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位新传考研人的深夜长谈。(新传考研机构实力排名最新)

@秃头研究所monsters(公众号)
?? 我做好了很充足的准备,包括整理了完整的地区新传院校名单、详细的给这些院校进行了难易登记划分、一份随时随地可以翻阅的2023年真题、一个万能的百度、一个空白的备忘录文档、一份小草莓蛋糕、一个燃烧的柏树木质调蜡烛,当然,还有一杯酒,加了冰的精酿啤酒。

???在接下来不知道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约了三位今年即将开始备考新传的姐妹:一位完全的新朋友,对学科完全的陌生,在文科更适合自己、新传的就业方向更有趣等等原因的驱动下来到了新传;一位是熟悉的老朋友,因为去年考试时生病和本身基础不牢等诸多原因,从一月起就已经重新捧起了《传播学教程》,也捧起了自己久违的热情与学习欲望;还有一位或许能称为久别重逢的旧友,一年前考新传失败后,今年再一次回到了这个学科,可能是理想尚未磨灭,可能是社会境遇使然,时隔一年重新踏进新传,变化很大,未知也很多。

?? 三个人,我想这足以构成新传考研在「内卷、不确定性、竞争激烈、理想主义、功利主义」这些抽象的关键词下的一幅个体群像:现有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投机者与服从者、功利主义时代的理想者、青年空心病与漫无目的的游荡者、积极进取与犬儒摆烂的综合体——每一个新传考研人的身上,都写着这些时代化的关键词,矛盾又尖锐。

?? 你为什么要考研?
???你为什么选择新传?
?? 你想去哪所院校?

?? 我们就从这三个问题,开始聊起。

??
02/17/fri.

正视新传考研的内卷,但不要害怕它。@tutousuo???

去年十二月,研招网公布了其官方统计数据,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74万;在一年之前的2021年,这个数字还停留在377万,2022年变成了457万,而现在变成了更为可怕的474万;可以想见,2024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突破500万,应该会是今年十二月的一则头条新闻。

考研这件事前所未有的热门也在情理之中:一来自疫情以来社会的不确定性骤然提升,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倾向于选择更为「稳健」的方向,而学历的提升不仅是获取更好更稳定工作的必要保证,一个更好的学历也意味着你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会更稳;二则是疫情导致的留学率骤减,海外留学的难度和风险加剧,也无形中让考研成为必然的升学路径;第三也与整个社会整体的学历提升,导致的人才稀缺性降低,劳动力过剩有关,只有获取更高的学历、拥有更过人的技术,才能在席位紧缺劳动力过剩的资方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而这些,毫无疑问从整体上提升了社会对「学历」的焦虑,也加剧了「考研」的内卷。

而基于上述分析,考研本身就是「社会竞争」「社会制度」和「应试教育」的结果,其背后的功利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考研科目的选择上,一些相对门槛较低、入门难度适中、没有数学、未来就业面较广的学科就成了所谓「内卷学科」:典型如新闻传播、教育学等。

这从去年的国家线也能明显看出,新传、教育、心理、哲学等一众文科专业国家线都向上波动了5-10分。虽然今年这样的趋势不一定会保留,但这5-10分足以作为考研,特别是文科类专业考研内卷的最有力证明。

而和其他学科相对不同的是,新传考研又因新闻学和传播学本身学科正处于巨大的变动期,导致其每年的考题风格千变万化,又导致新传考研的教育机构们为了适应多样化的考题而使出浑身解数:一个内卷的学科,一个内卷的招生,和一些内卷的辅导机构,构成了今日新传学科与新传考研的立体白描:

传播学学科在历经风雨飘摇的百年之际,学科奠基人纷纷离去,旧有的学科体系无法应对互联网甚至新技术带来的传播巨变,以至于学术内部出现了传统经验范式与行为主义、交往主义、媒介主义三种新范式的相互摩擦,不同观点的碰撞中难以出现相对统一的路径与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研究结论,以至于传播学科本身正处于巨大的动荡之中。

而新闻学科本质上在新闻无学的引导下也呈现出了极强的学界与业界的分歧,数字新闻学、智能新闻学、计算新闻学等多种新方法冲击了旧有的新闻模式——chatgpt可能造成的行业冲击榜中,新闻写作与记者位列第二,可想而知技术带来的行业革新或者行业震动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同时,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与媒体的区别下,中西方的传播学与新闻学研究也出现了明显的区别,全球话语无法统一学术话语,整个学科的巨大不确定也注定意味着学科需要吸纳更多元的人才,接受更多跨专业的新知识。

