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国内新闻学院计算机与新闻传播院校推荐
??以下是考研考研小编为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国内新闻学院计算机与新闻传播院校推荐”的相关内容,以供考生参考。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生产模式,也为新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培养思路。在当下的媒体行业,算法推荐、智能分发、数据新闻、VR新闻······这些词汇已不算陌生,甚至某些形态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而与这些功能密切相关的,正是计算机相关学科。
而随着新媒体变革在新闻领域的影响继续加深,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可能会越发深入。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内外众多新闻院校开始探索新闻学教育与计算机相关科学的联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
例如,2011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新闻理学硕士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大约15人,共四个学期,提供计算机科学和新闻学双学位硕士,为学生提供在计算机支持下的新闻采访和数字媒体制作的独特而高度专业化的训练。除了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梅迪尔学院、乔治亚理工大学、密苏里大学均有类似项目。
国外搞得风风火火,那么在新闻传播学与计算机相关学科的结合上,国内新闻院校做得
怎么样了?小编为你盘点了几所国内高校。(名单不分先后)
1、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出生就含着新媒体的金汤匙
2017年9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宣布与微软、封面新闻成立全国首家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室这也是全国首个关注“AI+媒体”的实验室。简单来说,这个实验室将研究人工智能时代媒体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交互,以及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它产生的研究成果可能会直接改变你看新闻的“姿势”。
除了这个新挂牌的实验室,成立时间仅三年的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在新闻与计算机方面已有不少探索。
例如北师大建立的“新媒体传播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任首席专家。以及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教育报共建的“融媒体创新传播实验室”,该实验室也是北京市首批20家媒体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
为深刻理解当下媒体发展现状以及为相关决策单位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还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主办了“京师中国传媒智库”,自成立以来,已经经过计算机挖掘数据建模测量等方法,连续发布了12期针对不同领域的调查报告。
在媒体的未来形态上,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还积极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搭建了新媒体研究中心、VR实验室等一系列助推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研究平台,新闻传播学院还推出了中国高校首个VR创作培训班,并已连续举办四期,以及举办首届中国VR创作大赛“金铎奖”。
大数据是近几年新闻传播界的热词,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也在试图探索其与新闻传播的结合之道。例如成立“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主要利用大数据为新闻出版行业服务。成立北师大–蓝鹰视频大数据挖掘研究示范基地,从媒介融合的趋势对视频大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官方介绍,学院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确立了在未来媒体、传播效果测量、认知神经传播学、社交媒体分析、大数据舆情、用户体验、数字出版、复杂网络等诸多前沿交叉领域的领先优势。努力打造国家智库,积极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与咨询服务。
自从喻国明请辞人大履职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以来,该学院在媒体与计算机结合方面的探索动作频繁,建立了多个相关实验室,具体的研究成效小编无法评价,但值得肯定的是这的确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大趋势,这样的尝试无疑是十分有价值的。
2、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融入新闻教育
2015年12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推出国内新闻院校首部VR纪录片《舞狮》。彼时,让小编惊讶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在新媒体形态方面的探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播与设计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创意媒体设计系,交互设计中心等4个系(中心),本科专业(5个)有:新闻学专业、政务传播专业、公共关系学专业、影像传播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在小编心中,中山大学的新闻学一直跟设计与交互联系得比较紧密,这也符合了越来越看重用户体验的大趋势。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专业实验室包括:绘画/素描工作室、模型工作室、中山大学-HP动漫实验室、中山大学-HP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中山大学-APPLE联合实验室/苹果体验中心、演播实验室、流媒体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 音频制作室、媒体编辑室、影视艺术实验室、电视制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平面设计室、视觉设计工作室、中山大学-FOXDA音视频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交互产品与内容服务可用性测试实验室等。
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计算传播的旅程刚刚开始
2017年9月24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百度、社会媒体处理专业委员会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传播研究中心/互联网挖掘实验室拟共同举办2017年计算传播学年会暨工作坊落下帷幕,这也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二次举办这一会议。
这一会议的承办单位之一,南京大学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正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应对计算传播趋势所建立的。
