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4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考研全解读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由于你们的存在设计学院才辉煌!

2023年中央美院设计学院–考研上岸指南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是中央美术学院下属八所学院之一,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新型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新、学术思想活跃,并且大多曾留学海外;学院与多所国际著名设计院校进行着广泛的学术交流,聘有多名外籍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设计学院发挥学院优势,坚持面向世界,搭建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平台。近年来,学院先后同美、澳、英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促进了学院学术水平的提高。

下图为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008设计学院包含两大分支,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央美设计导师

宋协伟 | 教授

宋协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设计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艺委会副主任、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中国美术馆特聘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评审委员、文化部职称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他是致力于知识持续更新的艺术实践者和设计推动者,关注设计新学科、启迪学术新思想的创新教育者,始终以全球化的思维视角、国家的顶层战略和社会化问题的系统研究推进着中国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滕菲 | 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饰专业创建人。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称号。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首届珠宝首饰设计师协会副主任。1983年、1987年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及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赴德国留学,1995 年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德国汉堡工艺美术博物馆、法国文化艺术中心、奥地利下奥州艺术厅、丹麦阿乎斯博物馆及国内外藏家收藏。作品「梅」系列作为国礼被巴西、美国、法国、葡萄牙、俄罗斯等国总统及夫人收藏。策划主持「十 年 ? 有声」――中央美术学院与国际当代首饰展及研讨会等多项国际高端学术活动。出版数十部材料艺术与首饰设计等著作。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率先提出「首饰设计要为每个 个体量身打造」等理念。

吕越 | 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最早一批有影响力的时装设计师之一,她曾离开讲台投身品牌,以首席设计师、品牌设计总监的身份为多个品牌工作,熟悉品牌流程和具有品牌操控经验。吕越教授作为时装设计专业的创建人和学术带头人,自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创办时装设计专业之后,专心教学,致力于特色办学之路。特色主干课程-品牌模拟三部曲之最后阶段的「自创品牌」是帮助学生们在毕业之后创立自主设计师品牌的基础。她是将时装艺术概念引入教学的第一人,使得央美时装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更具特色。期待在此走出去的学生能不负众望早日蜕变成栋梁之才。

缪晓春 | 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99毕业于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作品包括摄影和基于软件创作的三维电脑动画,并在国内外广泛展出。曾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3年),第7届亚太三年展 (2012年),首届基辅双年展(2012年), 第4届广州三年展(2012 年),釜山双年展 (2008),首尔媒体双年展(2006),上海双年展(2002)以及纽约-芝加哥-伦敦-柏林等地美术馆「过去和未来之间」巡展(2004-2006)等。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授,主要担任《摄影艺术创作》等课程的讲授。

杭海 | 教授

视觉传达博导组成员。教育背景: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管理博士。专业背景:平面设计、品牌设计,近年来致力于传统造物观念与当代设计研究。2009年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计划。2011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 持计划」。以下项目设计总监:北京2008年奥运会及残奥会奖牌设计、体育图标设计、指示系统设计、场馆KOP系统设计、火炬接力核心图形设计、火炬接力形象系统设计等。服务客户:麦当劳、美孚石油、德国大众、中国邮政、贵州茅台、深圳大运会等。发表专著:《十一个人的自我推广》、《借 题发挥》、《广告新观点》、《孩子的方式》、《妆匣遗珍》、《为北京奥运设计》等。

肖勇 | 教授

视觉传达博导组成员,七工作室导师,曾留学芬兰、德国和丹麦;现任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执委,曾任国际设计联合会副主席,获「中国设计贡献奖」、「中国设计十杰」称号。设计包括2008北京奥运奖牌,「从北京到伦敦」、世界大学生运功会邮票;为中外机构设计标志300余枚,出版图书三十余本。专长信息设计和视觉设计。主张设计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设计与设计服务的创新价值。

