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被高校困住的人研究生学历本科博士_网易订阅(高校青椒什么意思)
铁饭碗,轻松体面,曾几何时,年纪轻轻就能进高校当老师的青椒们是众人钦羡的对象。然而,近些年来提起青椒,却总绕不开“科研民工”、“夹心层”等戏谑。高校就像是一座围城,挤破头想进城的人只增不减,已经在城里的人进退两难。
01
选择与被选择
最近几年,各大高校上演着激烈的抢人大战,除了高额的年薪、安家费、生活补贴等真金白银的补助,学校还 助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托、入学等花钱也很难解决的问题。但稍微研究后即可发现,这些大多针对杰出人才、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哪怕专门针对青年人才,也是“四青”级别的拔尖人才,普通的青椒们往往不被选择。
青椒们正处于人生中“不上不下”最“尴尬”的年龄段,同时面对着个人职业发展、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等多方面的压力,想活得轻松些,退而求其次或许是个好选择。
青塔人才曾在年初的推文《我在三线小城做青椒》中提到,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正处于三十而立的年纪,权衡学术理想和生活压力后,部分人会选择去三线小城当青椒。此外,在院校的选择上,青椒们也并不局限于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也是热门之选。
放弃一二线城市,前往三线小城和高职(专科)院校,提起青椒们的无奈之举,就不得不说近20年来高校不断提高的进校门槛。
02
高校门槛 水涨船高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就曾明确提出过2005年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
但实际上,直到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博士率才刚刚达到20.05%。
然而,如果去了解最近几年各高校的招聘需求就会发现,似乎博士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进入高校的标配。青塔人才统计了3个层次15所高校招聘青年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要求,从中可见一斑。
从图中可看到,“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招聘青年人才时,年龄要求基本在35周岁以下,东北大学对应届博士的年龄要求是不超过32周岁。至于学历,除了东北大学体育学可放宽至硕士(同时需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其余清一色要求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海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博士。此外,博士后和海外经历也是部分高校的硬性要求。
而非“双一流”高校则对年龄和学历的要求宽容许多,年龄可以放宽至40周岁甚至45周岁。学历可放宽至硕士甚至本科
。但有意思的是,即使放宽也是有条件的放宽,例如宿州学院,如果是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则需要同时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并有5年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骨干工作经历,并主持或参与(前5名)过本行业重大技术研发(攻关)项目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这一系列的“同时”、“并且”也足够将门槛提到青椒们望而却步的程度。
而另一方面,高校提高门槛,也是不断优化改革后的选择。
03
越“卷”越深的青椒
我们先来看一组国家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15年-2019年,博后出站和博士毕业人数逐年稳步增长,两者的总数在6.2万-7.7万之间,而每年专任教师的增长数低于博后出站和博士毕业的总人数,2016年和2017年甚至是远低于。如果再考虑非应届博士、海外博士和博士后应聘高校专任教师的情况,那竞争则更为激烈。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全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序幕就此拉开,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建设进入到实操阶段,而对于“双一流”高校建设而言,师资建设是其重要组成内容。
2016-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教师的博士率是评估的核心指标。 此外,高校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也是衡量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 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的基础性标志。
综上,各大高校对博士学历教师的需求有增无减。当“内卷”之势席卷学术圈,想成为青椒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的力气。
而就算一只脚已经迈进了高校,之后能不能留下,以及面对科研教学双重压力还愿不愿意留下,都是青椒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目前国内高校的评价体系中,“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是几乎所有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科研压力成了青椒们无法绕过的大山,其次,事业编制取消,“非升即走”的大环境也使得聘用制下的青椒们每天都处于追赶考核标准的焦虑中。
根据2018年麦可思大学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显示,大学教师每周平均工作48小时,每个工作日平均工作时长近10个小时,有88%的被访大学教师认为工作带来的压力是中度及重度,80%以上大学教师对月收入不满意。而对于其中的青椒而言,生存现状则更为堪忧。
“一般来说,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工资待遇、科研经费等都不高,又要承担起结婚、养家、赡养父母等重担,压力很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前党委书记柯文进曾提到,“在压任务、上担子之前要先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创造可以让其积蓄力量的环境。”
越“卷”越深的青椒们,引起了不少知名学者的关注。
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曾说过,大学里急需两种人才,一是大家都在抢的学术大师,一是潜力无限的青年学者。前者可以出高价买,后者则只能自己培育——这点全世界都一样。目前国内各大学都倾向于“选才”而非“育才”,这是一种偏颇。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也曾说过,青年人才一定要有伯乐发现,要有环境支持才行。仅仅靠自强不息,靠自己玩命干,个别的可以起来,但整个群体起不来。
未来,也许在多方不断地关注和支持下,被高校困住的青椒们能摆脱束缚,朝理想进发。
来源:公众号 青塔人才
2021年5月
职业院校骨干师资能力提升课程表
需要您的【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