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历那么重要,为何很多人放弃复读去考研 这些原因需知道

高考成绩下发之后,相信有不少同学已经拿到了自己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在这些欢喜的家庭之后,也有些同学会因为考试成绩没办法进入喜欢的大学。

在这种情况下,是选择在高中复读一年再战高考,又或者先‘认命’进入大学然后再通过考研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就成了很多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数量上来说,选择复读高中的学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第一学历的今天,本科是不是在重点大学读的、所学专业成绩又如何是很多致命企业录用人才的重要考量。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也有不少同学会干脆选择先进入二本或三本院校进行学习,然后再通过考研的方式跨入重点大学,这是为什么呢?

选择复读的压力实在太大,不想再经历一次‘地狱里的日子’

我国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除了勤奋之外,很多学生必须要拿出十二万分的精力出来去突击学习。

央视就曾经调查过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结果显示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5-6小时,有时候甚至更少,远低于这个年龄段需要的休息时间,从侧面反映出高三学子紧张到已经超负荷的学习压力。

而如果选择复读的话,学生不仅要面临像高三那样压力巨大的学习,同时也要经受来自自己和家庭期盼的压力。既然已经选择复读,显然就已经定下这次高考要比第一次的高考成绩更好的目标。

在这样的压力背景下,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学、烦躁、焦虑等等情绪问题。有些抗压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会放弃学习,变得完全没有斗志,导致最后的成绩很不理想。

比起复读这种一年之内就要‘拿出成果’的方式相比,先进入大学,再通过四年的时间慢慢学习就显得更‘人性化’些。尤其对于某些原本就存在情绪困扰的学生来说,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更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另外,从考试难度来看。参与考研的人数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比起高考人数来说依然是小巫见大巫,竞争性远比高考小,因此考上好大学的把握更大。

高中的成绩一直不突出,选择复读也没把握考上好大学

有些人之所以会选择通过高中复读来再战高考,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考试成绩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平时学习成绩很不错,但高考的时候由于粗心大意或者紧张而没能够发挥好。

对于这样的同学来说,他们的高考目标大学一般都是非常清晰的,对自己的学习也有着清晰的规划,因此,复读一年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很难,更多的时间都花在”磨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思路上。

但是对于某些高中成绩一直不突出的学生来说,高中三年落下的知识点太多,短短一年的复读并不能让他们获得突飞猛进的提升。再加上复读时老师教授的重点不再是高中所需的知识,而是更加着重在拔高应试能力上,这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助益。

在这种背景下,与其浪费一年的时间将概率堵在通过复读考上好大学上,还不如先一步进入大学学习,然后通过四年的时间积累知识量,通过考研来一飞冲天。

学习能力不突出,就算再读一年也没有大的提升

有些学生高中的成绩一直还可以,高考结束后成绩也就比心仪大学的目标低了几分,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择复读,而是直接进入大学了呢?

虽然我们总说‘努力总会有成果’,但对于有些将自己的学习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高中三年已经竭尽全力,本次的高考取得的成绩是他们能够拿到的最好结果。

就算再次进行复读,如果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没办法在这短时间取得突破,再怎么努力的结果也就是重复之前的成绩而已。而一年高强度的复读生活中,老师的主要精力并不在改善学生的学历能力上,这样一来想要提升自己的成绩就变得更加困难。

最近几年高考策略频繁变动,每年高考的侧重点也会进行微调。与其花费一年的时间再次扎进题海里去,最后得出与自己前一年差不多的成绩,甚至因为这些变动而导致下滑的成绩。不如先一步进入大学,在那里较为宽容的环境下精进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技巧。

由此可见,虽然如今社会上对第一学历的重视正在增加,但我们也不能单纯地因为这一个原因,就不考虑现实因素,非要加入到高中复读的大军中去。实际上,复读更适合那些心态稳、能力强、高考时偶然失利的学生。

就算不能读好大学,不能拿出一个‘光鲜亮丽’的第一学历,也不应该妄自菲薄。要知道生活永远是一场马拉松,而高考成绩也只是马拉松其中的节点而已。进入大学后,只要摆正心态,积极地位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出规划,那么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不难。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7.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