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文学院 学术为基 实践为本,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红网时刻记者 杨艳 通讯员 郭添瑶 邓雅川

“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2017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也是支撑高校创建“双一流”的核心力量。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1981年设置硕士学位点起,通过38年的努力,如今已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建有6个博士学位点、15个硕士学位点,逐渐形成了一套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相为依托、互助生长、以学术反哺课程教学、以实践带动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他们既有高学历更有高素质、既有令人羡慕的头衔更有令人佩服的本事,这是大学院校面临的现实课题。湖南师范大学在这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

以一流的导师培育一流学子

没有一流的导师队伍,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为此,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大胆改革,不遗余力引进优秀导师,培养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组建“老—中—青”多方向、阶梯式导师团队,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蒋冀骋是梯队中的资深名导。1998年湖南师大文学院设置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蒋冀骋成为学科带头人、首批博导,他指导的3篇博士论文分别于2005年、2008年、2011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简称全国百优),在全国学界享有盛誉。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唐贤清讲授《哈佛的大学文化》。

这“全国百优”里,有唐贤清的《朱子语类副词研究》,这是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全国百优首篇入选者。如今唐贤清已是湖南师大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除了蒋冀骋、唐贤清,青年长江学者郑贤章,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得者赵炎秋,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汤素兰等均是文学院研究生教育导师团队成员,导师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对于研究生人生道路规划影响深远。

“好导师就是研究生的灯塔,导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负有传承精神和文化的重任,以身作则,引领学生砥砺求索。”全国明德教师奖获得者赵树勤教授说。

30多年来,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团队成果培养出了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芙蓉学者、湖湘青年英才等大批人才,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以创新的科研夯实学术根基

和本科生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系统性、创新性能力。注重夯实学生学术基础,依托项目,深度参与,递进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湖南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一大亮点。

2010年-2018年期间,文学院共获得500余项各类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0余项,其中蒋冀骋、唐贤清、郑贤章、蒋振华、杨合林等教授主持的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项目,有70%的在读硕士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促进师生科研交流,提升科研意识和学术能力。

因为在读博期间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和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三个项目,姜立礼逐渐具备了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这些积累让他在中国社科院一举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资助项目一等资助。易永姣,2011年成为文学院博士,读博期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各一项,3年后她成功入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成为师大文学院老师,从事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自己也成了研究生导师。她常常说,是导师教会她独立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方式。

图为2016级本科生屈子正和袁宏宝跟随老师参与“南方语言与文化”学术沙龙。

为了吸引本科生参与科研、探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湖南师大文学院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班”选拔人才,通过项目促进学生学术研究水平。2016级本科生屈子正和袁宏宝跟随老师参与“宋代笔记语言学资料汇编与研究”等多项省

部级项目和每两周一期的“南方语言与文化”学术沙龙,收获颇丰。

设立创新项目,鼓励研究生积极承担创新性研究课题,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2014年-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共获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余项。“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们对标研究生核心素养和社会所需,创新性的引导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助力研究生高质量发展。”湖湘青年英才入选专家蔡颂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方式深受研究生喜爱。

在文学院,导师和研究生所形成的团队中,有和谐的学术生态,有高端的学术成果发布平台,让大家都能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2011年创建的“文学院在线”网页,已发表学生作品4000余件。《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学术期刊被遴选为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在国内外学界具有较高学术影响,不仅扩大了中文学科在学界的影响,也为研究生发表科研成果提供了重要平台。

以开放的理念拓展国际视野

学院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教育,推动海内外优秀学生双向交流和联合培养,近10年为印尼培训和培养华文教师、校长1000余人;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到境外、海外进修访学;聘请外籍专家为兼职教师或来院讲座。李林锋,2013年至2015年通过国家汉办选拔,被公派到泰国清迈高威拉中学教授中文课程,并获得国家汉办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奖励。

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的突出特征。通过多项国际交流与合作,湖南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教育逐渐形成竞争优势。

