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名师凄惨离京,评论区数万句嘲笑张雪峰的嘴,骗人的鬼!周深李诞…
近期有条很有意思的热搜:
我第一反应还以为是谁,怎么离开北京还能上热搜,还1.6亿阅读?
点进去一看,看到了这似曾相识的画面:
这不就是2016年因为《7分钟讲解34所985高校》的视频爆火的考研名嘴吗?
如果是他, 那就怪不得上热搜了。
别急,且听我慢慢说。
考研是谁?
2016年,他收到朋友的微信:你那条视频火了!
说的就是这个视频:
视频中,考研表情丰富、动作夸张,却对34所高校了如指掌。
那是他从事考研辅导行业的第十个年头,万万想不到,教师生涯从此迎来了神奇的转折点:
微博粉丝从1000涨到10万,这在2016年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随后各种通稿综艺接踵而至。
最经典的一幕,还是他在《演说家》和马丁的对战。
考研说,“考研是大多数人的出路。”
马丁不乐意,说到,“我自己公司的员工,就没有一个重点(大学)的。”
考研回怼,“所以你不是世界企业500强。”
人狠话不多,一句话能把人噎个半死。
全场为他鼓掌,这也是我见过对“学历无用论”最有力的回击。
因为过分会说,考研也惹来过不少麻烦。
很多人说,他说的东西和考研无关,更多是段子。
甚至当年他因为言论不当,惹怒了西南大学,只能公开道歉。
后来还有人准备了鲱鱼罐头,在考研演讲过程中突然泼了过去,弄的恶臭连天。
话多就容易出错,舆论世界能做到滴水不漏的人并不多,考研这张嘴激励过多少人,应该也就得罪过多少人。
尽管毁誉参半,但不得不承认,他是北漂一族佼佼者。
用他好
友储殷教授的话说:是北漂一族万分之一的那个成功者。
在北京,有房有事业,还有名,全网粉丝累计千万,这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成绩单!
结果,他却突然宣布离开北京:
网友们连忙追问,“去哪儿?为什么!”
考研在评论区回答到,“去苏州,原因是没有北京户口,小孩将来高考不方便。”
就因为这条回复,评论区里留下了上千条扎心的留言:
甚至有人诛心发言:14年奋斗换不来一纸北京户口。
局外人看不清,只当过眼云烟,但这些留言却是扎中了北漂一族的心。
北漂一族有多难?只有真正去漂过的人,才能理解关于落寞、孤独、挣扎这类词语的意思。
戚薇曾经说过,北漂那会,都是艺人了还揭不开锅,银行卡只剩30块,她想去ATM取款打车,但是最小面值是50块,取不出来,只能走路回去,两个小时路程。
这还是明星,何况普通人?
就像考研给他学生形容的那样,“你去八王坟公交车站找一辆车,叫830,体验一下一个公交车坐1000人,双脚离地还能不倒下的感觉,去体验坐公交不用挤因为你会被挤上去;还有一个地方叫天通苑,它是亚洲最大的社区,一个天通苑住了400万人,地铁站修了三个站,你去感受一下早上五点天通苑北能不能坐上去。”
这是真正的北京。
而北漂的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他曾经如此生动地描述了北漂的难,又如此认真的鼓励学生考研改变命运,来北京实现梦想,最终自己率先“逃离”了这个地方。
奋斗无用论?
但其实,考研离不离开北京,其实和很多人无关,但解读成落荒而逃,甚至搞起了奋斗无用论,这就有必要谈谈了。
《创4》近期的一个话题探讨,“努力有没有用?”
一个选手从F班逆袭到A班,但在观众投票环节一轮游,告别舞台。他忍不住问,“是我不够努力吗?”