王川 | 教授

摄影专业教授、当代摄影艺术博导组成员、发展规划处兼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中央美术学院的摄影专业正是在对这种根本属性的准确判断和把握的基础上,在20年的办学过程中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摄影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有关摄影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实践都是基于这样的宏观学术判断和艺术语境下展开。我们始终强调在学术性、专业性、创造性、艺术性与社会性之间获得平衡。摄影是当下最重要的视觉媒介、信息载体,更是最具活力的当代艺术门类。针对摄影的理论研究早已超越了现代主义阶段基于特定「工艺」、「技法」、「样式」或「固定信条」的「本体论」阶段,转而进入了更加强调与其所处时代、社会以及众多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的「语境」阶段。本人主持的高精尖中心「未来图像实验室」在强调立足中国现实、聚焦中国发展的同时,注重全球视野下视觉文化研究、图像理论以及图像科技的发展流变,探索前沿科技在从图像获取到影像应用各个环节中的创新性应用,在科技与艺术、传统与创新、影像与文本之间架设桥梁。

程可槑 | 教授

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2007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负责娱乐设计方向的教学。学术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二维动画的教学研究。创建「以无纸拆分为技术手段」的二维动画教学模式,注重技术与生活感受相结合的创作思路。在教学中始终关注文化背景的注入,倡导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立足本分,放眼世界。

姚璐 | 教授

当代摄影艺术博导组成员。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举办摄影艺术研究生班, 获昆士兰艺术学院视觉艺术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版画专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

我的研究方向为「传统与当代的视觉语言研究」,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我们传统的文化,强调传统文化(东西方)提供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内涵和知识,并利用他转换为我们当下的视觉语言,进行创作。在教学上,我主张「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要不断的通过交流、分析、探讨、互动提高教学、创作水平,相互影响。特别研究生阶段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

靳军 |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拥有多学科的教育及工作背景,对于科学、工程、信息技术有全方位的知识构成,同时在设计领域的实践经历与现代艺术的修养促成跨学科的研究兴趣与思考。在设计领域特别是数字媒体设计方面的主张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要使创作在完成设计目的、 功能的同时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社会、文化价值。拥有在美国多年的设计、项目管理经验,以及在国内各种设计创作项目策划的实施,目前专注在动态图形媒体设 计、互联网艺术传播等方面进行创作实践探索,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系统性、整体艺术性及社会进步的创新价值。

费俊 | 教授

博士生导师,曾就读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教授及主任,交互艺术与设计研究生导师,交互北京发起人,某集体的首席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策展人。他的艺术和设计作品曾多次展出于国内外画廊、博物馆和艺术节, 并曾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他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致力于交互媒体艺术与设计研究,实践涉足数字艺术、交互艺术、体验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出版、智能汽车、界面设计和其它未知领域;作为艺术家,他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由虚拟和实体空间的共同构建的混合空间;作为设计师,他为故宫博物院、奥迪中国研究院、时尚出版集团等机构主持了大量移动应用程序和交互空间装置的设计和研发等;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是艺术与科技学科建设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作为交互北京的发起人,他还致力于倡导设计驱动的社会创新,推动用设计来深度介入社会和环境问题,通过组织大会、工作坊、大赛、辅导营和展览等活动,交互北京不仅让更多的想法变成了解决分案,同时也帮助更多的创意者变成了创变者。

王子源 | 教授

博士生导师,设计学院第五工作室导师。国际设计组织联合会 (ico-D) 副主席 (2015-2019) ,博士。文字设计(Typography)作为其重点研究领域,2006年翻译出版《今日文字设计》(2020年再版),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期间策划并主编《北京文字09展》(香港ArtPower)。书籍设计作品 2004、2010、2011年先后三次4项荣获「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奖。关注本土文化符号视觉创新的可能性,与韩国著名设计家安尚秀教授合作、自2012年在五工作室发起关于中国传统文字、色彩等基础设计研究和课程教学项目。2018年获国家出版基金赞助出版《五色氤氲——中国文化的色彩构成》。先后获教育部国家级成果二等奖(2004)、北京市教育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4)、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作为核心设计师之一曾参与北京2008奥运会的视觉景观设计,如色彩系统设计、核心图形系统设计等,并担任单项体育符号的设计指导,2008年荣获“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工作荣誉奖”。

