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扬州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16扬州大学844答案)

2016扬州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周初分封
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 (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2.约法三章
刘邦率兵进入咸阳后制定的口头约法。刘邦本欲住在秦帝宫殿里面,后经张良等人劝谏,便封存秦宫中财宝,退出咸阳,驻军灞上。又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秦法规定,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我来时曾与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我当为王,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官复原职。」秦人闻之大喜,争以牛羊酒食飨劳军士,唯恐刘邦不为王。刘邦的“约法三章”,一方面是 重建封建法制的开始,是保护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另一方面,它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因此得到了关中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3.?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即公元10世纪末叶,发行于成都;随即发展成为两宋川蜀地区通用的法定货币。交子是铁钱不便于流通与交换的产物。为了解决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足的问题,宋真宗初年益州16户富商联合印造了一种铁钱代用券,叫做“变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宋廷收夺私人发行纸币之权,在益州设立交子务,由政府负责印制和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以四川铁钱为钞本,流通范围仍在四川。宋神宗时,交子流通扩大到陕西、河东等路。这种交子,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宋徽宗时,实行币制改革,交子改称钱引,流通范围更广。钱引用黑、青、红三色套印,是我国多色印刷术的鼻祖,在世界史上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4.?保甲制度
国民党通过推行保甲制度建立基层统治网。1932年8月,颁布《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施行保甲训令》及《剿匪区内各县编直保甲户口条例》,在根据地周围建立保甲组织。1934年,推行到全国。把一县划若干区,限期编组保甲。保甲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依“管、教、养、卫”原则进行活动。保甲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5.战国策
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作者不详。西汉末年,刘向按照国别编订,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定名为《战国策》,而该时期亦因此被史家称为战国时代。该史书记载了公元前490年知伯灭范、中行氏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共270年中发生的重要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史事,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二、论述
1.试述商代国家机构发展的情况
商朝的国家机构比夏代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官制、军队和刑罚三个方面。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独揽大权。王之下设相,也叫做冢宰,是百官之长,辅佐商王以统 治全国。相之下有小錯臣、錯臣、小众人臣等,管理农业生产;有工、多工,管理 手工业生产;有卜、史、巫、尹等,为卜筮、记事之官;有马、射、多射等,为统领军征战之武官。商朝的地方政区以原有的部落或方国为单位,一般称作邑或方,以其头人方伯统治地方,后代称之为诸侯。商朝的军队庞大,有一定的编制。据甲骨文记载,商王一次出兵3000人或5000人,有时多达13000人。又记载商王编军队为左、中、右三师,士兵主要由平民组成,有时也有奴隶在内。
2.述评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初70余年的积累,使得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的西汉王朝进入空前繁荣,但诸多矛盾并未消除,汉武帝遂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方面:
(1)建立“内朝”或曰“中朝”,以制约丞相。皇帝将侍中、给事中等头衔加诸低级侍从近臣、贤良文学,使其出入宫廷商议军国大事,逐渐形成内朝,并凌驾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所组成的外朝之上。
(2)建立新选官制度。汉武帝继续推行“举贤良文学”,“上书拜官”和策试等制度,同时设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选拔出身低微的才能之士,并设太学选拔考试合格者任官,这充实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3)置十三部(州)刺史,按六条问事,行监察职能,用酷吏监视和打击地方“强宗豪右”。
(4)削弱郡国实力。颁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之位只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皆在诸侯王国范围内受封地,作为侯国,令诸侯王国愈分愈小,其势力益弱。颁“附益之法”,禁止诸侯王与地方官交通勾结。颁“左官”律,以诸侯王国官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员,亦不得入中央朝廷任官,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颁“酎金”律,若诸侯朝贡酎金成色不足,则不免夺侯削爵。
?经济方面:
(1)统一币制。中央成立专门铸币机构,禁止郡国铸钱,以五铢钱为全国通行货币,旧币一律废止。
(2)盐铁官营。改汉初盐铁私营为官营,在大司农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务,以增加国家收入。
