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2020上海外国语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_复习(经验贴怎么写)

原标题:【经验贴】2020上海外国语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

一、上外现当代简介

(一)初试技术分:

初试技术分(满分350)=总分*10%+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政治英语在初试成绩中只各占10分,即政治英语只需过国家线就行;两门专业课的成绩得到极大突出,在初试成绩中占330分。换句话说,在专业课中多得一分,相当于在政治英语中多得十分。这就凸显了专业课成绩的至高地位,也决定了复习重心的所在。

(二)报录情况:

17年报19统招3推免2总录5,

18年报26统招1推免4总录5,

19年报6统招1推免4总录5。

20年推免3复试3。

(三)研究方向:

1、民国时期文学史

2、新文学史料学

3、作家、流派研究

4、共和国时期文学

5、中外文学关系(已撤)

二、思想政治理论

(一)说明:

政治在初试成绩中占10分。

(二)参考书目:

1、 八件套(包括《知识点精讲精练》《讲真题》《1000题》《知识点提要》《考点预测(背诵版)》《形式与政策》《冲刺八套卷》《终极预测四套卷》)

(三)复习过程:

1.迫于周围研友的政治学习热情,六月开始翻阅《知识点精讲精练》,只看不记,浏览《讲真题》,目的在于了解考研政治的大致内容;

2.了解总体内容和考试后,结合技术分比重,考虑暂时放下政治,于是七月无政治;

3.八月开始看 网课,基础班强化班。这时便算是正式学习考研政治了;

4.听 网课的日子持续很久,由于每天学习政治的时间很短,以致于到十月也未完全听完;

5.十一月回到 ,政治复习精力逐渐加大,看《知识点提要》《考点预测(背诵版)》《形式与政策》;

6.十二月冲刺阶段,政治学习效率最高,肖八肖四成为重中之重。

(四)成败经验:

1. 网课+ 《知识点精讲精练》《知识点提要》,是我最主要的学习模式。 网课,我常常安排在午饭时、晚饭时和晚饭后等非学习时间来听,在听完相关章节的课之后,当晚或第二天,就去阅读 《知识点精讲精练》或《知识点提要》相关部分。这样的学习模式,既有老师讲课,又有教材学习,视听结合,可避免只看书不听课的盲目学习和只听课不看书的听过即忘、抓不住知识点的盲从学习。

2.《1000题》作为练习题,是学习、巩固、复习知识点的另一方法。有人直接将答案抄写到题目上,然后直接学习;有人先用铅笔做一遍,然后擦掉再重新做,或者通过答题卡的方式重复做题;我个人是在学习一章或者一节后就去及时做题练习、巩固,因为刚学习完,所以做题速度很快,节省时间,然后及时用红笔订正答案。在后期复习时,可以很快翻阅错题以及重点知识点,不断巩固记忆,效率很高。

3.《考点预测(背诵版)》,可以通过这本书复习重点知识,掌握重点政治术语和句子,又锻炼答题思维。

4.肖八,一天做一套,选择题做完后订正答案,然后立马复习相关章节;主观题,只在脑海中设想答题要点,然后看答案。肖四,最重要的是背诵主观题答案,如果肖四背不下来,也可以只记忆重点考点的常用句子。

5.考得好不好,不是看自己的运气,而是看肖大大的运气;在试卷上会答些什么,不是看考了什么,而是看自己背了什么。虽然考研真题是绝密的,但考研答案往往已经通过肖大大等各辅导老师提前昭告天下了。

三、英语一

(一)说明:

英语在初试成绩中占10分。

(二)参考书目:

1.单词:《红宝书-考研英语词汇》

2.真题:《张剑黄皮书-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

3.作文:《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三)复习过程:

1.三月到五月:红宝书单词,每天记一章,完成第一轮。

2.六月到八月:红宝书单词,每天记一章,完成第二轮;做近五年真题,两周一套,完成五套(2014-2018)。

3.九月到十一月:红宝书单词,每天记一章,完成第三轮;做近十五年真题,一周一套,完成十套(2005-2014);背作文,一周一篇,完成大作文十篇,小作文十篇。

4.十二月:红宝书单词,每天翻三章;真题试卷(带做题痕迹、笔记、订正),每天翻阅;作文,每天默写。

(四)成败经验:

1.关于单词:

(1)记单词是王道。

(2)红宝书六十章单词,复习三轮,每轮三个月。第一轮侧重记忆熟悉的和之前认识但现在印象模糊的单词,第二轮侧重记忆不认识的单词,第三轮侧重记忆熟词偏义和记忆不牢的生词。