林存真 | 教授

1991年就读于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系; 1995年至1998年任国家新闻出版署条码中心担任设计师;1997年创办《艺术与设计》杂志,任副主编职务。1999年至2002年就读于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200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任教。2012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主张专业课程发挥教师学术特长,强调师生互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和创新能力。以跨学科的教学观念介绍古今中外艺术传统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开放视野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艺术创造的思想性和想象力。强调以大量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创作观念。通过实践和针对性的评论和指导,培养一种重视设计功能与形式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以及对信息层级、图形细节的高度敏感,引导学生用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思维逻辑和工作方法进行设计工作。

强勇 | 教授

1969年生于青岛。1993至1997年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毕业,获学士学位。1997至1999年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造型研究科毕业,获硕士学位。2011至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部主任。2013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

周岚 | 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后留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获(优异)硕士学位。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参加群展并被收藏,多次担任大型展览及学术活动的视觉系统设计总监,2014年在韩国获得国际KOSES最佳艺术作品大奖。出版《世界小极了》、《黑白摄影》、《隔窗看伦敦》等著作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韩涛 | 教授

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中央美院文学硕士,中央美院建筑学院艺术学博士、建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2016-2020);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城市与历史保护学院访问学者(2012-2013);教育部高校建筑学专业教指委室内设计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韩涛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建筑、室内与设计的学科范式”、“现代性历史条件”、与“三元装置理论”之间的关系场域。韩涛的理论研究获国家社科后期立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建筑实践项目 “中国油画院”(2006-2019)被广泛出版及参加国内外多个双年展。

李卫 | 教授

产品设计方向主任、博士生导师

亲历中国设计发展近四十年,产学研涉及多领域,为处理当下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广泛摸索期(1982-1995),从中专学习服装设计并留校任教开始,先后经历了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分配到中国包装装潢设计公司从事室内、展示和家具设计,以及短暂的作为国际笔克展览公司中方设计师等一系列跨领域学习与实践,宛如遨游在充满活力的中国设计海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专注探索期(1995-2019),伴随着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成立,作为初创成员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工业设计事业之中,从最初的促进中心产品设计部主管,亲历或指导产品开发近百项,屡获奖项和好评;到世纪之交自费赴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创新设计;再到以优异成绩学成归来入职中央美术学院,此后先担任七年设计学院产品设计教研室主任,后主动请辞从事设计研究,用三年行程七万里考察中国各地生活方式,五年潜心研读、观摩与思考,仅2017年就参加各领域展会五十多场,过程中参与了大量创新实践项目。开拓实践期(2020-今),历经多年,尤其近八年的求索,使我豁然开朗,对未来设计之路更加清晰,于是如何推动中国工业设计迈向新目标便是我未来的使命。为此首先重新担任产品设计方向主任,从设计教育抓起,立足学院开放平台,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探索跨领域综合创新设计实践。其次与社会开展广泛合作,探索设计转型,努力提高创新设计在助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海军 | 教授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国家设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商学院客座教授。从清华大学获取本科、硕士学位后,海军老师在中央美术学院获取博士学位,以及在香港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获取博士后研究员工作经历。海军老师长期在中国和美国从事创新实践和研究工作,致力于推进设计创新、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的融合发展,特别在设计管理、创新工程与管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设计、科技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曾任《设计》、《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FRAME国际室内设计》、《MARK国际建筑设计》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主编,目前是国际顶级设计学术期刊The Design Journal评审、国际设计管理协会理事、亚洲设计管理协会秘书长等。

张欣荣 | 教授

硕士生导师、设计学院副院长、艺术家。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1999年至2002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深造,德国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构成她精神世界的主角。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同时进行艺术创作,作品在形态上蕴涵着雕塑-装置-观念的语言特征,即一种富有诙谐、幽默和苦涩的思辨语言。她强调艺术创作要糅入造型学的视觉功能、艺术学的思想功能、文化学的先锋功能、社会学的革命功能,艺术构建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