(3)均输平准。均输即由国家在全国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平准即国家购销货物以平抑物价,前者可抑制富商巨贾垄断市场,后者可打击囤积居奇行为。
(4)算缗告缗。算缗即令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向官府自报财产并据此纳税。告缗即凡有告发商人有隐匿财产或呈报不实者,官府将没收财产之一半分给告发者作为奖励。此举增加了中央政府收入,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
?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抛弃黄老无为,实行“文治武功”,强调“大一统”,“君权神授”。
?军事方面:
(1)建立期门军和羽林骑。
(2)建立八校尉。其士卒皆由招募,属职业军人,这是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端。
(3)击败匈奴,提高中原政权的地位,“汉人”一词出现。
上述法令的施行,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缓解了由于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
3.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想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一)背景。(1)汉代儒学的神秘化、繁琐化,使之丧失了统治思想的功能,魏晋 士族门阀阶层需要寻求适应自身需要的统治思想。(2)汉末以后的长期动荡,经学传授的“家法”“师法”传统的断裂,为新的学术风气兴起创造了条件。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1)玄学之风,始于曹魏正始时期(240—249年)。当时 的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何晏著《论语集解》和《道德论》,王弼注《易》和《老子》。 他们通过这些书的注解,继承和发挥老子的哲学,主张“有”生于“无”,“名教本于自然”。这样就把道家和儒家糅合在一起,为名教的存在找到了新的理论根据。
(2)正始之后,玄学的代表人物是魏晋之际的嵇康和阮籍。他们反对司马氏专权,经常遭受迫害,于是在思想和生活方面,采取了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放荡不羁、使酒任性的态度。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主张“崇简易之教“卸无为之治”。
在政治上崇尚无为,主张国君要无为而治,甚至主张“无君”“无臣”,被称为“贵无思想”。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与嵇康、阮籍的思想有所不同。向秀提出万物自生 自化的观点,认为不存在自然的创造者,还提出名教即自然的看法。
(3)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是裴顦和郭象。裴顦主张“崇有”,并著《崇有论》。 《崇有论》是针对玄学思想的流弊而提出的,他认为“无”不能产生“有”,因而“无”和“无为”于事无益。郭象是西晋中、后期集玄学之大成的代表人物,他吸取了向秀关于万物自生自化的说法,也吸取了裴顦崇有论的观点,提出他的自生独化论,认为常存的一切事物“有”皆“块然而自生”,主张事物自生自造,独化于自然之境,进而论证礼法名教、富贵贫贱均为自然天理。
4.论述安史之乱后唐代的经济改革(两税法)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地破产,沦为地主的佃户。唐肃宗以后,天下百姓“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唐初按丁征收租庸调的办法不通了。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统一各项税收,创立两税法,主要内容:(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2)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收税;(3)根据资产田亩的多少征收产税和地税;(4)行商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5)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6)根据财政支出定出全国税额。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扩大了纳税面,官僚地主不再享有免税特权,根据资产、田亩征税比按丁收税合理、进步,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5.试述元代边疆的治理
远离行省中心的地区,分设宣慰司,兼有行省派出机关和介于省、路之间一级行政机构的职能。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及所属的路府州县等,多任用当地土官。
(一)对北方边疆地区的管理?
岭北行省南与甘肃行省相邻,东与辽阳行省相邻,西同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钦察汗国接壤,北临北冰洋,管辖面积十分广阔。岭北地区是元朝的祖宗根本之地。忽必烈定都燕

京后,才降为元朝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但是元朝一代,特别是元朝的前期,岭北地区仍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二)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管理?
元朝在东北地区设立辽阳行省。辽阳行省的辖区,东到大海,包括库页岛在内,西与岭北行省相邻,南通高丽国接壤,北部直达北冰洋,幅员十分辽阔。元朝在辽阳行省分封了昌王、辽王等诸王以及功臣木华黎的后裔。
(三)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对吐蕃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即位后,他封八思巴为国师,并命其弟统治吐蕃地区。至元六年,即1269年,加封八思巴为帝师,并命八思巴领宣政院事。帝师可以再皇帝的名义下就吐蕃政教事务发布命令,可以提名地方高级官吏。
(四)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管理?
至元十一年,即1274年,忽必烈在大理原统治地区建立云南行省,治所在今昆明。元朝对云南的统治进入一个新时期。行省建立后,段氏势力被限制于大理一地。实行军民分治,郡县行政官由朝廷委派,行政权得到很大程度的统一,边远地区仍用土官进行管辖。这使得唐末以来不受中央政府管理的云南地区重归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下。
6.鸦片战争前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及中国反殖民侵略的斗争(略)
?