计算传播学是计算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它致力于寻找传播学可计算化的基因,以传播网络分析、传播文本挖掘、数据科学等为主要分析工具,大规模地收集并分析人类传播行为数据,挖掘人类传播行为背后的模式和法则,分析模式背后的生成机制与基本原理,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数据新闻和计算广告等场景。注重编程训练、数学建模与计算思维。本次讲座将介绍计算传播学的概念、内涵、应用、工具,并讨论如何开展跨学科合作、计算传播学的研究策略等问题。
根据官网介绍,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15年2月,该中心的使命是揭示人类交流行为的计算基因,该中心提供一系列的研讨会,包括计算通信、介绍数据新闻、计算广告、和Web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不过从官网的介绍来看,该中心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比较小,主要为研究性质,还未融入到整个学院的培养方案当中。
4、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数据新闻业内领先
作为老牌的新闻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一直较为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媒体的发展趋势。其中的数据新闻专业就是中传为了应对新媒体发展趋势而开设的。
根据官方介绍,中传新闻学院数据新闻报道专业开设了新闻史论、新闻业务、全球新闻传播以及数据挖掘处理、专业软件应用、新兴媒体叙事技巧等一系列课程,结合新闻学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领域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多方面培养学生在数据新闻采集、挖掘、编辑及可视化呈现等各流程中的观念与技能。
近年来,数据新闻报道专业师生先后参与了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政协报》等媒体的全国“两会”报道,其新闻作品广受肯定与好评。2015、2016年“两会”期间,师生团队向合作媒体提供了50余部数据新闻报道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中传数据新闻专业更是拥有以沈浩教授为代表专业团队。沈浩教授北师大数学专业出身,目前是中传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主任,是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方面的行业专家。
5、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于互联网,技术历史两手抓
作为汕头大学八大学院之一,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几年频繁被媒体报道,其培养质量也被学界业界所公认,背后很大原因在于该学院的两大培养特色,一是重实践,二是前瞻性。
在实践方面,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另一方面这些实习机会含金量也很高,很多都是境外报道项目,如“日本环保报道”、“探访美国硅谷”、“缅甸大选”、“尼泊尔报道”等,并且每次项目均建立了专题页面,其不少学生实践作品发表在新华社等知名媒体,另外学院还设置了“实习助学金”,可谓是福利满满。
在前瞻性方面,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突出互联网特色,成立了国际互联网研究院,探索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院的院长方兴东被称为“中国博客教父”,在互联网方面有着深入研究。该研究院成立以来,除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论坛上举办工作坊,还联合多家大学、机构发布了《G20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取得了一定成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院长方兴东目前在进行的项目––互联网口述历史。“互联网口述历史”由方兴东自2007年尝试,经过七八年的断断续续摸索,雏形初现。整个计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记录中国互联网全程,总数达到500人的规模。下部分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互联网全记录,计划也是500人的规模,总体目标是完成1000人的口述历史。如果全部完成,“互联网口述历史”工程能够成为中国和全球互联网浪潮提供最多方面、最丰富、最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为更好记录互联网历史的全程提供多层次的素材,为后人更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参考。
6、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省级实验室坐镇品牌研究
作为国内知名的理工科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身定位是将本校的理工特色与新闻传播相结合,如加强计算机与新闻传播的结合,注重跨学科培养,具有一定特色。
例如,2016年10月13日,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广东省广告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支持合办了一场主题为“大数据与跨学科融合发展”的青年学术沙龙,来自业界和学界的八位青年学者,从计算机、软件、经济、管理、法律、新闻和营销传播等角度展开学术交流,共同行探讨大数据与学科融合之间的可能性。
此外,早在2004年,国内首个智能化品牌大数据中心&ndash“千家品牌指数系统”正式发布时,权威品牌研究专家、原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段淳林教授就出任总顾问。2015年12月,千家智客再次与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省新媒体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达成合作,共同成立“大数据与智能品牌用户体验实验室”,这也是新闻院校中为数不多的省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利用大数据与智能分析技术,对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硬件、机器人等各类智能品牌与产品进行研究,促进智能化企业进行平台转型与服务升级。颇有产学研结合的意味。
7、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老牌院校追赶起潮流来也很厉害
作为老牌的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也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探索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其于2015年开始开始探索建立的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在2017年6月初步完成。
在成果方面,该中心成立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三期数据新闻工作坊、联合香港城市大学互联网挖掘实验室举办新媒体数据挖掘工作坊、举办首届复旦-财新VR内容创作工作坊、举办高校数据新闻报道比赛等等。
国际互联网背景挑战了现有的新闻教育培养方案,针对这一问题,2016年11月15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还主办了“发现、重构和共享:国际互联时代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国际论坛。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的30位院长和专家在论坛上发言,分享办学理念,介绍办学经验,分析办学困境,共商新闻与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方案。这样的尝试也颇具价值。
8、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大数据大数据大数据!