这也就无形中催生了「招生」的内卷。一方面头部具有领导性的院校希望吸纳更多具有专业素养或特殊技能的人才来丰富学科的多样性,于是在考题设置和复试中对学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尾部院校不断的加开新传专业——仅仅2022年一年就增加了30多所新院校——无形中又塑造了新传很好考的假象,让更多跨专业的学生更好进入这个领域。而中间院系则呈现出明确的地域性划分,新传的本质与工作和实践机会密切相关,北上广新传院校激烈到出现过50:1的报录比,而三四线城市则年年是调剂的重点——高度的两极分化,极高的人才需求和实际大众印象中的好入门、好跨考形成了天然的悖论:好入门但不好考,这样的逻辑促成了今日新传考研的内卷之势。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让内卷雪上加霜的新传考研机构——也没什么好避讳的哈,虽然我们自己就是考研机构,但的确有部分学者对当前的新传考研教育模式表示了质疑,比如模版化的答题方式,再比如单一的论文搬运工等等,实际上考研机构之间的商业竞争——越来越早的新一届起航、越来越多的资料、越来越完善的服务、越来越准确的押题——这些也形成了一场机构和院校出题的博弈:老师想反押题,题目越来越偏,机构想多押题,资料越给越多,题目难,题量大,信息多,完全就是一场恶性循环。

所以,新传考研的内卷,实际上是学科发展、学科属性、院校设置与考研机构的多重合谋,当一场竞争是多个要素相互促成之时,改变内卷与竞争的现状就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选择了新传,选择了新传考研的人,这三位姐妹或者我和班班,我们谁都无法成为撼动内卷大局的人,只能是在这场时代的潮水中,成为那个尽量不被掀翻的人。

说到这里,这个宏大的时代背景或许已经铺垫好了,而在荒谬时事里,走进「具体的人」,才是秃头所今年的主题。

@tutousuo/4.0
*
?? 你为什么考研?
?@tutousuo

“就是觉得需要一个研究生的文凭,自己又非常想要从事媒体类的工作,特别想做广告,觉得那些平时在手机上看到的广告实在是太有趣了,偶然也会有一些奇怪的有趣的想法,希望有一天能在某个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创意和自己的广告——但我本科又不是相关专业的,所以缺少了进入这类公司的资格,所以我想考研应该是我能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唯一方法。”

“就是觉得好酷啊,一个研究生、一个逻辑非常清晰、表达非常犀利的研究生好酷啊,想成为一个在与别人交谈中能非常有说服力且逻辑清楚的输出自己观点的人,看到秃头所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也想试试。”

“我是一

个很相信感觉的人,就是在以前的某个意外瞬间,我看到了「有机会成为战地记者」几个字,我觉得这应该就是我的梦想和期待,更何况每年有几百万人上岸,为什么几百万人里不能有我呢?”

她们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在我们做过的许多考研问卷调查中,关于「为什么要考研」的回答往往相似度极高:学历、工作、平台、薪资、竞争:对本科学历不满意,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学历;对本科专业不满意,想换个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大,用人单位首选研究生;对薪资不满意,希望提升学历以提升薪资;想逃避工作;想通过读研去另一座城市;想做学术;想去更大的平台认识更多的人等等。

我见过为了理想的院校连考三年失败三年的;我见过只为了一纸学历证书随便考了个学校去公司蒙混过关的;我见过将考研作为学习知识的方式一年换一个学科不断丰富自己的;我也见过考上研究生后大失所望最后直接退学的;我更在2021年与2022年见过不少研究生期间因为过于繁重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患上抑郁症甚至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

「考研」才是真正的围城。

而围城外的人如果想进去,我希望你们一定想好以下几个问题:你考研是为了什么?考研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渠道吗?

如果是,如果就是为了学术,为了某个老师,或者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好的平台,那么请你义无反顾。

但如果不是,那你也可以想一想:还有什么其他的路径?和考研相比哪个路径更容易(更容易包括耗费的时间、容错率、金钱付出等)?或许大家会觉得谈论性价比是实用主义者的投机取巧,但事实上在当下考研的巨大沉没成本(一年的时间、放弃各种求职机会、花钱买书和上课)面前,做更恰当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考研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那么你可以选择考研以实现学历上的提升,当然也可以选择实习或者是先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历练自己,以实现经验上的提升。而两者最终都能指向一份较好的工作,唯一需要评估的就是你所谓的「好工作」本身更看重学历还是经验。

对自己实际能力的恰当评估、对自己未来规划的分析,对自身心仪工作需要具备的素养和能力的分析,是你决定考研与否的第一步。

所以,所有24届的老婆,在大家决定要考研之前,在看到此段文字之后,希望你可以至少停下来一分钟,想一想自己的考研的初衷,和目的。
*
?? 你为什么选择新传?
?@tutousuo

“因为新传是我热爱的专业。”
“因为个人兴趣。”
“因为喜欢。”