2016扬州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周初分封
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 (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2.约法三章
刘邦率兵进入咸阳后制定的口头约法。刘邦本欲住在秦帝宫殿里面,后经张良等人劝谏,便封存秦宫中财宝,退出咸阳,驻军灞上。又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秦法规定,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我来时曾与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我当为王,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官复原职。」秦人闻之大喜,争以牛羊酒食飨劳军士,唯恐刘邦不为王。刘邦的“约法三章”,一方面是 重建封建法制的开始,是保护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另一方面,它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因此得到了关中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3.?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即公元10世纪末叶,发行于成都;随即发展成为两宋川蜀地区通用的法定货币。交子是铁钱不便于流通与交换的产物。为了解决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足的问题,宋真宗初年益州16户富商联合印造了一种铁钱代用券,叫做“变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宋廷收夺私人发行纸币之权,在益州设立交子务,由政府负责印制和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以四川铁钱为钞本,流通范围仍在四川。宋神宗时,交子流通扩大到陕西、河东等路。这种交子,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宋徽宗时,实行币制改革,交子改称钱引,流通范围更广。钱引用黑、青、红三色套印,是我国多色印刷术的鼻祖,在世界史上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4.?保甲制度
国民党通过推行保甲制度建立基层统治网。1932年8月,颁布《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施行保甲训令》及《剿匪区内各县编直保甲户口条例》,在根据地周围建立保甲组织。1934年,推行到全国。把一县划若干区,限期编组保甲。保甲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依“管、教、养、卫”原则进行活动。保甲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5.战国策
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作者不详。西汉末年,刘向按照国别编订,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定名为《战国策》,而该时期亦因此被史家称为战国时代。该史书记载了公元前490年知伯灭范、中行氏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共270年中发生的重要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史事,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二、论述
1.试述商代国家机构发展的情况
商朝的国家机构比夏代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官制、军队和刑罚三个方面。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独揽大权。王之下设相,也叫做冢宰,是百官之长,辅佐商王以统 治全国。相之下有小錯臣、錯臣、小众人臣等,管理农业生产;有工、多工,管理 手工业生产;有卜、史、巫、尹等,为卜筮、记事之官;有马、射、多射等,为统领军征战之武官。商朝的地方政区以原有的部落或方国为单位,一般称作邑或方,以其头人方伯统治地方,后代称之为诸侯。商朝的军队庞大,有一定的编制。据甲骨文记载,商王一次出兵3000人或5000人,有时多达13000人。又记载商王编军队为左、中、右三师,士兵主要由平民组成,有时也有奴隶在内。
2.述评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初70余年的积累,使得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的西汉王朝进入空前繁荣,但诸多矛盾并未消除,汉武帝遂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方面:
(1)建立“内朝”或曰“中朝”,以制约丞相。皇帝将侍中、给事中等头衔加诸低级侍从近臣、贤良文学,使其出入宫廷商议军国大事,逐渐形成内朝,并凌驾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所组成的外朝之上。
(2)建立新选官制度。汉武帝继续推行“举贤良文学”,“上书拜官”和策试等制度,同时设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选拔出身低微的才能之士,并设太学选拔考试合格者任官,这充实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3)置十三部(州)刺史,按六条问事,行监察职能,用酷吏监视和打击地方“强宗豪右”。
(4)削弱郡国实力。颁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之位只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皆在诸侯王国范围内受封地,作为侯国,令诸侯王国愈分愈小,其势力益弱。颁“附益之法”,禁止诸侯王与地方官交通勾结。颁“左官”律,以诸侯王国官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员,亦不得入中央朝廷任官,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颁“酎金”律,若诸侯朝贡酎金成色不足,则不免夺侯削爵。
?经济方面:
(1)统一币制。中央成立专门铸币机构,禁止郡国铸钱,以五铢钱为全国通行货币,旧币一律废止。
(2)盐铁官营。改汉初盐铁私营为官营,在大司农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务,以增加国家收入。
(3)均输平准。均输即由国家在全国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平准即国家购销货物以平抑物价,前者可抑制富商巨贾垄断市场,后者可打击囤积居奇行为。