积极“引进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开发国际教师资源,聘请外籍专家教授为兼职教师或来院讲座,如邀请纽约市圣若望大学教授、著名海外汉学家金介甫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汤晨溪教授等来院和研究生交流。鼓励“走出去”,快速提升学术水平。

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学院也注重加强本校“走出去”,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到海外访学、进修形成了内外兼修的双轨培养模式。

推动双向交流,联合培养优秀学生。学院加大对研究生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的资助力度,设立“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用于资助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为他们获取学科前沿知识铺路搭桥。近年来,文学院大批研究生走进英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联合培养。2012年,杨阳成为湖南师范大学和法国昂热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5年,刘子竹受学校资助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构建多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协同育人体系,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丰富研究生的人生阅历,才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局眼光、开阔胸怀的高层次人才。”文学院院长郑贤章介绍,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生进一步开拓了学术视野,成为学校科研产出的生力军。学院将进一步拓展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的广度、深度,从而产生更多实质性的学术成果。

外国留学生的数量标志着一所大学国际化的程度,而高层次外国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招收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生,他们毕业后大多选择回国就业,有些选择到境外的中国企业就业,有些在本国政府、部落、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关键岗位上担任重要职务,在各行各业上为本国和中国开展交流积极努力。

来自越南的陈曰怀清先后于2011年-2013年,2014年-2017年在湖南师大文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唐贤清教授,现任越南顺化佛教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越南佛教词语研究,对中国文化有较深了解,特别是在汉源佛教词语方面成果颇丰,对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越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丰富的实践提升教育成效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生的学术之路走得再远,也不能丢了服务实践、服务社会的初心。秉着这一理念,湖南师大文学院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推动研究生走进科研一线,走进实践一线,走进社会一线,拓展大学的育人空间。

其主要抓手之一是重点建设一批校内外科研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采取学校加实践基地的模式,建设一批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目前,文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已辐射长沙、株洲、娄底、益阳等城市,包括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新邵县教育局、长沙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专业实习基地,开阔的舞台,让学子们的所学所研大有用武之地,加速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作为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湖南省研究生辩论赛受到广大研究生青年的喜爱。图为2016年湖南省第二届研究生辩论赛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

让研究生们到实践中检验所学本领,在湖南师范大学已成为常态。本着这一理念,文学院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建有近10多个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由导师担任指导老师的学生社团。楚魂话剧社、朝暾文学社、黑蚂蚁诗社等社团活跃度高研究生参与度较高,在全国高校影响较大,多次荣膺“全国最具影响力文艺社团”等称号。定期举办语言、文学、书法、教学等各类论坛、技能竞赛,由院研究生会主办的语言学论坛已举办74期,语言学辩论赛举行21期。

2018年3月,由中宣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主办的“爱我国防”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落下帷幕,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丛杨以《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为主题,从来自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近100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勇夺全国一等奖。这已不是该院研究生第一次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竞赛领域获得殊荣,在2017年“第二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当中,由文学院刘光成、杨云萍、周敏任指导老师的参赛队伍,在大赛中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的佳绩。

为进一步强化研究生语言表达教学研究和实践特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017年,湖南师大文学院充分运用“语言与文化”学科群师资优势,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成立了演讲与口才教研室。现已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并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推荐、辅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演讲与辩论比赛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湖南师大文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肖百容眼里,研究生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还应该突出“价值引领”和“学术导向”的实践育人理念。为此,文学院从学生渴望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带着远大志向下基层,带着研究选题走向改革前沿阵地、基层偏远山村,每年组织研究生团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湖南师范大学自2002年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项目以来,先后选拔派遣了14届支教团计150余名队员赴湖南省城步、隆回、凤凰、常德、吉首、永顺、沅陵等地开展扶贫支教接力工作。文学院研究生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扶贫帮困,为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履行服务社会功能作出了积极贡献。

无论是“支教之旅”还是扶贫之路,最终都落在了“求实”二字之上。唐贤清教授表示,这种以学术为基,以实践为本,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寓于实践之中,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引导着研究生们以家国情怀托举时代使命,以责任担当诠释筑梦远航。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6.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