何君 | 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设计师、AGI会员。学术主张:1、解决问题;2、选择语言;3、注重细节;4、掌握平衡;5、相信直觉。关注平常事物,以日常的视点,思考设计与当下的关系,探讨真正有价值、引人深思的设计。通过整体、综合的方式,强调实验和手工精神,创造新的视觉形象。

王选政 | 教授

硕士生导师、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设计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汽车色彩材质专委会主任、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自动驾驶分会联合发起人、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学院访问学者、韩国国立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韩国汽车设计协会理事、上汽集团乘用车设计顾问、理想汽车设计顾问。

王选政在产业设计、智能出行设计、创新工程设计、设计场景和未来生活方式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案例,完成了17项横纵项科研课题和50余项重要产业设计课题,出版了多部设计专著,获得10项国家专利。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多元思维和专业设计能力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学生分布于奥迪、华为、保时捷、GM、现代、上汽、广汽和北汽等全球500强企业。设计学院出行创新专业先后与国家发改委、韩国首尔设计基金会以及大众、日产、现代、宝马、上汽、广汽、理想汽车进行过深度产学研合作。英国http://CARDESIGNNEWS.COM自2014年起连续多年将“年度最佳院校”的称号授予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以表彰其教学成就。

而每一个分支下面又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查看,选择你喜欢的研究方向和想考的老师,全力备考即可。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各方向考试流程如下:

1、在线专业初审,

报考设计学院学术学位方向的考生,提交本人论文或译文一篇(3000字左右);报考设计学院专业学位各研究方向的考生,提交a.作品集一本(规格:A4大小,30页以内);b.个人学术论文一篇;c.一篇500字以内对所报研究方向的思考与认识,初审合格者方可参加初试。(2022届时间为9月10~10月10日)

2、按照全国的考研时间参加初试,按照往年经验在12月中下旬左右,所有的考生都要参加政治和英语(学术学位考试科目为英语一,专业学位为英语二)两项考试,以及两门专业课:

学术学位初试:718设计基础+818专业写作

专业学位初试:717专业基础+817专业创作

3、复试内容:

学术学位复试:设计理论+面试

专业学位复试:艺术理论+面试

以下是近三年设计学院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通过上述,我们分析得出,整体分数线呈上涨趋势,但涨幅不大。

参考书籍

一、设计学院设计史论考研参考书目:

1、《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

2、《设计史》 朱铭 荆雷

补充参考书籍;

《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H·H·阿纳森

《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与中国》杭间/靳埭强/胡恩威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李立新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

《设计学概论》(修订版)尹定邦

《设计史研究: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杭间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

张夫也:《外国设计史》,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

《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版。(十年前美院设计学院史论部编的一本现代设计经典的文选集)

*通过分析近年来央美的题目,央美对设计学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学概论、设计史、外国现代设计史、美术史、美术概论、西方美学、美学史这几个部分。

备考指南

考研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各位同学一定要抓住机会,用一次努力换取你翻盘的筹码。

第一不打无准备的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备考前,一定要认真准备,知道初审、初试、复试每一个环节要做哪些事情,如何能够顺利通关,是我们每一位考生必须要明确的任务。

首先准备初审材料,报考设计学院学术学位方向的考生,提交本人论文或译文一篇(3000字左右),在这里,各位同学一定要注意认真撰写文章,文章撰写完毕之后,找专业的老师指点,老师会给你一定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去作调整和修改,如此反复,宝剑锋从磨砺出。

而报考设计学院专业学位各研究方向的考生,提交a.作品集一本(规格:A4大小,30页以内);b.个人学术论文一篇;c.一篇500字以内对所报研究方向的思考与认识。作品集是在平时的日积月累中完成的,所以从此刻开始,同学们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设计,倾注全力让它达到理想的效果。优秀的作品集有以下三个特点:1页数在20-30页左右, 每件作品都保证完成度。2构图、色彩、造型刻画到位,体现良好的基本绘画功底。3符合主题的设计内容,并具有自己的风格,展现一定程度的艺术感悟力及审美能力。出色的论文通常具备的特点为:字数适中,格式严谨, 内容符合要求并紧扣主题。能体现自己对所论述现象或问题的思考及认识,且逻辑通顺、语句流畅优美,论证具有说服力。研究方向的思考及认识:保证是自己对所报方向的独立分析、思考,观点合理即可。

