我只能说明你疯了,对不对,合理的去跨专业。

你要记住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通过一些标准来匹配专业,实现考研选择的一致性,这点是很重要的。所以在选择专业过程中,第一点咱们先了解一下这个专业你是否感兴趣。要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我们喜欢一个专业的时候,我们才会愿意去学一个专业,对吧。第二点,要了解这个专业的内容,不是专业的名称,因为中国有531个专业,很多专业你看似很好,但不一定像你想象那么好,内容可能跟你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例如:你们所听过的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很多孩子以为这个专业是学计算机的,如果了解之后,你发现他学的并不是计算机。他另外一个名字其实只有两个字,叫做数学。是理学门类里面数学大类的一个分支,不相信我,可以去网上搜索验证。

去了解这个专业到底是干嘛的是很重要的,再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跟这个专业的能力是否相匹配。举个例子:如果你数学不好的话,非得要学金融,这是一个很尴尬事情;如果你自己的沟通能力不好,写作能力不好,非要学一个新闻学,这是对未来发展也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你要知道学新闻未来肯定要从事记者和编辑,如果热点新闻出来之后,让你快速写个新闻稿,你憋了一天写了个标题,你说这件事情怎么搞呢?对不对。也要看看自己的性格,性别,包括学历限制,回报价值是否匹配这个专业。

我希望各位同学,研究生毕业之后一定要专业对口就业,不对口就业的话,那我们就没有必要这么纠结选择专业和院校了,那就看看哪个专业好考,哪个专业录取人数多,哪专业分数低就可以了嘛。我们不想混学历,想实现自己的专业跟未来的职业持续性发展,所以选择专业一定要去重视。

专业确定完之后,接下来选择什么呢?很多孩子说,老师我选择院校,这是全国所有考研学生做规划时最大的误区。当你第二步选择院校的时候,你发现一个问题,中国有你这个专业学校还是蛮多的,无形中扩大了你们的选择范围。考研规划切记,并不是扩大;而是缩小。所以第二步接下来叫做地区选择,地区的选择是决定你未来的格局,一个城市的综合资源给你带来的标准是不太一样的,所以选择城市要基于未来打算在哪工作跟安家的原则去确定城市,那现在要不要确定某一个城市?可能你也确定不下来,你可以筛选到五到八个城市,在五到八个城市里边看看有哪些院校有我要报考的专业。这样范围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才会越来越精准。

选择院校的时候要通过哪些标准呢?今天因为时间原因给大家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标准,先了解一下你想报考的专业在全中国开设了多少所学校,以及有哪些学校,这点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全国开设了两三百所,一旦第一志愿没有考上,你选择调剂的机会也很大。如果你的目标院校专业在全国只开设了五所十所,那你一旦没有考上目标院校,你选择调剂的机会也是比较渺茫的。而且通过开设学校的数量也可以分析它是冷门专业还是热门专业,如果开设两三百所,它一定是热门专业,开设五所呢,一定是偏冷一点的,明白吗。

第二个标准,了解到有多所学校之后,我们要去了解学校的一些分类,就是你报考这个专业开设的学校里边哪些是985,哪些是211,哪些是双飞,哪些是研究生所,给他做一个系统的分类,分类结束之后去了解这个专业的学科排名,在互联网上你们可能看到过很多排名,看的眼花缭乱的,有一个排名是教育部公示的,叫“第四次专业学科评估”,他把评估标准分成了几个英文字母,像a加类的,a类的,a减类的,b加类的,b类的,b减类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学科评估的话,直观的看到这个专业难易程度。a一定会比b难,b一定会比c难,是否同意。

第三个标准,了解分数线的问题,就是国家线。你这个专业的单科分数线是什么,国家线是什么,以及这个学校是否涉及到专业线的问题,大家也看到了,2019年全中国大概有20%的学校是有专业线的,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高达了65%,你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都是二次划线,会有一个专业性的问题,这条线才是你真正进入复试的分数线。

第四个标准,去了解录取数据,什么录取数据?因为每个学校在考研结束之后都会有一个录取名单出来,录取名单里面包括了初试分数,还有什么复试分数,总成绩,所以就要了解目你目标院校这个专业的实际录取人数和平均分,看看平均分能不能够得上目标院校,假设你自己的能力300分左右,目标院校,这三年平均分是370,那你再怎么努力可能也够不上。那如果部分院校近三年的平均分300分左右,刚好你的平均分也是300分左右,那这样的学校选择上岸的机会就会比较大。

同时,也要去了解一下目标院校,你这个专业近三年来的考试科目有没有发生一定的变化。怎么去了解?大家可以在网上下载专业招生目录,如果这三年你这个专业目标院校招生目录里边考试科目部分每年都变,一定不要选,你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明白吗。之后去了解一下报录比专业课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公布考试大纲和参考书,公布很好,不公布你是没有办法去学习专业课的,因为专业课范围你不了解。

院校选择一定要通过数据去做选择,这点是很重要。而且,我一直在强调为什么要早动手备战考研,因为这些年考研变化还是蛮大的,第一个变化,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性的问题。第二个变化,就是调剂的问题,因为以前的调剂叫做志愿优先,先到先得,2019年开始变化到了分数优先,择优录取,如果你的分数比较低,你填到任何一所学校调剂的时候你都是垫顶的,作了调剂的一个变化。第三个变化,就是一些特殊的限制,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学校已经公布了一些四六级限制,有的学校可能要求过四级,有的学校,这个专业要求过六级,所以在选择学校之前,一定要去了解目标院校是否涉及到四六级限制的问题。第四个变化,就是招生人数,所以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只有趁早去行动,一步早才能步步早,一步领先才能步步领先。

所以今天不是一个结束,只是一个结束过后的开始,考研贵在坚持。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到你们,起到那么一点点的作用,我也希望各位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机会,给我们科都一个机会,我们所有的老师将会用最专业的知识,最好的服务,最优质的课程帮助你们实现一战成硕,金榜题名,最后预祝各位同学们2024都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成功上岸,同学们,加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2.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