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电信学院 面向前沿需求,培养电信英才!

??六十年栉风沐雨,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发展,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彰显航天国防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特色,从新体制雷达、空天网络到空间遥感和装备测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们正处在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逐渐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赶超的新时代,期待你们的加入,我们携手秉承哈工大电信人重责任、讲担当、严谨认真、务实创新的优良传统,迎接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郭庆

一、学院概况

六十甲子,底蕴深厚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电机系的无线电专业,1959年正式成立无线电工程系,1996年更名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系,2003年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和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组建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2009年更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经过长期的开拓创新,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及教学科研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具有明显航天特色的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二、专业设置

实力雄厚 跻身一流

学院现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五个本科专业方向,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博士点学科,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

”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教育部双一流学科评估A-,同年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三、学院师资队伍

名师荟萃,人才咸集

通过教学、科研、实践和国际合作锻炼,电信学院已经拥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和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一流教师队伍。在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教授(我国著名雷达及电子信息系统专家,201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引领下,学院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等179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51人、副教授79人,同时具有博士生导师62人,硕士生导师123人。学院现有中组部特聘教授引进人才1人,特聘外专教授引进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基金委优青2人,省基金委杰青1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

刘永坦教授 雷达领域著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奖

四、学院科研实力

科技建功,成绩斐然

结合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院已经形成新体制雷达与对海探测技术,空间信息网络,抗干扰数据链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网、航天测控和工业智能测试、空间对地观测信息处理、微波智能材料、毫米波/太赫兹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等研究方向。高频新体制雷达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一项空白,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18年,刘永坦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宇航科学与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感知技术三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成员,学院近五年来承担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类基础科研和校企合作研究等科研项目500多项,累计经费突破5亿元,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为国防装备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奠定双一流建设的基础。

2018年,刘永坦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五、专业特色

立足航天,服务国防

通信工程:空天通信与卫星通信

电子工程:先进雷达技术

信息工程:高分海量多源遥感信息智能处理

微波工程:新型天线技术

测控工程:重大装备测试与试验技术

No.1、空天通信与卫星通信

No.2、先进雷达技术

No.3、高分海量多源遥感信息智能处理

No.4、新型天线技术

No.5、重大装备测试与试验技术

六、人才培养

科创育人,全面成才

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突出通专融合和科教融合的特色,兼顾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是以本科生为基础,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学院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以及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近年来培养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学院平均每年招收本科生310人,硕士学位研究生160人,博士学位研究生40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120人,硕士研究生320人,博士研究生280人。

学院坚持科教融合的实践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创新性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实践教学,强调“实践不断线、做中学、科研育人”,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形成“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级平台、四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领导力,近5年,学生累计竞赛获奖513项。

No.1、大类招生

No.2、专业分流

No.3、学院设置的本科专业

1.通信工程

2.电子信息工程

3.信息对抗技术

4.遥感科学与技术

5.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保研比例:28%,60%以上的本科生继续在国内外一流大学进修学习。

No.4、学生就业基本数据

No.5、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No.6、全方位育人体系

No.7、培养过程

科教融合,实践育人

提升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显著,竞赛斩获颇丰!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华为杯)

丰富的创新实践和竞赛磨砺

“京津冀——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iCAN 国际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

开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

实践教育基地

No.8、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支撑

No.9、工科人才培养的科研引领

七、国内外交流合作

广泛交流,联合培养

学院与多所国内外大学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分别与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美国、俄罗斯、韩国及港台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与9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国际合作实验室6个,创建了中国-智利ICT联合实验室和4个国际学术组织的分支机构,聘请国内外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兼职教授10余人,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85人。每年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交流与合作100余人,年均组织国际会议3个,教师担任国际组织和期刊编委20人次,有效扩展了学院和学校的国际影响,促进了学科的快速发展。

2020年,启动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1位)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八、毕业去向

优势凸显、前景广阔

毕业生(含本/研)就业以IT知名企业和国防科技集团为主,其中57%的毕业生就业于华为、阿里等高科技公司,33%的毕业生就业于航天/电子等军工集团。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优异。资料表明,99%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印象非常好,认为其知识面宽,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对知识的应用灵活;9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院毕业生素质高,适合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各项管理工作。调查结果表明学院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能够在各个岗位上取得良好的成绩,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比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凸显优势专业,培育新兴急需专业,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毕业生近五年就业分布图

九、知名校友

英才辈出、时代担当

学院成立后培养和早期就读于院内各专业的毕业生,很多已成为国防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他们中有两院院士、著名企业

家、知名专家和IT精英等,包括:原中兴通讯总裁赵先明,华为董事、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李英涛,原NEC(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尔琦,国富资本董事长熊焰,黑龙江联通副总经理吕平,中国机载火控雷达研制创始人贲德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校长周志鑫院士,清华大学任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刘兴钊教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慧镝,东方红卫星公司副总经理胡戈峰,华为公司美国研究所所长王国林,Altair大中国区总经理刘源,阿里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等。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9.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