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考研回忆历史系的筹建(内蒙古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回忆历史系的筹建
作者:周清澍
写在前面
内大建校初期,历史系的筹建无论从师资到图书,都有幸得到了各个大学的支援和
青年学子的热情奉献。
内容发布【小白杨内大考研真题辅导】专注内蒙古大学考研,全平台同名
关注我们获得内大免费真题及报考资讯
壹
1957年初,我从《文汇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国家正准备筹办一所综合性大学:内蒙古大学。旁附照片,是几栋新建的二层小楼教授宿舍,说是准备招揽高级知识分子支援。读后,我感到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即将大力投入文化教育建设,而且已从内地扩展到边疆民族地区。但我只当读了一桩新闻,并没感到和自己有关。
六月上旬,我从长春进修结束回到北大。大约是八月份,前两年在北大进修的戴学稷从上海来,同住在我们研究生的宿舍中,得知他此行负有筹建内蒙古大学的重任。
老戴向我们介绍,当时已网罗的教师有:从复旦大学调来的他和潘世宪副教授,外交学院分配来的新毕业的研究生周呈芳、李广一和本科毕业生薛文建,南开大学调来1956年毕业的助教陈玮、范淑华和刚毕业的学生高树林,吉林大学分配来的毕业生张植华(后又补阮芳纪和孙美贞)。
老戴此行对北大寄予厚望,我们这些在校年青研究生和助教听闻筹办一所新大学的消息,都感到热血沸腾,凭他在北大进修时对历史系的了解,加上我们积极 他出主意参谋,分析在不动摇北大教学的情况下,争取派出优秀的师资。
经实际了解,当时北大历史系能支援的能力有限。首先,因学习苏联,改学制四年为五年,北大以文科历史系和理科物理系为试点,1953年入学的学生本应在这年毕业,却因改五年制现无毕业生可供分派。其次,近年历史系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侧重中外近现代史,还有因学习苏联增设的亚洲史、国际关系史、苏联史等学科。戴学稷现网罗到的人员,自己的专业是中国近代史,明年他的爱人徐如将从北大研究生毕业,自然应调来。外交学院分配来的研究生周呈芳和李广一,专业分别是世界近、现代史,南开的范淑华和陈玮分别当了一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助教,因此世界史各段和中国近代史教师已不缺人,所缺的正好是传统学科中国古代史的教师。
研究生也是如此,本年只有亚洲史(三年毕业)和苏联史(二年制)有毕业生,后者分配到曾尔慧一人。亚洲史研究生四人,初次分配本系留我一人;彭树智来自西北大学,该校副校长专门来京争取分回西北大学。另有内蒙古大学和兰州大学两指标,由另二位同学选择。一位原中山大学毕业的女同学,因早已结婚,除了广州,她别的地方都不去,甚至放弃了学习三年的专业,改行到丈夫的学校教马列政治课。另一位同学上大学前来自兰州,故选择去兰州大学,导致必须支援内蒙古大学的硬指标空缺。我只好向老戴表示由我顶替,经副系主任兼教研室主任周一良先生同意,将我派往内蒙古大学。还有苏联史研究生陈汉时,本已留校,他以北大留有两人为理由,自动申请改调往内蒙古。助教中的张广达、学生中还未毕业的黄时鉴,都曾向我表示愿前往内蒙古大学,由此可见当年青年人热情之高。
贰
内蒙古大学由高教部负责筹建,并委托由北大具体负责。北大除有支援教师的任务外,还有派人负责筹建,接收培养进修教师的任务。在暂缺任课教师的情况下,有责任派人代课。
当时的原则是暂无上课任务者皆派往北大进修,历史系除北大分派的曾尔慧和周清澍外,还有陈玮、范淑华、高树林、张植华共有六人。
历史系一年级的专业课是中国古代史先秦部分和世界古代史,这两门课都缺师资,由北大派出我同班留校的助教吴荣曾和周怡天担任。1958春第二学期中国古代史的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由田余庆和张传玺担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