(4)算缗告缗。算缗即令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向官府自报财产并据此纳税。告缗即凡有告发商人有隐匿财产或呈报不实者,官府将没收财产之一半分给告发者作为奖励。此举增加了中央政府收入,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
?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抛弃黄老无为,实行“文治武功”,强调“大一统”,“君权神授”。
?军事方面:
(1)建立期门军和羽林骑。
(2)建立八校尉。其士卒皆由招募,属职业军人,这是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端。
(3)击败匈奴,提高中原政权的地位,“汉人”一词出现。
上述法令的施行,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缓解了由于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
3.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想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一)背景。(1)汉代儒学的神秘化、繁琐化,使之丧失了统治思想的功能,魏晋 士族门阀阶层需要寻求适应自身需要的统治思想。(2)汉末以后的长期动荡,经学传授的“家法”“师法”传统的断裂,为新的学术风气兴起创造了条件。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1)玄学之风,始于曹魏正始时期(240—249年)。当时 的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何晏著《论语集解》和《道德论》,王弼注《易》和《老子》。 他们通过这些书的注解,继承和发挥老子的哲学,主张“有”生于“无”,“名教本于自然”。这样就把道家和儒家糅合在一起,为名教的存在找到了新的理论根据。
(2)正始之后,玄学的代表人物是魏晋之际的嵇康和阮籍。他们反对司马氏专权,经常遭受迫害,于是在思想和生活方面,采取了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放荡不羁、使酒任性的态度。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主张“崇简易之教“卸无为之治”。
在政治上崇尚无为,主张国君要无为而治,甚至主张“无君”“无臣”,被称为“贵无思想”。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与嵇康、阮籍的思想有所不同。向秀提出万物自生 自化的观点,认为不存在自然的创造者,还提出名教即自然的看法。
(3)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是裴顦和郭象。裴顦主张“崇有”,并著《崇有论》。 《崇有论》是针对玄学思想的流弊而提出的,他认为“无”不能产生“有”,因而“无”和“无为”于事无益。郭象是西晋中、后期集玄学之大成的代表人物,他吸取了向秀关于万物自生自化的说法,也吸取了裴顦崇有论的观点,提出他的自生独化论,认为常存的一切事物“有”皆“块然而自生”,主张事物自生自造,独化于自然之境,进而论证礼法名教、富贵贫贱均为自然天理。
4.论述安史之乱后唐代的经济改革(两税法)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地破产,沦为地主的佃户。唐肃宗以后,天下百姓“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唐初按丁征收租庸调的办法不通了。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统一各项税收,创立两税法,主要内容:(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2)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收税;(3)根据资产田亩的多少征收产税和地税;(4)行商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5)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6)根据财政支出定出全国税额。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扩大了纳税面,官僚地主不再享有免税特权,根据资产、田亩征税比按丁收税合理、进步,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5.试述元代边疆的治理
远离行省中心的地区,分设宣慰司,兼有行省派出机关和介于省、路之间一级行政机构的职能。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及所属的路府州县等,多任用当地土官。
(一)对北方边疆地区的管理?
岭北行省南与甘肃行省相邻,东与辽阳行省相邻,西同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钦察汗国接壤,北临北冰洋,管辖面积十分广阔。岭北地区是元朝的祖宗根本之地。忽必烈定都燕京后,才降为元朝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但是元朝一代,特别是元朝的前期,岭北地区仍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二)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管理?
元朝在东北地区设立辽阳行省。辽阳行省的辖区,东到大海,包括库页岛在内,西与岭北行省相邻,南通高丽国接壤,北部直达北冰洋,幅员十分辽阔。元朝在辽阳行省分封了昌王、辽王等诸王以及功臣木华黎的后裔。
(三)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对吐蕃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即位后,他封八思巴为国师,并命其弟统治吐蕃地区。至元六年,即1269年,加封八思巴为帝师,并命八思巴领宣政院事。帝师可以再皇帝的名义下就吐蕃政教事务发布命令,可以提名地方高级官吏。
(四)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管理?
至元十一年,即1274年,忽必烈在大理原统治地区建立云南行省,治所在今昆明。元朝对云南的统治进入一个新时期。行省建立后,段氏势力被限制于大理一地。实行军民分治,郡县行政官由朝廷委派,行政权得到很大程度的统一,边远地区仍用土官进行管辖。这使得唐末以来不受中央政府管理的云南地区重归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下。
6.鸦片战争前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及中国反殖民侵略的斗争(略)
?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1.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