(3)每天记一章单词,久而久之,会觉得记忆效果不好,甚至上午记的单词晚上再看就忘记了。这是没有关系的。记每章单词时,不需要每个单词都记住,只要尝试记忆过就行,记住记不住都没有关系;需要做的是重复记忆。可以早上记的单词,晚上或者次日早上再回顾一遍;记过一轮,三个月后又来第二轮,再三个月后又来第三轮,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再快速来第四轮,几轮下来,单词应当是记忆得差不多了,即便仍有不认识的单词,但印象和感觉至少是有的了。

(4)除了通过红宝书三轮记单词,自己还可以准备一个a6便携小本,将其变成一个自己的单词本。开头写日期,次行写单词出处。可在上面整理真题中出现的陌生单词,红宝书中或高频或陌生的单词,一些语法问题也可适当记在上面。这样,便拥有了一本比较个人化的单词书,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翻看。

(5)通过读音记忆单词。会读的单词,往往会写,往往会记忆时间更长。

2.关于真题:

(1)留下一套,在考研前一周当作模拟试卷。

(2)近五年真题可反复做。近十年真题要做一遍。自2005考研英语改革后的真题的阅读要做一遍。

(3)完型、阅读、新题型、英译汉、作文。可以按题型来做题。

(4)完型分值较少,0.5一个,答案一般是四个选项各五个,考虑到正式考试时间紧张,可放在最后做;阅读是重中之重,细读一篇,胜做十篇;各个新题型都做一下,做到不陌生;英译汉,根据黄皮书真题解析学习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5)做过的真题试卷保留好,在后期可翻阅复习,效率极高。

3.关于作文:

(1)作文就像等待上桌的一道菜,考生不应该是带着未整理的素材上考场,现场洗菜、切菜、烧火、烹煮、入盘,而应该是,带着做好的菜,在考场仅仅是根据考试题目将菜摆出好的造型。

(2)以王江涛作文书为基础,结合黄皮书真题答案中的作文范文,选择自己觉得好的作文。

(3)根据话题和作文类型,熟练背诵并无误默写十篇作文。

(4)英语图画作文的内容往往包含多种话题,只需灵活转变,幸运的话就几乎可以全文默写。

四、中国现代文学史(622)

(一)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时期重要作家的基本情况。主要文学作品的名称和内容(梗概)。文学流派和思潮的特征。分析具体的作品或文学现象。(摘自2020年招生简章)

(二)参考书目:

[必读]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

2.《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

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编)

[补充]

1.《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中下,杨义著)

2.《中国新文学史》(上下,丁帆编)

3.《中国现当代文学讲稿》(丁帆编)

4.《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6》(上下,朱栋霖编)

5.《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编著)

6.《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1898-2013》(ab卷,乔以钢编)

7.《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著)

8.《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刘俐俐著)

9.《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下,王晓明编)

[选读]

1.《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

2.《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严家炎著)

3.《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著)

4.《中国当代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瀚著)

(三)复习过程:

1.三月到六月:现代文学。三月开始复习现代文学史,由于英语复习压力小,政治尚未开始复习,所以现代文学史的复习时间充裕、投入的复习精力较大。以《三十年》为基础,以温儒敏的《学习指导》为指导,按照专章作家、文学思潮、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通俗文学、台湾文学的类别贯穿复习,对现代文学的三十年历史进行宏观把握;同时参考杨义的《小说史》(补充对三十年小说的理解),朱栋霖的《现代文学史》(补充对三十年重点作家的理解),王晓明的《文学史论》(补充对文学史概念、作家研究、流派研究等的理解),乔以钢的《作品选评》(补充对作家经历、作家创作谈、评论家评论摘要、作品梗概或原文文本等知识或内容的了解),刘俐俐的《文本分析》(补充和学习从文学理论角度赏析小说文本的知识和能力);另外,在图书馆借阅专章作家和其他重点作家的主要代表作品。通过对以上文学史、文学史料、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获得理性和感性认识,最后自己做笔记,形成大致知识体系和文学史感受。

2.七月到八月:当代文学。当代文学脉络较为清晰明了,梳理起来较为简单轻松,加之上外的重点在现代文学部分,因此当代文学复习用时比现代文学少。以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为基础,以陈思和的《文学史教程》为另一基础,对当代文学史的知识点和历史脉络进行把握;同时参考丁帆的《新文学史》(补充对当代重点作家的理解),朱栋霖的《现代文学史》(补充对90年代、00年代、10年代等新近文学状况的了解),王晓明的《文学史论》,乔以钢的《作品选评》,对以上内容自己整理出自己能看懂的笔记。