为迎合新媒体时代挑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除了建立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其校内还有一项知名的论坛––“RONG”系列论坛”。
RONG系列论坛由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倡立,取“融”“溶”“荣”“容”之谐音,意指“融合”“融洽”“包容”“宽容”“繁荣”“荣光”“互溶”等,代表了数据研究院创立的初衷和理念,旨在促进校内不同院系、不同学科间围绕大数据科研课题的相互认识、沟通交流,促进校内科研力量的联合、科研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促进产业资源与科研资源进行对接、了解产业应用现状和挑战。
其首场论坛主题就是“大数据与新闻传播”,于2014年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大数据与新闻传播的发展前景。在此之后,RONG系列论坛还陆续举办了“图形图像处理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与VR伦理”、“社会关系网络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与公共安全”等主题论坛,尽管各个该论坛由校内不同学院轮流举办,但其内容与新闻传播均息息相关。
9、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新媒体研究要有国际范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2月,是一个专注于新媒体创新发展的科研教学机构。该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系密切,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大学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系。
新媒体研究院致力于打造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专注于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产业政策、新媒体经营管理、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新媒体教育、新媒体技术、网络安全、数据挖掘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新媒体研究院与业界、学界广泛开展合作,建立了“舆情管理与产业情报实验室”、“信息交换与网络安全实验室”、“新意互动互联网战略实验室”等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在大数据舆情分析、数字生态圈建设、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打造产学研互动平台。
自成立以来,该院也在相关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例如,举办“新兴媒体:连接、创新与转型”主题国际会议、举办2017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举办“新媒体发展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专家研讨会、承办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媒体发展论坛等等,在新媒体的发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探索。
10、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多个实验室助力产学研结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在国内新闻学院中一直具有不俗的名气,其在新媒体方面也有一定探索。
早在200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就成立了新闻与传播教学实验中心,并于2007年获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新闻与传播实验中心按功能划分,主要分为8个大类实验室,即:计算机与多媒体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广告摄影实验室、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实验室、演播厅、形体房、录音间及传媒与舆情调查实验室。而该实验中心主打的正是“以人为本,文工交叉、媒介融合”的理念。
此外,2016年11月,“华彩新媒体联合实验室”在华中科技大学成立。该实验室由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北睛彩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立,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实现。华彩新媒体实验室拟建成新媒体实践室、产学研发室、培训就业工作室和成果推广工作室四个工作与体验场所,主要服务于新媒体各类年度排行榜、舆情案例剖析、新媒体蓝皮书和网络热点事件聚焦。该实验室的建成将进一步对蓝皮书的后续展开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人才保障和物质支撑。
经过盘点以上新闻院校在新闻传播与计算机的结合情况,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跨学科培养。网络新媒体的冲击成了很多新闻院校改革培养理念的助推剂,纷纷将自身特色与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结合,催生了很多特色项目。
2、差异化明显。尽管都是将新闻传播与计算机相关学科相结合,但在不同新闻院校的具体运作下,成果差异化明显。聚焦未来媒体形态、数据新闻、交互设计、广告···不同院校定位各不相同,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提醒我们要找准自身特色继续深入探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家在多方面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发力空间。
3、拥抱技术。许多新闻院校将技术摆在了重要位置,并开始探索未来的新闻形态,如VR新闻、可视化新闻等,尽管未来新闻形态技术性更强,但作为新闻院校进行这样的尝试无可非议。
4、发展层次不齐。尽管不少新闻院校做得较为出色,但也存在发展层次不齐的问题,一些学院走在了前沿,成果丰厚,而不少学院只是搞了一些论坛、会议,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是讨论而不是研究,还缺乏一定的深度,当然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如培养理念,资金支持等。
5、产学研结合。不少新闻院校均提到了产学研相结合,将新闻传播中的教育、科研、生产结合起来。以数据新闻为例,院校可以教授学生数据新闻课程并成立相关的科研单位进行深度研究,成熟之后可以对外承接相关的数据新闻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学以致用,也可以为针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带来更为直接的价值,形成一种良好的闭环生态。
遗憾的是,除了上述高校,小编还浏览了国内众多知名新闻学院的官方网站,发现很多都没有相关介绍,这不排除是其成果还未及时更新,另外由于篇幅的原因,可能还有部分出色的高校未被提到,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补充。
但总体来说,国内新闻院校的培养方案仍较为传统,侧重于培养学生采写编评等业务能力,在学术研究上对于计算机相关科学与新闻学结合的探究还不多。相反,在这一领域做得较好的是其他学院的老师,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许可教授,其在新的传播模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尽管很多学院斥巨资建立了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但更多是用来训练学生的业务水平,而不是研究未来媒体的发展形态。而事实上,随着新媒体
的发展,媒体的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相关的人才缺口很大。
以数据新闻为例,一项针对国内数据新闻从业者的调查显示,数据新闻对从业者提出了更多的技能要求,也更为强调不同工种间的协作,比如记者需要懂编程以便与工程师合作,而媒体对具备跨界工作能力的从业者更是求贤若渴。几位栏目负责人都不约而同认为既有新闻敏感又会编程开发的从业者是理想人选,而这类人才也较为稀缺,受访者中仅5人能够同时承担采编与编程开发工作。
因此,如果不从新闻教育这一源头出发,结合媒体发展趋势做文章,恐怕未来的新闻院校毕业生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
相关推荐:
2018考研择校:这6所院校的实力不容低估
C9 院校是什么?
盘点最适合谈恋爱的15个大学
怎样判断目标院校报考难度?这些信息至关重要!
考研预报名即将开始,这几所高性价比院校不要错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