接着准备初试,2021年央美设计学院(包括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共通过240人,最终录取68人,录取比为3.5 : 1。换句话说只要过了初审,再淘汰掉3个对手就能够拿到央美的录取通知书啦。

政治和英语要求不高,大家认真备考,英语不要掉以轻心,政治不

要用力过猛。英语虽然只需要达到国家线,但也是不能轻视的。如果是基础较差有些痛苦,单词和长难句都是躲不开的,假如对英语存在困难较大的同学可以选择报一个针对艺术生的辅导班了,稳扎稳打。建议每天反复背单词,精读1—2篇阅读并且整理出生词加入到第二天要背诵的的单词中,多次巩固。同步背诵作文,最好到考试前可以将每个类型的小作文和大作文都有所准备并且形成属于自己的模板。政治对于英语来说较容易一些,过线不难。选择题练习肖秀荣1000题是个不错的选择,大题主要关注肖4和肖8的选择题和肖4的主观题,尤其是肖4的主观题,每年肖4和肖8多多少少都会押中一些题,所以不可轻视,尽量背的完整一些。建议在网上找到一些公众号梳理的大题记忆方法,根据方法记忆事半功倍。

以行动发起

作者/刘世豪导师组/肖勇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浩副教授、何君教授

石榴 形·意

作者/娜则莱·穆合塔尔导师组/肖勇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浩副教授、何君教授

新策略教学智慧学习空间设计

作者

/卫智玲导师组/张欣荣教授(责任导师)、强勇教授、孙聪副教授、傅爱臣副教授

复合型个体空间

New/Composite individual space

作者/李加宁导师组/王选政教授(责任导师)、李玉峰副教授、Frank Zebner教授(外聘)、Kim Sung Yong教授(外聘)

身体旅行

作者/鲍怿文导师组/吕越教授(责任导师)、李宁副教授、强勇教授

意识的房间

作者/翟玥导师组/王川教授(责任导师)、缪晓春教授、姚璐教授、周岚教授、黄泽玺副教授、王龙江副教授、林彤副教授

策展与空间转向

作者/崔潇导师组/宋协伟教授(责任导师)、邱志杰教授

联觉器

作者/胡帅导师组/费俊教授(责任导师)、陈小文教授、金日龙教授

离散的标语

作者/周忙导师组/宋协伟教授(责任导师)、程可槑教授、余丁教授

最重要当仁不让就是专业课,无论考专业基础、专业创作,还是设计基础、专业创作,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练习,练习画图、练习写作,功夫下到位,自然会有成效。举一个例子来说,专业学士一共有34个细分专业,考题一样,但是画面内容要根据自己选报的方向有所不同,比如如果选报了(工业设计研究), 那么画面就要涉及到工业设计有关的内容。所以在备考时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向去积累不同的素材。手绘作品建议运用铅笔、克笔以及彩铅共同塑造,这样能够大大加快基础素描的刻画速度,最后表现出如同素描效果一般的精细感,用时效率高。克笔加彩铅可以刻画出有色彩的物件并且可以扣取细节,且结合铅笔与纸擦笔可以快速的将画面明度降低给人以朦胧感。注意超现实主义类绘画更加强调-一种协同互动的感觉。各个物件之间不能死板,加一些互动性会对画面效果的提高给予很大的帮助。央美手绘考试相比于其他院校来说特点比较明显,对素描基本功和绘画思维要求很高。建议同学们不仅要夯实基础,同时多看艺术展,这样对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很有帮助。

关于复试,艺术理论or设计理论+面试,夯实理论,放平心态,自然应对,有了前面的铺垫,专业的知识积累就是我们自信的筹码。最后,希望小编的良心建议能够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期待着你们的好成绩。考研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旅程。越努力越幸运。付出就会有回报。希望大家能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永远都不要觉得准备过早,说不定你的对手早已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5.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