3.九月到十二月: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这个时间段,英语政治的复习也不得不提上日程,复习重心有所偏移,因此对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复习主要以再复习、扩展相关知识领域(如女性文学、台湾文学、华语语系文学、作家最新作品等)和保持思考为主。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情:在原有笔记的基础上,重新阅读《三十年》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章节,参考各大高校考研资料,重新整理笔记(目的在于加深理解,边写边记忆,替代出声背诵),这一项工作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通过老师、学长学姐、研友、朋友们分享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或浏览或不读或细读,扩大眼界,同时补充自己复习的盲区,这一点要非常感谢他们!最后一件事就是,在背诵政治、学习英语的机械化思维中保持对僵化思维的拒绝,通过阅读丁帆的《文学讲稿》(观点独特),陈思和的《十五讲》(作品细读),不断激发自己对现当代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思考兴趣,保持对文学的敏感,使自己在后期压力极大的考试思维中仍能保有一丝清醒的自我思考。

(四)成败经验:

1.关于参考书:

(1)上外现当代专业没有给参考书。

(2)[必读]中的书是我细读的。《三十年》是最重要的!洪子诚的《文学史》内容比较翔实,但缺点在于零散,不易抓知识点,对作家诗人的论述也往往太少;陈思和的《文学史教程》注重作品解读,提出了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与民间隐形结构、无名与共名等诸多独特概念,对作品、思潮运动的价值阐释充分,其中一位编写者是上外老师,缺点在于知识点不全。

(3)[补充]中的书都是我浏览、翻阅过的。杨义的《小说史》,对三十年的小说作家和作品有详细的解读,可通过此书补充对重点作家和上外常考作家的认识,另外值得推荐之处还在于它对作品的情节叙述很多,可通过此书了解小说梗概。丁帆的《新文学史》,对作家往往有专节论述,可弥补洪子诚版本的缺点;丁帆的另外一本《文学讲稿》,是一个讲课实录,分八章对每个年代的文学主潮进行论述,可在后期复习时使用。朱栋霖的《文学史》,最大特点在于时间下限最近,对许多尚未进入文学史的作家作品多有论述,而上外老师常常跟踪作家的创作,因而对作家的最新作品时有考察,比如2018年12月的考研考了贾平凹2018年4月出版的《山本》。陈思和的《十五讲》适合作为政治英语学习疲倦时的课外读物,不仅能获得对作家作品更充实更感性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对作品的思考,保持对文学的敏感。刘俐俐的《文本分析》是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展开的,可以学习运用文学理论知识进行作品分析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对作品产生新的理解,丰富和巩固对文学史的认识。王晓明编选的《文学史论》收录了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论文,比如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位老师合写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等,此书是一本质量很高的论文集,涵盖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在备考中值得一读。

(4)[选读]中的书是我在复试阶段读的书。如果有余力,初试备考中也可以读一读。

2.关于笔记:

(1)事实和经验一遍一遍告诉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需要有自己的笔记。可手写,可打字,也可对别人的笔记进行再整理。总之,有自己的笔记。

(2)我最初阶段的笔记堪比抄书,费时费力。教训: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教材会在考研全程翻看,于是可摘录其主要观点、精彩论句、代表性例子即可,然后可适当在笔记边角写上自己的感受、困惑;对于次要教材(翻看一遍之后可能不会再回头细读了的那种)和手中各种资料,可适当多记一些,因为之后可能不会再翻阅了。

(3)我的第一轮笔记实战性不强,观点不条理、内容臃肿。教训:条分缕析,观点鲜明;适当留白,便于补充;前期论据要翔实,后期论据要精简,内容太多,考场上写不完。

3.关于背诵或记忆:

(1)背诵是记忆的一种方法。出声背、默背,根据学习内容、试题类型和个人习惯来选择。

(2)背诵不是唯一的记忆方法。文学考试的好处在于言之有理即可,因而不存在绝对答案,背诵一个内容,仅可以回答一个内容,但如果理解一个内容,可以回答很多内容。

(3)理解但写不出等于零。理解但思考和反应速度慢等于做不完题。理解但个人表达不够术语化等于分数平平。

(4)一言以蔽之,理解着记忆。

(5)此部分是个人一孔之见。条条大路通罗马。

4.关于资料:

(1)最关键的资料是历年真题。真题至关重要。

(2)拥有一份好的考研资料,甚至可以夸张地说,考研已经成功一半。理由如下:拥有好的考研资料,首先是节省整理笔记的时间,可以省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其次是减小因手头没有资料或资料不全而查阅资料的压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是考试重点集中、突出,事半功倍。就上外现当代而言,似乎并没有一份这样“好”的资料,我的资料是从以上参考书和各大高校考研资料中整理出来的自己的笔记。