这里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没有功利主义的门槛低,也没有不用考数学的焦头烂额,有的仅仅是「喜爱」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可否认,新传专业的确是一个相当万金油的专业,以至于很多人问我究竟学新传可以做什么的时候,我是如此回答的:

“新闻与传播可以做所有和文字、传播、互联网相关的工作。”

职业规划是绝大多数人选择新传的原因。当然,如果能在职业规划之外,多了一份额外的热爱和热情,那么就像无数理想所说的那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赚钱和生活——这的确足够的美好,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的新传工作与我们的想象还是存在一定的壁垒和隔阂:

传统意义上的报社和电视台、互联网大厂中的编辑和运营人员、自媒体的编辑和内容策划、娱乐圈中的记者和其他从业人员、政府公务人员、一般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口,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确在工作市场中就是一个万金油:大厂对口、选调合适、考公岗位多、考编范围广——但薪水不高、职业理想难以实现、成为现实的螺丝钉等等,就这个现象,我还写了一篇关于新传毕业生现状的调查报道:深度访谈 |?新传研究生毕业之后。

在今年我也谈过这个问题,在「去实习,去成为一个螺丝钉」里我写过:我们得收起那些足够浪漫或者理想的关怀与冲动,在社会和工作尺度中去重新定义新传人的社会角色:组织化运作的大众传媒机构中的,一个螺丝钉:需要你的行动力,而不是想象力。

所以纵然新传专业经常被赋予理想主义的色彩,甚至我和班班也在不遗余力的做这件事情,但在理想主义之外,我们还需要有现实主义和入世的魄力,去先了解它,再定义和选择它。

24的老婆们,想完了你为什么考研后,下一个问题便想一想:如果你未来做不了战地记者、如果你只能是一个被甲方无数要求逼疯了的广告搬运工、如果你的创意和想法总是无法实现,如果你的理想和信念总是一次次被浇灭,你还愿意继续选择这个专业吗?
*
?? 你要去哪所院校?
?@tutousuo

“我就要去南京大学,不撞南墙不回头。”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所院校,甚至我也不知道到底哪所院校适合我,我已经对照着新传的院校名单,把所有我觉得能考虑的院校都做了分析,我真的做了很多很多的功课,但会觉得越看越迷茫。”

“我想去上海,最好是一个好一些的院校,但如果让我选,一所上海的普通一本和其他地区的985/211院校,在我都有能力上岸的情况下,我还是想要去上海。”

在交谈之后,我为他们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择校计划书:一所意向院校、三所不同梯队的院校、针对个人情况的院校匹配度分析,与相应的复习规划:无论是不撞南墙,还是纠结不定,我想这些都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结论。

传统的择校三部曲:确定你想去的城市、确定你想报考的院校级别、确定你想研究的方向。这样大多可以确定几所明确的目标院校。然后再针对目标院校的考题、考试风格、导师设置、学费、住宿等问题进行逐一的筛选比对。

一般而言院校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灵活性和学术性。灵活性偏向实践风格和前沿风格,考题更接近事实热点,鲜少涉及书本内容,给了大家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学术性相对来说会比较关注理论性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更加具有学术深度,也对学术严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灵活性院校更适合背书不行但脑子转得快的朋友,而学术性院校更加适合脚踏实地、爱读书、有志向搞学术的朋友。
现阶段大家对院校本身的信息比较迷茫,并不知道从何开始择校;或者对自己选择的院校抱有一定不确定性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对此我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可以等今年的分数线出来后,再结合着真题风格、今年的报录比、国家线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第二,没有择校是完全不耽误现阶段学习的,当前可以直接先开始《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四版)的学习,因为在目前的新传考研大趋势下,无论你报考哪一所院校,这三本书都是必须必须要读的基础入门书目(如果还没有开始阅读的话,欢迎进入我们的免费24带读社群,每天阅读一章节,稳扎稳打快速入门)(也可以直接添加推文下方打工人微信,拉你进群)。

除此之外,如果你觉得在考研中需要更为详细的个人定制化的咨询和辅导,如果你想针对自己的困惑和痛点进行针对性解惑,如果你需要有人 你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并进行定期push,如果你喜欢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如果你想收获考研之外更多有趣的、浪漫的、愉悦的体验,那么欢迎了解一下秃头所2024全程班: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班班花花与秃头所团队
力图打造这枯燥应试体制中
最有思考性的课程与社群
冲破无意义和不确定的桎梏
寻找每个人的个体意义
上课/读书/交流/写作
为了考试/但也不全为了考试
欢迎了解tts/2024全程班

??
* ???? ????? *?

「2024/入门带读企划」
碎片化读书/新传带读
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

????

标签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5
Warning: error_log(/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10.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apps/wwwroot/www.zhangshituina.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66