因此,备采里采访了几个学员,“你有没有被努力辜负过?怎么看待努力这件事。”
有学员表示,被努力辜负过很多次。但是努力就像猫一样的东西,偶尔很挠人,偶尔也很可爱。
这个日本学员是世界街舞冠军,尽管在中国没有基础粉丝盘,却在首秀舞台用超水准的舞蹈实力赢得了绝对的路人盘。
因此,他的回答,最耐人寻味。
但接下来周深的发言却最实际。
“做这一行确实多多少少需要些天赋。如果你发现天赋不在那儿,你就把他当爱好就好,那也不会不妨碍你喜欢它。也不用劝退他,试一试劝退这种事,社会毒打会告诉他。”
周深并没有探究努力和奋斗有没有意义,而是告诉你怎么解决和平衡 —— 试一试。
你要的回报是个标尺,所有收获放到标尺这里量一量、比一比,快乐减半,痛苦加倍。
拿掉标尺,回归爱好,一厘收获,就是一厘快乐,就根本不存在努力会不会辜负,奋斗有没有用的情况。
很多人纠结努力和奋斗有没有用,没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当努力和你想要的回报要捆绑一起,努力和奋斗就变了质,无法全力以赴和享受当下。
再比如李诞,现在大家给他的标签是佛和丧,但他从一无所有到身价12亿,成为脱口秀顶流,中间经历过什么, 只有他知道。
我只知道,如果真的佛,一个生于内蒙古的北方汉子,不会千里迢迢到广州读书,而后又在毕业那年选择了北漂,后来又被高薪挖到了上海做脱口秀,又成了沪漂。
其实这个世界几乎每个人都在努力,关于努力的探讨,古往今来没停止过,这个时代尤为热烈。这个现象背后,表面反应了当今社会的竞争激烈,实则也反应了人们内心的急躁和焦虑。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付出、努力、奋斗,当下就是收获,当下就是回报。
如果不信,你去看看躺在重症病床上的病人们,他们会给你答案。
真正的无用和无奈,往往是你想付出,想努力,想奋斗,却没精力、没心力、甚至没生命力。
年轻人有机会一定要在大城市闯一闯
回到考研这件事,当大家都在解读他离开北京这件事,人家到达苏州并表示要干大事了。
前两天,考研接受苏州广电总台的专访,表示要在苏州打造一揽子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对接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
14年留在北京,帮助千万学子求梦和就业,如今回到苏州,并非无可奈何,而是心有规划。
正如他的微博所言,几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
看到了这段解释,不少人又说,还是小城市好啊。
事实上,这恰恰说明,人在年轻时,一定要大城市发展。
是什么给了他去苏州发展的资本,甚至还能引来官方爸爸的采访。
是他过去14年来在北京的工作经历,以及他在网络上输出的知识和积累的粉丝,这是他的底气,也是最重要的资产。
大城市除了资源多,更重要的就是公平,你在奉献自己青春的同时,它可以支付你几倍于其他城市的报酬和经验。
试想下,如果当初直接就回了老家,考研不可能被这么多人认识,至少不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大家认识,也不太可能在北京买房,甚至潇洒去苏州发展的机会都没有。
人人都说,留不下的北上广,回不去的小县城,事实上那只是你还不够努力。
如果你足够努力,你一定会有潇洒的底气,和回报、物质、和世俗定义的成功没有绝对关系。
至于“北漂那么‘惨’,还去不去北京”,“小县城毕竟舒服,但看着发展又不多”之类的问题, 我的看法是:
凡事二元对立就会失去原本的魅力。北上广和小县城不该成为绝对的反义词。
著名经济学家何帆老师最近有段话,值得大家参考:
大概的意思就是:
发明、创造、创新需要闲情,但一线城市的青年睁眼就在像房贷怎么还。三线小镇青年的信息面不比你差,所以未来很多可能性在三线。
如果你在一线,一样要去这些地方看看,了解中国正在出现的变化。
你看,在一线的一样不能忽略三线的,三线的也该去看看一线的。
只有这样,我们普通人的视野才能真正被打开,创新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支持和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