(3)拥有再好的资料,也未必能拔得头筹。自己根据参考书、手中资料整理笔记,既是梳理脉络、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融会贯通、提高能力的过程。我无法估量整理笔记这件事情所带给我的提升。

5.个人习惯:

(1)考研后期,晚上整理笔记(现代文学按专章作家、小说、诗歌;当代文学按文学潮流、重要作家),用a4纸写,第二天早上来到自习室时,坐在位置上先默想昨晚的笔记,然后再温习一遍;每天如此。最后把一沓沓零散的a4纸钉成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册。此内容主要是针对论述题。

(2)考研后期,上午的其中一项任务是记忆名词解释(根据资料自己整理过后的),午饭后到午休前这段时间,在手机便签中将上午记忆的名词解释和部分论述题(与手写在a4纸上的那些论述题不重复)敲下来,每个周将这些内容整理到一个文档打印一次(每周大概敲下一万字左右),长期下来,又形成一份自己的资料。

五、文史基础(822)

(一)考试范围:

基本的文史哲常识。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和经典作品。有代表性的古典和现代文论。 中国文学的历史分期和演变情况。评析一篇文学作品,或写一篇命题作文。(摘自2020年招生简章)

(二)参考书目:

[必读]

1.《中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本书编写书组编)

2.《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唐红梅编)

3.《文学理论教程·同步辅导、习题精炼、考研真题》(张剑平编)

[补充]

1.《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编)

2.《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编)

3.《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编)

4.《中国文学十五讲(第二版)》(周先慎著)

5.《文学与人生十五讲》(朱寿桐著)

[选读]

1.《西方文学十五讲(修订版)》(徐葆耕著)

2.《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王先霈著)

3.《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陈嘉明著)

(三)复习过程:

1.九月:古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以《辅导与习题集》为基础,快速阅读一遍;文学理论,以自己的大学笔记为基础,快速复习一遍。

2.十月到十一月:外国文学史,以《辅导与习题集》为基础,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做笔记(笔记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日后翻阅,而在于遍写遍记);古代文学史,记忆名词解释;文学理论,不定时复习大学笔记。学习疲倦时翻阅朱寿桐的《文学与人生十五讲》。

3.十二月:学习疲倦时翻阅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笔记、文学理论笔记。

(四)成败经验:

1.关于参考书目:

(1)上外未给参考书。

(2)鉴于考试比重的问题,未将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作为重点复习的对象,于是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比例也极小。因此,在[必读]参考书中我推荐了各专业的《辅导及习题集》,而将《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教程》权威教材仅仅作为了[补充]书目。

(3)考试范围中明确指出了“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和经典作品”这一考点,而且上外常以论述题形式考察古代文学史,于是对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掌握是复习古代文学这个庞然大物最事半功倍的复习方法。周先慎的《中国文学十五讲》,不求全面系统,而是以作家作品为主,选择古代文学史上成就大、影响大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加以介绍和分析,正适合上外的考试要求。

(4)考试范围中明确指出了“评析一篇文学作品,或写一篇命题作文”这一考点。文学考生写考场作文,必不可少地要提到中外文学史上的作家和作品,往往还会谈过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这才会使老师看到自己的文学素养与专业潜力。朱寿桐的《文学与人生十五讲》正好从多种方面谈到了文学与人生的各种关系,于是既可作为作文书,又可作为课外书在学习疲倦时一读,其中若干观点和见解或许会给复习倦怠、压力山大的热爱文学的你以醍醐灌顶。

(5)[选读]中的书是我在复试阶段翻阅的。徐葆耕的《西方文学十五讲》通讲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潮流和作家;王先霈的《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可从文学理论的层面理解古代文学,对理解现当代文学也很有启发;陈嘉明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是一本哲学科目的书,但学习现当代文学,没有哲学知识是难以深入思考文学的,这本书以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等代表性哲学家为专章,讲解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碰巧的是,在面试中我被问到了文学现代性这一问题。

2.关于出题:

(1)虽然在专业课一中已经考察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但并不妨碍在专业课二中继续考察。在“文史基础”中,有相当大的题目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内容。

(2)古代文学常以论述题形式考察。

(3)外国文学常以名词解释形式考察。

(4)文学理论往往以名词解释形式考察,偶有论述题。

3.个人建议:

(1)根据个人掌握情况,适当安排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复习时间和精力。

(2)古代文论要专门重点复习,代表性文论。

(2)注意常以比较文学思维把握现当代文学,比如中外文学关系。

六、结语

条条大路通罗马。

想了解更多可关注考研印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4.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